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精英律师》是由刘进执导,靳东领衔主演,蓝盈莹、孙淳、田雨、刘敏涛、朱珠、代旭等主演的都市律政剧。

预告刚出,很多人就对这部片充满期待,看过《伪装者》的剧友们肯定都对靳东印象深刻,犀利的明楼,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中青年女性。这部由靳东作为制片人的律政题材连续剧,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演绎呢,反正我是冲着靳东而去的,先来说说靳东这个演员和他饰演的角色罗槟吧。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剧照


靳东,行走在标签边缘的老干部

靳东饰演过《伪装者》中的明楼,《琅琊榜》中的蔺晨,《外科风云》中的庄恕,《精绝古城》中的胡八一,《我的前半生》中的贺涵等等。看过这些剧的朋友大概会知道这些角色多少有以下几个共同点:①能力强大,这个能力强大体现在各个方面,或是像明楼、庄恕智商情商爆表,或是像胡八一身手超凡,敢做敢为②气场强大,还是明楼,包括他演过的汉武帝刘彻就更不必提了③角色正面,无外乎都是出场自带BGM,整部剧心灵鸡汤。总体来说,这些角色逃不过一个模子,其实靳东完成的都不错,但是这些角色的重复性太大,观众有些审美疲劳,而且靳东这个演员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类型,他对于不同角色的不同理解会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但是对于大部分眼力不够的观众,很难察觉。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高富帅来了


剧里总有那么一组镜头总在重复使用: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干净整洁有品位的家,梳着油头的罗槟在逆光中穿三件式的西装,身姿笔挺,一抖衣一伸手,姿态潇洒地整装完毕,然后坐上配置高端的豪车上班去。下车时皮鞋更是锃光瓦亮,走到哪里都光彩照人,绝对是精神小伙本伙。再系一系西装的扣子,斜向右45度仰看大楼,不看剧情,光看这人物塑造,简直是杰克苏在世啊!他跟谁说活都是趾高气扬,上帝视角,可谓是“迷之自信”!那双眼睛仿佛早已经洞察了一切。相应的,一切也都确实尽在掌握。靳东长相没得说,在娱乐圈阴气太重的背景下,靳东可谓一股清流,但是靳东剑眉星目,面带忧愁,眼角带着不屑一顾的自信,这样的人不能演弱者、不能演愚者、不能演反派、不能演轻松的人。

罗槟,是权璟律所的一位王牌律师,同时他还是这家律所的高级合伙人。罗槟他用专业的律法手段让他的同行对手十分害怕。他在律师中一个非常强悍的对手,在律师界中的成绩斐然,他常说:“因为我没败过。”但是同时他在同事或老板眼中,他是一个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罗槟的身上有一股桀骜不驯,他的眼睛里从来都是没有对手。他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了很多年,一直有一种曲高和寡,或者说是高手寂寞的感觉。罗槟喜欢由挑战的生活,所以他把戴曦放到了自己的身边当助理,他想征服戴曦才将她留在身边,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剂而已。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迷之自信

戴曦,追求道德良知的正义之士

精英律师》在基础设定上与《suits》极度相似罗槟的原型是《suits》里的哈维,哈维帅气狂妄,不爱遵守规则,我行我素,缺乏合作精神,自称是全纽约最好的辩护律师,而且从来没输过。哈维一直拒绝给自己找律师助理,因为他觉得那些应届的法学生都又呆又蠢,后来决定亲自面试麦克,是因为麦克闯进面试间时自称自己是个毒贩,在躲避警察追捕。哈维和秘书唐娜都觉得,这个法学生好特别啊,你这磨人的小妖精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戴曦,一个拥有律师梦,却因为未知原因(后来知道是因为被邪恶导师先下手为强,恶人先告状),而失去了考试资格的本科肄业生。她在剧中的角色是一个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律师助手。我们都知道,在律所当助理,必须经过一定的筛选,不可能因为几句漂亮话就可以胜任。但是,谁让戴曦自带主角光环呢?戴曦通过吴美薇的案子让罗槟心服口服地收下她成为助理,从此,师徒二人职场打怪之旅正式启航。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不要说没给你工作的机会哟


