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蒸好了開鍋,有的饅頭眼看著就縮回去成了死麵,是怎麼回事?

夕陽紅54900


民間老人把這這種現象稱為“鬼捏”饅頭,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


事出必有因,先來了解下為什麼饅頭蒸好後,個別饅頭會出現死麵,或者收縮,表皮粗糙之類的狀況。

1、揉麵的問題:揉麵的時間過短,或者手法不對,都會導致發麵不均勻,蒸好時則會出現一個,或者幾個饅頭變形、收縮的現象。

2、醒面的時間:醒面的時間過長,也即是發酵過頭了,體積大於比醒面前的2倍,造成過於萱軟,在高溫蒸制時,饅頭內部結構支撐不住,從而塌陷收縮。

3、忽視了二次醒面:對於這一步,許多人不以為然,實際上卻是非常關鍵的,能讓蒸好的饅頭更穩定,和更美觀更蓬鬆。

4、蒸的火候不對:現在蒸饅頭的用具跟以前不同,昔日多是以木製蒸籠為主,透氣性好,因此可以全程大火蒸饅頭,沒有什麼問題。反觀當下,多是以鐵製的鍋具為主流,密度高,如果一直保持大火蒸,鍋裡的蒸汽多得無處可躥,那麼容易漂浮吸附在鍋蓋上形成凝水,一旦水珠滴落在饅頭上,則會把饅頭燙成死麵,若是弧形的鍋蓋,水珠順勢而落,鍋裡邊緣的饅頭變成死麵的幾率高,若是平面的鍋蓋,則水珠從中間滴落,位於鍋中心的饅頭髮生死麵的幾率大。

5、過早揭蓋:饅頭蒸好後,立即揭開取出,由於鍋內的和外部的溫度相差很大,特別是冬天,驟熱驟冷,會導致饅頭收縮變小。


明白了期中的原因,接下來是如何有效的解決。

——正確的揉麵

一款好吃的饅頭,要在揉麵下足功夫,通過不斷對摺,用掌心根部(即是肉最多的地方)用力揉壓,揉得越徹底發麵越均勻,也更穩定。

——醒面的要點

醒面的時間不是越久越好,當然也不可過短,而是要根據溫度來決定。夏天氣溫高,則發酵的速度快,醒面在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冬天的溫度低,要適當的延長時間,或者放在裝有熱水的盆裡,畢竟酵母喜溫,也能在一個小時醒面完畢。



——進行二次揉麵

醒面之後,要再次揉一遍,去除裡面的空氣,發麵更穩定,同時蒸出的饅頭表白光滑,有韌勁!以及色澤變得更白,看著都好看。

——二次醒面

即是做好的饅頭胚,不要馬上下鍋蒸,而是放置十分鐘左右。不怕麻煩的話,建議在鍋裡添加適量的水,燒至溫熱,關火隔水放入饅頭胚,上蓋進行二次醒面十分鐘,然後再蒸,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又大又軟。



——小火蒸制

水燒開上氣,轉成小火蒸,鍋裡的蒸氣不會過多,還能讓酵母再活躍一會,讓饅頭變得大些。另有小火蒸能讓饅頭裡外受熱均勻,不至於出現蒸好後饅頭帶有硬芯。

——關火燜饅頭

饅頭蒸好後,靜置十幾分鍾再取出,保證不會收縮變形的。


其它小技巧

①、麵粉中加入少許食用鹽,能提高饅頭的韌性,在蒸時不容易變形,也能使饅頭變得紮實有嚼勁。

②、在揉麵時進行嗆粉,即是邊揉邊加入少許乾麵粉,提高麵糰的密度,就不會出現變形的問題。除此,蒸出的饅頭內部是分層的,麥香味也濃。

結語

掌握了製作的要點,用心去做饅頭,相信就不會發生“鬼捏”饅頭的現象。本次介紹完畢,如果對你有幫助,不妨點贊支持下,如果還有什麼疑惑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本文由佘小廚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搬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佘小廚


饅頭蒸好了開鍋,有的饅頭眼看著就縮回去成了死麵,是怎麼回事?

