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不傷感情,借錢才傷

談錢不傷感情,借錢才傷

錢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就跟每日呼吸的空氣一樣,只要活著,就必不可缺。世上的人,終其一生,努力、拼搏、奮鬥、逆襲,或成功,或失敗,名氣大小,地位高低,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大眾普遍認可的標準來衡量,流行的說法叫身價,通俗地講就是money,錢。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所謂夢想啊、追求啊、抱負啊,在買個房子都要幾百萬的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活著的我們,都需要錢。除了王思聰,沒有人說自己錢多。似乎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夠用的,儘管我們每天都在努力掙它。

自己都不夠用的東西,借給別人,那是多大的情分。

談錢不傷感情,借錢才傷

小時候家裡窮,一分錢即使掰成兩半都不夠用。在那個大部分人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年代裡,誰家有稍微富裕點的親戚,必然就成了借錢的對象。借錢這個事兒,還真不是那麼好辦。借了,不知道你啥時候能還,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水流來的,遇到長久不還錢的主你也拿他沒辦法;不借,又傷了親戚感情,以後你來我往的情分堪憂,在親戚中還會落個薄情寡義的名聲。所以,借錢,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

我媽說,在我們小的時候,她在一個初冬的清晨頂著濃得化不開的霧走了幾個小時的路,去自己弟弟家借錢,無功而返。那次的經歷讓她刻骨銘心。很多年後媽媽說起這件事時,我依然能感受她內心的屈辱、隱忍和無奈。我並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父母當年借錢度日的艱辛和絕望,但印象中也隱約記得他們那時的愁苦和落寞,小心翼翼地開口,熱切而焦急地等待,被拒絕後的尷尬。借錢,終究是一件傷自尊的事。

談錢不傷感情,借錢才傷

在自己沒有能力掙錢的學生歲月,我從不亂花父母給予的每一分錢,也決不允許自己淪落到向別人借錢的地步,反而會經常把富足的積蓄借給急需用錢的同學,搖身一變成債主,翻身農奴般體驗了當家做主的優越感。工作成家後,雖然和先生的薪水都不高,但自給自足,日子過得倒安穩。

轉折發生在2013年買房,為了湊夠首付,我們迫不得已需要借錢,那個時候我跟先生說,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能找雙方的親戚借。血緣親情千萬不能跟錢扯上關係,否則傷了感情不說,更是寒了骨子裡那份共同流淌的血液。在情感的天平上,我們總認為找朋友借錢,人家借了是情分,不借是本分,而如果換了親戚,就理所當然地以親情做砝碼,借了是應該,不借在情感上就不能接受。錢借了可以還,可是感情傷了就很難恢復如初,但親戚始終都是親戚,這就尷尬了。我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雖然心裡有過不舒服,但終究還是釋然了。最終在幾位相好的同學朋友和先生表哥的仗義相助下,我們度過了這一關。這份恩情是我們應該感激和銘記的。

對知根知底的朋友,我是不吝嗇借錢的,我相信不是遇到急切用錢的時候,沒有人願意開口找人借錢。我願意相信我的朋友,也願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我的朋友們幫助和溫暖。


最近因為手頭有些積蓄,也做不了其他投資,先生便想在年前把房貸提前還了,但是馬上還又還缺個幾萬塊,我心想著,找身邊隨便哪個朋友先借個一兩萬週轉一下應該不是問題,畢竟一兩個月時間就可以還上了。於是隨便問了兩個朋友,出乎意料的,竟然都說沒有。我不知道是我借錢的態度不誠懇,還是我們的關係不夠硬。說實話,對於說一萬都沒有的理由,我內心是不相信的。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誰有多的錢不會拿來投資理財,幹嘛白借給你啊!借是情分,不借也是本分。沒什麼好抱怨。只是,在情感上或多或少受到了些許傷害。

談錢不傷感情,借錢才傷

不過,這也更加堅定了我“錢非到萬不得已不能借”的原則。經常會有人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最好不要用人情。這話我是贊成的,錢債還完就兩清,而情債卻不是那麼容易還的。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如今借錢的途徑,除了親戚朋友,還有很多,銀行貸款、信用卡套現、各類花唄、借唄等融資平臺,都能解決你的燃眉之急,只是比借親戚朋友的錢稍多了一點利息。而為了節省一點利息,找親戚朋友借錢傷了感情,實非明智之舉。

對於那些不問緣由就把錢借給你的朋友,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因為那份彼此之間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已經不是用錢可以衡量了,值得我們用心呵護,萬不能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