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畫?

心有靈犀2019


在油畫藝術領域,著名的女畫家要比男畫家的人數少得多,之前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了簡單的討論,這有關男人和女人生理基因的區別,藝術創作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有不可分開的關係,問題來了:如何評價美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畫?



美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畫

勒布倫夫人(1755~1842年)法國女畫家,她一生畫了877幅作品,其中622幅肖像畫,以及超過200幅的風景畫,然而,對於這長壽的女畫家來說,一生畫了877幅作,並不是很高產,不過,勒布倫算是18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女性肖像畫家,她的畫作尤其受那些統治階層貴族的追捧,



美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畫,呈現的是柔和與美化的風格,不像那些宮廷畫家的油畫作品色彩豔麗,勒布倫喜歡探索戶外光線照在皮膚上的色調和迷人的效果,因為她認為自然光線可以讓人物的表情顯得更真實自然,這是天然之美,而那些過多用色彩修飾的人物表情顯得較庸俗,

勒布倫筆下的那幅《戴草帽的自畫像》畫中的漂亮年輕女子站在點綴微雲的藍色天空下,她自信非凡、衣著時尚,對觀眾報以凝視,她有著愉快活潑的表情、富有穿透力的眼睛、精緻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下垂的耳墜,一項高傲的草帽下是自然的捲髮,



可見,勒布倫是一個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畫家,而且還具有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原本那些統治階層貴族是非常喜歡那種色調香豔的人物油畫,可是勒布倫偏偏放棄了香豔的色調,運用柔和的自然光線來創作,很自然地揭示畫中人物,繪畫風格擺脫了標準的貴族道具,奇怪的是那些統治階層貴族依然十分喜歡。

勒布倫作品《戴草帽的自畫像》


詩夜城主


如果說起勒布倫夫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有一幅經典的肖像油畫《畫家和她的女兒》想必很多人都看到過,都為這幅畫流露出的母女情深的美麗恬靜溫馨溫暖的氣息所打動。我就是在一本油畫集冊中看到了這幅畫而留下了至深至美的印象。不錯,這幅畫正是美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代表作,而畫中的母女正是畫家勒布倫夫人本人和她的女兒。

勒布倫夫人(1755一1842),法國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前期著名的女畫家。勒布倫夫人本名伊麗莎白-路易斯--維基,後嫁給一個叫勒布倫的藝術收藏商人,人們都習慣地稱她為勒布倫夫人。

勒布倫夫人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從小就表現出極好的繪畫天賦,在家庭的薰陶下,十幾歲時就能夠獨立作畫了。特別是在人物肖像油畫上,她以女性獨有的纖巧細膩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細小細節的精緻刻畫來反映人們豐富的內心活動和情感世界,和生活十分貼近,真實生動,惟妙惟肖,唯美動人,很容易引發人的共鳴,這也使勒布倫夫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巴黎很有名的女畫家,併成為瑪麗皇后的御用畫家,這在當時是殊為罕見和難得的。

在照像技術尚未發明的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前,西方油畫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有著相當於照相一樣的職能,特別是皇室貴族夫人太太們把畫像視為很高雅的時尚,這給以擅長畫人物肖像的勒布倫夫人提供了很多的創作機會,也使她的藝術造詣不斷提升並進入一流畫家之列。

勒布倫夫人一生創作了800多幅油畫,其中有600多幅是人物肖像油畫。在這些人物肖像畫中,以瑪麗王后和王室公主小姐為主體的佔了較大一部分,也有不少是以勒布倫夫人及其家人為主體的肖像畫。這些肖像畫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一些生活和人文境況。

勒布倫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畫在法國乃至西方油畫史上是富有影響的,她的多幅作品被收藏入盧浮宮等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名女畫家,勒布倫夫人的名字載入了西方油畫藝術發展史冊。




燈影書畫


美女畫家勒布倫的人物肖像油畫,塑造出不同女性端莊美貌、優雅高貴的姿態,只要她繪畫出的人物肖像大多數是氣質不凡美女形象,具有藝術形象之美地感染人們思想情感的審美情趣。