冬天到了,蒸了一鍋漂亮的大白饅頭,可是剛蒸好一揭開鍋蓋,發現饅頭快速的塌陷了下去,變成了死麵饅頭,吃一口也是死麵疙瘩,那麼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是揭開鍋蓋以後眼看著饅頭迅速塌陷的情況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剛蒸熟的饅頭內部蜂窩狀的氣孔內充斥著高溫的蒸汽,鍋外面的冷空氣大量進入,在饅頭表面形成冷熱對沖,饅頭的表面由於冷熱不均勻,表面就會出現這種部分塌陷,最後形成了死麵饅頭的狀態。

正確的做法是在蒸好饅頭以後,關火,先不要揭開鍋蓋,讓其自然冷卻3-5分鐘,饅頭內部氣孔的溫度稍微降下來一些了,再揭開鍋蓋,這時饅頭表皮內外的溫度差距不會那麼強烈,當然做出來的饅頭表面光滑,雪白漂亮。

製作饅頭是一件比較繁瑣的事情,特別是冬天天氣比較冷,容易發麵不成功,所以不只是蒸好以後要注意冷卻幾分鐘,發麵發得不好也有可能變成死麵饅頭。

由於現在在家裡做饅頭大家都喜歡用酵母發麵 ,酵母屬於生物發酵,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要保持在25度左右,酵母菌才會快速的發酵。所以如果家裡沒有安裝暖氣,室內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用酵母發麵的時候一定要把面盆放到溫暖的地方,比如說火爐旁,被窩裡。

當然如果想晚上發麵早上蒸饅頭的話,只需要把麵糰用一個大點的保鮮袋包起來,放到5度的冰箱裡,第二天早上起來麵糰就發到二倍大小左右了,如果有一點酸味也不用擔心,用一點食用小蘇打,兌上溫水,揉到麵糰裡面即可。

麵糰有沒有發好,基本上看看有沒有漲到2倍大小就可以了。

除了發麵和出鍋溫度不均的情況,還有要防止水汽侵蝕饅頭,如果說鍋沒有放正,或者蒸格沒有放正,在蒸饅頭的時候水蒸氣從鍋蓋流下來滴到饅頭上,饅頭蒸好以後,被水滴到的饅頭就會完全變形,甚至有些饅頭還會被水泡漲。


蒸饅頭雖然不復雜,但是卻有很多小竅門,只要掌握了以上的方法,就能防止快速塌陷變成死麵饅頭了。


我是【小吃貨筆記】記錄網紅美食,分享家常風味,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滿意請點擊收藏關注,謝謝觀看,下次再見。

小吃貨筆記


蒸好的饅頭開鍋時,有的饅頭回縮成死麵,還是真有這麼回事的。

看似是在饅頭出鍋的瞬間出現的,其實在上鍋開蒸之時已經有了疏忽,留下了隱患:

蒸制火力過大。一般來說,除蒸包子要用冷水外,蒸制饅頭、花捲最好用大溫水。中火趕氣,上氣才比較“均勻”。當籠蓋氣孔有氣體冒出時,改用中火。停火前5分鐘,改用小火,是蒸籠內氣壓不斷變化。

如果一開始就用大火,還用開水,籠屜內溫度一下子提高太快,而饅頭內部受熱慢,外表是熱的,出鍋時容易出現回縮或皺皮現象;再如果一直使用大火,蒸籠內氣壓過高,水蒸氣不能有效的排出,大量聚集在最頂層籠屜和籠蓋內部,已存有隱患。

停火後立即揭去了籠蓋。饅頭內部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氣室組成,小氣室所承受的外部壓力超出了內部壓力,小氣室的平衡結構會被打破。蒸饅頭停火後,在打開蒸鍋的瞬間,溫度會驟然下降,饅頭內部的水在氣迅速冷凝,導致饅頭內部壓力迅速降低,內外形成壓力差。尤其是秋冬季節及氣溫較低的地方,饅頭蒸制前後溫度變化大,饅頭極容易回縮;若停火即揭籠蓋又可能水蒸氣滴在饅頭表面,“燙傷”饅頭成“死麵”。


