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醫,我們小學生需要學習中醫嗎,該怎樣學?

用戶6593393607


小學生學中醫好!

中醫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中國的國寶。也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小學生學中醫,最好用這個年紀的長處,背誦一些經典的方劑,不求懂,記憶就好。比如,中醫三字經,湯頭歌訣一類的,背下來最好。

同時結合自然課,認識一些田間地頭的草藥(特別農村、鄉鎮有條件的地方),知道是什麼,怎麼用,用來做什麼。一般地方的,也可以在校園裡種一些中草藥作為觀賞植物,或者通過市場上的蔬菜、水果,瞭解它的藥用價值。

總之小學生學習一些實用的中醫知識,受涼感冒了怎麼處理,拉肚子怎麼辦,咳嗽怎麼做,等等。

最好識字就開始接觸中醫。一是古詩詞要背,二是中醫湯頭歌訣要背。與其讓孩子記一些亂七八糟廣告,還不如記中國詩詞和中醫內容。

養成一種生病了用中藥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

中學生也得學中醫,結合學古文,讀一些經典的中醫經典文章,背誦。

中學生主要學中藥,藥食同源的藥,都學。

中學的年齡,類似於中醫學徒。可以先學藥,在中學階段,打好中藥的基礎。

學怎麼搭配,又好吃又好看,還能調理身體;學藥膳;最好還有一些學中藥藥性,炮製的課程。

中醫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的年輕人生活能力太差,最好通過中學生學習中醫,也補上這一塊。

包括大學,最好也能學一些中醫的內容。有了中學中藥的基礎,加點中醫學的內容,比如經方。學會怎麼區分中醫的寒熱燥溼風火。知道小感冒,咳嗽,拉肚子,中暑,受寒用什麼方劑治療。

說真的,把現在大把的學英語的時間,用來學中醫,實用和有實效的多。何況中醫裡還有中國文化潛移默化的辯證思想,道德觀,思考方式。有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其中。

英語留給那些想學,有能力學,學了真能用上的人,比較好。普及性國民教育,那麼多時間學英語,真不如學好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


踏雪無痕5141815


學中醫不如學生物。越學的好的學生越危險。一個學習好的學生上初中後對照陰陽五行怎麼學物理化學生物?初中老師告訴學生小學講的都不存在?這真的太糟糕了。


千之一


別誤人子弟了,中醫能就業嗎?我搞了四十年的中醫,絕對不允許兒子,孫子再學中醫了。在醫院就是領基本工資,沒有獎金,養活自己都難。所以不要再害子孫了。小學生學習中醫,就是滅了一代人!中國再回到《內經》,《傷寒論》的遠古時代?


甘志球


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是中國科學的醫學部分。中醫是相對於西醫而命名的,西醫是西方科學的醫療應用。

小學生可以學習一些中醫常識,比如風寒溼熱等概念,接觸認識一些藥食同源的常見的在超市菜市都有賣的中藥材,學習一些簡單病痛中醫療法,比如按哪個穴位能清醒不打瞌睡、或能助眠安睡、或能消食、能防暈車、能健脾排溼減肥、能改善視力預防近視、能退燒、能治感冒…

小學生學中醫重在啟蒙激發興趣愛好,對中國先人的民間智慧、中醫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和認同,知道不僅僅是西方科學才先進,咱們中國科學也很有趣很實用也值得去學習繼承發展。

小孩子天生好奇心強,一想到用中藥或經絡穴位就能幫自己或父母、爺爺奶奶緩解或消除身體病痛,就會很來勁想學想鑽想試驗,並從中感悟到很多中國式的智慧。

從小學生開始學習中醫,讓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全面,西方科學用於認識自然世界、發展提高工業科技,中國科學用解決各種複雜的現實難題,增長人生智慧。

而且,從小學習中醫,具備了中醫素養,一定會大大地全面改善提升中國人的體質,從而少生病,享受真正健康快樂的人生,這遠遠比其他學科都更為實用和重要!


高度與深度


這個問題,時髦卻又現實,敏銳而又關鍵。值得思考與研討,應該成為熱門。

正當新冠肺炎瘟疫戰爭如火如荼之中,中醫亮劍,身手大顯,卓越不凡,已然成為焦點和中心,已然成為明星和偶像。早該如此,未為晚也!