一、勒布倫的母親是位普通婦人,父親則粗通粉彩。很早便意識到女兒的藝術天分,一直親自教授她畫畫。不過稍顯不同的是,在她12歲的時候,父親便離開了人世。為了讓女兒免於失怙之痛,她的母親陪伴她遍覽了巴黎及周邊的大小藝術收藏,使她受益匪淺。

二、由於勒布倫是女性,無法得到正式的繪畫培訓,多數時間她通過觀察、模仿和實際的工作自學成才。青年時代,她就開始以幫人畫畫補貼家用,甚至小有名氣。勒布倫繪畫藝術成就的表現,被破格進入了皇家學院,成為學院中僅有的四位女藝術家之一。

三、勒布倫的油畫作品《自畫像》,從這幅自畫像中,人們在欣賞她當時的情形與境遇。畫中勒布倫頭戴一頂樸素的白色圓帽,雙唇微啟,睜大著眼睛,神情中半是驚訝半是純真。這只是勒布倫多幅自畫像中的其中之一,是她最為精緻用心繪畫的一幅,畫中既是一位藝術家,又是一名高貴氣質的女性,體現女性溫柔而美麗的藝術形象。


黃智637


勒布倫夫人,她是專為王后寫像的畫家,是法國傑出的女性肖像畫家。接下來318便為大家講解她的生平故事,併為大家帶來她的精美油畫作品欣賞。

勒布倫夫人簡介

《自畫像》,布上油畫,1790年,100x 81cm,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藏。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涅·勒布倫Elisabeth Louise Vigee-Le Brun (1755-1842),是法國著名的女畫家,歷史上少有的女性畫家中最為成功的一位,是當時法國極少見的一位女性畫家,也是當時巴黎上層社會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維涅·勒布倫出生在巴黎一個藝術之家,其父是有名的肖像畫家巴斯特爾·維涅,師承名畫家格勒茲,後來嫁給畫家和畫商的勒布倫。家庭、師長和丈夫的薰陶、教育與幫助貫穿維涅·勒布倫的一生,從此以維涅·勒布倫夫人的身份活躍於畫壇,完成了多幅貴婦肖像畫。

其繪畫活動介於18至19世紀之交,1779年開始為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畫肖像,成為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的畫家和朋友。這些給年輕而又漂亮的維涅·勒布倫帶來極大的榮譽和地位,從此踏入了巴黎的上層社會,皇室和貴族紛紛請她畫像。以至法國大革命後她流亡國外,歐洲各國的皇室和貴族們都以能得到她所畫的肖像而感到榮幸。在法國,維涅·勒布倫曾被選為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院士,在國外獲得了同樣的殊榮,她在俄國期間,彼得堡美術學院授予她以"榮譽教師"的稱號。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和她的孩子們》,布上油畫,1787年,271x 195cm,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博物館藏。

維涅·勒布倫夫人一生所作的肖像大多數是女性肖像。自從她與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關係密切以來,她的肖像聲譽在上流社會的貴婦中間鵲聲四起。她為女王共繪製了20多幅肖像,最富代表性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和她的孩子們》(作於1787年,現藏凡爾賽宮);其次是她的《自畫像》(作於1790年,現藏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維涅·勒布倫以其堅強的信念表現了她的精神面貌和她秀美的芳姿。為了展現她作為藝術家的風采,她把自己置於畫布前,刻意描繪她精心作畫的一個瞬間。她風姿綽約,長有一張秀美的臉龐,深色的長裙與華麗的荷葉領、團絨帽飾,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襯托出畫家的莊重與女性的妖媚氣質。這個時期也是勒布倫夫人創作的繁盛時期。

在1783和1789之間,是維涅·勒布倫最有創造性和多產年代,這期間她展出的肖像和歷史作品的數量,超過當時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兩年一次的藝術沙龍的數量。即使在流亡期間也沒有停止繪畫,1801年返回巴黎後,維涅·勒布倫仍致力於肖像畫。一生共創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畫。她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多產的畫家。

