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偉麗聲嘶力竭背後,有數百萬年輕人學不會放鬆

為張偉麗聲嘶力竭背後,有數百萬年輕人學不會放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 一場格鬥比賽的背後

3月8日,UFC第248站,美國拉斯維加斯,伴隨著一記防守後的右手直拳,比賽結束的電鈴聲猝然響起,鋼絲構築的八角籠內,90後中國女孩張偉麗再次轟動了這個世界。

場外,黑壓壓一片環繞的坐席早已被人聲淹沒,UFC(終極格鬥冠軍賽)的選手們和觀眾一道起立,用掌聲感謝兩位格鬥家聯手奉獻的這場精彩比賽。

對於張偉麗來說,這場衛冕冠軍道路上的勝利,無疑是對自己五年來堅持綜合格鬥項目的一種“褒獎”。儘管早在去年中旬,她就曾因42秒打翻前任草量級冠軍安德拉德的傳奇戰績而為人們所熟知,但有著這樣強悍的實力,此次對陣同樣身為不敗傳奇的波蘭選手喬安娜,她勝的依舊並不輕鬆。

另一邊,場下大飽眼福、頻頻歡呼的觀眾,似乎也在證實著UFC作為一款格鬥項目比賽,其商業化進展的成功——其官方網站顯示,1個多月後位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第249站比賽,票價一度已經高達300美元,這差不多已經是同期布魯克林籃網隊比賽票價的10倍。

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一項運動能像搏擊這樣,永遠使觀眾保持著充沛的腎上腺素。

而這些肢體之間的激烈碰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更是一度成為了人們釋放壓力、宣洩負面情緒的重要通道。

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如同古羅馬競技場由最初的搏殺之地,逐漸轉變為滿足人們生活消遣的遊樂園一樣,格鬥這一項技藝存在的方式,也開始從最初的荒野求生,轉變為了如今八角籠裡萬眾矚目的演出。

02 暗中生長的“減壓”經濟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承受著這個時代壓力的人們,的確都需要一場合理、謹慎的宣洩。

就在張偉麗奪得冠軍的當天,蘇寧易購發佈了2020年2月5日-3月4日的女性消費數據報告,統計顯示,受制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快,拳擊手套一度成為了不少女性“減壓”的首選神器,過去的一個月內,女性購買拳擊手套數量同比增長了133.3%。

另一邊,前兩年發佈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中也提到,銀行、教育、IT等行業的從業者,普遍感到壓力大,高焦慮。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不同地方式宣洩壓力,為減壓買單。

在此基礎上,一些主打解壓與發洩的小玩具、小遊戲,包括指尖陀螺、尖叫動物、減壓魔方等等就此迎來了市場,這些減壓小玩具價格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商家在電商平臺介紹產品時,會著重提到其抗擊焦慮與舒緩壓力方面所起到的功效。

隨手點開淘寶,搜索“減壓”二字,繁多的減壓神器相關鏈接便蜂擁而至,這之中,少的月銷量幾百,多的一度破萬,參差不齊的銷量背後,這些看似並不起眼的商品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實際效用,以及這些實際效用在重複使用後所帶來的邊際遞減,卻鮮有商家能夠真正打出包票。

为张伟丽声嘶力竭背后,有数百万年轻人学不会放松

一邊是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邊是與之不成量級的舒緩機制,兩者的合力作用下,諸如“發洩屋”之類的大型減壓經濟形態隨即誕生,並在近些年成為了減壓經濟這一框架中最為獨特的一分子。

以媒體此前報道過的Smash發洩屋為例,這一營業於 2018 年 9 月的減壓經濟生態,在同年年末被一大波媒體報道後,到店人數集中爆發,週末人最多的時候,沒有預約的客人甚至需要等上 1-2 個小時。

相較於傳統的解壓神器,發洩屋所提供的特殊服務在於,他們提供假人模特、老式電視機、DVD、電飯煲、鍵盤、打印機等日常生活中人們隨處可見,憤怒時手邊想砸卻不敢砸的物件。

據店主本人回憶,客人們砸完套餐內的酒瓶後,續費最多的是舊鍵盤。相比瓶子崩裂聲略弱的鍵盤,更多是發洩者對於工作的變相宣洩。

另一邊,儘管店內為消費者配備了各式各樣用於發洩破壞的物品,但據工作人員回憶,開業一段時間以來,除了瘋砸鍵盤的程序員,接待的顧客裡數量最多的,仍然是剛剛經歷失戀的青年人,他們往往對於花樣繁多的“發洩工具”不屑一顧,而是會選擇自帶一些和戀情相關的物件進行破壞,更多的人甚至沒有任何發洩的慾望,他們只是出來租一塊狹小的場地,再安靜的呆上幾個小時,內心的波動便能有所緩解。

