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為民的情懷 務實的理念

重溫|為民的情懷 務實的理念

重溫|為民的情懷 務實的理念
重溫|為民的情懷 務實的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以身作則參與生態文明建設。3月12日是植樹節,“秘書工作”重發一篇《秘書工作》採訪組在2015年對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回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感受習近平總書記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密切聯繫群眾的務實理念、為民情懷。

為民的情懷 務實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回訪

2015年4月3日上午,天空湛藍,微風和煦,當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輕車簡從來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的植樹點,正在植樹的群眾和孩子們頓時沸騰起來。習近平微笑著向大家揮手,拿起鐵鍬健步走向植樹地點……

這是一次留住永久記憶的共同勞動。

這是一次引領綠色風尚的帶頭行動。

這是一次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示範。

近日,記者對這次植樹活動進行了回訪。回訪中,記者瞭解到,此次植樹活動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方案作了調整,有很多新變化,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時刻想到群眾,同群眾在一起的思想和作風,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交口稱讚,也給大家帶來了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轉變理念的調整 改進作風的示範

——“是領導到群眾中去,一起參加勞動”

4月1日下午,中南海懷仁堂。中辦領導同志在中央有關會議間隙召集國家林業局、北京市有關負責同志,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對今年植樹活動方案調整的明確指示:

“是領導到群眾中去,一起參加勞動,不是群眾陪領導。”

“植樹點要在造林規劃中選,選群眾植樹的地方,不單獨安排。”

“小學生不要全市選拔,就近組織幾個班參加,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孩子們天性活潑,邊植樹邊玩耍也沒關係,主要是培養熱愛勞動、美化環境的意識。”

“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飾,坑坑窪窪、雜草叢生也不要緊,鐵鍬和水桶都用現成的。”

“樹種要根據規劃和地塊的實際需要選擇,不要名貴苗木。”

…………

要求清晰明確,句句擲地有聲,體現的是為民情懷和務實理念。

會後,有關方面立即行動起來。

——確定孫河。“大家都沒想到總書記會到孫河植樹。那裡基本上是塊荒地,原先並不在備選方案中。”首都綠化辦副主任甘敬說,“往年一般會選擇綠化率較高、周邊環境較好的地塊。這次根據總書記的指示,從群眾植樹點中選地方,不專門準備,這才選中了孫河。”

孫河植樹點早前是農貿市場。隨著北京推進城鄉一體化、調整產業結構,孫河鄉大部分村民整建制轉居,住上了新樓房,農貿市場搬遷騰退,成了今年綠化造林的規劃地。

——保持原貌。“這次植樹場地的佈置和以往很不一樣。”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郝寶剛說,“因為沒有平整過,地面有些高低不平,前兩天下過雨,有的地方成了‘橡皮土’,還混雜著磚塊,有時鐵鍬下去,噹噹作響。”

“植樹結束時,領導和群眾的鞋上都沾滿了泥,”北京市委值班室張劍說,“很多人感慨,總書記真的是來和群眾一起植樹、一起勞動的。”

——用現成的工具。“原先打算買新的鐵鍬和水桶,但領導說就用現成的,舊的也不要緊。我們從附近綠化工地和村民家借來鐵鍬,有的還有豁口。”孫河鄉黨委書記李欣說,“我們也沒有準備架子,鐵鍬就堆在地上,領導同志自己拿。”

附近村民張楠楠印證了這一點:“有幹部來借鐵鍬,但沒想到是總書記要來。大夥兒說早知道就在自家鐵鍬上做個記號,看看總書記有沒有用到。”

“水桶是孩子們自己帶的,粉的藍的,紅的綠的,各式各樣,來之前擦洗得乾乾淨淨。”朝陽區少工委辦公室主任韓雪森說。

——種規劃的樹種。“這次植樹完全按照規劃走,原來規劃種什麼樹,就種什麼樹,規劃種多大的樹,就種多大的樹。”首都綠化辦聯絡處處長劉麗莉說,“部分樹苗擱在手推車上,領導和群眾一起動手搬。”