生活在羅可可年代的維涅·勒布倫,沒有追隨那種浮誇、矯揉的畫風,而是致力於人物的外形特徵、人物性格的刻畫。將女性畫家特有的細膩、精緻、優雅和豐富的情感躍然於畫上,筆下的各式人物充滿個性、真實和感人。給當時的法國畫壇帶來一股純樸、清新而富有古典韻味的氣息,把法國繪畫引向新古典主義之路。晚年的維涅·勒布倫放下了畫筆,全心撰寫回憶錄,於1835年在巴黎出版。

1842年,維涅·勒布倫在巴黎逝世。

318作品欣賞

《自畫像——與她的女兒朱莉》,布上油畫,1786年,105x 84cm,巴黎盧浮宮藏。

《勒布倫和她的女兒》,布上油畫,1789年,130x94cm,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自畫像》,布上油畫,1781年,64.8x 54cm,美國德州華茲堡金柏莉美術館藏。

《畫家的工作室》,布上油畫,1754年,116.5x 88.9cm,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戴草帽的自畫像》,布上油畫,1782年,97.8x70.5cm,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藏。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與玫瑰》,布上油畫,1783年,130x87cm,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藏。

《杜莎夫人》,布上油畫,1789年,107x83cm,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藏。

《勒布倫與兩名學生的自畫像》布上油畫,1785年,210.8x151.1cm,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萊韋森高爾夫人肖像》,布上油畫,1767年,125x101.6cm,私人收藏。

《沃德勒伊夫人肖像》,畫板油畫,1785年,83.2x64.8cm,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藏。

《卡德魯斯公爵夫人》,木板油畫,1784年,105.07x75.87cm,美國堪薩斯尼爾斯阿德金博物館藏。

《摺疊一封信的淑女》,布上油畫,1784年,93x75cm,美國俄亥俄州託雷多藝術博物館藏。

《侯爵夫人們》,布上油畫,1787年,123.4x155.9cm,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藏。

知行河北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在西方美術史上,在男性畫家雲集的西方美術史,也有許多才能出眾的女畫家,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女畫家安古索拉,印象派畫家莫里索,瑪麗卡薩特,墨西哥女畫家卡羅弗裡達,法國女畫家伊麗莎白勒布倫等等

伊麗莎白勒布倫,是生活在洛可可時代的畫家

洛可可油畫風格,盡顯華麗,浮誇,浮華,繁瑣的繪畫風格,如華多,布歇,弗拉戈納爾的油畫風格

但是,伊麗莎白勒布倫的油畫藝術風格,完全不同於洛可可豔俗,浮華,流光溢彩,輕佻的藝術風格,為什麼?



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女畫家安古索拉,伊麗莎白勒布倫,也喜歡創作肖像油畫

如同女畫家安古索拉,伊麗莎白勒布倫,也喜歡採用古典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肖像畫