為生活而提神


答:我是個一日三餐離不開饅頭的人,理論的知識不多,只有純經驗和做法分享。

至於大家說的揉麵,醒面,一發,二發,這些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不是主要原因,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兩點:1、漏氣;2:虛蒸。

漏氣:

就是指你的鍋密封不嚴,通俗說就是鍋蓋蓋不緊。是不是有很多人同樣的方式蒸饅頭,蒸著蒸著就發現偶爾有“回縮的饅頭”了,原因是鍋使用的時間長了,避免不了磕磕碰碰,慢慢鍋蓋就不嚴實了。不是說讓你換鍋哦,那怎麼破呢?

每次蒸屜上鍋後,用手摸一下鍋邊,儘量保證貼合度。

改善方法有兩種:

做法1:是通過重力,就是給鍋蓋上摳一個盆子,盆子上再放上重物,一塊磚(只要你有)也行,一盆水也行,讓鍋蓋通過重力貼合的更加緊實,保證密封性,就不會漏氣。這就是為什麼農村人的廚房煙臺上常有兩塊磚的原因。

做法2:這個只適合沒有趁手的傢俱壓鍋的急用措施,不建議使用。你可以找厚一些的毛巾,全部浸溼,貼著鍋邊繞一圈,也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弊端是不安全,如果你的鍋小,爐子火大,容易燒乾毛巾。所以還是做法1更方便簡單快捷。

虛蒸:

虛蒸就是指饅頭蒸好以後關火,不能直接開蓋,原因是蒸屜裡外的溫差太大,冷氣流快速進入,饅頭就會快速回縮。

正確的做法:關火後燜3分鐘後再開鍋,讓蒸屜裡外的溫差變小。當然你如果不著急5分鐘後開鍋也沒問題。

分享一個小妙招:開鍋的時候手裡準備一根牙籤,打開鍋蓋,快速的在每一個饅頭上扎一下,如果有回縮的現象會立馬又彈回來。至於什麼原理我沒有理論支持,但是我試過很多次,確實管用。記住開蓋後的速度要快,姿勢要帥😎。

我是愛烹飪的:豆媽maomao,都是個人日常經驗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豆媽maomao


蒸饅頭蒸好以後,一定要悶幾分鐘再掀開鍋蓋。剛關火就掀開鍋蓋就會出現您說的情況。

蒸饅頭蒸包子做法:

1.發酵粉麵粉和麵,活好的面放在溫暖處發酵,成蜂窩狀說明發酵好了.

2.發酵好的面,揉麵排氣,要想饅頭光,面一定要揉光,然後搓成長條切成提子。

3.蒸包子就擀成面片包包子,做饅頭就團成饅頭形狀。

4.做好的包子饅頭,放在溫暖處二次發酵,拿起來輕輕的就是發好了。

5.冷水上鍋,水開後(鍋冒氣),再蒸20分鐘,悶五分鐘出鍋







用戶8089385825


看似簡單的饅頭,若想要製作出蓬鬆柔軟,表面光滑,其中必須要掌握好各個細節,像題主所說的蒸好饅頭出現縮回,死麵(硬邦邦)的現象,具體是那個細節出了問題,我們不用過多的猜測,但根據本人蒸饅頭經驗分析,肯定離不開以下幾點:


①發麵方法:(麵粉+酵母+水)的比例不正確。

②醒面時間:過短時間或過長時間,也會出現死麵或縮回。

③二次醒面:製作好饅頭胚子,沒經過再次醒面。

④火候控制:面沒發到位就直接大火開蒸。

那麼在家怎樣才能避免出現以上這些問題呢?其實只要掌握好以下各個細節,保管你以後不論蒸饅頭或是蒸包子,都能達到完美的標準水平,甚至比包子鋪都要好吃!




