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爱情,21年前我离家千里任教,今被评洛阳最美教师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邱晓梅,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21年前信阳师范学院毕业与男朋友来到洛阳嵩县,在嵩县第一高级中学任教化学至今。一转眼二十一年过去了,我也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个桃李满园的园丁。回到老家的时候,朋友们都说:“晓梅,你说话全变了!”我也发现,我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嵩县,成了地地道道的嵩县人,嵩县人大山一样的淳朴,深深影响了我。讲述:邱晓梅 记录:韩延昭

信阳尽管是革命老区,但经济发展比嵩县相对要好一些。我家在罗山县的一个镇上,记忆里有一些比较古朴的街道,高大的门楼,宽宽的街道,随着时代的发展,童年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在家里,我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生活很有规律,对我们也较为严格。上学的时候,我几乎不需要家人担心什么,唯有大学毕业,做了一件让他们吃惊的事儿。

大学是上的信阳师范学院,在那个年代,全国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缺乏各种教育专业的人才。父亲对我的希望也是走上讲台,为祖国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


和所有的少女一样,大学时期的我也希望被人呵护,有一个可以进行情感倾诉的对象,他的出现,影响了我的一生。男朋友是嵩县人,毕业后,他希望我能跟他一起来到他的家乡,他说当时嵩县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更需要我们到山区做教育,普及文化知识。当时的校长和教育局长也找我们俩聊天,他们求贤若渴的态度打动了我。于是回家问父亲,他只淡淡的说:“搞工作,不要挑三拣四,干就做好。”

我们一起奔波500多公里,到嵩县一高任教,刚开始住的是以前学生宿舍改造的旧瓦房,新的教学楼还没有建成,学校距离县城还有一点距离,太阳下山之后,学校旁边的河沟里蛙声一片。那时候真的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远离家人的孤独感、环境落差产生的失落感充斥着内心。数次想给家里打电话,每一次拿起电话,却只能报喜不报忧,我不想让家人担心。

男友的家人理解我,学校领导也很支持,在当时整体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县政府、教育局给我们外地教师上浮2级工资,刚参加工作,我就比本地的同级别教师多领80块钱。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发工资是2000年元旦后,我和男朋友一共领了4000多块钱,这可能是我亲自赚到的第一笔大钱。就盘算着先给家人汇一千块钱,父母这些年为我们操碎了心,不能陪伴他们,至少让他们知道我在这儿很好。


最初的两年,我教一年级,第三年教二年级,之后就一直在三年级,后来还担任了化学学科教研组长、高三理综备课组长。孩子们都很可爱,记得刚来第四年的时候,有一个平时上课很安静的女生,特别腼腆。星期天下午早早来到学校,敲开门,怯生生的说:“邱老师,给你吃两个我们家的柿子。”两只手捧着两颗红彤彤的柿子,说不出有多么的惊喜,她说是专门为我摘的。尽管这么多年了,仍然记得特别清楚。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条件限制,学习化学觉得很枯燥,而觉得化学实验又很神奇,所以我就课下和孩子们聊天,尽可能让他们体会到这个学科的乐趣,让他们放下包袱的有方法的学习。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可笑的事情,认为对学生要足够严厉,慢慢的发现和孩子们玩到一起才更重要。我们尝试通过做游戏,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一起聊天,同样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

现在,很多学生已经走向各地,有的还在上学深造,有的已经成家立业,逢年过节,还经常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候,一句话能让我心里甜很久。每年最高兴的就是有学生说:“老师,因为喜欢你的课,我报了化学专业……”


21年前的交通条件不好,从嵩县到罗山,需要坐一天的车。嵩县到洛阳火车站,需要将近4个小时,转火车到信阳,再乘汽车回家,现在有车了,回去一次也需要开6个来小时。2000年,我和男朋友结婚,因为远家里人都没有来参加婚礼,一直到2006年,孩子出生,我的爸爸才第一次来到嵩县。

弟弟外出打工了,爸妈也已经将近70岁,除了每年寒暑假期能回家两次,平时都没有时间回去看他们。和爸爸打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事儿,当告诉他们我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了,一个后进生考出了好成绩……爸妈似乎比我还高兴。这些年感觉最亏欠的就是他们,1999年刚来的时候,打一分钟长途电话要一块多钱,一般都是长话短说。现在用网络通话,便宜了,却眼睁睁看到他们的白发一天天增多……

我没做到孝顺的女儿,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雇的保姆带孩子,到两三岁的时候,就把孩子带到院子里玩,一上课,赶紧托付给不上课的老师或者家属,很多次都是在孩子的痛哭中狠心离开,听到孩子喊着:“妈妈不要我了,坏妈妈……”背转身,我的眼里也都是泪水,相信很多女教师都有类似的经历。


2019年,同事们举荐我参评“洛阳市最美教师”,我觉得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属于大家的,属于所有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很优秀,有的老师承受的艰辛程度可能比我更多,这是荣誉也是鞭策,规范教学管理,做好亲情教育,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我来的那一年,学校第一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开始施工,现在的嵩县第一高中已经拥有三栋教学楼,数千名学生,每年走出很多优秀的孩子,也有的学生报考了师范类院校,成为我的同事。21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嵩县第一高中的发展,而我也从一个千里之外的异乡人,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嵩县人,我爱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在奋斗着的平凡的岁月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人才,希望他们也有机会能够回到嵩县这方热土,大展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