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是錯過了教育的敏感期嗎?還能補救嗎?

瘋癲冬瓜


不用擔心,從現在開始培養來得及。關於孩子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比較關心的。雖然孩子的說話有早晚,表達能力也有差異,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說的早,說的好,能言善辯。語言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的確非常重要。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學習的基礎。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語言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讓孩子從小聽到豐富多彩的詞彙和句子

語言是一種模仿的聽力,表達是輸出,要想讓孩子說的好,先得讓他聽到過好的詞句,要有源源不斷的輸入。


《朗讀手冊》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是通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有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一書中寫道: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豐富的詞彙。


我們上學時老師常說的“聽說讀寫”,就隱藏著學習語言的秘密。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基礎都是聽。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到豐富多彩的詞彙和語言

分享兩個爸爸媽媽很容易做到,對孩子的成長卻意義非凡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說話交流,從出生開始。

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和小寶寶的交流,總覺得孩子聽不懂又不會說,即使我們說給他聽,也沒什麼用。然而並非如此,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他都能聽到,聽到我們說的話,他就能積累詞彙。


從兒子出生開始,我們就喜歡跟他聊天。只要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很多話,特別喜歡跟他聊天,小時候他不會說話,我就說給他聽,關於生活,關於工作,關於我的喜怒哀樂,我小時候的故事……,彷佛對著一個朋友一樣。


我總覺得他能聽懂,不過這不重要。慢慢的他開始用他表情回應我,我們的溝通依然很快樂,慢慢的他會說話了,他開始說給我聽,我們互相分享,互相傾聽。一直到現在,他已經上小學了,交流,聊天依然是我們倆特別喜歡的事情。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就是爸爸媽媽們不要總覺得孩子聽不懂,然後刻意的去轉化語言,用不正確的表達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刻意簡化語言,減少生僻詞彙。例如不說吃飯,說飯飯,而且過來過去就那麼幾句話,就那麼幾個詞。這怎麼能讓孩子聽到豐富多彩的語言呢?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家長要有意識的去和孩子交流,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怎麼說,儘量把豐富的詞彙放到有意義的句子中,說給孩子聽。而且要有感情,帶著平和的情緒,滿滿的愛,和孩子交流。孩子聽到的就會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語言。

2、堅持讀故事給孩子聽

我們跟孩子的日常交流,即使每天說很多話,但能涉及到的詞彙,我們自己所掌握的詞彙量畢竟是有限的。並不能隨著時間的增加讓孩子增加更多的聽力詞彙。那怎麼辦呢?讀故事給孩子聽。繪本故事裡有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是經過作者精雕細琢的,而且是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的,孩子們很喜歡聽故事。


從兒子出生開始,我們就買各種各樣的書給他玩,就像玩具一樣,從孩子3歲開始每天堅持讀故事給他聽。在幼兒園的三年中,我們一起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直到現在上小學了,我們仍然每天讀給他聽。

這不僅讓他積累了大量的詞彙,而且能夠在正確的語境中應用。即使他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這就是神奇之處,正應了那句話,聽的多了,自然就會說了。


就是這麼兩件看上去很容易做到的事堅持下來,讓我收穫了意外的驚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要比很多同齡孩子好。雖然是個男孩,但在這方面並不比女孩差。


從現在來看,驚喜遠不止語言能力的提升,對孩子的邏輯思維,人際關係處理,好奇心想象力的培養,價值觀的建立等各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讓我們彼此之間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們,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在成長中收穫更多的驚喜,那就從現在開始多多跟孩子交流,每天讀故事給他聽,從出生開始,越早開始越好。


小晗晗愛閱讀


請不用擔心,兩週歲不會講話是很正常的。我家大寶兩週歲半的時候還只會簡單說一些媽媽、爸爸等詞,基本交流都靠嗯嗯嗯。但是過了兩週歲半之後語言就開始大爆發,一開始就可以說比較完整的句子。現在四周歲,說話不要太溜,簡直一個話癆,詞彙很豐富,邏輯性也強,經常自己編故事。總之可以說運用語言的能力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另外我的一個朋友小孩七歲才會講話,但是一開口就英語和中文都特別溜。

孩子開口的時間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自身的性格,家庭的語言環境,生理狀況等,所以有早有晚,兩週歲不說話也不用擔心。

下面有幾點我覺得可以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孩子開始的時候可能沒什麼表現,但是潛移默化中,書本和故事中的詞彙和邏輯他都學習了不少。比如我家孩子最近常用的成語“瑟瑟發抖”、“伸縮自如”就來自於給他講的繪本《第一次發現老虎》。

