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也有一位與西方凡·高一樣,生前寂寞,身後榮耀的畫家,他就是江西的繪畫奇人黃秋園,被人們譽為“當代陶淵明”。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

  黃秋園(1914-1979),江西南昌人,字明琦,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退叟,自幼酷愛繪畫,雖未得名師指教,但少時在裱畫店當學徒,得以博覽古人名作,練就一手臨摹功夫,後來到銀行工作,一干35年,他的書畫創作全在業餘進行,儘管如此,由於他聰明好學又功底深厚,成就極大。他全身心浸泡其中,中年後,藝術漸臻成熟,真正做到了以畫自娛,遠離功名利祿,視藝術為生命的全部價值。黃秋園先生的個人生活是相當困窘的,以至作畫的筆、墨、紙張都不理想,但他始終堅持個人的辛苦探索,從沒有因各種困難而放棄。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1970年退休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師古而化、驅遣百家藝術創作之中,在繼承中國古代繪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把積墨法的運用推向新的高度,並達到他一生藝術創作的高峰。黃秋園一生未得名師指點,全靠自學成才,而且還是業餘作畫,所付精力要比別人多幾倍。他平生不善攀附,不肯趨時媚俗,平時不引人注目,毫無名氣,幾乎成了人們所說的“盛世遺賢”。1979年5月,當他知道有部門可為他舉辦個人畫展時,一時激動,突發腦溢血而溘然長逝。有評論家說,真誠的人生是不需要遺憾的,對於黃秋園先生來說,畫家的藝術生命在他閃現著光輝的作品中得到延續,那是人生的最高價值所在。然而,世人知黃秋園先生,是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1986年。當時全國畫界驚呼:“黃秋園奇蹟般地被發現”,“黃秋園是當代富有成就和頗具特色的中國畫大師之一”。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李可染先生在參觀過黃秋園畫展後,對黃秋園的長子黃良楷說:“我很敬佩黃先生的畫,想用自己的一張畫換黃老的一張畫。”他還親自書寫了一段題跋:“黃秋園先生山水畫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佈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二石、山樵在世,亦必歎服!”評價之高,極為少見。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啟功亦題:“秋園健筆是人豪,近比張爰遠石濤;首夏晴窗開卷處,海天如鏡映霜毫。”臺灣出版的《近代十大名家書畫選》,將黃秋園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溥心畲、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石魯諸家並列。黃秋園的畫,成為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貴藏品;他教學生的畫稿,也成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長期示範教材。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1987年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決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後將黃秋園故居、黃秋園居室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中,他被列為自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從他生前默默地獻身藝術,名不出鄉里,到他65歲逝世後聲譽日隆,有人稱他為“中國的凡·高”。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自成家法 永載史冊

  黃秋園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以山水畫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其山水畫由傳統入手,開創出個人風格強烈的畫風,正如李可染評價“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佈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在創作中,黃秋園尤以巨幅為勝,構圖佈局往往頂天立地,整幅落墨,點線密集,不留空白,所謂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佈局滿實在現代國畫家中無有可匹者,然茂密處透露出濃淡深淺的靈氣,故有“天滿一星”畫家的最高稱譽。他的山水往往“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章法茂密、點線綺集、滿幅經營、繁而不亂。畫中人物雖小,然仍能形神兼備,無一懈筆。黃秋園還獨創了一種有別於歷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園皴”,生前編著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一書。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一波三折 價值低估

  黃秋園一生坎坷,作品散失甚多,從他的存世作品看,很少有應酬的東西,現在能見到的黃秋園的東西,大多是精品,且他的存世作品數量極少,僅400幅左右,其中1/4是畫稿。但黃秋園作品進入藝術市場還是在1986年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當時,不但學術界好評如潮,其作品在藝術市場中價格也是一路飆升,正所謂“人亡業顯”。1989年他的《雲山秋色》在佳士得以18萬港元成交,這個價格在當時並不低。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1991年《深山隱居圖》在佳士得以25.3萬港元成交。1994年《幽山隱居圖》在蘇富比獲價17.25萬港元。令人遺憾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黃秋園的作品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平平,1994年《詩人尋幽過板橋》在嘉德獲價8.8萬元;1998年《廬山飛瀑》和《漢宮圖》在嘉德分別以5.28萬元和9.02萬元成交。以後,黃秋園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步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書畫價格的大幅攀升,黃秋園的作品價格也出現一定上揚,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他的《山居圖》獲價63.8萬元;同年《唐人仕嫿》在上海崇源獲價57.2萬元。2004年《秋山紅樹圖》在上海崇源獲價165萬元,首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2005年榮寶拍賣公司將數件黃秋園珍品在春季拍賣會中亮相,《仕女圖》成交價為16.5萬元,《蓬萊仙境》成交價為82.5萬元,《瀛臺春色》成交價60.5萬元,《雪景圖》成交價為68.2萬元。2006年《十宮圖》在北京傳是獲價253萬元,首次突破200萬元大關。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2007年《驪宮春宛圖》在廣東拍賣會上以638萬元成交,創黃秋園作品新高。儘管黃秋園的作品價格有較大上升,但他的作品價格漲幅遠遠落後其他大家,尤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北京匡時國際推出了“入古出新——黃秋園作品專場拍賣會”,結果55件作品的成交率只有56%,成交金額856.24萬元,應該講,拍賣結果不甚理想。不過,筆者堅信:是金子總要發光的,黃秋園作為一位繪畫大家,無論是從藝術個性、成就,還是作品的存量看,目前的市場價格存在一定的低估,後市隨著藏家對黃秋園藝術價值的認識,他的作品價值會有一個迴歸的過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生活清苦自學成材的畫家——黃秋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