——【發麵】——

①按500/克(中筋麵粉),加入5/克酵母的比例計算,酵母先用100/克溫水化開,靜置5分鐘備用(水溫30℃-35℃之間)。

②麵粉加入適量的酵母水,邊加入邊攪拌均勻,(別一次加到位,分為多次加入)。

③揉麵力度要均勻到位,揉到麵糰表面光滑細膩,不粘手的時候,大致就算完成。



——【醒面】——

發好的麵糰,用保鮮膜包裹起來讓其發酵(所謂的醒面),如果有條件則放入發酵箱最好,夏天溫度高醒面時間在30/分鐘左右,而冬天時間就要適當久一點,在40/分享左右為宜。醒好的麵糰大概是沒醒之前的1.5/倍大,用手按壓柔軟富有彈性為標準。


——【二次醒面】——

麵糰再次揉捏一下,用刀切成相等份小塊,觀看麵糰切口基本沒有氣孔,這個時候就可以製作成饅頭胚子了,製作好的饅頭胚子讓其再發酵10/分鐘。




——【火候】——

蒸籠開火燒水,水開後放入完全發酵好的饅頭,中火開蒸15/分鐘後關火,但先別急著揭蓋,等3分鐘後蒸籠裡基本沒有大氣體,這個時候就可以揭蓋子,剩下的就由你安排怎樣享用咯!


——【美食小貼士】——

無論做包子饅頭,麵粉只能用【中筋麵粉】,【低筋麵粉】是製作蛋糕或餅乾等食品,【高筋麵粉】則用來製作麵條或餃子等食品,大家這點千萬別搞錯了噢!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同時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發表意見,喜歡的給予點贊支持!

關注《食全食美huangxubo》每天都有新發現【完】


潮百味


大家好,我是專注吃吃吃以及研究食療養生的梨梨。


前段時間在家沒事,做了好些饅頭包子,而且做好了饅頭放冰箱,早上起來拿出來蒸熱就能吃,特別方便!


但是我剛開始做饅頭的時候也會蒸好了就縮回去,後來掌握了技巧就不會啦!


分享一下怎麼做饅頭好吃,怎麼蒸好不會回縮~



先說說為什麼會縮回去,可能是這些原因:


1、面沒有發好,發酵粉不均勻;

2、發麵時間短,面沒有充分發起來,也可能部分麵糰沒有發;

3、上鍋蒸饅頭的火太大了;

4、蒸好後直接開蓋。



家常蒸饅頭


食材:

麵粉(中筋粉)550克,36度溫水290克,發酵粉(非耐高糖)6.5克,小蘇打(一小捏)0.7克,白糖(一小勺)8克


做法:

1、把一小勺白糖放入290克的36度溫水中攪拌溶解,再將發酵粉加入攪拌溶解,靜置10分鐘或更長時間,直到水面上產生一層綿密的泡沫,說明酵母已經被充分激活;

2、已經激活的水分次加入到麵粉中,邊加邊攪拌,攪到麵粉都成絮狀,沒有乾麵粉;

3、揉成光滑的麵糰,軟硬適中,蓋上蓋子,室溫下醒發,溫度高發得就快,半小時左右,溫度低發得就慢,一小時甚至更長點時間;

(如果想準確控制醒發時間,可以把這個面盆坐到36度的溫水盆裡,水浴醒發,通常半小時就會發好。)

4、案板上灑上適量乾麵粉,將發好的麵糰從盆裡倒到案板上,用食指和拇指捏一小捏小蘇打,放到案板上,均勻的揉到麵糰裡,中和麵團發酵產生的酸味;

(不放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有酸味,小蘇打不要放太多,多了發黃。)

5、揉麵過程中,可以切開看麵糰內部的氣孔,如果氣孔很大,說明還沒揉到時候,繼續揉,直到切開再沒有氣孔;

