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還是教文化知識?

情感里奧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而非教文化知識。理由如下:

一是、教育是塑造一個人品格和靈魂的一種手段,其通過分科之學自然科學,即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數學等的學習,學習人類對宇宙自然的認識歷程,尋覓人類再認識自然、認識宇宙、認識世界的演化進程,以此建立屬於自己的宇宙觀、世界觀。

二是、通過分科之學人文科學,如哲學、繪畫、藝術、宗教、歷史、文化、人類學、政治等的學習,學習人類對精神、社會的認知與發展歷程,以此建立自己的認識觀、人生觀和精神觀。

三是,教育是手段,文化知識是內容,其本質目的通過技術、知識、文化、思想的學習,實現人格和靈魂的深華。


心思知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還是教文化知識?兩者都是啊,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孩子怎麼做人!

不同的教育學家對教育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是“教育是為了讓知識變得有用(懷特海《教育的目的》)”;有的說“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 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理查德·萊文)”。

簡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從個人而言就是利用知識,豐富自己。對社會而言就是對知識的利用,讓讓社會得以有秩序的發展。

因此,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啟迪與修正“受教育人的思想意識”、引導“受教育人”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認知世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 ,歡迎關注➕評論!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MT教育碎碎念


我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我認為教育,淺層次的含義是教人文化知識,更深層次的含義一定是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多學點知識,瞭解這個世界,解答心中的疑惑,從而達到融入社會、融入集體的目的。教育的過程中有兩個重要角色,老師和學生,一個輸出知識,一個輸入知識,從而形成了教育的過程,這是教育最淺層的含義。

然而,當一個人有了知識,就算是教育成功了嗎?其實不然,如今社會上有許多高學歷、高智商犯罪,終究都會被歸為教育的失敗,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的教育只停留在淺薄的層面,人格和靈魂沒有得到昇華和洗禮,做出與人類普世價值背道而馳的事情。

教育教育,教,只是手段和方法,而育,才是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過程,通過教授知識來傳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達到“育”的目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真正完成教育,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塑造,而檢驗一個人是否踐行了教育,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能夠將一個人培育成才,讓他懂得什麼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擁有與人類社會相匹配的價值觀,並在社會中踐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



磨碟沙的貓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還是教文化知識,我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兩者都包含,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最通俗的來講,是教授知識。從《師說》可以找到問題是答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目前的大中小學教育來看,教育從某種程度上就是教授知識。這也就是老師講,然後通過考試檢驗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體現。

第二,從教育更深遠的意義來講,是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咱們在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德育的養成。現在,學校都把德育作為地方課程,小學、初中開設道德與法治課,大學開設思政課,都是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教育我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綜上,教育最基本的職能是教授文化知識,更深遠的意義是塑造人的品格和靈魂,兩者兼具。


博知苑


教育是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場所,同時也要學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約束自己。

它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掌握文化和創造技術,然後適用於社會交流和創造,促進社會的發展與文明。

沒有文化,進入社會首先反應的是交流困難,生產技巧,社會秩序及原理都要掌握,不然的話,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就成了大問題。

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呢?就是用所學的文化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再用所學的知識跟進社會的規律,規章制度,技術能力去改變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實際上就是生產力的應用。包括人文、法制、生產、生活、建築、創造發明等等。這些都是步入社會前必須掌握的,也是在中小學來完成的。大學實際上是知識和技能的強化,具專業性和特殊性,是各領域進一步對專業的研究,至發明和創造階段。也是在理論上,實踐中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這個時期,中小學的知識已經不夠用了,也該是專業分類的時候了。

目前全科考試進入大學,也是必要的,但專科錄取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對專業人才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總體講:大學還是要分科的。所以我建議:大學錄取應以專科分數為準,其他學科應以及格為準,這樣才能減輕學生負擔,發揮學生的特長,又不失其他各科技能。對其它專業的選修也具有一定的基礎。

談起人格品性與靈魂,我認為沒必要去塑造,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首先要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就夠了。愛是要愛生活,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依次是家庭社會團體國家。連自己都不愛,家人都不愛,指望他去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不知道有沒有人信?反正我是不信。

不論如何都不能傷害別人,不能攫取他人利益。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說:人心叵測。耶酥說人生下來都是有罪的,怎麼就有罪了呢?說來說去就是一個惡字,把惡繞到罪裡面去了。

到底人是善還是惡呢?我認為人既善又惡,在利益面前,人都不是善良之輩,所以要有法,在災難面前人都是善良之輩,所以才會有當別人落水時,甚至不惜生命而奮不顧身去救人。惡的一面除利益之外,還有公平正義的維護問題,當人在不公面前,也就失去了自尊與人格魅力,惡的一面就會發揮的淋漓盡至。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的,也應該是建立在公平正義之上的。所以只有公平的法律,公平的實施,才是人與人親善,社會和諧,國家昌盛的根本。

靈魂與品格不是塑造出來的,是法律約束出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與影響出來的,就象一群人都在幫一個受難的人,旁觀的那個人會不由自主的伸出援手,影響力會產生效應。再好的說教不如一個好影響。當一個老人摔倒在地,大家都繞著走,對整天說教人格靈魂的人,是不是一記很響亮的耳光?


要說就說實在話


首先這個題目就是不對的。塑造人的靈魂和品格和教文化知識,並非是教育本質,而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質,指的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他活動的根本特徵。本質是傳遞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存在於各種社會活動當中並區別於其他社會活動。教育的本質特性是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普遍性。上層建築認為說教育本質是觀念,形態,文化。生產力說教育本質是生產力,教育能生產勞動力。是教育的教學內容,手段形式受生產力的制約。所以說教育本質它是一個社會問題,而塑造人的靈魂品格,教文化知識,只是教育的目的的其中之一。


代斌


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裡,韓愈的這句話,被視為對老師的經典定義—傳道、授業、解惑,既是人們對老師的心裡期許,也是老師職責的三個維度。

“傳道”應排在價值座標的首位,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正所謂,“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傳授專業知識,那只是停留在“術”的層面,只有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才能進入“道”的境界。真正把學生塑造成和諧發展的人。

正因此,要成為好老師,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信念,比專業更重要的是人格。誠如所言,“德者,才之帥也”,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好老師應該先立德再立業,讓學生成人又成才。


建設踐行者


本人91年畢業於師範院校,也曾在中小學做過教師和教導主任。從國家層面來講,教書育人既有文化教育,也有品質和靈魂的塑造,二者相輔相成。但從現在的教育體制來講,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傳授文化知識。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考試成了唯一出路。因此,我也曾經通過提案方式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就是要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禮觀天下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是肯定的,首先的要塑造一個人的品格和靈魂,在這之後再考慮掌握更多的文化知。就像教給一個人,怎麼去使用武器,製造武器,怎麼才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沒有了正確的思想品格和靈魂來做指導,那麼它掌握的這些技能,只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當今校院學生自殺事件,我認為有一部分是和沒有正確的品格,靈魂塑造有一定的關係。


悟道六分格書法


兩者都需要。最先要教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其次是教授文化知識!有知識而品德敗壞的人,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禍害!比如:製做有毒、有害食品;假貨,為了錢出賣國家機密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