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道與術之辯”

內部控制是一套規則,是企業基本功,目前的中國企業還處在普遍缺失基本功的階段。針對大家的疑問,我們站在企業整體的視角來和大家聊一聊。

道與術之辯

以道引術,道盈卻術不精;以術弘道,術精卻道難全!

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道與術之辯”

2006年的中央企業風險管理指引,是在中國企業還未全面強化基本功的情況下,好比吃了一粒“十全大補丸”,由於當時中國企業體質虛不勝補,導致虛火很旺。所以很多人覺得很多工作走了形式。


我們之前推全面風險管理,就是遇到了道盈卻術不精的尷尬!


現在我們推內部控制,倒回來補基本功,其實也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但是,基本功打的再好也不能解決所有的風險問題,這就是術精卻道難全!

兩者的站位都偏失了中正。


西方的發展軌跡是先打好內部控制的基礎,再提出風險管理的更高要求,我們是先提最高要求,再補基本功的顛倒發展。


2

兩者的對立互補性

風險管理側重對不確定性的把握,內部控制側重對確定性的控制。


把握不確定性需要用本身的確定性做基礎,增強確定性要以能夠應對不確定性做準備。


管理風險僅僅依靠規則還不行,需要規則之外的因素介入,有時需要不拘泥於規則,甚至是打破規則,而規則本身會和這種不拘泥和破壞規則的行為做對抗,這是對立的部分。


僅僅依靠風險管理,而沒有規則做實施保障,目標也很難達成;僅僅依靠規則,而沒有風險管理做引領,有時又乏力難擋,這是互補的部分。


這兩者之間,既有對立、又有互補!結合在一起才會發揮最大效力。


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記得華為有一句話:增強自身的確定性去應對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站在內部控制的角度講,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就是增強企業管理的確定性,這個是企業確定可以做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疑是對的。


中國企業要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用內部控制這套框架和要素是個很好的檢測手段,就是看你建立的制度到底好不好,因為這套框架和要素是經歷了西方科學管理時代後被提煉出來的管理精華。


我們今天談內部控制,不是單單指為了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建立起來的一套控制規則,而是在企業管理範圍內建立起來的一套管理規則,是一套涵蓋了所有控制要素的企業法、企業制度體系。


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我們翻譯過來的,這個名字本身其實和其出身有很大關係,但也限制了它的邊界,因為它的名字就限定了它是內部+控制。


大家知道“控制”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作用,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的定義管理就是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


當然,還有一些專家認為管理就是控制。


所以,如果打開內部控制的邊界就是在整個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組核心要素。


大家知道,在薩班斯沒有賦予COSO如此重要的特權之前,除了美國的COSO組織,其實加拿大還有一個COCO組織,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內部控制研究領域的權威。而COCO給出的框架就不是內部控制框架,而是控制指南。


中國內部控制的特殊挑戰

前些年實施風險管理好多走了形式,因為風險管理重神不重形,不好把握。那實施內部控制是不是好一些?起碼有一些抓手,能看到一些東西。

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道與術之辯”

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也很容易走了形式。


中國文化背景和西方不同,這給中國在推動內部控制這套理論時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西方講理,東方重情,而好的規則是理的產物,清晰而分明,而情的特點是交錯和糾纏,以情為基礎建立起的規則,包含了大量的灰色地帶,在很多細節上無法觸及。而魔鬼,往往隱藏在細節裡!


我們有一個詞說的好,叫“情理之中”,在情和理這對矛盾體之間,我們還是把情放在了理前面。


論情感的豐富性,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可以和中國相比。


西方有千層理,我們有萬種情!


這是我們和西方基礎哲學層面的差異帶來的認識差異,所以在看待規則時,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存在。


中國的領導方式講求的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和規則意識是相悖的。如果企業主要領導人無法建立真正的規則意識,這套體系肯定會打折,甚至失效。


在德勤2014年發佈的一份中國企業內部控制研究報告中,其中有一個內部控制無法真正落實的原因,就是領導層帶頭突破控制。


以往我們經營出色的企業大多歸結於偉大的企業家和領導者,因為他是最大的規則制定者,可以調動一切力量不侷限於規則去實現目標,把組織內部的不確定化為優勢,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以動制動,效果有時非常好。


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需要有偉大的人物。如果一個平庸之輩,組織沒有確定性,又沒有駕馭組織不確定性的能力,以亂制動,是要出大問題的。


有大智慧的領導者會利用自己的智慧,在還沒有確定性的組織下領導組織勝利,然後利用這個強大基礎和個人能力返過來增強組織的確定性,建立規則,完善企業基本生存環境的確定性,而不會一味陷入盲目樂觀。


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敢於自我限制!


規則的建立、執行和監督

我們秉承的是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怎麼可以被死規則限制的理念,靈活與機動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


這種意識對規則的制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都需要敬畏規則,但是設計良好的規則是重中之重。


中國經營情況的複雜性決定,制定規則的難度很大,開口的,留夠了靈活性,又會被人鑽空子;閉口的,又會被人批評是不考慮實際情況的多變性。

所以,我們的好多規則最後都留有一條“其他”。


道可以揚善,也可以被利用來揚不善;規則可以抑惡,惡也能利用規則保護自己。


關鍵看誰來制定,誰來執行,誰來監督!


有些企業為了提高效率而放鬆了的控制和監督,有人問我,如果企業沒有控制和監督會怎麼樣?


我回答說:可生的偉大,可死的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