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進場後第一關要檢查什麼?


混凝土原材料進場後第一關要檢查什麼?

原材料進場後是否可以通過目測等簡單的檢驗方法檢查外觀質量呢?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進行檢查呢?下面,跟隨小編的步伐去看看吧!

一、砂

重點檢查砂的細度模數、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含水率、雜物等。砂子應先進行目測含泥量、泥塊含量等指標,同規格的砂以400m³(或600t)為一批次,不足400m³(或600t)時,檢驗一次,對於砂質量穩定、進量較大時,可以1000t檢驗一次。

初步判斷砂質量的好壞,主要靠“看、捏、搓、拋”的方法。

“看”,抓一把砂攤在手心,細看粗細砂粒分佈的均勻程度,各級顆粒級配分佈越均勻質量越好;

“捏”,砂含水率的高低通過手捏,捏後觀看砂團的鬆緊程度,砂團越緊證明含水率越高,反之越低;

“搓”,抓一把砂在手心,用兩手掌搓後,輕輕拍手,看手心上粘附的泥層,泥層越多且黃則證明砂含泥高,反之含泥低;

“拋”,砂經捏後在手心拋一拋,若砂團不鬆散,可以判定出砂細、含泥或含水較高。

二、碎石

重點檢查石的規格、顆料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料含量、雜物等。石子應先目測含泥量、泥塊含量等指標,對同規格的石子以400m³(或600t)檢驗一次,不足400m³(600t)時,檢驗一次。對於石子質量穩定、進量較大時,可以1000t檢驗一次。

目測碎石質量好壞,主要靠“看、磨”的直觀方法。

“看”,是看碎石的最大粒徑以及不同粒徑的碎石顆粒分佈的均勻程度,可以初步判斷出碎石級配的好壞,看針片狀顆粒分佈多少,可以估計出碎石對混凝土和易性和強度的影響程度大小;看碎石表面附著塵粒厚薄程度,可以分析出含泥量的大小;看乾淨的碎石表面晶粒分佈程度,結合“磨”(兩粒碎石對磨)可以分析出碎石的堅硬程度。

查看石子中是否有頁岩和黃皮顆粒,如果有較多的頁岩顆粒就不可用。黃皮顆粒分兩種情況,表面有水鏽而沒有泥,這種顆粒可用,不會影響石子與砂漿間的粘結。當顆粒表面粘有黃泥時,這種顆粒為最差的顆粒,它會較大地影響石子與砂漿的粘結,這種顆粒較多時就會降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三、水泥

重點檢查水泥的生產單位、水泥品種、強度等級、出廠日期、隨車“產品質量合格證”。按同一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的水泥,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檢一次,或按出廠編號對必要試驗的項目進行復檢,隨到隨檢,發現異常,立即報告試驗室主任及相關人員。

通過膠砂稠度初步對比水泥的需水量,定期進行配合比試驗,跟蹤生產、運輸、澆築過程中混凝土的用水量及狀態的變化。注意觀察不同時期的水泥顏色,如果水泥顏色突變,則要慎重使用,避免工程事故,及時發現水泥中的摻合料或熟料變化、調包、誤用粉煤灰等。3d和28d強度發展情況,總結水泥膠砂強度發展規律,發現3d強度偏低應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應選擇強度穩定,與外加劑相容性好,便於操作控制的大廠水泥。

四、外加劑

重點檢查外加劑的生產單位、外加劑品種、隨車“產品質量合格證”。做到車車進行水泥淨漿或者混凝土試驗對經時損失檢測,合格方可入罐。混凝土外加劑,通過目測觀察顏色,可以大致判斷出是萘系(褐色)、脂肪族(血紅)還是聚羧酸(無色或淡黃色),當然,還有萘系和脂肪族復配後的產品(紅褐色),從氣味上也能判斷減水劑的品種。

至於混凝土膨脹劑,如聚丙烯纖維,鋼纖維等特殊材料,一般都隨貨物附有產品說明書和質檢報告,做好產品驗收就可。

五、摻和料

重點檢查摻合料的生產單位、摻合料的品種、隨車“產品質量合格證”。對進廠粉煤灰均應車車檢測細度、需水量比,檢測合格方可入罐。

粉煤灰感觀質量的判定,主要用“看、捏、洗”的簡便方法。

“看”,則是看粉煤灰的顆粒形狀,若顆粒是球形,證明粉煤灰是原狀的風道灰,反之則是磨細灰。

“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感受兩指間的潤滑程度,越潤滑,則反映粉煤灰越細,反之則越粗(細度大)。

“洗”,用手抓一把粉煤灰捏後用自來水沖洗,若附著在手心的殘餘物很易被沖洗乾淨,則可以判斷該粉煤灰燒失量小,反之殘餘物較多不易沖洗則說明粉煤灰燒失量偏高。

粉煤灰的外觀顏色也能間接反映粉煤灰的質量。顏色黑,含碳量高,需水量就越大,異常情況及時採取配合比試驗,查看對用水量、工作性能、凝結時間和強度的影響。礦渣粉外觀顏色為白色粉末,礦渣粉顏色發灰或發黑說明礦渣粉中可能摻加了活性較低的鋼渣粉或粉煤灰。對礦渣粉車車檢測流動度比,合格方可入罐,注意同一廠家不同時間產品的質量穩定性。

把好原材料進場這一關,對混凝土的質量至關重要。

以上內容轉載自北京混凝土、中國水泥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