第二多和孩子說話。其實不用刻意用孩子的語言和小朋友對話。用正常大人的語言和他們交流,小朋友能學到更多,別怕小朋友聽不明白,小孩子的語言能力要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常用的一些詞彙孩子能很快掌握並運用。

第三鼓勵孩子對和小朋友交流。和小朋友交流是孩子輸出語言的一個主要途徑,多說多練習,寶寶語言能力提高快。





胖小柱媽咪


兩週歲處於語言敏感期階段,要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

我家兩個孩子語言發展都比較早,兩週歲左右幾乎達到了高峰期。妙語連珠,有樣學樣就是這個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開口說話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平時家長與孩子交流地少,讓孩子沒有講話的慾望。有些孩子如果經常看電視,這個階段就會顯得寡言。

我覺得刺激孩子語言發展的途徑最好的莫過於親子繪本閱讀,也就是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我家女兒很喜歡看繪本,兩週歲左右我給她買了將近二十來本,講過幾次之後,我會鼓勵她自己講,慢慢地她就能把框架都講到。

二、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就比較遲緩,可能過段時間就會大段大段講了,這種情況身邊朋友的孩子也有發生。

三、自閉。有些孩子可能有自閉症,會導致語言發育不佳。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去就診,及早干預。



以書話人生


孩子在6歲前都處在語言敏感期,2週歲沒有錯過語言敏感區。

題中說孩子2週歲還不會說話,首先排除一下是否是生理上的問題,比如聽力等是否正常,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如果生理上沒啥問題,再看看孩子能否正常發音,能否說出簡單的詞彙,比如,“媽媽”,“爸爸”等,如果能正常發音,但是還不能說出稍長點的句子,那說明這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比較晚點而已。孩子開口說話晚,多半是因為之前家長跟孩子話說的少,交流的少。孩子語言潛能沒有被有效刺激和激發,想說話的慾望沒有被調動。

孩子2週歲及時進行補救完全來得及的。平時陪伴,任何時候都可以跟他說話,表情可以豐富些,再加上一些肢體動作,這樣有助於孩子理解大人要表達的意思。用詞儘量簡單,多用疊詞,比如,吃飯時,說“吃飯飯”,“用勺勺”等;因為我們學習任何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孩子更是如此,疊詞更容易模仿。如果孩子能夠說出這些簡單詞彙了,就是個巨大進步,之後馬上開始訓練鼓勵他說出一些較完整的句子。畢竟這個孩子比大部分孩子開口說話晚了近一年左右,家長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更多。


家長忙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些簡單的兒歌,吐詞清晰的那種最好;有空多帶孩子出去玩玩,看到什麼都可以跟他說出來,花草樹木,小狗小貓,各種汽車,自行車等等,凡是能看到的東西都可以跟孩子說說,他聽得詞彙量多了,看到的東西多了,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會有想表達的強烈慾望。

如果孩子嘗試著說出一些平時沒說過的話,家長要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嚐到說話的“甜頭”,會更願意多說話,孩子的“小宇宙”就會爆發!


孩子目前2週歲,補救不晚!家長多陪伴,多交流,更需要足夠的耐心,要相信孩子!


大山愛小河


不會說話,這個判斷需要家長明確。

①是否 會說爸爸媽媽,是否會說我,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字並能說出正名/小名/暱稱或自己給自己起名字。

②是否在家長啟示下能問候他人,用動作或1-2個字表示。

③是否自己在玩的時候嘟嘟囔囔有聲音表示

④是否會學小動物叫聲:汪汪,喵喵,嗚嗚,哇哇,啊啊

如果以上能表示1-2種,那麼孩子不願意說3個字以上的詞,不願意說句子,大部分因為心理原因。

包括並不限於:

家長陪護時間短,大部分時間由老人照顧,老人喜歡聽戲曲或看戲曲、新聞聯播等;

家長陪護時間短,大部分老人照顧的時候,老人說話少,帶孩子出去玩少,孩子與同齡小童互動少;

家長週一到週五極少與孩子互動,只在週六日互動。

孩子不在家陪護。

如果以上有1-2種情況,需要家長與老人共同商討語言能力發展計劃,包括並不限於

①購買語言學習、思維學習兒童讀物

②每天最好能有1小時專門語言玩耍時間

③不要對孩子生氣

④不要和老人慪氣


朝華出版社


權威專家這麼說

美國兒科學會制定了考察表達性語言行為指南。根據該指南,兒童應該至少在15個月之前產生第一個單詞,24個月之前產生第一個單詞組合,這些關鍵的發展事件被稱為語言發展里程碑。