但是,不同於安古索拉的自畫像作品,伊麗莎白勒布倫畫筆下的自畫像,畫中的自己,是端莊,優雅,精緻的古典氣質。

作為一個女畫家,伊麗莎白勒布倫的寫實造型功夫非常紮實,絲毫不亞於布歇,安格爾,大衛等畫家

伊麗莎白勒布倫畫筆下的人物,刻畫精細,形象典雅,端莊,在浮華流光溢彩的洛可可藝術時代,卻呈現一種典雅的古典主義藝術風格

充分說明,伊麗莎白勒布倫,是一個很有主見,不隨便跟風,不隨波逐流的畫家

如同畫家佛羅伊德,在抽象畫風盛行的時代,依然堅持表現主義的創作風格


對於每一個畫家而言,在藝術生涯的功成名就,大展宏圖,離不開貴人的提攜和相助

如果說,洛可可畫家布歇的貴人是蓬巴杜夫人

安格爾,大衛的貴人是拿破崙

那麼,伊麗莎白勒布倫,同樣作為宮廷畫家,其貴人是瑪麗安託瓦內特皇后

如同洛可可畫家布歇,為自己的貴人蓬巴杜夫人創作肖像油畫一樣,伊麗莎白勒布倫也為自己的貴人瑪麗皇后創作了許多肖像畫

但是,洛可可畫家布歇畫筆下的貴人蓬巴杜夫人,與伊麗莎白勒布倫畫筆下的貴人,其表現風格大不相同

布歇畫筆下的蓬巴杜夫人,雍容華貴,裙子華麗美豔,裙子綴滿各色花朵,嬌豔嫵媚,手臂上的珍珠手鐲,盡顯珠光寶氣。

而伊麗莎白勒布倫畫筆下的瑪麗王后,則呈現貴族階層的另一種風味

伊麗莎白勒布倫畫筆下的瑪麗王后,一改蓬巴杜夫人層層疊加的蝴蝶結裝飾,袖口華麗繁複的裝飾,體現了瑪麗王后大膽從簡,簡潔大方,不失雅緻的服飾風格

伊麗莎白勒布倫的繪畫藝術,其藝術地位成就,體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霸氣。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

(Elisabeth-LouiseVigéeLeBrun)

1755-1842

自學成才

在20世紀以前,幾乎每一個出色的女畫家都有一位從事繪畫專業的父親,勒布倫亦是如此。

勒布倫自畫像

她的母親是位普通婦人,父親則粗通粉彩。很早便意識到女兒的藝術天分的他,一直親自教授她畫畫。不過稍顯不同的是,在她12歲的時候,父親便離開了人世。

勒布倫與女兒自畫像

那是在1777年的巴黎,為了讓女兒免於失怙之痛,維傑·勒布倫的母親陪伴她遍覽了巴黎及周邊的大小藝術收藏。

勒布倫作品

不久,維傑·勒布倫草草地參加了由一位繪畫愛好者所舉辦的小型畫院,並得到了風景畫家約瑟夫·維爾內的指點。

勒布倫作品

她早期的肖像畫中,記錄了這兩位對她來說十分重要的人物。

勒布倫作品

因為性別關係,維傑·勒布倫無法得到正式的繪畫培訓,多數時間她通過觀察、模仿和實際的工作自學成才。

勒布倫自畫像

青年時代,她就開始以幫人畫畫補貼家用,甚至小有名氣。

勒布倫與她的兩個學生的自畫像

1774年,19歲的維傑·勒布倫因為過於多產而被當局查封了工作室,直到她正式加入某同業公會禁令才得以解除,在此之前,她都是無證經營。

勒布倫作品

為逃離家庭,1776年維傑·勒布倫嫁給了一位藝術商讓·巴普蒂斯·皮埃爾·勒布倫。

《摺疊一封信的淑女》1784年,93x75cm

他帶著維傑去往荷蘭和佛蘭德斯欣賞了許多荷蘭頂級大師的藝術作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維傑·勒布倫的繪畫技巧。

勒布倫作品

不過這段婚姻卻阻礙了維傑得以進入皇家學院的機會——有規定,與藝術商結婚的藝術家不得進入學院。

《自畫像》 1781 年, 布面油畫,64.8x54 cm

但這並沒有妨礙維傑很快以“勒布倫夫人”的名號成為當時最受追捧的肖像畫家,她也贏得了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的青睞。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肖像 勒布倫

後者在1783年破格讓她得以進入了皇家學院,成為學院中僅有的四位女藝術家之一。

為女王畫像

勒布倫的筆下也曾有過男性,比如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卡羅納子爵,畫作中的他頭戴假髮,身著黑衣,正自豪地將一封書信呈給國王。

但是維傑·勒布倫最喜歡畫的還是女人,據統計,她作品中的5/6都是女性——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肖像 勒布倫