6、揉好的麵糰平均分成12份,每份再揉出空氣,轉著圈的揉成一個個圓圓的結實的饅頭,封口一定要捏牢;

(不會揉圓饅頭,可以揉好麵糰後,搓個長條拿刀切,吃刀切饅頭)

7、鍋裡放冷水,蒸簾上刷薄薄一層色拉油,擺上饅頭,留好空隙,蓋好,靜置10-20分鐘左右,等待二次發酵,如果室溫低,可能二發時間需要30分鐘甚至更長,發到位的饅頭會長大一圈,手拿一下會感受到內部充氣,有變輕的感覺;

8、蓋上鍋蓋開中火開蒸,看到有蒸氣冒出來之後開始計時,蒸15分鐘熄火,再悶3-5分鐘,慢慢冷卻後再開蓋。



我是專注吃和研究食療養生的梨梨,分享吃出健康好氣色的美食,歡迎關注!

梨梨聊美食


最近天氣漸冷,我也開始懷念起暄軟熱乎的饅頭了,關於發酵、蒸饅頭我們分享過不少信息,這次就來解答一下這個比較有針對性的問題,為您徹底解惑。

本期問題:【饅頭蒸好了,開鍋之後有的饅頭眼看著縮小,這是怎麼回事?】

  • 首先我們簡單的瞭解一下饅頭的膨脹和縮小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製作饅頭的最關鍵步驟就是發酵一個合適的麵糰,發酵的過程就是酵母菌的生長、增殖過程。它們將麵糰中的葡萄糖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些酵母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是饅頭受熱膨脹的關鍵。

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饅頭坯中的氣體在蒸鍋中一受熱就會體積快速膨脹,把饅頭坯子像吹氣球一樣給鼓脹起來。但是光鼓脹起來沒有用,如果內部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那麼一旦溫度降低氣體的體積縮小,饅頭自然就像放了氣的氣球一樣眼見著縮小,所以饅頭內部的麵筋就是這個支撐力的關鍵

所以我們就得出了能否保持饅頭膨脹圓潤外觀的兩個關鍵因素:

①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膨脹:主要受到發酵程度、溫度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②饅頭內部足夠的支撐力:主要受到麵粉中麵筋含量低、麵粉質量差等條件的影響。

這兩個關鍵因素要同時滿足,一旦缺少其中之一,饅頭就會像題目描述的那樣,在開鍋的瞬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萎縮下去。

結合平時的製作經驗進一步整理一下,我們就能得出“饅頭在開鍋的時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萎縮下去”的具體原因:

  1. 麵糰沒揉勻、部分發酵過度(包括二次醒發過度),導致饅頭內部支撐力降低,所以在開鍋的時候溫度降低,氣體的體積縮小,饅頭內部不足以支撐,所以就萎縮了。
  2. 麵糰發酵好之後沒再次揉麵排氣,導致內部麵筋一直呈過度拉伸的狀態,拉伸的程度超過了承受範圍。那麼蒸制之後打開鍋蓋隨著溫度降低,饅頭裡面的氣體的體積一減少,過度拉伸的支撐結構不夠牢固,饅頭就在氣壓作用下萎縮了。
  3. 麵粉的麵筋含量太低,或者是陳年放置的低質麵粉,這樣的麵糰製備的麵糰在高溫蒸制的時候,饅頭同樣會膨脹起來,可一旦開蓋遇冷,氣體的體積快速縮小,它的支撐力就明顯不夠了,饅頭就跟著急速縮小。
  4. 氣溫太低,當溫差過大的時候,蒸好立刻開蓋是最主要導致饅頭萎縮的原因。驟然降低的溫度會讓饅頭內部氣體的體積急速收縮,由於有饅頭皮的阻隔,內外壓強不能及時平衡,連帶著饅頭就跟著快速萎縮,就好像被放了氣的氣球一樣。

