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愛情,21年前我離家千里任教,今被評洛陽最美教師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邱曉梅,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21年前信陽師範學院畢業與男朋友來到洛陽嵩縣,在嵩縣第一高級中學任教化學至今。一轉眼二十一年過去了,我也從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成長為一個桃李滿園的園丁。回到老家的時候,朋友們都說:“曉梅,你說話全變了!”我也發現,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嵩縣,成了地地道道的嵩縣人,嵩縣人大山一樣的淳樸,深深影響了我。講述:邱曉梅 記錄:韓延昭

信陽儘管是革命老區,但經濟發展比嵩縣相對要好一些。我家在羅山縣的一個鎮上,記憶裡有一些比較古樸的街道,高大的門樓,寬寬的街道,隨著時代的發展,童年的記憶已經很模糊。在家裡,我是老大,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生活很有規律,對我們也較為嚴格。上學的時候,我幾乎不需要家人擔心什麼,唯有大學畢業,做了一件讓他們吃驚的事兒。

大學是上的信陽師範學院,在那個年代,全國教育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缺乏各種教育專業的人才。父親對我的希望也是走上講臺,為祖國教育事業做一份貢獻。


和所有的少女一樣,大學時期的我也希望被人呵護,有一個可以進行情感傾訴的對象,他的出現,影響了我的一生。男朋友是嵩縣人,畢業後,他希望我能跟他一起來到他的家鄉,他說當時嵩縣山區還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學,更需要我們到山區做教育,普及文化知識。當時的校長和教育局長也找我們倆聊天,他們求賢若渴的態度打動了我。於是回家問父親,他只淡淡的說:“搞工作,不要挑三揀四,幹就做好。”

我們一起奔波500多公里,到嵩縣一高任教,剛開始住的是以前學生宿舍改造的舊瓦房,新的教學樓還沒有建成,學校距離縣城還有一點距離,太陽下山之後,學校旁邊的河溝裡蛙聲一片。那時候真的有一種“被騙”了的感覺,遠離家人的孤獨感、環境落差產生的失落感充斥著內心。數次想給家裡打電話,每一次拿起電話,卻只能報喜不報憂,我不想讓家人擔心。

男友的家人理解我,學校領導也很支持,在當時整體經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縣政府、教育局給我們外地教師上浮2級工資,剛參加工作,我就比本地的同級別教師多領80塊錢。記得特別清楚,第一次發工資是2000年元旦後,我和男朋友一共領了4000多塊錢,這可能是我親自賺到的第一筆大錢。就盤算著先給家人匯一千塊錢,父母這些年為我們操碎了心,不能陪伴他們,至少讓他們知道我在這兒很好。


最初的兩年,我教一年級,第三年教二年級,之後就一直在三年級,後來還擔任了化學學科教研組長、高三理綜備課組長。孩子們都很可愛,記得剛來第四年的時候,有一個平時上課很安靜的女生,特別靦腆。星期天下午早早來到學校,敲開門,怯生生的說:“邱老師,給你吃兩個我們家的柿子。”兩隻手捧著兩顆紅彤彤的柿子,說不出有多麼的驚喜,她說是專門為我摘的。儘管這麼多年了,仍然記得特別清楚。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由於條件限制,學習化學覺得很枯燥,而覺得化學實驗又很神奇,所以我就課下和孩子們聊天,儘可能讓他們體會到這個學科的樂趣,讓他們放下包袱的有方法的學習。年輕的時候,也做過一些可笑的事情,認為對學生要足夠嚴厲,慢慢的發現和孩子們玩到一起才更重要。我們嘗試通過做遊戲,和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一起聊天,同樣能促進孩子們的學習。

現在,很多學生已經走向各地,有的還在上學深造,有的已經成家立業,逢年過節,還經常會收到孩子們的問候,一句話能讓我心裡甜很久。每年最高興的就是有學生說:“老師,因為喜歡你的課,我報了化學專業……”


21年前的交通條件不好,從嵩縣到羅山,需要坐一天的車。嵩縣到洛陽火車站,需要將近4個小時,轉火車到信陽,再乘汽車回家,現在有車了,回去一次也需要開6個來小時。2000年,我和男朋友結婚,因為遠家裡人都沒有來參加婚禮,一直到2006年,孩子出生,我的爸爸才第一次來到嵩縣。

弟弟外出打工了,爸媽也已經將近70歲,除了每年寒暑假期能回家兩次,平時都沒有時間回去看他們。和爸爸打電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事兒,當告訴他們我的學生考上重點大學了,一個後進生考出了好成績……爸媽似乎比我還高興。這些年感覺最虧欠的就是他們,1999年剛來的時候,打一分鐘長途電話要一塊多錢,一般都是長話短說。現在用網絡通話,便宜了,卻眼睜睜看到他們的白髮一天天增多……

我沒做到孝順的女兒,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孩子小的時候,僱的保姆帶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就把孩子帶到院子裡玩,一上課,趕緊託付給不上課的老師或者家屬,很多次都是在孩子的痛哭中狠心離開,聽到孩子喊著:“媽媽不要我了,壞媽媽……”背轉身,我的眼裡也都是淚水,相信很多女教師都有類似的經歷。


2019年,同事們舉薦我參評“洛陽市最美教師”,我覺得這個榮譽,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是屬於大家的,屬於所有教育一線的老師們的。學校裡所有的老師都很優秀,有的老師承受的艱辛程度可能比我更多,這是榮譽也是鞭策,規範教學管理,做好親情教育,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我來的那一年,學校第一棟現代化的教學樓開始施工,現在的嵩縣第一高中已經擁有三棟教學樓,數千名學生,每年走出很多優秀的孩子,也有的學生報考了師範類院校,成為我的同事。21年來,我親眼見證了嵩縣第一高中的發展,而我也從一個千里之外的異鄉人,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嵩縣人,我愛這裡,這裡就是我的家。在奮鬥著的平凡的歲月裡,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湧現出更多優秀人才,希望他們也有機會能夠回到嵩縣這方熱土,大展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