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墓出土千年屍骸,懷抱絕世瑰寶,專家:洗清潑給秦朝的髒水


湖北古墓出土千年屍骸,懷抱絕世瑰寶,專家:洗清潑給秦朝的髒水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是世界上王朝更迭最頻繁的國家,在5000年曆史長河中,平均每隔300年就會發生一場大規模的王朝興替。


而這其中,秦朝的滅亡最為“冤枉”。

因為大家都知道,秦朝滅亡的導火索並不是因為農民沒有活路被迫起義,而僅僅是因為陳勝、吳廣這900名戍卒在大澤鄉遇到了大雨,無法按期抵達北京,最終鋌而走險,拉開了戰國貴族後裔蜂擁反秦的序幕。

按照《史記》的記載:陳勝、吳廣目的地是漁陽(北京),結果遇到了會天大雨,道路不通延誤期限。按照秦朝律法:失期,法皆斬。

此後2000多年的時間裡,秦法始終被定性為嚴苛、暴虐。而秦朝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成了野蠻落後的代名詞。

史書一提到秦朝,都會說到秦本是西陲遊牧部族,是山東諸國眼中的未開化之國。商鞅以酷法變秦,使百姓俯首聽命,只知耕戰,直至始皇死而天下崩。

不過,一座千年古墓的出土,卻展現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秦王朝。

1975年,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湖北雲夢縣在挖掘排水溝時,意外挖出了一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古墓,墓裡只有一棺一槨,墓主屍骸已朽,殘存部分腦髓,陪葬品有少量漆器。除此之外,墓主頭、足部、腹部全放置著竹簡,共計1100餘枚。

看起來這似乎不是什麼貴族墓葬。但專家解讀竹簡後驚訝的發現,那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竹簡堪稱絕世瑰寶。原來,墓主名叫喜,出生於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17歲服徭役,19歲任史官,20歲在湖北雲夢當御史,28歲當典獄官,29歲從軍參加了秦統一戰爭,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去世。

可以說,喜是秦從諸侯國到皇朝時代的親歷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秦朝的法律制度完整的記載了下來,並懷抱著這些法律瑰寶長眠於此,讓後世得以一窺迷霧中的秦朝。

從這些法律竹簡中,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朝代:遇兇案要進行系統的法醫勘驗(《封診式》),審問犯人時不能嚴刑拷打,否則口供無效;罪犯在農忙時要放回家耕種;每年二月到七月要休漁休伐,給大自然繁衍的時間(《田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