侯爵夫人或是伯爵夫人們在虛假的鄉村風景中擺好姿勢,孩童們歡樂雀躍,而王后,慵懶地待在小特里亞儂宮中,對於自己屈指可數的生命毫不知情。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肖像 勒布倫

維傑·勒布倫為瑪麗·安託瓦內特留下不少畫像。這幅畫作便是她的初次嘗試。

瑪利亞·特蕾莎女王

1778年受到瑪麗王后的母親——瑪利亞·特蕾莎女王之邀,維傑為王后畫了一幅巨型全身肖像,從簽名中可知當時畫家僅22歲。這幅肖像畫遠不至完美——皇后的白色裙撐看起來又硬又閃,如同上了漆的金屬一般,背景中則堆砌著各種建築元素。

不過,這幅畫卻取悅了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她對自己女兒身著宮廷禮服的莊嚴儀態毫無興趣。但她認為畫作對瑪麗神情的處理極好地展現了她的高貴、甜美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特質。

事實上,在維傑·勒布倫的全身肖像畫中,背景中的建築在空間和尺度上總顯得些微失調。

《瑪麗·安託內特和她的孩子們》1787年

特別是《瑪麗·安託內特和她的孩子們》(1787)和《身著藍絲絨裙的瑪麗·安託內特》(1788)。前者是為了向法國人民證明,他們心目中放蕩、冷血的皇后實際上是一位慈母。

畫中的皇太子手指向一個空的嬰兒床,意指在繪畫過程中女王剛剛失去的僅11個月大的孩子。後來維傑·勒布倫在為女性畫肖像時會應用一些虛構出來的風景,這是一時的潮流,不過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肖像》勒布倫

在一些半身肖像中,勒布倫對女性小鬈髮和華貴織物的再現能力簡直無可指摘。

《伊利濟公爵夫人的肖像》1782年

比如她在1782年所繪的《伊利濟公爵夫人的肖像》中,公爵夫人身著白色襯衣與黑色外套,頭戴一頂插花的草帽。畫面隨意得幾乎就像快照一般,頸邊衣領的褶皺柔軟如花瓣。

《朱莉肖像》 勒布倫

她對孩童的細緻刻畫也很出名,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1786年她為自己的女兒朱莉所畫的一幅肖像。畫面中6歲的小女孩手執一面鏡子,正仔細端詳自己的臉。

勒布倫作品

維傑·勒布倫的肖像畫因明麗的色彩而彰顯不同風格,她用色大膽,往往令人耳目一新,為主題凸顯增色不少。

動盪年代的鏡子

1789年10月,國王與王后從凡爾賽宮被押送至巴黎,幽禁在杜伊勒裡宮中。維傑·勒布倫則很早就逃離,開始了她整整12年的逃亡生涯。

《自畫像》1790 100 x 81cm 烏菲茲美術館

逃離時既沒有丈夫的陪伴,也沒有錢財傍身,她擁有的僅僅是自己的名聲和才能。從這幅自畫像中,我們更可窺見她當時的情形與境遇。畫中勒布倫頭戴一頂樸素的白色圓帽,雙唇微啟,睜大著眼睛,神情中半是驚訝半是純真。

陰影處左側放置著一幅尚未完工的瑪麗女王的肖像,女王脖頸上的珍珠項鍊閃耀著光澤。

《自畫像》1800 年 78.5cm x 68cm 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

這只是維傑·勒布倫多幅自畫像中的其中之一,但是似乎最為精緻用心的一幅:畫中既是一位藝術家,又是一名顯貴,盡顯女性溫柔,又不失專業水準。

《侯爵夫人們》 1787年 123.4x155.9cm 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藏