《精英律师》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其实在于戴曦常挂嘴边的良心与正义,到底像她这样的人,能否在律师界生存。试想一下,在任晓年裁员的案例中,她抛出了一堆的问题给客户,然后回答“对不起,我做不到”。这种情况在整部剧贯通始末,和客户做对永远是她乐此不疲的事业。后面我会再详细说到。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戴曦的反问


她的所作所为,善良的名声她收着,锅罗宾背,坑封印帮着填。她每次都无法自己完成,却还乐此不疲,每个人冒着风险担着法律责任包容她。有句玩笑话叫“有困难,找戴曦,不要钱哦”。她的善良是大众化的,对所有人善良,遵循着不计后果的良心。律所不是慈善机构,如果每个助理都像戴曦这样挖坑让老板填,可能不出一个月律所就没业务了。试想一下,客户交代你一个任务,你却教客户做人,最后落得一句“我花钱是为了让你教我做事的吗”。联想到近期热播的职场剧《完美关系》,女主江达琳同样在第一个工伤猝死案例里教甲方老板如何做事,想想就非常可笑。初出茅庐,位于食物链最低端,没有谁能出道即巅峰,新人最需要的就是尽快升级打怪。不管从事哪一行,职场新人都不敢直接怒怼大客户,“教”老板做事。这才是最真实的新人写照。

一部感情丰富的律政剧

整部剧的结构感情线还是大于专业线,整部剧罗槟身边围着不少“烂桃花”。蒋欣饰演的林静薇是罗槟大学时期的师妹,同样的学霸,多年后偶遇两人已经是代理双方的律师了。原本不该在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的两人却有点火花重燃的意思,可惜罗槟好不容易有点点动心,林静薇却是冲着利益而来。唯一比较靠谱的栗娜,全程保持暧昧,罗槟不仅为她解决父女纠葛,还在伤心难过时借出肩膀,所有人都觉得她们一定有火花,然而却让所有的吃瓜群众大失所望。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罗槟的前女友蓝红。当年临近婚期临时悔婚又在一个月后另嫁豪门,成了罗槟心里最大的痛。但最狠的不是这点,而是在其现任丈夫去世之后,罗槟和栗娜作为追思者赶到现场,蓝红当着婆家人的面直接就抱住了罗槟,看的我是瓜都掉到了地上。且不论蓝红和罗槟之间还有没有感情,单就这一波骚操作,婆家人能让他顺利继承了遗产才怪。

除了这不靠谱无厘头的感情戏,大部分剧情一到打官司的环节就严重压缩,只看得到罗宾在法庭上挥斥方遒,将对方说的无地自容,然后轻轻带过,就赢了。特别是杜飞的卖药案,这有点像《我不是药神》里的情节,在听证会上我正要兴致勃勃看罗槟如何舌战群儒,挽救善良的杜飞于水火,结果,刷的一下,屏幕一黑一亮,又结束了……如果真是依托在律政题材下的情感大作,那不如叫《精英情人》更好些?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输赢只在顷刻间




对于剧中一些行为的看法

1、电梯间礼仪

第一集中,午饭高峰期,电梯超载,按常理最后进来的人需要自觉出去等待下一班。罗宾是怎么做的呢?他让身为临时外卖员的戴曦出去,嘴里是这样说的:戴曦要是被开除就找他,他可以帮戴曦找老板赔钱。先不论罗宾究竟有没有能力帮助戴曦找老板赔钱。作为一个在高档写字楼办公的精英,宁愿让别人丢工作也不愿意让出电梯,这种礼仪怎会在一个精英身上体现?

从职场生存角度再来看这个情景:电梯是公众场合,在这里应该注意公共礼仪,能不说话尽量不要说话,更不要说和人扯皮。尤其是在公司大厦的电梯里,一定要非常注意:你知道电梯里的人有多少是你的同事,有没有你老板的朋友?强词夺理赶外卖员出电梯,你就不怕被同事看见转眼就在公司里传播开吗,你就不怕恰巧一位公司高管看到了这一幕,对你产生什么不良想法吗?请问你有没有想过在职场这样做会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多少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民主调研这个环节上,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和口碑往往会成为你升迁路上的绊脚石。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到底是闹哪样啦!