——選附近的學校。“這麼多孩子和領導同志一起植樹,以往是沒有過的。”北京市教委辦公室副主任王力志介紹,“這次不考慮學校是不是重點,孩子是不是三好生,而是就近找學校,整建制來了幾個班。根據植樹點的位置,我們選了南湖中園小學五年級的三個班,111名學生除了一名請病假,都來了。”

位於望京的南湖中園小學2000年建校,有三個校區2400多個孩子。望京是首都東北角新興的大型居住區,大量人口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北京人”。

——讓領導和群眾零距離。“這次還有150多名群眾參加植樹活動,主要是附近社區和高校的志願者。”朝陽區文明辦主任畢重偉說,“我們原來考慮領導和群眾分區域植樹,以一條水泥小路為界,領導和少先隊員在一側,群眾在另一側。後來,中辦領導同志明確要求不劃界。”

“這是我幹綠化以來勞動場面最自然,群眾反響最好的一次。”郝寶剛感慨。

“大家普遍感到,這次植樹方案的調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當前,黨中央抓作風建設的力度絲毫未減,今後還會抓得更深更細、更嚴更實。”北京市委辦公廳崔述強說,“正如總書記所說,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和群眾在一起 就像朋友一樣——“真希望這一刻能多停留一會兒”

植樹當日,京密路和京平高速交會處的孫河綠化地塊,人頭攢動。戴著鮮豔紅領巾的孩子們,穿著藍色馬甲的志願者們,挖土培土,接水澆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見到孩子們在植樹,習近平很高興。他指了指身邊的白皮松,微笑著對孩子們說,“我們一起植樹吧。”

“看到習爺爺走過來,我的心怦怦直跳。當他親切地和我們談起天,緊張感就一下子全沒了。真希望這一刻能多停留一會兒。”南湖中園小學五年級的陳潤琪用稚嫩的筆觸寫下了這難忘的一刻。

圍著白皮松,習近平用大鐵鍬,孩子們用小鐵鍬,一起揮鍬剷土,填入樹坑。

種好了白皮松,習近平又帶著孩子們來到另一個樹坑前。他搬起一棵一人多高的海棠樹苗放入樹坑,兩個男孩上前扶著樹苗。

“樹斜了,要扶正一點。”習近平邊說邊把小樹苗扶正,讓孩子們填土。

“小心手啊。”“慢一點,慢一點,別鏟到腳。”看到孩子們不太熟練的動作,習近平連忙提醒。

“你們是什麼學校的?”

“南湖中園小學。”孩子們齊聲回答。

“學校離這兒遠嗎?”

“不遠。”“就在望京裡面。”“挺近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習爺爺。

習近平和孩子們交談起來,仔細問了學習、勞動、生活、體育鍛煉等許多方面。

“你們每年植樹節都種樹嗎?”

“知不知道種的是什麼樹啊?”

“課外作業多不多?負擔重不重?”

“平時都有什麼體育活動?”

聽孩子們說學校的足球比賽開幕了,習近平還饒有興致地問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踢足球的,女孩也踢嗎。孩子們圍在習近平身邊,你一句我一句,聊得很開心。

習近平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一直非常關心,讓少年兒童成長得更好,是他最大的心願。希望孩子們從小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培養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節儉節約意識,把身體鍛鍊好,把知識學好,爭當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小標兵……在很多場合,習近平反覆叮嚀。

這殷殷囑託,寄寓了對孩子們深深的愛和健康茁壯成長的期盼。

“大朋友”,是王瑞韜同學對習近平的印象。他有點羞澀地說,“習爺爺是我們的長輩,又像我們的朋友,以後可以再見到他就好了。”

“爸爸媽媽把我和習爺爺植樹的照片打印出來了。他們說,等我長大了,這會是非常珍貴的回憶。”劉泳霖同學的老家在江西,還有一些親人在深圳,“親戚們都看新聞聯播了,全家都好高興。”

