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

泥丫


首先要更正問題裡一個錯誤,許褚的兒子許儀被鍾會斬首,是否有人求情並沒有明確記載。

根據《三國志·鍾會傳》記載,鍾會伐蜀時命許褚之子許儀整修道路,結果在鍾會過一座橋時,橋面發生塌陷,鍾會所騎的馬馬蹄陷入坑中。鍾會認為這是許儀的責任,於是將其斬首。

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許儀奉命整修道路,但是橋面塌陷,應該說確實有失職的地方,不過並不算嚴重,如果換個人可能稍微處罰一下就算了。但是鍾會為人心胸狹窄,可以說睚眥必報,這事就麻煩了。

鍾會原來一度很仰慕名士嵇康,然而幾次去拜見嵇康,對方都愛理不理。鍾會懷恨在心,最後利用呂安案陷害嵇康,將其殺死。

而且鍾會初掌兵權,此時正需要在軍中立威,許儀等於是自己送上門去了。鍾會早在司馬懿被曹爽排擠時,就看好司馬懿,一直堅定的靠攏司馬懿。司馬懿死後,他更是成為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智囊,為他們出謀劃策。而在淮南三叛時,鍾會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對於平息淮南三叛起了很大作用,應該說在軍事方面還是很有天份的。

然而伐蜀之戰是他初次獨掌兵權,因此在軍中毫無威望,急需一件事來樹立自己的權威。許儀此事雖然不大,但是許儀是許褚之子,如果將其斬首,勢必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懾效果。

在《三國演義》裡,寫了鍾會要殺許儀時眾將前來求情,但是鍾會沒有同意:

諸將告曰:“其父許褚有功於朝廷,望都督恕之。”會 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

在正史裡並沒有相關記載,不知道是否有人求情,不過確實達到了鍾會預期的目標,許儀被斬首後全軍“莫不震竦”。然而鍾會這麼做只是讓部下畏懼而已,並不是真的敬愛,所以當他最後起兵時魏將都不肯跟從,鍾會事敗被眾將而死。


不沉的經遠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死於鍾會之手。

先來看事件經過:鍾會率軍攻打蜀國,許儀是其帳下的牙門將軍,鍾會派許儀前面開路,遇水架橋,無路修路。許儀修橋卻修出了大麻煩。


這天,鍾會騎馬經過剛修好的橋,走到橋中間之時,突然一個趔趄,馬蹄陷了進去,馬受驚亂跳,鍾會急忙拽住韁繩,憑著天生神力,死死地拖住了戰馬。橋下是萬丈深淵,掉下去定然粉身碎骨,鍾會驚出一身冷汗。

鍾會大怒道:“這是誰修的豆腐渣工程,快把他叫過來。”

許儀哆哆嗦嗦地走了過來:“屬下有罪,有罪!”鍾會怒道:“按照軍法,你該當處死,你還有什麼遺言嗎?”

眾將見了,紛紛跪下求情:“將軍,請看在許褚的面子上,饒了他吧?”

鍾會凜然道:“不行,不殺他,何以嚴明軍紀!”鍾會一擺手,許儀被人拖了下去,不一會兒,人頭落地。


以上是許儀被殺的經過,表面上看,鍾會殺許儀是因許儀工作乾的不好,差一點害死了主帥,而且大戰之前,馬失前蹄,與主不利。

PS:古人都是很迷信的!

後來,下屬一起替許儀求情,但鍾會絲毫不顧念許褚的面子,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他。有人將鍾會殺許儀,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相提並論,說二者都是為了嚴明軍紀,以儆效尤。

其實兩者大不相同!

諸葛亮斬馬謖,是飽含熱淚殺的,內心不情願,但又非殺不可;而鍾會殺許儀,是明明可以不殺,但他非要殺。


其實,許儀並沒犯什麼大錯,在蜀道上修路,本就十分困難,要材料沒材料,要設備沒設備,工期又異常緊張,能修出一條還算通暢的路已屬不易了。

何況,橋雖然出現了質量缺陷,但並造成慘痛的後果,鍾會只是受了驚嚇,也未缺胳膊少腿啊!似乎怎麼看許儀都不該死,難道殺許儀有不為人知的原因嗎?

是的!