2、栗娜的装束(秘书的装束)

短短42集电视剧,栗娜在律所的装扮至少换了不下20套,而且几乎个个花枝招展。不知道是不是狗血小说看多了,性感女秘书?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体为老板排忧解难?你在现实中律所里看到的女秘书,肯定是打扮得体,甚至要穿职业装。女秘书虽然不同于律师助理,需要出庭等公开重要场合,但是客户来到律所,如果看到这样一个吸睛的栗娜,客户一定觉得这个律所不正规。当然了,影视剧中为了凸显和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也无可厚非。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这张还算低调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原谅我,这张有点吓人




各路专业性槽点

1、【天价咨询费】

罗槟律师说“我作为资深律师,一小时的收费标准在六千到十万之间,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咨询费不低于五万元,请你先去交费。”

要是换做国外,律师、心理师、理财师,还真有按小时收取咨询费的,但是放眼国内,如果不是声名远扬,基本不可能实现。当事人都不傻,人家来咨询,说明人家遇到了法律上的问题,还没张嘴说话,就让人家去交六千到十万之间的咨询费,人家肯定不干。中国人口庞大,律师那么多,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律师。你收个几百块咨询费就算了,冲着你的名气,忍了。金口还没开,上来就让交钱,起价六千。哪个当事人愿意交?难道是人傻钱多,速来?作为律师,经常被“白嫖”是常态。

2、【法条背诵机】

《精英律师》在刻画律师从业者很厉害时,用了背诵法条这一幕,比如背诵《行政诉讼法》全文。背诵法条真的很傻好吗?现实生活中,当咨询者来咨询时,绝非想听律师背诵法条,而是根据当事人拿出的证据对案子本身给出专业的分析判断和法律意见。庭审中,如果有哪位律师敢一直宣读法条或者背诵法条,不仅会被同行嫌弃,也会被法官呵斥“代理人/辩护人,你一直读法条规定,是在给我普法吗?大家都是学法出身,请简明扼要说出你的代理意见/辩护意见”。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某网友的吐槽


3、【工伤案(第一集就普法失败)】

戴曦的出场相当惊人,顶着爆炸头,出口就是法条,一出美女救狗熊的戏码本来挺香的。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戴曦的说法


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了机动车交通事故,并不是一定都能认定为工伤的,何况自己摔伤的情况下。我就拿剧中戴曦所说的《工伤保险条例》来讲,该条例的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2010年经过一次修改


大家注意,上下班途中必须是非劳动者本人主要责任才能认定工伤的。

上下班路上受到伤害要认定为工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上下班途中;

2、受到伤害的原因是发生了交通事故;

3、该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中,本人为非主要责任。

本剧第一集才5分钟不到,外卖小哥已经明确交代了他的父亲是上班途中自己摔伤,这就不可能满足第3个条件。自己不小心摔的何来“非主要责任”认定?完全是自己的驾驶操作失误造成的啦,这要是认定成了工伤,企业还不得哭死。外卖小哥还问:“能赢吗?”《精英律师》戴曦说:“能”。如果是剧中交代的案情,这要是能赢才奇怪了。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别以为我看不懂,哼!



说说我个人整部剧下来比较深以为然的几个职场感受

1、律师不是公平正义的化身

律师的天职,是为委托人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服务。说白了,读懂需求,达成目的。如果为了正义,那为什么杀人强奸犯还可以聘请律师呢?直接枪毙不完事了。律师应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进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可能戴曦并不适合做一名律师,她有着强大的共情能力,常常把“你能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一下”这句话挂在嘴边。戴曦这姑娘太过优秀太过善良以至于不太真实,大概是拿了来拯救世界的女战士的剧本吧。入了这行,就一定要明白,输赢才是律师的结果,对错并不在首位,一位追求对错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在这里穿插一下《legal high》这部剧,《legal high》也是一部律政题材,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几乎每一集古美门都和黛都有冲突和对立,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古美门和黛最大的不同,就是古美门眼里只有

客户的目标客户利益最大化,这两个恰好是律师的职业道德,再一个他有个宗旨就是要赚律师费,少了他还不做。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legal high中的经典台词


在这里,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到底正义重不重要?