不長的時間裡,習近平和孩子們一起種下了六棵樹苗。他們勞動的身影,構成了春日裡最溫暖的畫卷。

“總書記都和你說什麼了,快和我們學學。”“和總書記說話,你緊張不?”從電視裡看到呼家樓街道社區工作者殷金鳳和習近平一起植樹,社區裡的大爺大媽們圍著她問長問短。

“和總書記說話,感覺就像是在和鄰家老大哥嘮家常。”52歲的殷金鳳,原是國棉三廠的職工,2000年工廠解散後,她當上了社區工作者。

“總書記問的談的,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社區綠化、綠色出行、節能節水節糧,還有居家養老。”殷金鳳說。

香河園街道西壩河西里社區,濃密的樹蔭下,一間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格外顯眼,來這裡測血糖、問診的老人絡繹不絕。看到記者來了,老人們熱心地指著牆上葉如陵和習近平在一起植樹的照片給我們看。

當時,75歲的志願者葉如陵給習近平介紹了自己在社區的志願服務。

“我辦了一個‘愛心小屋’,為老人鄰里守望,還在社區、學校講黨課,向年輕人傳遞信仰,動員更多人做志願服務。”

“向您學習!”得知葉如陵紮根西藏從醫31年,退休後堅持志願服務15年,習近平與他握手錶示敬意。

“總書記,我想送您一件禮物。”葉如陵從自己的志願者馬甲上取下“五星級志願者徽章”鄭重送上。

習近平接過徽章,仔細察看說:“這是個很高的榮譽,我會好好保存。”

“聽到總書記說會好好保存,我非常激動,也非常感動。這是對我和廣大志願者最好的鼓勵。”葉如陵說。

“咱北京的老百姓,都覺得總書記離我們很近。跟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去少年宮看孩子們踢足球,到四季青養老院看望老人,在南鑼鼓巷還問要不要合影……感覺他就在我們身邊。”麥子店街道社區志願者郭愛華說。

“同學們特別羨慕我,可以近距離感受‘可親可敬可愛的主席範兒’,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消息,點讚的數不清。”大學生志願者徐君說,“總書記說過,人生的扣子一開始就要扣好。我們要珍惜美好青春,多做幫助別人、服務社會的事。”

無論是天真活潑的孩子,還是年過七旬的老人,無論是街道社區的基層工作者,還是大學生志願者,習近平都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朋友。

“什麼是作秀,什麼是真正聯繫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交流的親和力,源自內心的零距離。只有將心比心,才能換取真心。

見縫插針的調研 殷切深遠的囑託——“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總書記問得可真細”

與人民群眾在一起,既是把心貼近群眾的良機,也是開展調研、推動工作的契機。

植樹方案的調整,讓中央領導與群眾同種一片樹,共話民生事。習近平一邊種樹,一邊親切地與身邊幹部群眾聊了起來。

——訪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

“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總書記問得可真細!”得知呂棟過去是孫河村的黨支部書記,習近平問他村民住得好不好。順著呂棟手指的方向,習近平向不遠處的康營家園望去,一棟棟回遷樓排列整齊。

鄉親們生活都好吧?拆遷補償到位了嗎?村裡的產業怎麼樣?今後發展有什麼打算?習近平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我告訴他,村裡人都有了社保、醫保,也都有活幹,騰出來的地,大多搞綠化,一小部分招商引資。總書記又問我就業是不是充分,我說‘是’他才放了心,微笑著衝我點了點頭。”呂棟對記者說,他從這些話裡感到,總書記最惦記的是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

——謀發展,一語中的問關鍵。

“中央領導多次來朝陽植樹,我和總書記這麼近距離交流還是第一次。”朝陽區委書記程連元感到,習近平很關心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的問題,“總書記問我,朝陽的總部經濟現在怎麼樣?還有沒有‘冒煙’的產業?”