如果15個月的兒童沒有產生第一個單詞,可能不需要評估治療,但要需要觀察,如果在24個月不能產生短語,就要進一步的評估和早早期干預。

國內有兒科醫生調查研究,並得出結論:2歲時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30個可以視為語言發育遲緩,自發表達詞彙量少於50個,被視為語言發展遲緩可能。

(以上數據均來自知網)

語言發展訓練方法

1.精細訓練:串珠、繫帶子等。

2.社交語言訓練:聽指令、發音訓練、擴展詞彙、配對分類遊戲。

2歲的寶寶可以聽懂兩步指令了,比如和寶寶說把玩具撿起來,然後放到玩具櫃裡。一歲的孩子只能進行一步指令,如把玩具撿起來,等他撿起來後,再和他說,放到玩具櫃裡。

擴展詞彙,比如一歲的時候說,香蕉,兩歲家長就可以說,黃色的香蕉,再繼續擴展詞彙量,黃色的甜甜的/好吃的/香的/小猴子最愛吃的香蕉。

發音訓練,語言表達要清楚,語速要放慢,表情動作稍顯誇張以吸引寶寶注意力。對寶寶發音和行為多些肯定或者模仿,可以提升寶寶的興趣。

3.感覺統合訓練:跳床、滑板、萬象組合、大跳龍等。

4.聽覺統合訓練。

觀察寶寶,看到寶寶感興趣、關注的東西,就可以跟寶寶說話。比如開燈的時候寶寶會抬頭看燈,媽媽可以說,這是燈,你看燈亮了,我們按一下按鈕(按燈的開關)燈滅了。

再比如讀繪本的時候,拿起寶寶的小手,指向繪本里面的圖案,這是牛🐂,“牛怎麼叫的呀”,引導寶寶發音。

5.儘可能少接觸電子產品。

0-3歲小兒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最佳,是小兒語言和智力發育黃金時期,良好的語言環境(包括家庭使用語言、生活場景溝通語言),其豐富程度對小孩語言發育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在3歲前可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功能發育水平。

所以,寶媽不要急,現在開始訓練也來得及。

以上是我在實驗理論和帶娃中的體會心得,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小寶媽媽說育兒


通常孩子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西爾斯育兒百科》中指出大部分幼兒在相應的年齡會說的最少詞彙數量如下:

1歲:1~2個詞

15個月:5個詞

18個月:10個詞

2歲:50個詞,2個詞的短語,陌生人大約能聽懂他講的一半話

3歲:4個詞的句子,會講故事,能聽懂他講話內容的3/4


若孩子沒有達到上述的標準,但有進步,家長就不必擔心。如果孩子在某個語言儲備量停滯不前了,那就應該帶孩子看一下醫生,看看孩子是否有問題,像舌繫帶過緊、口舌肌肉不協調、自閉症等都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當然像有的孩子會走路晚一樣,也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晚。如果孩子能聽懂大人說的話,並會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那就不用擔心。

2週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若醫生診斷後沒有問題,家長不必擔心孩子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1~3歲是語言期,幼兒的語言發育需要充足的語言刺激,而說話晚說明孩子需要更多的語言刺激,家長要努力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多和孩子說話,給他足夠的語言刺激;與孩子說話時發音要標準,不要刻意用簡單的語言跟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讀繪本;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與別的小朋友玩耍。


暖媽桐花萬里路


關於孩子說話的問題,的確是有一定的週期的,但每個孩子生長髮育,或者說開竅的時間是不同的,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一定有他的天賦和優點,如果孩子發育晚,也許是他父母優良的基因在他的身體裡沉睡了,需要家長來喚醒!

雖然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是三歲前,但如果家長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早發現早做引導,訓練得好,還是可以達到普通孩子狀態的!


