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外——楊建鋒

去山外——楊建鋒

去山外——楊建鋒


位於秦嶺南麓的洛南人總是喜歡把到秦嶺以北關中平原上的西安、渭南等地叫去山外。現在,無論是走洛(南)商(州)、滬(上海)陝(陝西西安)高速去西安,還是走省道洛(南)華(陰)路去渭南,一個半小時左右均可到達,但要在三、五十年前,去一趟山外可是得整整一兩天的,而且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去山外——楊建鋒


聽外爺說,洛南在解放前是沒有公路的,那時候也沒有汽車,要去山外只能步行或者馱運,境內馱運道路多呈南北走向,且均從峪道中穿行。去山外的主要馱運道有六條,均以洛南縣城為起點,一是經文峪至潼關縣豫靈;二是經桐峪至潼關縣吳村;三是經太峪至潼關縣南塬;四是經蒿岔峪至潼關縣南塬,五是經甕峪至華陰五方村,六是經石頭峪至渭南高塘等。外爺說他年輕時去山外來回要擔100多斤重的貨物,去時走了兩天,回來也是兩天。今年已經80歲的父親說:“我十四歲時,就跟大人一起把八里橋砂鍋擔到山外去賣,穿草鞋翻山越嶺,挑重擔跋山涉水,一個來回沒有四五天是不行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父親調到省公路局第十工程隊工作,要去上班,他天不明背上行李,經官橋,翻柴峪嶺,走商樹,過石坡,到巡檢天就黑了,只好在巡檢街住一晚,第二天,走三元從楊樹嶺翻過秦嶺一直到潼關,晚上再坐火車去西安。


去山外——楊建鋒


據《洛南志》記載,1956年洛南境內幹線公路洪(門河)箭(杆嶺)公路建成通車,當年6月1日洛南汽車站開始向西安發車。初期實行客貨混裝,三日一班,車是解放牌大卡車。1965年洪箭路東段通車後,客貨分運。1985年洛南汽車站職工增至36名,車輛增至46輛(其中轎車21輛,貨車25輛),營運路線11條。除改洛南至西安班車為一日兩班外,並向商縣、華縣、渭南、羅夫等地及縣內部分地方發車。

去山外——楊建鋒


1988年冬,我在洛南城關中學教書時,學校派我到西北大學進行為期一週的歷史課學習培訓,當時天剛下過雪,我9點鐘坐上發往西安的班車,車到葡萄嶺下坡時,司機大聲喊:“路上有冰雪,同志們時刻準備著,我說跳(車),大家就跳!”一車乘客立即緊張起來,好在下坡時沒有拋錨順利到了嶺底,一車人才放下心來。那時候路不好,車也不好,一路顛簸著翻過紅土嶺、芋頭嶺,經洪門河到黑龍口就快十二點了,車加油人吃飯後,車哼哼唧唧地從原長(安)坪(河南西峽西坪)路爬過秦嶺,再經藍田、過灞橋,到西安街道路燈都亮了。學習返回來時,由於車少人多,我到解放門汽車站去了三次才買到回洛南的車票。

去山外——楊建鋒


1991年開始,312國道二級公路大規模改建。2000年開始修建洛(南)洪(門河)二級公路,2010年以後相繼建成滬陝高速商州--西安北線、洛商高速公路,洛華公路又多次改造,洛南人去外地不再是一件艱難事。2014年,我家也買了一輛大眾牌小轎車,我們一家五口人中三人都有駕駛證,想去山外說走就走十分方便。

去山外——楊建鋒


邁入新時代,榆(林)商(州)高速洛南--華陰段、洛(南)盧(氏)高速和西(安)武(漢)高鐵陝西段已列入國省計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動工建設指日可待。西(安)合(肥)高鐵、商州硯川至洛南樊灣支線鐵路、西安-洛南-華陰輕軌、商洛支線機場選址洛南四皓等重大項目前期市縣正在積極籌劃之中。假如這些項目能夠建成運營,屆時洛南人去山外將會更加便捷,洛南人去山外從60多年前的步行肩挑馱運到現如今高速公路奔馳的嬗變,再到將來高鐵飛機往返夢想的實現,無疑拉近了山裡與山外的距離,也是洛南乃至商洛真正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西安的“後花園”。

去山外——楊建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