“這兩個問題正是朝陽發展的關鍵點。總書記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的指示,我們正在落實到起草中的朝陽‘十三五’規劃指導意見中去。”程連元說,“一定要改變過去單純追求GDP的理念,給發展加上人口、資源、環境的‘硬約束’。”

——播綠色,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植樹間隙,習近平對綠化美化首都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

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我們必須強化綠色意識,加強生態恢復、生態保護。

他還提到,今後綠化結構調整更要注重生態、綠色、節水。南水北調工程調來了水,如果大水漫灌種幾畝莊稼,是划不來的事情。

“總書記的話給林業人指明瞭方向。”全國綠化辦常務副秘書長趙良平說,“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指示,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加快建設美麗中國,使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在今年完成三年造林100萬畝任務的基礎上,我們將再造林38萬畝,特別是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見縫插綠,恢復生態,到時候北京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就能達到37%了。”甘敬說。

——勵志願,深情寄語暖人心。

朝陽的志願者有多少人?如何加入志願者?志願者如何管理?能得到政府哪些支持?習近平和參加植樹的青年志願者聊起了志願服務。

志願者們回答,目前朝陽區有43萬註冊志願者,超過全區人口總數的10%,大家利用業餘時間開展助困扶弱、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習近平說,志願服務意義很重大,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共同努力。大家表現出了很強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做得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康營家園第一社區的吳萬傑告訴記者:“社區共有370多名老人,37名殘疾人,服務人員少。前不久招募志願者,好多人報名,現在已經有50多人了。雖然沒有報酬,但是大家幫助老年人、殘疾人,幹得特別起勁兒。”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情於民,習近平抓住植樹間隙與幹部群眾交談,把植樹活動變成一次瞭解情況、推動工作的調研。

種下信心之樹 播撒希望種子——“總書記的言傳身教,鞭策我們繼續改進作風”

勞動過後,新種的苗木錯落有致、生機勃勃。

“習爺爺說和我們一起勞動很高興。”習近平離開時,身後很快聚集起上百名孩子和群眾,簇擁著他、圍攏著他。習近平向大家揮手告別。大家依依不捨,掌聲久久不息……

群眾和孩子們遲遲不願離去,大家三三兩兩與總書記種下的小樹合影。燦爛的笑容和沁人的綠意一起定格,留下永久的記憶。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

植樹活動時間雖短,但卻意蘊深長,不僅在祖國大地引領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社會風尚,也在人們心中播下“種子”。

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綠色的種子——

“我還沒種夠呢,以後一定讓爸爸媽媽每年都帶我植樹。”霍宇琪同學說。

“等我長大了,我們和習爺爺一起種的小樹也長成大樹了。”房詩宜同學說。

在群眾心中播下信心的種子——

總書記種的樹成了孫河的名片,髒亂差的農貿市場變成了老百姓休閒的好去處,當地產業發展也更具潛力。“總書記給我們種下了‘信心樹’,”家住康營社區的退休教師張素華說,“這裡的居民更有精氣神兒了。”

“無形的力量最震撼人心,我們要把志願精神傳承下去。”大學生志願者呂曉歡感嘆,“改善生態,國家重視、社會關注、群眾參與,‘APEC藍’、‘中國藍’一定會成為天氣常態。”

在黨員幹部心中播下信念的種子——

“總書記給我們上了‘三嚴三實’的生動一課,對我是很大的震撼和促進。我要立足基層,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奧運村街道南沙灘社區黨委書記張驚制深有體會。

“總書記的言傳身教,鞭策我們繼續改進作風,在實際工作中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朝陽區政協主席謝瑩說。

“我把和總書記一起植樹的經歷寫進了黨課課件,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年輕人。”葉如陵說。

…………

新枝新葉添新綠,為民務實傳真情。

從黃土高原到冀中平原,從八閩大地到東海之濱,直到在中央工作,習近平親民務實的作風一以貫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人民情懷。

參天大樹,根植沃土。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永恆的力量源泉,只要把根深深紮在群眾之中,和群眾一塊過、一塊幹,就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讓我們的事業迸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