我不认为我们为了挽救他对他点头哈腰就能赢得他的尊重,愿意为他点头哈腰的律所多如牛毛。——罗槟

正义当然重要!尊崇正义,你可以有选择的做代理,如果你觉得这个案件当中掺杂的更多是富人们为非作歹而种下的恶果,你可以在一开始就选择拒绝。不要一边拿了人钱,一边又在心里进行正义与邪恶的搏斗。律师维护正义的方式,是他以最大限度维护委托人利益的方式去扶正了法律的天平。所以,从形式上看,律师是委托人利益的代言人;从本质上看,律师则是构建法律公正的必备要素。在辩护的过程中,你如何判断你所坚守的一定是正义的一方?正是因为有正反两派在发声,才使得法律更加平衡。

尊敬的X教授,十几年前我听过你的课和你的讲座,当时你主办了那么多振奋人心的主持正义的案子,我把你视为楷模,你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你却专门为贪官污吏、黑社会分子辩护,给恶人帮忙。到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真实面目,你是个十足的伪君子,不值得我们尊敬。——某学生

以上是某学生发给自己教授的私信,真是令我深有感触。在西方的法治发达国家,关于律师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是个简单的问题,人们都会理解。而在我国,律师制度发展的时间还太短,得到全社会的理解还太少,有关律师职责、律师与正义的关系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歧义很多。在90年代,律师还甚至是被普通百姓视为恶人的代言人,因为他们只为富豪打官司。他们将律师职业的表现形式与其本质作用对立起来,甚至将律师这种职业群体与公平、正义对立起来,视为社会的异己力量。例如,所谓“为坏人辩护就是坏人的帮凶”,“律师恪守职业道德就会违背社会公德”等等。很多菜鸟律师也因为这种社会评价而困惑,苦闷。其实,冲破这种误区的道理并不复杂,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就会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2、律师要理清道德和法律

“勿将法律中的道德术语太当真而误解法律。”——【美】霍姆斯

“当法律实证主义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时,求助于道德只会扩大争议,应从科学获取指导。”——【美】波斯纳

接受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后,民众常常把道德和规范相互混淆,并由此将诉讼“必有一方应胜诉”错误地理解为“必须进行道德推理”,认为法官的判决结果必须符合某种道德标准。因此,民众对法律、连带对律师,似乎总是有相当多的不满——太易出错、太多干涉、太不确定、耗费太大、保护罪犯等等。

律师行使职责,不能被道德左右,要把法律放在首要位置。戴曦年轻,容易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对第一印象深入人心。比如在肖凯丽网暴事件里,她先入为主认为传闻是事实,但是罗宾一句话点醒了她:律师应该尽可能帮助当事人,而不是谁对谁错。不去给自己的委托人做道德判定,尊重委托人的权益,这才是一名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当律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相冲突时,律师首先应当服从职业道德。而服从职业道德本身正是以维护法律公正的方式,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道德,维护了社会的普遍正义。弄清了律师的职责内容,我们就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

3、上级需要的是你的执行力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你提的这是什么问题……

还是说到这个任晓年,是家上市公司的老板,该客户做派强势,说话刺耳,道德水平不高,何赛律师耻与之为伍,罗槟律师接下了这个难缠的客户。戴曦与罗槟第一次见任晓年,戴曦就对给任晓年发了“讨厌卡”。她絮絮叨叨向罗宾抱怨任晓年是位多么讨人厌的客户,她叫罗槟给她安排其他工作,只要不跟任晓年打交道就行!罗槟刚开始会耐心给她解释一下,最后直接用“我雇你当我的助理,不是来让你问我这种愚蠢的问题”结束谈话!让我想起来一句话“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

我眼中的《精英律师》:告别象牙塔,你需要一个真实的职场

对,我就是要和你对着干


职场中,不管是小白,还是经验丰富的大白,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更看重自我实现,希望得到尊重与认可,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实践,希望自己给领导提的建议都能被采纳!然而,事实经常事与愿违,有时候领导因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不能完全接受你的建议!这时候,你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是执行!

结语

《精英律师》已经收官,姑且不论它的专业性值不值得内行推敲,主演人设是否让我们审美疲劳或哭笑不得,但敢于向稀缺的律政题材进发,就是值得夸奖和推崇的。与前几年的《离婚律师》相比,法律名词及法言法语的使用相对更为准确,剧情节奏更为紧凑。自《离婚律师》后,律政题材就很少看到,像我一样的吃瓜群众还是愿意在猎奇中增长见识,希望今后能继续欣赏到更多国产律政IP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