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最近看到一個釣魚的視頻,是關於釣魚時“雙飛”時刻的合集,感觸頗深,對釣魚人來說,沒有什麼比一箭雙鵰更讓人興奮的了。所謂的“雙飛”就是一次起竿中兩條魚,這在很多人看來都覺得是運氣問題,畢竟兩個魚鉤同時中魚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每次碰到“雙飛”時刻,除了驚喜就是感嘆運氣真好!真的是這樣嗎?通過對歷來釣魚時“雙飛”的總結,我發現還是要很多共同點,這些共同點正是提升“雙飛”幾率很重要的因素,藉此機會分享給大家。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雙飛:一箭雙鵰

案例分析

一般情況下,一箭雙鵰多半發生在小個體魚上,畢竟小魚密度大,同時吃餌的幾率更高。去年冬天,和釣友約好到老家附近的一條排水渠去釣魚,因為冬季低溫情況下,鯽魚抗寒性更好,活性相對其他魚更強,只要找到合適的釣位,都會開後吃餌,於是將鯽魚作為目標魚。經過查看和尋找,最終將釣點選定在一處排水閘附近,水質渾濁,水面不斷有魚星冒出,推測這裡是個不錯的釣位。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釣點選在排水閘處

早上10點左右,隨著太陽的升高溫度也慢慢回升,我快速支起裝備開釣。只見朋友先是用酒米打了幾處窩,然後不慌不忙的開始整理線組,調漂找底,半個小時過去了,他才上餌開始做釣,此時我已經上了好幾條魚了,心中有些不解,冬季野釣臨時做窩效果並不能完全發揮,並且我一直認為野釣對調漂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正當我盯著浮漂目不轉睛時,朋友那邊突然有了動靜,原來他也上魚了,看魚竿被拉成一個大大的“弓”型,推測應該是一條大魚,結果拉出水面才只知道原來是兩個鉤同時中魚,而且是個體比較大的鯽魚。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朋友除了上魚頻率比我高,還頻頻出現“雙飛”的情況,讓我羨慕不已,等到我們下午收工時把魚獲一對比,朋友的收穫竟然是我的兩倍多。於是虛心詢問原因,打窩和調漂對魚獲的影響很好理解,但主要拉開差距的是“雙飛”的幾率,朋友跟我講了以下幾個技巧讓我豁然開朗。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雙飛”不僅靠運氣,還存在技巧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來到釣點後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釣位的選擇、打窩、找底調漂等等,而不是匆忙開釣。關於“雙飛”不完全是運氣成分,確實有一些技巧可以提高“雙飛”的幾率,這其實就是漁獲差異的原因所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提升釣魚效率是我們主要探討的方向。

技巧一:釣鈍,給魚留出足夠的吃餌時間

要想提高“雙飛”的幾率,我們必須給兩個魚鉤上的魚預留足夠的吃餌時間,做到同步將餌料吃入口中,所以抓口在此時並不是首要目的,試想浮漂如果一旦出現信號我們就起竿,很大程度上都是一鉤中魚,結合該需求,我們在調漂時可以調的略鈍一點。目前大家推崇的野釣調漂方式是調平水釣兩目,兩顆魚餌在水中的狀態是一鉤躺底,一鉤觸底,這就是一種略鈍的調漂方式。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便會產生兩條魚同時將餌吃進嘴裡,

野外魚的覓食習慣是低頭吃餌,所以下鉤躺底的餌料會大概率被魚優先發現並開始吸食,在此過程中由於下鉤躺底長子線彎曲,冬季魚口輕,浮漂可能不會立刻出現信號,這時窩點內如果還有魚過來就只能開始吸食上鉤的魚餌,而上鉤對應的短子線是豎直狀態,直接會觸動主線拉動浮漂,浮漂出現信號起竿就完成了上下魚鉤一起中魚的情況。所以在釣鈍時大概率會出現“雙飛”的現象,但是還要結合以下幾種情況。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調平水釣兩目

技巧二:餌料需具備良好的附鉤性

根據我們上文對魚進食過程的模擬分析可知,如果魚先吃下鉤,再吃上鉤,那麼需要魚餌具備較好的附鉤性,能夠短時間留魚。若下鉤的餌很輕易被魚吸食後就會扭頭遊走,此時浮漂出現信號,提竿便只有下鉤中魚,上鉤還未來得及有魚來吃。冬季我們用蟲餌的情況下,附鉤性相對更好,但如果用餌料做釣,就需要注意餌料的配比,拉絲粉的比例需適當增加,此時推薦的餌料搭配是:40%基礎餌+40%味型餌+10%狀態粉+10%拉絲粉。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餌料具備良好的附鉤性

技巧三:打窩聚魚,提高魚的密度

打窩的重要性釣魚人都很清楚,前面也寫過關於打窩技巧的文章,有興趣的釣友可以添加關注並查看,這裡我們主要來看下打窩和“雙飛”之間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打窩的目的有兩個,分別是聚魚(誘魚)和留魚,簡單來講就是用食物將魚吸引到指定的位置,並且以進食的方式停留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恰好是我們做釣的黃金時間。要想兩個魚鉤上的餌料都有魚吃,魚有一定的密度是很重要的前提。在冬季,由於低溫的影響,窩料的味道在水中的擴散速度變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解決聚魚問題,一是找魚窩,也就是找到魚相對聚集的釣位,倒樹下、草洞等位置是冬季常規的聚魚點,二是提前打窩,由於冬季魚在水中的活性低,喜歡趴窩,我們可以提前半天至一天打窩,給魚留下足夠的進窩時間,即使窩料被吃完,也不會快速離開。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魚的密度大是雙飛的前提

技巧四:避開“截口”

截口的意思是魚餌入水後還沒有就位(到底)即被魚搶食入口,反應在浮漂上的動作是浮漂遲遲不就位,橫躺在水面,或者被斜拉快速移動,一般中上層魚比較喜歡截口,例如白條、翹嘴等。如果我們的目標魚是底層的鯽魚,就需要餌料避開中上層魚類,快速到底,這裡有兩個方法:

1、增加鉛重。鉛墜越重,可以帶動鉤餌加速下沉,這是最直接有效避免截口的方式,但是必須選擇浮力大小合適的浮漂,還要根據魚情特點來定,不可盲目增加,例如冬季魚口輕,需要選擇吃鉛小的浮漂,因此增加鉛重的範圍就很受限制。

2、縮短子線。一般情況下鉛墜下沉速度更快,就會出現鉛墜在下,鉤餌在上的情況,鉤餌在鉛墜的拉動下呈鐘擺的方式慢慢就位,當子線越長,這個擺臂就越長,到底的時間更長,因此為了讓鉤餌快速就位,需要縮短子線長度,建議選擇長度在10cm為佳。

釣魚時“雙飛”是運氣好?老釣友:四個技巧提高上魚效率

縮短子線讓鉤餌快速就位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利用以上四個技巧可以提高“雙飛”的幾率進而獲得更好的漁獲。但要注意的是上面四個技巧是相互關聯的,並不是獨立成立的,也就是說需要同時應用才會有效果。漁獲是判斷我們釣技高低的一個因素,是一個人對魚情、調釣、打窩等等綜合能力的體現,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積累。通過“雙飛”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想象和模擬魚吃餌的過程,對這一過程有促進作用的方式都可以進行嘗試,畢竟實踐才能出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