我認為真實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

一是,殺人立威。鍾會攻打蜀國,大軍勞師遠征,遠離妻兒老小,士兵不滿情緒較大,這個負面情緒像長了翅膀一樣,一傳十,十傳百,極大動搖了軍心,所以鍾會殺許儀,可以啟到殺人立威的作用。

“諸軍聞之,莫不震悚!”士兵一看,連功臣之子都被殺了,別提咱們這麼無權無勢無背景的小人物了,還是老老實實地打仗吧!

只是,許儀實在倒黴,他正好撞槍口上了,鍾會正想殺個大將,整肅軍威,而許儀碰巧犯了過錯,只能說,點實在太背了!


二是,許褚得罪人太多了。許褚勇猛過人,立了汗馬功勞,很得曹氏父子的賞識,但他性格魯莽,目中無人,胡亂殺人,徹底激怒了士族集團。

他最不該殺的就是許攸,許攸嘴巴是有點欠,老是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瞞,阿瞞地叫著,還瞧不起武將,但他罪不至死,可許攸還是死在了許褚的刀下,事後曹操並未追責,此舉徹底激怒了士族集團。

許褚無緣無故擅殺謀士,犯了眾怒,他在世的時候,別人不敢拿他怎麼樣,但他一死,“報應”在兒子身上了。


一半秋色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在隨鍾會伐蜀的戰役中,因開道未及時補路,被鍾會軍法所斬。許儀作為曹氏三代恩寵的將軍之子,為何被斬之時,無人阻擋,我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許家人緣差,二是鍾會自傲無情。下面我簡單的講一講,歡迎交流。

一、許家人緣差

羅貫中評價許褚:

“凜凜威風鎮九州,當年許褚果如虎。”

說明許褚的勇猛,在典韋宛城戰死之後,許褚接替了典韋的護衛工作,長期擔任曹操的保衛工作,直至曹睿時期,被追諡為壯侯。

許褚在工作期間鐵面無私,深得曹氏父子的信任,但也正是如此鐵面無私,導致許褚得罪了很多人,例如有次曹仁從荊州覲見曹操,曹操還未從臥室出來,曹仁無事找許褚聊天,但許褚只說一句“魏王快出來”,就轉身而去,有人問許褚:"徵南將軍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說話,你為什麼要推辭?"許褚回答:"他雖然是親族重臣,但卻是鎮守外藩之將。而我許褚卻是負責內部守衛的,我們要說話在公開場所就可以了,何必要到私下去說?",因此遭到曹仁的不滿。

陳壽評價許褚:

“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

也說明許褚的工作認真不多說話。雖然這樣做曹操十分喜歡,但是連曹仁都敢懟的人,懟其他人那就不用說了。

所以許家人緣在朝中並不是太好,加上許褚是武將出身,對待子孫的教育肯定也缺乏,許儀多多少少也會受到其父少言的影響。

二、鍾會自傲無情

曹魏重臣王朗之孫女王氏評價鍾會:

“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晉朝文學家荀勖評價鍾會:

“鍾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

都可得見鍾會雖有才幹,但其居功自傲,自以為是。從協助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設計謀害鄧艾父子,聯合姜維謀反就可以看出鍾會這人沒什麼原則。

往往這類人由喜歡雙標,拿原則套別人,許儀作為伐蜀先鋒,居然就因為未修補道路而被軍法處置,好不顧忌其父許褚的功績,難免有點嚴格,側面反映出許家實力的薄弱,也反映出鍾會的心胸。


第一點許儀作為許褚之子,必然常年被許褚灌輸忠曹的思想,許儀也屬於類似許褚一根筋的人,而鍾會屬於司馬氏勢力的人,對於許儀這樣不是司馬氏集團的人來說,鍾會斬殺許儀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點鐘會的父親是鍾繇,鍾繇是曹魏重臣,必然常與許褚打交道,許褚作為粗人,估計讓鍾繇難堪過不少次,憑藉鍾會的性格,可能存在辱父之仇遷怒與其子的感覺。

這也是我個人的一些推測,僅供娛樂,歡迎交流。


曹老師xixi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鍾會殺許儀,有兩個原因:一是立威,二是示好司馬昭。

都說兒子的聰明才智來自遺傳母親的基因,鍾會是鍾繇74歲老來得子生的小兒子,鍾繇是曹魏重臣,官至司隸校尉、太尉,與曹操關係相當親近,鍾會的母親是鍾繇的小妾,曾被鍾繇的大妾在懷著孩子時陷害下毒,但及時發現並保住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鐘會。