饅頭萎縮的補救措施

  • 如果是因為發酵過度、麵糰沒揉勻、沒排氣、麵粉質量低等原因導致的饅頭萎縮,那麼是沒辦法補救的了,蒸好之後一切就已經成定局了,只能以後在細節上更加註意:
  1. 麵粉要挑選優質的中筋及其以上面粉,低筋麵粉是不太適合蒸饅頭的。
  2. 揉麵要有耐心,不管是用酵母還是老面發酵,作為發酵源的添加物都要充分揉勻,不然就會導致一部分麵糰發酵不足,一部分麵糰發酵過度。
  3. 發酵好麵糰的用手指蘸麵粉在中間戳個洞,這個洞不回彈、周圍不塌陷,就是發酵的剛剛好,回彈則是發酵不夠,塌陷就是發酵過度了。
  4. 麵糰發酵好之後要再次揉麵排氣,讓麵糰擁有更好的彈性。
  5. 蒸饅頭的二次醒發很有必要,但是也不宜時間過長,否則同樣會導致饅頭坯支撐力不足。
  • 如果只是溫差導致的“饅頭開鍋蓋就縮小”的情況,還是有辦法可以補救的。

可以在饅頭縮小的時候,用筷子在饅頭上麻利的紮上一個對穿的孔,這樣好似氣球一樣的饅頭皮就破了,饅頭內外的氣體得以快速流通,饅頭就能擺脫因為溫差導致的內部氣體體積縮小,也就不會再繼續萎縮下去了。以後再蒸饅頭的時候,如果氣溫比較低,那麼就別急著開蓋,蒸好關火稍待個三五分鐘,讓鍋內溫度降下來,就不會出現縮小的問題了。

那麼以上就這次關於“蒸好的饅頭開蓋縮小”的問題解答了,歡迎大家評論補充相關的小知識!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饅頭蒸好了開鍋,有的饅頭眼看著就縮回去成了死麵,是怎麼回事?今天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饅頭和米飯、烙餅一樣都是國人餐桌主食領域的大咖。特別是在北方餐桌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現在很多人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已經放棄了原來自己蒸饅頭的生活習慣了,但退回十幾年,很多家庭都是自己蒸饅頭、烙餅吃的。一來是因為生活習慣,第二個是因為生活水平,十幾年以前肯定是不如現在生活水平高,那麼人們養成了節儉的生活習慣,所以很多家庭都是自己蒸饅頭的。

饅頭,這個食物雖然小、雖然很平常,卻折射出了社會的發展軌跡,和老百姓的生活變遷。所以說蒸饅頭的門道和訣竅也有很多愛好美食的人去研究,去總結,並且流傳廣泛。

接下來,咱們就來具體說一說饅頭蒸好了開鍋以後,有的饅頭就縮回去成了死麵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很多自己在家蒸饅頭的小夥伴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之一。我在自己蒸饅頭的過程中也多次遇到這個問題,後來經過不斷的失敗,不斷的進行總結,才彙總出幾個最大限度的避免這方面問題的關鍵點,分享給大家。

首先,是發麵的方法方面,也就是在和麵的過程中麵粉、酵母、水的添加量配比上不夠準確。也就是添加食材和料的比例不正確。

麵糰和好了之後,就是腥面了,造成回縮的情況的出現也有可能是醒面的時間有問題,這個問題不論是時間長或者短都有可能造成開鍋以後饅頭出現死麵或回縮的現象。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醒面之後立刻做成饅頭下鍋蒸,沒有經過二次醒面。製作好饅頭的胚子一定要進行二次醒面,有了這個過程,麵糰會發的更柔軟充分。

火候掌握不對,蒸熟後馬上揭開鍋蓋蒸制的發麵製品不要旺火急蒸,而需要採用中火蒸制,讓麵糰中等等麵筋逐漸成熟,起到支撐作用,同樣,在蒸熟之後關火不要馬上揭蓋,鍋內的氣壓和鍋外的氣壓不同,馬上揭蓋子會讓饅頭迅速冷卻,外面的壓力會把麵筋揉制不均勻的饅頭壓癟。

