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中國經濟的獨角獸,越來越稀缺。某種意義上講,餓了麼收購案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獨角獸爆發高潮行將終結。未來,獨角獸的誕生將呈現出兩個新趨勢。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在2018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一,阿里巴巴宣佈將聯合螞蟻金服全資收購網上訂餐平臺餓了麼,收購價格95億美元。又一隻獨角獸“名花有主”。

但換個角度看,全資收購也意味著獨角獸的“消失”。收購之後,餓了麼將成為阿里的一個流量新入口或者說一顆戰略上的棋子。

中國經濟的獨角獸,越來越稀缺。某種意義上講,餓了麼收購案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獨角獸爆發高潮行將終結。未來,獨角獸的誕生將呈現出兩個新趨勢。

首先,獨角獸將更多誕生在面向機構、企業的2B領域,而不是目前面向個人消費者的2C領域。為什麼?一是2C時代的流量紅利正在終結,創業者獲取流量的成本不斷走高;二是BAT等巨頭在入口、流量兩個維度的統治地位越發牢固,獨立創業難度在增加。

其次, 2B時代獨角獸的誕生邏輯和2C時代有著本質不同,在這個時期,巨頭通吃的故事將成為歷史,而“行業經驗”將成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併為創業者構建出足夠寬闊的“護城河”。

基於這兩個新趨勢,有著2B屬性和較高“行業門檻”的智慧教育有望成為獨角獸誕生的新沃土。創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這個領域正在崛起的一隻獨角獸企業。

創顯科教總部位於廣州,脫胎於新中國第一個教育技術學(電化教育)專業——華南師範大學電化教育系。在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條件下,電化教育可以說是“智慧教育”的雛形,隨著IT技術的進步,智慧教育或者說教育信息化在本世紀初才真正成為了一個朝陽產業。

日前,《南風窗》記者在廣州採訪了創顯科教董事長張瑜。在他看來,中國的智慧教育行業正在醞釀一次爆發,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基因”將超越“技術基因”,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張瑜

創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電化教育系,在從教和創業的20多年時間內,張瑜始終專注於推動中國教育信息化事業的發展。

創立創顯科教之前,張瑜已在智慧教育領域多次創業成功,是國內最早從事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的專家之一,還推出過國內第一套K12教育資源庫軟件。2011年,張瑜重組創顯科教。

目前,張瑜還兼任華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碩士導師,廣東衛視《我要去創業》業界導師。在行業內,他還擔任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致力於推動行業聯合,並牽頭推動相關全國性行業標準的制定和行業主體的規範化發展。

搶佔智慧教育的硬件入口

那些世界上最頂級的創新公司,它們的商業模式都是最簡單易懂的,這樣既能讓公司保持專注,也有利於獲得資本市場的高估值。在智慧教育領域,這個邏輯同樣適用。

創顯科教的成長,走的正是這條簡潔的崛起之路—搶佔用戶(學校、教育機構)的硬件入口,綁定軟件和應用,提供增值服務。最終,形成一個學生(家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活性生態。

什麼硬件,比如教學用的觸控交互顯示屏。目前,中國已成為這一產品的全球最大市場,而創顯研發的交互式觸控一體機正是這個市場的潮流引領者。什麼是交互式觸控一體機?簡單來說,它是一款高度智能化的觸控終端,通過軟件集成,實現人機互動,從而提升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效率。

搶佔入口,創顯一開始就搶佔了“高地”。2012年,“中國教育第一區”北京海淀區相關院校需要進行傳統投影機向一體機的更新。這是全行業最受關注的一戰,一是數量大,達到7200臺,二是規格高,需要採用最好的技術。

當時,全球近20家同行加入競爭,拿下這一標杆項目,意義非凡。最終,創顯科教成為最大贏家,支持合作伙伴拿下當時的“全球第一單”,為創顯建立了行業口碑,成為其搶佔智慧教育硬件入口的關鍵戰役。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蘋果+IBM”的創新模式

除了觸控式一體機,創顯的產品線日益廣泛,比如幼兒園智慧終端一體機、學生電子書包、納米黑板等。這些產品全都圍繞教育實用功能展開,保持一種對行業的專注。

通過搶佔智慧教育的硬件入口,然後成為軟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這種模式和蘋果很像,但蘋果面對個人消費者,是2C的入口,而創顯科教則是面向學校和教育機構,可以說是2B的入口。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創顯科教更類似於教育信息化產業的“蘋果+IBM”。

目前,張瑜也是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對創顯的崛起,他表現得比較謙虛和平和。作為行業聯合的推動者,他同樣關注全行業發展、市場的做大和規範化。

他對《南風窗》記者說,未來,中國必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教育市場。在這個領域,將誕生更多的獨角獸,與此同時,企業的“教育基因”會比“技術基因”來得更為重要。

上世紀90年代,張瑜還是華南師範大學電化教育系的一名學生,曾在順德一中做實習老師。當時,順德是廣東經濟龍頭地區,而順德一中也是廣東最頂級的中學之一。張瑜也發現一個教學問題,即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細胞實驗部分時,難度較大,有同學反應聽不懂,不理解。

於是,他專門學習動畫製作軟件,將課程做成動畫,在課堂上演示細胞分裂的全過程。最後,生物課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課之一。

畢業之後,受到中國教育技術領域的帶頭人李克東教授的邀請,張瑜留在中國教育技術領域的第一重鎮華南師大繼續搞科研,一干就是6年。同時,他又進入校辦企業,擔任管理工作,直到自己獨立創業。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浸潤了23年。

張瑜對《南風窗》記者說,自己更願意被當成一位“老師”。曾經的教師、科研經歷,讓他堅信,技術是手段,智慧教育的本質依然是教育。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對話張瑜——

“教育基因”永遠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解決中國教育的痛點

南風窗:任何一個創業機會,它能夠成功,一定是解決社會的某一些痛點。那麼,教育信息化或者說智慧教育對中國社會來說,解決了什麼痛點?