鍾會從小就聰慧敏捷,又出自名門士族之家,鍾會的成長之路簡直一帆風順,從小就博學多才、精通玄學,之後順利出士,至公元249年,鍾會官至中書侍郎,中書侍郎是中書的副長官,掌管制度、詔令、決策,相當於事實上的副宰相。

之所以說到鍾會的身世及相關經歷,就是為了說明鍾會這個人是個怎麼樣的人,對於他後面的行為就好理解了,包括殺許儀。



司馬懿父子高平陵政變掌權後,鍾會受到司馬懿父子的賞識,成為其幕僚,用自已才華為司馬懿父子謀劃了許多事,淮南第二叛,力勸司馬師親征,並且在司馬師去世後,力阻曹魏皇帝曹髦奪回兵權。淮南第三叛,鍾會算出諸葛誕必叛,在自已服喪期間通報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為司馬昭立下大功。

司馬昭在鞏固權力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鍾會的身影在謀劃,鍾會甚至不惜冒犯皇權,因此鍾會成為司馬昭的親信,升遷為他父親曾經擔任過的職務司隸校尉,不僅如此,鍾會還謀劃殺害了嵇康,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袖,曹操的曾孫女婿。



鍾會以司隸校尉之職,干預朝廷的人事官員任免及大小事項,除了他是司馬昭的親信也真的沒有其它原因了,在魏帝曹髦被殺後,司馬昭為了轉移國內的視線,決定伐蜀,他的幕僚及將士大多不同意,包括鄧艾,唯有鍾會支持司馬昭伐蜀。

鍾會以一個名門世家子弟,以自已的聰明才智,甚至放棄朝廷的高官,甘願成為到當朝權勢最盛的司馬昭親信,鍾會的目的不言而喻,為了功名利䘵,為了遠大理想,為了飛黃騰達,為了處於權力的頂峰,同時個人野心是隨著權力的上升而膨脹的。



於是鍾會被任命為18萬伐蜀大軍的主帥,就連自命不凡、能力出眾的武將鄧艾都要受鍾會節制,而司馬昭之所以如此安排,並不是因為鍾會打仗歷害,而是因為:一、鍾會是自已的親信且能力還不錯,二、鍾會支持伐蜀。

要知道鍾會在此之前,從未在軍中任職,在軍中沒有任何威望,而且沒有從軍經歷,之前鍾會一直提供的是文官,為司馬昭出謀劃策的事是做了不少,但是身為軍事主帥,鍾會這還破天荒是頭一次。



正因為鍾會在軍中毫無威望,軍隊中的將領和士卒對鍾會也不以為然,因此自伐蜀開始,鍾會一直便在尋找機會樹立威信,而樹立威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人,殺那些違抗軍令或辦事不利的官吏,可以提高鍾會的威信,而且所殺之人威望越高,職務越大,鍾會樹立威信的效果越好,於是許儀就這樣撞上來了。

許儀是許褚的兒子,擔任鍾會伐蜀大軍的開路先鋒,在鍾會經過一座橋時,鍾會的馬啼陷入坑中,於是鍾會抓住機會,按軍令斬殺了許儀。



鍾會殺許儀,有兩個原因:一是立威,二是示好司馬昭。

立威已經解釋了,再來解釋鍾會示好司馬昭。許儀是許褚的兒子,許褚是曹操的貼身保鏢,什麼樣的人能做貼身保鏢呢?當然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也就是說許褚是曹操最信任的人,而現在鍾會效忠的對象是司馬昭,當時的司馬昭之心,已經是路人皆知,鍾會這麼聰明的人當然知道司馬昭想幹什麼。

司馬昭想奪曹家的江山,對於曹家開國之君最信任的人的兒子,對於司馬昭來說,可以算天然的敵人,雖然這個敵人沒有做出敵對的舉動,但身份已經決定了行為,這是典型的身份獲罪,鍾會殺許儀就是為司馬昭剷除敵人,示好司馬昭,但是殺人不能隨便亂殺,總得有個理由,於是鍾會殺許儀的理由就是:身為開路先鋒,居然連路也沒有修好。



明白了鍾會殺許儀的原因,再來看為什麼沒有人敢為許儀求情?