可是,因為背景,因為身份,因為地位,因為權重,因為對手,中醫

始終在爭論的漩渦,風頭,浪尖,欣賞,讚賞者有之,冷笑,嘲笑者有之,客觀,宏觀厚望者有之,狹隘,邪隘者有之。壞事,也是好事,至少可以看到中醫還很好的活在圍觀之中,並沒有消失與滅亡 ,至少可以發現中醫還有很多潛力和絕招挖掘與發揮出來,並沒有居心叵測的黑們所貶低和謠傳的衰落與荒廢。

不過,要想借著這次熱議高潮讓中醫脫穎而出,從而走上所希望的健康和快捷發展道路,只能是意願和理想。從根本出發,從實際出發,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決策。什麼是中醫?中醫是什麼?認識和理解猶為重要。我們小學生可以學中醫嗎?我們小學生需要學中醫嗎?我們小學生如何學習中醫呢?這種問題,多多益善,欣慰至極。

我是中醫,還是祖傳中醫,而且有文憑,有職稱,而且有著三十多年的臨床閱歷和經驗,最主要的還是比較喜歡觀摩,洞察,並分析中醫的社會現象和形勢,更重要的是還十分關心中醫的命運和前途。回答這些問題,責任所在,躊躇滿志,樂此不彼。

中醫是什麼?什麼是中醫?如何回答?應不應該回答。比較籠統與複雜,需要宏觀視野,需要海量素材,留待著書立說,長篇大論。這裡姑且單獨解釋我們小學生學中醫好不好,有麼有用,作為建議,作為參考。

我輩中醫,是八十年代高中畢業開始學習中醫的,當時,英語嚴重偏科的我名落孫山,本來還想復讀,爭取高榜提名,畢竟語文,政治,地理,歷史等文科成績頗有優勢,畢竟那個時代家中出來一個大學生是幾代人的殷切期待與熱切願望。然而,幸運降落,人生路線立即改變。恰時,欣逢湖北省衛生廳和潛江縣衛生局兩級政府下來家父所在的鎮衛生院檢查工作,其中一項任務就是響應中央的號召,考察名老中醫接班人的事項,正好潛江縣衛生局局長何岸修,與家父有過相知相交,對家父欣賞有加,建議再給家父安排一個接班人就業,其實,在我之前,家兄已是正規入編的接班人,正在荊州衛校中醫班就讀。於是,就這樣我成了中醫門戶裡的一名學員 ,就這樣我成了中醫事業裡的踐行者。

雖然,以上都是閒話,但是可以表明我是中醫,有資格評論中醫。至於,我高中畢業學習中醫跟小學生學習中醫有何區別,有何關聯,這裡不便深入。但是,我中醫的初期,除了跟隨家父耳濡目染,一半時間都在中藥庫和中藥房裡度過的,說明一點,不是安排的,而是義務的,因為抓中藥可以更快認識中藥,切藥,炮製藥可以掌握很多技能。家父要求,只要病人較少,就去幫忙,而我那時很是聽話,而且比較勤快,所以深得藥房大姐,藥庫大哥欣賞和喜歡,於是很快就學到了中醫藥學裡的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之所以說出這些,是因為多多少少會有些啟發和借鑑意義。

沒有比較,就沒有分別,如果說我本人學中醫的經歷只能給點啟發和借鑑意義,那麼家父學中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案例。家父不到十歲跟隨其叔學醫,十三歲能夠正是開方治病,好一個娃娃醫生,對,娃娃醫生,這個名稱,不僅印證了家父的病人廣泛評價與認可,而且伴隨家父光榮的叫了一輩子。籍此,我現在借這個機會講來都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家父,和早前所有的中醫一樣,基本都是在藥鋪里長大的,相信聰明的在沒有開始學習中醫理論之前,就認識了所有的中藥模樣,記得了很多的中藥土炒,酒炒,醋制,蜜制的香味。而且因為早早的看到從痛快到歡快,從陌生到深交早早的受到了最良好的薰陶與影響,這點對於後來走向成功至為重要,想必沒人反對,想必都有共鳴。

還不懂嗎?還不知道答案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是我們中國哲學文化最好的成語,相信大家糾結已經打開,思維已經發散。我們小學生可以學習中醫,可以我們小學生需要學習中醫,我們小學生學習中醫隊自己,對家人,對國家,多世界未來無疑都有好處,都有優勢 ,都有幫助,都有成就。

這不,欣慰浙江小學生學習中醫已經開始試點了,不就是最好的佐證嗎?不就是最強的信號嗎?