張瑜:至少有兩個痛點。首先,中國的教育機會、教育資源存在嚴重的空間不均衡,儘管這些年已經有很大改善,但不均衡依然客觀存在。通過教育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和智慧教育產業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同步化、均衡化。

另外,還可以對教學本身進行革新,可以“解放老師”。比方說,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閱卷、數據、教學行為分析這些標準化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效率,這就讓老師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對課堂的組織上,調動學生思考、參與的熱情。

換句話說,老師本就該是一個課堂的創新組織者,而不只是一位知識傳授者。在這個基礎上,學生以前是知識的學習,而現在,課堂將成為鍛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的地方。

我做過老師,後來創業,一直都在從事教育信息化,在這一行做了23年,對中國教育界課堂質量亟需提升的必要性,還是有很深的體會的。很多老師都知道問題所在,也希望改善,但受制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沒有辦法實施,而現在,技術正在改變這種局面。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教育均衡還需授人以漁

南風窗:通過搶佔教育機構的硬件入口,然後銷售軟件和服務,這個模式很不錯。但有沒有想過,別人複製這個模式怎麼辦?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張瑜:模式並不是秘密,但是有些比模式更重要的東西,是別人複製不了的。我覺得,這是企業的基因,做智慧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教育基因,必須擁有這種基因,才能衍生出好的產品和服務。當然,技術也是基礎條件。

之前,我們幫教育主管部門做了一個數據系統的項目,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瞭解到這樣一個情況:在中國中西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硬件並不比東部差,甚至還要更好、更新,但在一些學校,設備的使用率並不高,甚至都沒有怎麼用過。

為什麼?因為當地教師急需培訓,要提升他們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水平。另外,更重要的,還要提升他們使用這些手段和技術的意願,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使用這些設備,必須讓他們看到教學效果,不管是學生的學習熱情、考試水平、動手能力等,都要有效果。

因此,真正具有教育基因的公司就會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拿出最適合當地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做到一種貼身服務,真正改變當地的教育狀況。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相信中國的市場空間

南風窗: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者主要是學校和教育機構,而不是學生個人,這是2B的,不是2C的。因此,有人可能擔心這個行業是割裂的,而且成長性不夠。怎麼看?

張瑜:談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做一下中美對比。為什麼美國產生了大量的2C巨頭,也有IBM、甲骨文這樣的2B巨頭,但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卻沒有大體量的知名的企業呢?這和美國的國情有關係。

我在創業困惑的時候,曾和學科泰斗南國農教授有過一次長談,我收穫很大。南教授曾求學於哥倫比亞大學,對全球信息化教育發展有過很深的研究,他鼓勵我說,中國的教育信息化遠比歐美國家的市場規模大。

為什麼?至少有三個原因。第一、歐美國家的學校教育辦學自主權太大,僅以教材為例,西方基礎教育階段的教材,很多學校可自主選擇,但中國則不然,教材越來越趨於統一。

第二是社會文化的背景問題。歐美國家看待教育和中國人有本質區別,這直接導致了教學方式的不同,這直接影響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市場潛力和創新模式。

第三,歐美國家教育資源的區域不平衡沒有中國嚴重。

因此,必須要相信中國市場的潛力。其實,做智慧教育的人是很幸運的,因為這是少數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可以完美統一的行業。

智慧教育,是中國經濟未開發的一片沃土!

智慧教育,中國“獨角獸”新沃土

智慧教育“行業門檻”更高

南風窗:現在創業都推崇技術牛人、產品經理。你為何對這個行業的“教育基因”如此篤定?

張瑜:第一是情懷,我是教師出身,從華師大電教繫到現在,已經23年。第二,也是出於一種對行業趨勢的判斷。

目前,中國教育信息化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採購方,主要還是地方政府集中採購,而使用者是學校和教育機構,採購者和使用者是分離的。未來,這個趨勢將有所變化,而且這也是國家和教育部在力推的,就是以後將傾向於由使用者直接採購。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學校和教育機構作為使用者,他們有更專業的判斷能力,有更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必然對供應商的品質更為看重,他們會真正信任那些有著“教育基因”的合作伙伴。換句話說,這個行業的“行業門檻”將越來越高,“教育基因”將是第一競爭力。

輕公司很好,但教育很 “厚重”

南風窗:你們是行業裡少數組建工廠的企業,工廠是重資產。為什麼要有自己的工廠?

張瑜:搶佔硬件入口,你首先必須硬件一流,才能搶到。而且,一流的工廠可以真正奠定一家公司在行業內競爭優勢。

以觸控一體機為例,不但要求硬件高質量,而且還是一種柔性生產,每筆訂單的要求都不一樣。橫向比較,一般的液晶電視機如果是100個工序,那麼觸控一體機是400個。如果找電視機廠代工,單筆訂單數量顯然不夠,電視機廠商不會願意。即便願意,那麼也難以保證質量。

因此,我們在拿下海淀區那一筆“全球第一單”後,便下決心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和生產線。

當時,我們請來了閃聯的生產管理團隊。2012年底,就構建起了軟件研發—硬件研發—生產製造的閉環,這是一種複合競爭優勢。

目前,很多同行都會找我們做OEM或者ODM,他們相信我們的製造水平。此外,如果你擁有業內最好的生產線,那麼通過OEM或者ODM,其實也能給企業創造大量現金流和利潤,從而反哺在軟件上的初期投入。

純粹的互聯網創業,當然必須輕資產,但智慧教育不同,它本質上依然是教育。它是一個厚重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