1、這個時候忠心曹家的人已經所剩無幾,被司馬家處理乾淨了,軍中已經沒有同情許家的人了。

2、鍾會是想殺人立威,聰明的人已經看出來了,誰敢求情,就是和許儀一個下場。

3、為許儀求情,都怕惹上政治因素,許儀的出身註定了不會在司馬家的政權中得到信任和重用,現在鍾會為示好司馬昭殺許儀,敢為許儀求情,基本上是和許儀一個下場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許褚是三國時期曹操帳下的一員猛將,被曹操稱為“吾之樊噲”,軍中敬畏而稱他為“虎痴”。典韋死後,他肩負起護衛曹操的重要職責,而他的表現也十分出色。據《三國志》記載,在馬超想要偷襲曹操時,“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可見他的勇猛。不過,這樣一員虎將,其子卻被鍾會斬首示眾,這是為什麼呢?

上文已經說到,許褚跟隨曹操征戰,立下汗馬功勞,而他也因為勇武過人而得到士兵們的尊敬,故而在曹魏擁有很高的地位,被封為“中堅將軍”。曹操死後,他“號泣歐血”,可見君臣二人的感情之深。曹丕感激他的功勞,便“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又賞賜許褚“進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

可見許褚作為三朝老臣,受到的待遇之優厚,地位之尊崇。不過,儘管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但許褚這樣一位“虎父”之子許儀卻沒有繼承父親的武勇,到景元四年(263),曹魏大舉伐蜀時,他還僅僅是個小小的牙門將軍。

景元三年(262),大權在握的司馬昭“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欲大舉圖蜀。”眼見蜀漢已經是強弩之末,而姜維又時常襲擾邊境,不勝其擾。於是派出十幾萬大軍,想要一舉平定蜀漢。

其中,“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也就是說,鄧艾和諸葛緒共計六萬餘人的軍隊是作為輔助,鍾會帶領的十萬大軍則是攻蜀主力。

一年後的秋天,徵蜀大向益州進發。自古蜀道艱險,鍾會也深知這一點,於是派出時任牙門將的許儀作為前鋒,先行修路補橋,以便大軍通過。《三國志》記載道:“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

鍾會策馬走在許儀修繕過的橋上,橋面卻被馬蹄踏穿,盛怒之下的鐘會毫不顧忌其父許褚為曹魏做出的貢獻,當即將許儀斬首示眾。於是,“諸軍聞之,莫不震竦。”上文已經說過,許褚深得將士們的愛戴,愛屋及烏,他的兒子許儀自然也在軍中頗有些名聲。如今他因為沒將橋樑修好便被斬首,將士們都震驚而恐懼。

《三國演義》中則有更為生動的描寫,原文寫道:“會喚許儀至帳下,責之曰:‘吾方才到橋上,陷住馬蹄,幾乎墮橋……汝既違軍令,當按軍法!’叱左右推出斬之。諸將告曰:‘其父許褚有功於朝廷,望都督恕之。’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諸將無不駭然。”

按照《三國演義》的敘述,鍾會將許儀斬首是因為他沒有履行好先鋒的義務,違了軍法。為了讓軍法服眾,鍾會毫不在乎他父親的功勞,而是一視同仁,將許儀按軍法處置,也成功取得了效果,讓軍隊不敢觸犯軍法。這樣看來,鍾會斬許儀這一舉動和諸葛亮斬馬謖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軍法的地位,從而更好的號令將士。


鄧海春


許褚字仲康,是曹操的貼身護衛,其忠誠勇武,被曹操稱為“吾之樊噲”。渭水一戰時,曹操帶著許褚前去會見馬超和韓遂,馬超本想趁機突襲曹操,但見許褚怒目而視,殺氣凜凜,馬超未敢輕舉妄動,直問“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以馬鞭指許褚。因此軍中皆稱許褚為虎侯。

曹操死後,許褚痛哭泣血。念其對曹氏忠心不二,曹丕、曹叡繼續任用許褚統領宿衛,護衛皇室。曹叡即位後不久許褚去世,曹叡念其忠心,大加封賜其後代,許褚的兒子許儀繼承了許褚的爵位。

按理說許儀憑藉父親的關係應該混得不錯,但他卻在263年被鍾會斬首示眾,甚至無人為其求情,這是為何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時曹魏已經被司馬氏徹底架空了,許儀作為曹魏忠臣之子,其遇難之時自然沒人替他說話。

