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製藥IPO:曾因汙染被關停,“高新技術”頭銜成謎


三力製藥IPO:曾因汙染被關停,“高新技術”頭銜成謎


2019年12月26日,貴州三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力製藥”)IPO過會,擬登陸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不超過4074萬股,發行後,社會公眾股佔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擬募集資金2.37億元,用於“GMP改造二期擴建項目”“藥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價值線發現,比起其他新三板公司,三力製藥的“轉板”之路頗為坎坷,剛剛啟動IPO上市輔導之際,就遭遇因汙水問題被相關部門關停,隨後兩度易主承銷商。

過會之際,另有媒體質疑公司“高新技術”頭銜名不副實,第一大供應商負責人是關聯方且公司不披露實屬違規!

IPO期間換了兩次承銷商

比起其他新三板公司,三力製藥的“轉板”之路頗為坎坷。

2015年掛牌新三板時,三力製藥主辦券商為廣發證券,而在隨後啟動IPO輔導時,公司卻放棄了廣發,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江海證券,但二者的合作關係卻只維繫了半年。

2017年初,三力製藥終止了與江海證券的上市輔導合作,並轉與申萬宏源證券簽訂輔導協議。

此後還不到一年,2017年8月30日,三力製藥再度宣佈了申萬宏源證券“分手”,並於11月1日重新接受申港證券的上市輔導。至於為何兩度變更上市輔導機構,公司並未給出明確解釋。2018年12月,三力製藥終於發佈招股說明書。

價值線研究院找到了安徽工業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論文,文中指出:“取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於主板和創業板市場進行的發行申請為研究樣本,建立模型逐一對其進行實證檢驗。發行人與IPO機會可獲得性的實證結果顯示,承銷商聲譽與發行申請是否通過發審委審核顯著正相關,說明承銷商聲譽越高,發行申請通過發審委審核的可能性越大。”

相比於被三力製藥拋棄的廣發證券和申萬宏源,江海證券、申港證券均為投行項目較少的小型券商,如此“舍大求小”令人匪夷所思。

三力製藥這位現任“守門人”還在近期因違規受到行政處罰。

據滬證監決〔2019〕139號文件,2019年9月20日,申港證券因股票質押業務部分項目融資用途管理不嚴格,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而被證監會上海監管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據深證會〔2019〕502號文件,2019年12月20日,申港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中部分項目融資用途管理不嚴格,違反了深交所《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的相關規定,而被深交所處以暫停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權限3個月的處分,自2019年12月21日起(含當日)至2020年3月20日止(含當日),不得新增股票質押回購初始交易。

曾因汙水問題被關停

就在三力藥業剛剛啟動IPO時,曾發生過較嚴重一起汙水排放事故,遭遇停產並全面整頓。

據《貴陽日報》2016年04月13日報道:

2月24日,清鎮市紅楓湖鎮蘆狄哨村群眾向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反映,該村桃花園出現死魚現象,村民們懷疑是上游平壩夏雲工業園區一藥廠直排汙水所致。

接到投訴後,環保部門高度重視並迅速行動。2月25日,平壩區環境保護局立即派出執法人員趕赴夏雲工業園區,對村民們懷疑的藥企三力製藥公司及周邊的廢水排放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結果發現三力製藥公司汙水排放口所排廢水呈黑色,有刺激性氣味。

因涉嫌跨界汙染,該事件迅速受到省環保廳的關注。3月23日和3月31日,貴州省環境監察局組織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和安順市環境監察支隊、平壩區環境保護局赴現場進行調查,最終判定三力製藥公司直接排放的生產廢水是導致河水受到汙染的主要因素。貴州省環保廳下發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企業立即停產整改,並由安順市環境保護局針對其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

省環保廳透露,現三力製藥公司已經被全面停產整頓,同時該廳對三力製藥公司提出要求,必須全面落實環保“三同時”要求,必須安裝生產廢水在線監控,企業生產廢水須經夏雲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進行再處理後才能恢復生產。

2016年4月25日,身處新三板的三力製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水汙染物在線監控系統未安裝,同時汙水處理工藝未按照環評相關要求進行建設,並出現外排生產廢水超標的情況。於2016年4月15日受到了安順市環保局的行政處罰:1、停產整改;2、罰款5萬元。


“高新技術企業”頭銜涉假?