少年可期,未來可期。中醫充滿希望,前程似錦。


徐歌的世界觀


中醫會不同程度地、以一定方式地走進小學生的課堂上。



  1. 中醫是樸素的哲學。陰陽是矛盾論,五行是關係學。
  2. 中醫是優異的國粹。戲劇、中醫藥、方塊字都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
  3. 中醫是日常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中藥的一大家子裡。心肝寶貝,肝膽相照,撕心裂肺也是常用的情感表達。
  4. 中醫是優秀的文化。棋琴書畫、陰陽五行、醫藥灸拿、天人合一都是中國文化特有的標籤。
  5. 中醫是優美的文學。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6.中醫從天地來,靠每個時代的前人創造傳承下來。《神農本草經》,《傷寒論》,《本草綱目》,都是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

只要你生長在中國,中醫就已浸在了你的骨髓裡。無草不入藥,無肉不補養,無石不調理,無言不中庸。也許你不覺得,那是你還不太懂得。

中醫來自於自然,幫助人體調理不適的原因,如痰溼、鬱瘀、寒熱等,從而使人體恢復如初。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但需要學習、培育才能成為棟樑之才。

  1. 小學生要學爸爸、媽媽、天地人,eye,ear等文字知識。
  2. 小學生要學1+1、6÷2等數字知識。
  3. 小學生要學人之初性本善,五講四美三熱愛等道德禮儀知識。
  4. 小學生也要學女媧始皇,山川河流等基本的歷史地理知識。
  5. 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也必須要知道點基本的健康常識。


    要學會麥苗、韭苗的區別,也要知道姜蔥蒜是幹什麼的。課堂上可以有些基本的中醫學理論知識,常見的一些中藥知識。

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中醫藥的一些知識也是易學易記的。小學生學唐詩幹什麼呢?學英語幹什麼呢?但既然學了,那麼湯頭歌、藥性賦為什麼不能學點呢?

看看天下第一方,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有汗此為攻。有詩的味道,也有醫的精神。

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教育,他們就能帶來祖國什麼樣的未來。

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魂,是我們獨一無二、生生不息、倔強有力的武器。特色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會是屹立於世界的。



快速化、密集化的生活方式,已是離不開了流水線式的西醫治療模式。全中國的可樂都是一個味道,但全中國的餃子卻各有各的風味。


完全西醫化,是不能解決身體的所有問題。

從娃娃做起,從簡單入手,普及點中醫藥知識,使中醫藥文化經久地延續下去。


俏地丁


中國小學要學禮儀,法律,從小培養法律的信仰,秩序與規則的認知培養,建立守序的習性。

學中醫屬於腦殘的想法。


打醬油磕瓜子


試答如問如下:

民間多數人認為,中醫就是中國人治療疾病的診療手段和辦法,從業者叫大夫,診斷辦法主要是號脈,治療措施主要是按照大夫開的藥方子去藥鋪“抓藥”(買藥)、熬藥、喝藥……。

“專家”說什麼重要,什麼就應該進課堂的話。學生的“書包”裝下了嗎?

小編認為:中醫大夫應該有深厚的語文功底。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不是學習中醫,是認識中醫,瞭解中醫,因為那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強民族自信,自尊。是一箇中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從小播下一粒種子,那是民族的根。單就這一舉措,就破了一個陰謀,有人要把中醫的概念,從中國人的大腦裡,清除掉。試問,當今有多少人,大腦裡有中醫這個詞。又有多少人沒見過中醫,沒喝過中藥…有很多,很多。


山村野夫頑石


小學階段不適合學習中醫知識,那些陰陽五行的辯證理論,與經絡學說,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很難弄清的,老師也很難講明白,因為他們對人體,是一無所知,沒有一點兒概念。

我們可以在自然課上,講些人體的幾大系統的大體解剖位置,形狀和作用,及相關的常見病,讓孩子對人體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在初中階段的生理衛生課上,可以結合西醫的知識,講一些中醫的初步理論知識,及和西醫不同之處。

要讓孩子認識人體自身,中西醫不可有偏廢。

個人的一點淺見,未必正確,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