曹叡去世後,託孤曹爽和司馬懿。但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一黨盡數誅殺,架空了曹魏政權。此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反對司馬氏專權,起兵對抗,是為“淮南三叛”,不過三人皆被司馬氏平定。

在司馬氏的控制下,門閥士族勢力崛起,曹操啟用的寒門老臣受到排擠打壓,他們的後人均默默無聞,因此許儀只不過是個牙門將(基層軍官)而已。

司馬昭掌權後,其野心更是路人皆知,甚至弒殺了魏帝曹髦,曹魏被司馬氏取代只是時間問題了。

263年曹魏大舉伐蜀,許儀隨鍾會出徵。鍾會以許儀為先鋒,使其造橋鋪路。但許儀工作並未做好,鍾會在走過一座橋時因橋面塌陷,馬蹄陷入泥中不能動彈。

大軍將行而“馬失前蹄”,這對於統帥鍾會來說並不是好兆頭,鍾會一怒之下便將許儀斬首示眾,此後軍中肅然。

這件事許儀雖然難辭其咎,但卻罪不至死。可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這又是他第一次統軍出征,自然要想方設法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信。而許儀是曹魏元老重臣,又非門閥士族,並非司馬昭一派。所以鍾會殺掉許儀既可以樹立威信,又可以向司馬昭示好,可謂“一箭雙鵰”之舉。如果這時有人替許儀求情,豈不是自討苦吃?


石頭說歷史


先簡單介紹一下許褚:許褚字仲康,是曹操的貼身護衛,其忠誠勇武,被曹操稱為“吾之樊噲”。渭水一戰時,曹操帶著許褚前去會見馬超和韓遂,馬超本想趁機突襲曹操,但見許褚怒目而視,殺氣凜凜,馬超未敢輕舉妄動,直問“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以馬鞭指許褚。因此軍中皆稱許褚為虎侯。

題主說的被鍾會殺掉的許褚兒子名叫許儀,因曹氏感念其父忠勇護主,大肆加封許褚後代,許儀承襲了許褚的爵位。按說許儀應該在曹魏混的不錯啊。為何會在263年被鍾會斬首示眾呢?根本原因在於當時曹魏已經被司馬氏徹底架空了,許儀作為曹魏忠臣之子,斬首時自然沒人站出來替他求情。

簡單敘述一下事件過程:263年曹魏大舉伐蜀,許儀隨鍾會出徵。鍾會以許儀為先鋒,使其造橋鋪路。但許儀工作並未做好,鍾會在走過一座橋時因橋面塌陷,馬蹄陷入泥中不能動彈。

大軍將行而“馬失前蹄”,這對於統帥鍾會來說並不是好兆頭,鍾會一怒之下便將許儀斬首示眾,此後軍中肅然。

這件事許儀雖然難辭其咎,但卻罪不至死。可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這又是他第一次統軍出征,自然要想方設法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信。而許儀是曹魏元老重臣,又非門閥士族,並非司馬昭一派。所以鍾會殺掉許儀既可以樹立威信,又可以向司馬昭示好,可謂“一箭雙鵰”之舉。

可憐許儀將門之後,不得善終。



D獅子星


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許褚、許褚之子、鍾會、以及眾人(曹魏眾臣子)之間的關係。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時,並不能確定是否有人為其求情。由於並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小編對這個問題也只能是姑妄言之。

第一,我們要分析許褚及其的兒子的自身原因。據史料《三國志·魏書·許褚傳》記載:

便還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責褚曰:“徵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籓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

許褚如此直率坦誠且忠心為國的不可多得的良才,自然是深得曹操的喜愛與讚賞的。事實上,許褚不僅是個有勇有謀的武將,在得到曹操的賞識後也是不遺餘力的提拔曾經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將士。按照常理,許褚的提攜之恩應當是不敢忘懷的,且有如此英勇之父,其子許儀也應當是龍虎之師。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據《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評本》記載,被鍾會所斬首的是許褚的大兒子許儀。而對許儀的描述也只有"武衛將軍許褚之子,官致牙門將,承其父牟鄉侯爵位。"這短短的一句話。由此可見許儀並非是如同其父一般的人才。且鍾會下令將許儀斬首的理由是完全正當的。