據招股書披露,2015三力製藥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並於2018年再次通過驗證,有效期至2021年。

金色光等多家媒體曾在報道中質疑公司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

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於2016年新修訂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諸多條件,其中包括以下兩條:

(1)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佔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於3%。

三力製藥招股書中,員工類別中竟沒有研發人員。

在招股書的“員工情況”部分,公司的員工類別共分為生產技術人員、銷售人員以及管理人員三大類。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述人員人數分別為102人、127人、69人,合計298人。

三力製藥IPO:曾因汙染被關停,“高新技術”頭銜成謎

在下面的註釋中有一行小字:“注:生產技術人員含生產人員與研發人員。”這在眾多招股書中,算是“標新立異”的一家了。正常情況下,一傢俱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擬上市公司,為了顯示自家的高研發、高投入情況,往往會著重突出研發人員的人數、學歷、專利等等情況,恨不得字體“加大加粗”,生怕發審委和投資人看不到。這樣的表述有些“底氣不足”。


在招股書的主營業務成本部分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產員工人數為102人。

三力製藥IPO:曾因汙染被關停,“高新技術”頭銜成謎

難道公司當期並沒有研發人員,102人實際上全是生產人員?那公司是如何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如何做到“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10%以上”的呢?

或者這102人中其實也包含了研發人員,但為何這102人的薪酬全部計入了主營業務成本,而不是部分計入研發費用呢?

無論怎麼解釋,都難以自圓其說。另外通過三力製藥掛牌新三板時披露的2017年年報發現,公司2017年研發人員人數為22人,佔員工之比7.75%,也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標準。

其次再看公司的研發費用是否達到3%的要求呢?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823.38萬元、2305.15萬元、2640.59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之比分別為3.54%、3.61%、3.66%。儘管都踩著3%的紅線,但好歹也算超過了標準。

然而,公司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為281.09萬元、270.00萬元、686.3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之比不足1%。和上述公司披露的研發投入可謂是相去甚遠,若按照如此研發支出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無疑是沒有機會。

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的金額為何相去甚遠呢?正常來說,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高於研發費用並不算少見,主要由於研發投入分為研發費用化與研發資本化兩部分,其中費用化部分計入研發費用,資本化部分記入無形資產。

三力製藥是否存在將部分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情形呢?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的無形資產主要為土地使用權,而專利技術僅僅零星十幾萬元而已,並不存在大量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情形。

換句話說,公司可能是將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等等諸多非研發性開支都計入了研發投入,甚至可能以此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僅不合乎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更是騙取了報告期內每年15%的所得稅優惠,情節嚴重。

第一大供應商負責人竟是關聯方且未被披露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三力製藥第一大供應商負責人竟是其關聯方,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沒有披露相關信息。

2016~2018年連續三年及2019年上半年,亳州市盛龍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龍藥業“)始終系三力製藥的第一大供應商,採購佔比曾一度高達39.84%(2017年),2019年上半年,盛龍藥業仍佔據28.88%的份額。三年半的時間裡,三力製藥向盛龍藥業發生的採購金額累計約2.5億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盛龍藥業成立於2010年11月8日,法定代表人為翟繼龍,經營範圍為中成藥、中藥材、中藥飲片、化學藥製劑等產品銷售。

從安徽省藥品經營許可證公告(2012第1號)獲悉,盛龍藥業的法定代表人為翟繼龍,企業負責人正是趙洪玲。盛龍藥業有效期至2021年1月的藥品經營許可證也顯示,企業負責人為趙洪玲。

早在盛龍藥業之前,翟繼龍與趙洪玲便有過合作,翟繼龍和趙洪玲分別持有亳州市昌祥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祥藥業”,已於2017年2月16日註銷)60%和40%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昌祥藥業註銷兩個月後,2017年4月6日,趙洪玲與三力製藥、王珏犇合作設立了安徽久奇。其中,趙洪玲為法定代表人,持有55%股份;三力製藥出資280萬元,佔比35%。

天眼查信息顯示,盛龍藥業和安徽久奇均位於亳州市藥都大道南,兩者在工商登記中的聯繫方式為同一個手機號碼。

然而在三力製藥的招股書中,沒有關於供應商與三力製藥之間存在關聯關係的描述。那麼這是否合規呢?價值線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