目前很多說法,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某某問題如果不早解決,達不到的就沒戲了,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關於孩子說話,的確應該早引導,我發佈了很多關於提升孩子語言的文章,關注我的頭條號:8爪媽媽,可以搜索相關內容。

對孩子語言的引導,我們最好是融入在生活中,自然場景裡,我在前面發佈的文章裡也曾說過:訓練即生活,生活即訓練,我們理解了訓練的理論,那麼在和孩子玩的時候,就要融入訓練的內容,把人在此刻環境中的角色以及要表達的語言,通過示範讓孩子加深理解,還要用動作思維去將概念具體化,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詞彙和語句。

低水平的教學,只教概念,不教社會關係和思維,還有就是脫離現實,忽視了孩子在六歲前學習的特點是感知覺的學習,我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不能生硬識記,重要的是加深孩子的理解。如果大人教的抽象,孩子自然也是學得糊塗。

臺灣知名腦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大腦是基因和環境持續互動的產物,即使二十歲的人,訓練某些技能,大腦神經結依然形成相應的迴路,比如我們開車,從開始的戰戰兢兢,到自動化的反應,就是這個迴路形成。只要我們和孩子多做互動,正確地引導,就能對他的大腦產生刺激,形成更多的神經結,改變他的大腦,提升他的智力和思維。

關於孩子的語言問題,家長的確要高度重視,不但會影響將來融入社會交往,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孩子心理,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有高山也有低谷,重要的是我們要永不放棄!對待孩子,尤其是語言訓練的過程,不但是辛苦,更是對耐心的煎熬,但我們所做的,終有一天會得到反饋,也許不一定按照我們期盼的時間點,或早或晚,但我們要相信所做的任何干預和互動,都不會白做,都會影響和改變孩子!


8爪媽媽


導致孩子不會說話有生理原因和非生理原因。如果錯過孩子的敏感期了,將對孩子有一生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排出生理願意。

第一個先檢查一下聽力,因為聽力喪失或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聾啞人聾啞人是聾的就一定不會說話。因為發生是靠耳朵進行校準的。

第二就是看看孩子發生系統有沒有問題。

第三就是看看孩子是否自閉了。反常的安靜加狂躁是自閉最明顯的表現。

第四,如果上述原因可以排除的話,家長要多和孩子講話,多給孩子聽音樂,逗他笑鼓勵孩子發聲,也有孩子會說話晚的案例,但家長必須重視了。

如果提問,請務必描述詳細一些,這樣才能有更準的判斷,畢竟我不能瞭解的更詳細。

關注我,0-7歲學前家庭教育可以隨時找我交流。


金海豐484


首先要看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到底達到了什麼標準,2週歲孩子不會說話,肯定不正常,即使說話也要看發音還有詞彙量。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出生到5歲左右才能基本完成語言發育過程,當然有的孩子發育快一點,有的孩子發育慢一點,單從發音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兒童一般可以在三四歲的時候達到準確清晰,發育慢點的也可以在5歲左右達到常人的發音水平,並且在理解表達上五歲也一般都能完善了。

話說敏感期這個感念,經常被延伸細化分類,從本職業角度出發,我們更願意稱呼成長敏感期教育。

比如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根據孩子在三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長大後的行為情況;根據孩子在七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到老時的行為狀況。所以孩子在早期教育上,應該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有條件的也可以進行胎教。今天我們來談談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的一些問題,說到成長關鍵期,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由出生後很多個敏感期碎片有序的組成。以下讓我們來分析各個成長關鍵期,讓孩子在各個成長關鍵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快更好的掌握行為技能,給孩子的人生有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孩子錯過了成長關鍵期,孩子沒有掌握這時期的一些行為技能,如果以後再想學習這些技能,就得需要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孩子成長關鍵期值得各位家長的思考和學習哦!

語言發展關鍵期

一般孩子在出生幾個月後就會出現,孩子對語言比較敏感的,哎哎呀呀也會跟著學一些簡單的語言,說不清楚,但加強聲帶的鍛鍊。

到了1歲半左右,慢慢地說話就變的越來越清晰了,孩子也會越來越掌握更得語言,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些粗俗的話,影響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交往關係;孩子在慢慢長大,家長多給孩子讀一些國學著作,講一些經典故事,多跟孩子說話,問一些勵志問題,鼓勵孩子多說多聽,促進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0-6個月哭鬧敏感期;

3-6個月咿呀學語敏感期;

7-9個月認物敏感期;

8-11個月稱呼敏感期;

1-2歲說話敏感期;

2-3歲兒歌敏感期;


3-5歲詛咒敏感期

如題主描述,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些遲緩,需要進一步檢測評估。

在幼兒發育期,各種敏感期教育需要遵循幾個滿足:生理滿足、安全滿足、愛的滿足。除了語言敏感期,還需要關注感官發育、行為動作發展、思維智力發育等方面,靠單一表象來判斷是有些片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