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結了錯題,做了針對訓練和刷題反思考試依然差?

堵慊ZatS4627


首先你要清楚,考試的含義

考試的重要不在於最後的幾個阿拉伯數字,而是通過考試檢測你階段性對知識點的掌握,運用貫通情況。

如果你考完試只是盯著那幾個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去分析這張試卷所丟的分是什麼原因,那麼,考試將毫無意義。

其次,做了針對性訓練,依然考的差,是因為同類型題目做錯了,還是因為其他的題做錯了導致總體成績差呢?

如果是總結了的題型做錯,那麼,是否是你總結的方法不對,總結錯題,你要把他進行歸類。

以數學舉例,總結錯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概念不清

因為對該題所涉及的知識的概念模糊不清導致做錯,那麼相對應的就要去把概念理清並學會運用

2答題不規範

沒有嚴格按照步驟去答題,以自己的想法進行解答。相對的把規範的標準答案抄到錯題本,兩天一看,直至把步驟潛意識化

3計算錯誤

因為計算錯誤,這個只能靠自己再細心一些

4無思路

因為沒有思路沒答或者亂答的題型,分析3-5道同類型答題思路,自己進行思路,方法總結

如果是其他題目做錯導致的,那麼,恭喜你,你的努力是有用的。同樣總結分析自己是因為什麼導致的失分,然後再進行針對性訓練。

最後給你一條小寄語:階段測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有不足的而不去彌補,得過且過


小楊趣藝閣


我們通過二十年的數據分析,發現學霸基本都有一個整理錯題的習慣。錯題本比筆記更有價值。

但是什麼是錯題本,怎麼整理錯題本是有大學問的。

首先什麼是錯題本?

有的同學認為把錯題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重新抄一次,做一次,在重大考試之前拿出來複習一次就可以了。

這只是形式比較簡陋的錯題本,這樣的錯題本是沒有靈魂的。

那麼該怎麼整理錯題本呢?我這裡介紹一個比較專業的概念,那就是錯因。就是這個題目你是為什麼錯的。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有的同學是因為粗心錯的,有的同學是因為不會錯的,有的同學是因為不自信或者情緒受了影響錯的。這些原因需要歸類,不去歸類的話,錯題本基本等於白做。所以,請參考以下的錯因歸類標準。

一、學習習慣。有很多學霸平時成績非常不錯,但是一到大考就出問題。他們因為粗心審題失誤導致大量丟分,甚至很多同學都不這當回事,不自覺地把這些分數算進去,發現每次都是班裡前幾名。這是很大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對程度範圍副詞不感冒,比如“大都”看成“都”。這樣的審題失誤,每次考試之後都要梳理,考前都要強化暗示自己,不要再犯這麼愚蠢的錯誤。

二、學習方法。有些題目是可以歸類的,比如雙曲線的伴隨函數問題,三角函數的不等式問題,語文現代文閱讀作用類專題,英語的首字母填空專題。將這些題目歸類之後,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一類問題。所以,在整理錯題本的時候,思考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學整理了一本又一本的錯題,就是不去找方法,這樣效率就低了。

三、能力層級。常見的能力層級也就是認知層次,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創造。很多同學不願意背誦和記憶,導致考試的時候眼高手低。這就是淺層次的識記不到位會嚴重影響後續能力的提升。這個題目要起你去分析的,結果你去賞析,按照同樣的套路得分是不一樣的。尤其在中高考中分析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僅僅刷題是很難梳理出分析常見的角度的。所以在整理錯題本的時候,哪些是分析能力不到位,哪些是運用能力出了問題,哪些是探究能力不足都要有對策。

四、知識點圖譜。很多同學會有這樣的經歷,某個題目,這次考試錯了,通過老師講解,整理錯題之後,下次考試換了個數據還是丟分。這就要看看這個題目綁定的知識點前置知識點是不是有問題。比如一個學生兩次考試二項式相乘出了問題,就看看前置知識點單項式乘以二項式會不會。知道了知識點的前因後果,這樣錯題本的價值就提升了。

總而言之,錯題本不要流於形式。基於錯因的分析,瞭解我們上述四個角度的建議,才賦予錯題本更大的價值。希望對你有幫助。


驕傲的七零後


有一部分學生確實是這樣的。作為從教20多年的我,一直有一種自己的看法。

錯題做了很多遍還是錯?你給他講一遍,他會了,隔兩天他又錯了。實際上並不是他做題能力的問題,而是一個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問題。這樣的學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學習習慣不好。一般我們給家長做培訓的時候,我們都會告訴家長。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決定他的學習習慣。而學習習慣才能決定學習成績。孩子從小養成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最後孩子在學習中做習題上是否認真謹慎跟習慣息息相關。有的孩子做一遍,這輩子都能記住。有的孩子做很多遍,他不往心裡去,習慣不好。

我的家長可能會說這樣的孩子是不是笨吶?是不是傻呀?這個絕不是。這樣的孩子對於非常有趣兒的,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說一遍。比誰記得都好。別人說話他旁聽她都能記住。

所以最後我想說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從習慣上對他進行改進。是不是東西到處亂放。任何事情都大大咧咧。做家務的能力也很差。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大就是這個道理。



漁洋


我是幼師類高校教師,中高考閱讀與作文培訓教師,分享關於中小學及大學語文學習的感受,解答你幼兒培養、學習語文及中高考的問題。

這說明:

1.你有可能總結錯了;

2.你沒有真正總結明白。

正常情況,如果知識點掌握紮實,知識系統歸納合理,題目歸類正確,思路理解清晰,有針對地訓練後會突破難點,完全學會的。(注意我說的每一個步驟要點!)

如果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可能你沒有真正搞明白錯題的原因,只是有了總結的行為。

我以前的學生,有的在自習課上,把小閱讀選擇題的題目剪下來,粘在錯題本上,美其名曰總結錯題。

原文她都扔了,還談什麼總結錯題?!這樣的總結方法,說輕了,是浪費時間!說重了,是自欺欺人!!

不能夠真正沉下心來,梳理知識體系,認真回溯做題思路與步驟,認真地把題目、考點與課本知識體系聯繫起來,都是騙老師、騙家長、騙自己!!

用心吧,心在哪裡,題目是知道的!


中高考滿分閱讀與作文


做了並不一定得高分,不做一定得不了高分!

首先:能夠做,能夠總結絕對是值得表揚!

其次:我們需要活學活用。現在的考試都比較靈活,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原題!要麼數字變了,要麼選項變了,要麼問題點變了。不能固步自封!通過在學習以及練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才能夠應對考試的標準!

最後:跟平常的思維有很大關係!現在的考試一方面是對於指示點的考察,一方面是對人才的選拔!考試是有儀式感的!以及在考試的過程中是不允許交頭接耳,不允許藉助工具的,是有時間限制的等等,而平常的練習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所以一樣的做題,最後區別很大!


小小文說


就是因為學死了,沒有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題目稍微變一下你就不會。還有就是練的不夠,孰能生巧,你不能生巧,就是不熟。


老催寶寶


針對性訓練強化訓練,要加上基礎性講解與自我的理解與消化知識的能力,反思及解剖錯題的速度,才能達到有效的針對性練習


兔耳袋狸3101


理論實際,不要死記硬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