鍾會奉命伐蜀,派許儀修築橋樑,但當鍾會過橋時他所騎的馬卻因為橋樑斷裂而落水。這伐蜀的第一步就不順人心,自然會影響軍中士氣,鍾會也就不得不斬首許儀來挽回士氣,並以此嚴明軍紀,提高軍隊的紀律性。

第二,從鍾會的角度分析。鍾會此人原本是許褚的手下將士,許褚的愛才之心再加上鍾會自身的不凡本領,使得鍾會逐漸在眾將士中脫穎而出。在《三國志·魏書·王貫丘諸葛鄧鍾傳》中,曾提到:

會問松王所能,松曰:“博學明識,無所不貫。”會乃絕賓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見,至鼓二乃出。出後,王獨拊手嘆息曰:“此真王佐材也!

足可以看出鍾會的博學聰慧。而其領兵伐蜀之時,雖久有名聲但軍隊之中需要的卻並不是享有盛名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有威嚴有實力的統帥。斬首許儀便是鍾會提高自身威嚴的一大舉措。

鍾會初次領兵就遇到了如此令人窩火的事情,自然會想到其對軍中士氣造成的不利影響。而為了重振軍隊的高昂士氣,下令斬首許儀也是鍾會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而眾人內心應該也知道以許儀此次所犯下的罪行,是任憑他們如何替許儀求情也不會有什麼作用的。

更何況鍾會素來性子直接,若有人為許儀求情,並不能起到阻止事態發展的作用,反而會火上澆油,說不定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會因此喪失。因此當許儀被鍾會下令斬首時,沒有人為許儀求情也是合情理的。

第三,從曹魏眾臣的角度來分析。鍾會斬許儀發生在曹魏伐蜀時期,據《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六回所提,因為許儀未能造成鍾會交給他的疏通建築橋樑的任務,於是"左右推出斬之。諸將告曰:

其父許褚有功於朝廷,望都督恕之。”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諸將無不駭然。

可見眾臣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勸導鍾會不要斬許儀的。但鍾會當時年輕氣盛,又急需樹立自己的威信,又怎麼會做出有損自己威嚴的事呢?更何況許儀雖然是許褚之子。但是當時的曹魏也是分了多個陣營的。陣營既不與許儀相同,許儀又不是個可用之才,又何必為他而違背軍法呢?

許儀身為許褚之子,其的行為更代表了許褚的言行。許褚雖然對曹操忠心耿耿,但這種忠心卻十分的粗暴,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許多曹魏重臣。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陣營更是對許褚痛恨不已。而鍾會恰巧屬於司馬陣營中的一員,抓到了如此絕佳的滅對方威風的機會,鍾會又怎會放棄呢?

且上文提到當時曹魏的政權大半都是被司馬懿所包攬的。一旦跟隨鍾會伐蜀的將士們為許儀求情,不僅會引來鍾會的猜忌,更無異於將自己推向司馬陣營的對立面。而眾多將士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

由此可見,當鍾會下令斬首許儀時,眾多將士的內心或許是想為許儀求情的。但是當他們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與安危時,沒有人會直接與獨大的司馬陣營對抗。因此無人為許儀求情亦是合情合理。


古今歷史觀文


許諸是曹操身邊威風凜凜的大將,曹操的貼身保鏢,擔任保護曹操之責。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許諸痛哭不已,後來曹丕稱帝,念其忠心,遂升他為武衛將軍,繼續保護曹丕。後來許諸死後,他的兒子被封為關內侯,看似是件大好事,其實不然。

公元263年,許褚的兒子,擔任鍾會的開路前鋒,誰料,在經過一座橋的時候,鍾會的馬蹄陷入坑中,鍾會勃然大怒,下令斬首許儀。其實是一件小事兒,鍾會都不顧及許褚的面子就把許儀給殺掉,而且還沒有人求情,我認為是有以下幾個個方面的原因:

許褚在時得罪的人太多,很多人壞恨在心,恨屋及烏沒有人想去給許儀求情。許諸為人耿直,當初曹仁從荊州回來,想要拜見曹操,許褚就直接拒絕了曹仁。曹仁這樣的宗族許褚都不放在眼裡,那其他人也是一樣了。而且人心難測,雖然許諸也提拔過很多的人,但是許諸已經去世,恩情顯得也沒那麼重要。而且鍾會是當時的大將,得罪大將也沒有好下場,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出頭給許儀求情。《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評本》記載許儀的描述也只有"武衛將軍許褚之子,官致牙門將,承其父牟鄉侯爵位。”沒有太多的話語,可能許儀沒有他的父親那麼厲害,比較中庸,也不懂得去處理人際關係,他的父親也已經去世,而且曹魏家族已經被司馬氏徹底架空,所以當鍾會執意斬首許儀的時候,自然沒有人想要去給他求情。