使用蓋子帶排氣孔的鍋蓋蒸制,效果會好很多。

麵粉使用錯誤,使用了低筋粉,或者使用了年頭過長的麵粉,如果用了低筋粉,或者高筋粉沒有掌握好,都會很容易失敗。年頭過長的麵粉,也就是陳糧。麵粉中的蛋白質會隨著麵粉的生產時間長短逐漸的衰敗,麵粉中的蛋白質減少了,麵筋的質量也會越差,麵粉中的麵筋起不到支撐的作用。

按一斤麵粉加5克酵母的比例計算,酵母用溫水化開,靜置5分鐘備用,水溫30度—35度。

麵粉加入適量的酵母水,邊加入邊攪拌均勻,一定要分為多次加入。

揉麵力度要均勻,揉到麵糰表面光滑細膩,不粘手就可以了。

醒面,發好的麵糰,用保鮮膜包裹起來讓其發酵,夏天溫度高醒面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冬天時間就要久一點,控制在40分鐘左右。醒好的麵糰是沒醒之前的1.5—2倍大,按壓柔軟富有彈性為宜。

用手將麵糰再次揉捏一陣,用刀切成相等份小塊,看麵糰切口基本沒有氣孔,這個時候就可以製作成饅頭胚子了,製作好的饅頭胚子再發酵10分鐘左右。

上蒸籠,開火燒水,水開後放入完全發酵好的饅頭,中火開蒸15分鐘後關火,先別急著揭蓋,等3分鐘後蒸籠裡基本沒有大氣體,這個時候就可以揭蓋子,裝盤上桌,開吃。

無論做包子饅頭,麵粉要用用中筋麵粉,低筋麵粉是製作蛋糕或餅乾等食品,高筋麵粉則用來製作麵條或餃子等,小夥伴們不要搞錯了。

好了,今天這個:饅頭蒸好了開鍋,有的饅頭眼看著就縮回去成了死麵,是怎麼回事,的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各位讀者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甄一味


蒸饅頭,是一個技術活,因為確實如您所說,有時候饅頭再鍋裡好好的,開鍋就縮成四面了,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我平時製作饅頭比較多,也會遇到過這個情況,多數也會是在室溫很低的時候發生,夏天一般不會。

那是如何導致的呢?
1、發酵過程中的問題,發酵不足,導致沒有足夠的氣體支撐。
2、揭開鍋後熱脹冷縮,導致氣體預冷急縮。
3、鍋不嚴實,導致水掉落到饅頭上,造成的酵母沒有完全的發揮作用。其實這個是最重要的,鍋蓋子一定要和鍋蓋起來是比較嚴實的。

鑑於這幾個原因,我們在製作過程,如何規避呢?

下面我來分享一個南瓜饅頭的製作。

●【食材】麵粉500克,南瓜泥125克,牛奶150克左右,乾酵母4克。

●【製作步驟】

1、南瓜蒸熟壓成泥,放涼和酵母麵粉,牛奶揉成光滑的麵糰。

2、等份成9-12個麵糰,我的是12個麵糰,一個大約1兩。

3、對面團繼續揉,揉好後整形成一個看起來比較高,頂部比較尖的圓柱,這樣做的目的是,後續發酵,面會慢慢的撐開,就變成大圓饅頭了。

4、所有的都這樣製作,放到抹了油的蒸盤上,或者蒸籠上發酵,24度室溫,發了大約45分鐘。發酵好的狀態就是,觸摸外皮,有彈性的感覺。

5、蒸20分鐘,悶5分鐘。尤其是室溫低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揭鍋。

●【小貼士】

1、如果是剛剛蒸好的南瓜,不要著急和酵母混合,要放涼。

2、製作饅頭生坯的時候,要搓的高一些,後續發酵會變圓。

3、蒸饅頭期間,不要揭開鍋蓋,會導致饅頭蓬不起來,發硬。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做出不死麵的饅頭來。

感謝您看完,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關注我,陽陽小廚的美食記,每天都有美食更新,歡迎您來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