逃亡的最後六年維傑·勒布倫待在俄國。在那裡,她替許多王后、公爵夫人以及上流社會的姑娘們畫肖像。

《杜莎夫人》,布上油畫,1789年,107x83cm

而與此同時,她的故鄉則陷於革命與反革命的動盪往復中。和她一樣流亡的同胞們極少出現在她的作品中,因為他們付不起她出的高價。

《格朗夫人》1783年

在她的繪畫中,有無數精緻的鬈髮、浮誇的裝飾、華麗的布料,金錢也許無法買到美貌。

《卡德魯斯公爵夫人》,木板油畫,1784年

但是,維傑·勒布倫用畫筆記錄下無數美人——她是聖彼得堡最受寵的“鏡子”。如何評判這些精緻卻諂媚的肖像,取決於你認為藝術在權利面前能夠展現幾分真實。

《萊韋森高爾夫人肖像》,布上油畫,1767年,125x101.6cm

並非所有的藝術家都是在孤獨中求索的天才,傾盡心力追尋美的真諦。

《瓦爾瓦拉·伊萬諾夫娜》

要記得曾經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從魯本斯到迭戈·委拉茲開斯,從約翰·辛格尓·薩金特到蒂娜·巴尼,這些傑出的藝術家們都曾在自己的時代侍奉權貴。

《沃德勒伊夫人肖像》1785年,83.2x64.8cm

並利用這種親密關係所帶來的優勢和權力重新定義繪畫再現可以有的形式,維傑·勒布倫就是一位在這個層面上的優秀畫家。


鮫人藝術


瑪麗·路易斯·伊麗莎白·維基-勒布倫,下面就稱她為勒布倫夫人,她不僅繪畫一流,而且天生麗質,才貌雙全,是一位難得的美女畫家!她的父親是肖像畫家,所以她從早年就開始學習繪畫,但是她父親早逝,幸虧她的畫非常值錢,十五歲時她賣出去的畫就可以養活母親和弟弟了!



後來她嫁給了一位收藏家和藝術品商人勒布倫,所以大家都稱她為勒布倫夫人!其實這門婚姻並不幸福,她丈夫和她繼父一樣,只是把她當作賺錢的工具!但是她在丈夫家裡模仿和學習了其收藏的許多大師畫作,受到了法國洛可可風格畫家的薰陶!

這是勒布倫夫人為自己畫的自畫像《戴草帽的女畫家》,的確是年輕漂亮,容貌秀麗,戶外光線折射在其身體上,更顯得皮膚細膩,表情迷人,一看就是一位品貌學識氣質都很優雅高貴的聰慧女子! 在這種不和諧的婚姻中,女兒珍妮.路易斯,還有她的畫作,這才是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這是勒布倫和唯一的女兒在一起,畫家通過溫馨的畫面,柔和細膩的光線,強烈地表達了母女情深,惺惺相惜的擁抱,自然生動!小姑娘繼承了母親的所有優點,也是一位小美人,活潑可愛開朗!

1779年,勒布倫夫人為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畫了一張寫實肖像畫,得到了點贊,成為宮廷畫師,也成為王后的朋友!所以她的名氣越來越大,上流社會的夫人們都爭先恐後請她為自己畫像!



這幅就是瑪麗王后,手中拿著一枝玫瑰🌹,穿著百葉緞子裙,雍容華貴,氣質高雅,既賦予了王后豐富的情感體驗,也顯示了其母儀天下的風範!

1789年大革命時,她在意大利旅行,沒有回到混亂的巴黎,所以沒有受到革命風暴的影響,她筆下的人物肖像畫其畫面都是平靜的,淳樸清新,瀟灑優雅,情感豐富,人物精緻細膩,具有洛可可的新古典韻味!



但是路易十六和王后倒臺了,勒布倫帶著女兒和一個女管家開始逃亡生涯,意大利、聖彼得堡等。後來回到巴黎,但是已經失去了公民權!由於她出色的藝術才華,很多藝術家聯名上書,才恢復了她真正的身份!

晚年的維涅·勒布倫放下了畫筆,全心撰寫回憶錄,於1835年在巴黎出版。1842年,維涅·勒布倫在巴黎逝世,勒布倫夫人現存的畫作有800多幅!讓我們一起欣賞她的精彩畫作,感受她的風姿綽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