而在那之外,儘管各人之間發洩方式的迥異,但似乎有一點是統一的,在愈發喧囂的都市中,一次發洩情緒和壓力的機會,總要比要比這一發洩所實際帶來的效果更加誘人。

03 “暴力減壓”風靡全球

這或許也是近些年,上海、深圳等地頻繁開辦“減壓展覽”的初衷。

去年中旬,座標魔都的第三屆減壓展再度收穫了無數關注,數據顯示,展覽期間,百度關鍵詞搜索近300萬條,屢上微博熱搜榜,其中的摔碗屋更是在抖音上紅極一時。

無獨有偶,類似的通過單純發洩的“減壓經濟”在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同樣大行其道。

公開資料顯示,發洩屋最初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引起美國媒體關注,當時聖地亞哥出現了一家 “莎拉摔盤小屋”。到了2011 年,達拉斯一處購物中心內出現了一座 “憤怒屋”。美國類似的發洩屋數量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为张伟丽声嘶力竭背后,有数百万年轻人学不会放松

在那之外,甚至早在上世紀80年代,法國利維拉市就出現了供客人用餐完畢後摔盤的“發洩餐廳”創意,吸引了大量名人光顧,生意非常紅火,巔峰的時候光是每天晚上被食客砸掉的玻璃和桌椅就高達數萬美元,不過,被破壞的物品價值都會計入賬單中。

有了賬單的保障,老闆自然絞盡腦汁如何讓顧客“砸的舒心”,為此,店內的所有器具也統統都經過改造,確保砸摔體驗,平常一張能坐6位客人的桌子,可以被破壞的東西總價值達3000多美元。

高昂的價格背後,這些往來於餐廳的富商們往往對金錢毫不在意,甚至對於送上來的美酒佳餚和餐後表演也興味索然,只想來瘋狂發洩一番。

據稱,該餐廳的最高紀錄是一位阿拉伯王子創下的,他和他的同伴一晚砸掉了5萬美元的東西,除了砸壞所有的桌椅碗碟之外,還打碎了餐廳所有的門窗。

04 宣洩渠道走向溫和

極端的案例背後,暴力減壓為什麼如此受人追捧,箇中愛好者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解。

這一思考的根源,便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他一手創立的“本能學說”,在弗洛伊德後期思想裡,他指出了人有兩種本能,一是愛的本能(或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前者是建設性的,後者是破壞性的。

這之中,後者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毀壞本能,當它轉向外部時,便自然而然的導致對他人的攻擊和對事物的破壞。

在這一理論的影響下,西方心理學隨即誕生了一種名為“破壞性療法”的新規則,這一療法相信,通過對物體的毀壞,患者不僅達成了內心的破壞慾,在破壞行動過程中所達成的預期滿足,也能極大舒緩患者內心的焦慮情緒,從而有助於病人恢復心理健康。

然而,這種對於內心慾望無節制的滿足究竟是否會釀成更為恐怖的惡果,人們至今無法知曉。

來自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心理諮詢師石薇就一直是這一類減壓經濟的反對者,她相信,這些發洩方式只能算是一種短期、暫時的,而且是消極的減壓方式,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和依賴性,誘發更大的破壞性行為,尤其是本身就有一些心理隱患的人,有可能導致其病狀加重。

拋開學界的爭辯之外,除了上述充斥著暴力美學的減壓措施,風行多年的減壓產業,近年來也一直在致力於為那些生性溫和的人提供極其豐富的宣洩體驗。

在中國,人們發明了前文所述的各類減壓神器,在一水之隔的日本,有減壓的“巖盤浴”、“減壓音樂吧”、“縫紉俱樂部”,而在世界範圍內,而在秩序社會中,在“規則”允許之下,社會也在積極的為人們提供了發洩這類本能的渠道,諸如MMA、拳擊這樣的高對抗性體育運動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儘管人們內心深處並不願承認,但在未來,以體育競技為代表的“力量美學”和以音樂、溫泉為主的“精神療愈”——這些有別於單純意義上破壞的減壓體驗,勢必都將成為未來減壓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在此基礎上,所謂的“減壓”經濟、“發洩”經濟,也必將在未來成為當代社會人調節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憂慮者和批判者也並未消失。

80年前,不滿於人們過分熱衷於體育運動而忽視精神追求的喬治·奧威爾就曾在書裡這樣“刻薄”地寫道:

“在拜占庭帝國走向衰敗時,也有像阿蓋特先生這樣的人說群眾從戰車競賽中得到的快樂比從《荷馬史詩》中得到的快樂更大,對此有誰會懷疑呢?但《荷馬史詩》成為了傳世之作,而那些戰車的御夫已經被遺忘了。”

“當社會恢復秩序時,我們這個時代的商業化的運動將會再度以古羅馬競技場的盛景出現,而回顧過去,我們能夠看到這一盛景的本質——一種讓民眾拒絕思考的精神鴉片。”(本文首發鈦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