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經濟日報》報道許昌全力服務企業、促進復工復產!

3月2日,《經濟日報》刊發稿件《簡化手續 “線上”服務 許昌:68個項目集中開工》,對我市積極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和成效作了報道。

2月26日上午,位於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的黃河鯤鵬生產基地B區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20億元,是許昌市產業升級的重要引領性項目,也是當日集中開工的68個億元重點項目之一。

截至2月26日,許昌規模以上企業復工復產1336家,復工率達89.4%。

“為支持抗‘疫’防護工作,我們公司準備轉產防護服,時間很急,手續該如何辦理?”2月13日21時30分,許昌市建安區市場監管局值班副局長朱曉明接到了許昌藍天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曉燕的求助電話。

許昌藍天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設計生產交通制服、森林防火阻燃服的企業,具備生產一類醫療器械條件。

得知企業復工訴求後,朱曉明立刻電話聯繫相關科室,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指導企業辦理網上申報及準備材料。

2月14日上午,朱曉明與王曉燕一起來到許昌市市場監管局提交資料,辦理了備案審批。當天下午,王曉燕就拿到了產品資質備案證書。

接下來,該企業還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中經營範圍的變更手續。而疫情防控期間,市、區兩級負責註冊的工作人員就採用微信發流程、視頻通話指導的方式,幫助企業在網上操作。

2月15日17時30分,該企業完成所有資料的上傳工作,17時50分,獲得核准通過。

非常時期,當有非常舉措。疫情期間,許昌市為簡化復工報備手續,專門推出“線上”服務,企業可利用“i許昌”App提交相關資料申請復工復產,為減少人員接觸、加快企業復工復產申報提供了便捷服務。

2月26日上午,許昌市東城區組織3輛大巴車載著63名四川務工人員安全返回許昌。為保證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東城區採用“點對點、一站式”包車、定製化的運輸方式,集中組織省外農民工返崗復工。

這是許昌市全力服務企業、促進復工復產採取的實際行動之一。

許昌市2月6日就針對廣大企業面臨的訂單無法按時完成、用工不穩定性增加、現金流壓力加大、市場開拓受阻等問題,及時下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文件,出臺4大項18條具體措施,對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作出部署,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讓企業吃上了“定心丸”。

“我們從強化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政務服務、穩定工作崗位4個方面出臺具體措施,讓企業看到實實在在的支持舉措,儘快復工復產;同時,專門成立9個協調服務組,每個組由一名縣級領導任組長、相關業務科室參加,全天候服務於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加快重點保障物資生產,積極協調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物資運輸受阻、防疫物資短缺等問題。”許昌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張廷山說。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許昌日報記者 楊紅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