從鍾會的角度去分析。鍾會原本是許褚的手下將士,在《三國志·魏書·王貫丘諸葛鄧鍾傳》中,曾提到:會問松王所能,松曰:“博學明識,無所不貫。”會乃絕賓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見,至鼓二乃出。出後,王獨拊手嘆息曰:“此真王佐材也!”從此句話中可以看出,鍾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博學多識。在伐蜀打仗的時候,軍隊需要的其實更多的是一個有威嚴的將領而鍾會年紀輕輕便可以當上大將,軍中自然是很多不服氣的人,所以鍾會必須要立軍威,必須要有個殺雞儆猴的雞,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起來了,才能讓眾人信服,而許儀則成為了犧牲品。而且,伐蜀在當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許儀的責任就是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大將的馬蹄陷入坑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兒。鍾會第一次帶兵出征,就“馬失前蹄”對軍中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好的意頭,對於士兵的士氣和接下來的戰況可能都會受影響,而且古代的人又是非常迷信的,大戰在即,出師不利,非常的忌諱。所以,不管是為了鼓舞人心,整頓軍況還是為了樹立鍾會個人的威信,許儀也都非死不可了。況且許儀本身就犯了一個錯誤,雖說罪不至死,但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他犯的錯誤放在當時的情況下,就是至死的。而且鍾會為人十分直接,其他將士又不傻,大家心裡也都明白鍾會的用意,如果最後沒有伐蜀勝利,責任誰也擔當不起,所以就算是想求情也得掂量掂量,鍾會當時在氣頭上,求情也是火上澆油,所以沒有人敢於冒險,也沒有人願意去冒險,畢竟槍打出頭鳥,一不小心成為了下一個許儀。
政治方面。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一黨被殺淨,架空了曹魏政權。此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反對司馬氏專權,起兵對抗,是為“淮南三叛”,不過三人皆被司馬氏平定。在司馬氏的控制下,門閥士族勢力崛起,曹操啟用的寒門老臣受到排擠打壓,而且司馬昭掌權以後,野心也非常大,居然殺了曹髦,所以曹魏被司馬氏取代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而鍾會則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許褚是曹操身邊的重臣,許儀又是許褚的兒子,是曹魏的人,又不是門閥士族,也不是司馬氏的人。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人,他作為大將,簡直是隨便找了個理由就把許儀殺了,這樣既可以樹立自己的軍威,又可以向司馬昭示好,正所謂是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就算是有人想為許儀求情,也是自討苦吃,權衡利弊,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沒有人想去為許儀求情。


木劍溫不勝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他之所以被鍾會所殺,只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忠於曹家。

作為曹氏家族最早和最核心的擁護者,許褚一生披肝瀝膽,為曹魏天下立下了赫赫赫戰功。為表彰許褚的功績,在其死後曹家人讓他的兒子許儀繼承了爵位和俸祿,繼續輔佐曹家。

而在鍾會伐蜀之時,曹家已經大勢已去,政權實際上已經掌握在了司馬家的手中。

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自古蜀道艱難,所以鍾會派出先鋒官許儀前去輕騎探路,不多時,許儀回報,前方道路順暢,可以同行。

大軍便繼續開拔,路過一座木橋,下方是湍急的河水,就在鍾會騎馬踏上橋的時候,忽然一塊朽木塌陷,鍾會連人帶馬差點跌落河中。

鍾會登時大怒,馬上把剛剛回來還沒停歇片刻的先鋒許儀叫了過來,當即下令,斬立決!

曹魏名將之子許儀,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丟了腦袋。

其實並非莫名其妙,許儀在跟著鍾會出徵的那一刻就註定要死!為什麼呢?

因為忠於曹魏的許家人,早已經上了司馬家的黑名單了,而鍾會作為司馬家的核心大臣,早就想除掉這曹家的最後羽翼。

大部分隨行的曹家舊將也看出了這一點,因此在鍾會下令殺死許儀時才敢怒不敢言。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