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

農夫也瘋狂


老家說:年到二十九,年賀難停手;三十要討債,沒人還抵賴。這就是說討債的總結和技巧,沒辦法啊!借錢時是他裝孫子,討錢時是他成老子,弄不好就是給錢人的不是了!

二十九那天,家家都老幼動手辦年賀,搬豬肉,扯雞毛,香糯米,細心淘,粗筋硬骨要煎熬,三十端來最自豪。這天夠忙的哈!討債的沒時間,就算去了,人家會躲開,那真不划算。

三十這天,什麼都不說了,叫花子都有個三十夜,還說他出門了,誰信?再說,討債也講技巧,你放鞭炮的時候就進來,看你往哪躲?都是要臉的人,給了就好。

當然,還有漏網之魚,過了年,告他去!只要是合法的,法律會給你作主!

2020.1.20.





星靈曉聖


“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是債主在年前討債的具體時間,亦是債主通過和欠債人鬥智鬥勇,總結出來的討債攻略。

首先說“二九不登門”。

之所以債主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不去討債,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空。

在年味兒很濃的過去,作為除夕前一天的臘月二十九,是所有人籌備過年最忙的一天。因為忙,對欠債人來說,此時沒時間搭理債主;對債主來說,亦沒空去討債。

此外,“二九不登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債主在這一天討債沒用。

雖然臘月二十九是年前最忙的一天,但有些欠債者還是因為種種原因,在除夕前的這一天往往選擇外出躲債,就算債主在臘月二十九騰出時間去討債,也常常會吃閉門羹。

再說“三十要討債”。

之所以債主選擇在三十這天討債,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此時有空、且不會撲空。

臘月二十九已經差不多把過年的事項準備好了,三十這天所有人就等著過年了,此時有空去要債的債主,正好能碰上有空還債的欠債者。

春節是中國人閤家團聚的傳統節日,而三十除夕更是最具儀式感的團圓日。這一天不管是否成心拖欠債務,幾乎所有的欠債者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債主在此時登門不會吃閉門羹,比如黃世仁在年三十向躲債回家的楊白勞逼債。

債主之所以在這一天討債,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天往往能討到債,因為“債不過年”,除非真的沒有能力還錢。

“債不過年”是民間債主和欠債者所達成的公約。

對於債主來說,雖然三十要不到債,還有初一、初二…一直正月十五等漫長的要債時間,但由於過年這幾天若去欠債人家裡要債,很可能不但要不到債,還招來一頓拳頭。

因為過年這幾天正是人們互訪親友的時候,亦是新年人們渴望有好彩頭之時,若是此時被追債,對欠債者來說,一方面是其人情顏面的巨大傷害,另一方面是破財的晦氣,所以寧可把追債終結在三十,也儘量不會讓追債發生在三十後的這幾天去丟臉。

而不想捱揍的債主,也儘量不會選擇在這幾天去自找沒趣。所以雙方達成“年不過債”的共識。





仲卿醉國風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八了,再有兩天的時間就過年了,新年將至,結果有一些人欠債不還,這時的一些債主開始發給上門要錢,畢竟到了年根了,再不要錢的話又到了下一年,一拖又是一年的時間。但要錢的時候也需要選擇時機,至少能夠找到這個人,至少不能夠打擾別人家的生活。比如農村俗語所說的:“二九不登門,三是要逃債。”下面就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基本的意思。



“二九不登門。”

這半句農村俗語的二九是說的農曆臘月二十九,在農曆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儘量不要到人家債主那裡去要錢,因為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各家各戶都非常的忙,畢竟到了年根兒了,一些年貨必須進行準備,尤其是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幾乎各個地方都有上墳的習俗。臘月二十九上午一般要準備一些上墳的菜,準備的菜相對來說也是比較豐盛的,最少的需要5個菜,還要準備一些水果,還要買一些草紙等等去上墳。

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各家各戶去上墳,首先是家族離得比較近的人需要聚集在一起,然後帶著一些上門的東西去上墳。如果借錢的是這個家族的組織者,那麼這時候這家裡的人就比較多了,在這個時候去要債的話,確實會出現吵鬧現象的發生。畢竟這個家族的人都在場,而且打算去上墳,本來心情或者沉重或者是聚在一起增加感情的時候,一旦遇上債主討債的煩心事,可能會淘到好的心情的結果,甚至會出現捱罵捱打的現象。如果說借錢的這個人不是這個家族上墳的組織者,那麼到這個家裡面也是找不到這個人的,等於白白的跑了一趟,所以有二九不登門之說。



“三十要討債。”

這裡所說的三十是指的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那一天。一些借錢的人就是一個無賴,尤其這個社會現在正在打壓這些老賴借錢不還的人,他們基本上在平時就會躲在外面,但是到了過年這一天有可能會回家過年,所以大年三十到這個家裡去要債的話能夠找到人。當然債主去找負債的人,要錢選擇在大年三十也是別無選擇的辦法,畢竟平時見不到人,確實得讓人難受。

大年三十到負債的家裡去要錢的話,這也是可以的,而且自古以來就有這種說法,因為一般欠債不過年,所以在最後一天能夠有機會碰到負債的人能夠給錢。畢竟借錢的人也想過一個安穩年,愛與家裡人的面子,或許會給一部分錢,或許會全部給了。俗話說,你不讓我過個安心年,我也不讓你過個好年。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債主選擇在大年三十到負債的人家裡去要錢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儘管抱著希望不是太大,但是也讓其知道,確實的該錢不還的一個結局。



總之,對於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現在這個社會人們注重物質利益,尤其是現在經濟壓力比較大一些,坑蒙拐騙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把信譽置之不顧。其實對於這些欠債不還的老賴們應該加強立法,對其實行嚴格的法律制裁,只有這樣才能夠樹立社會的新風氣,才能夠讓這些人聞風喪膽。不讓這些人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


三農一姐


中國傳統上一直有大年三十除夕這天討債要債的習俗。

大家應該都看過《白毛女》吧?

惡霸黃世仁在大年三十除夕夜這天,到農民楊白勞家討債要債,最終逼得楊白勞家破人亡。

事實上,三十要債是一種習俗,並不是黃世仁自己發明的。在一些地方上,還有關於三十要債的歇後語。諸如:三十晚上打燈籠——討債。

為什麼要在大年三十這天討債呢?

中國古代有句俗語,那就是“債不過年”。前一年的債務,必須要在年底清理完結,不能拖到下一年去。

但是,如果沒辦法償還債務,就只能跑出去躲債了。而大年三十是除夕夜,按照傳統是家家團圓的日子,所以討債的人會這天突擊上門,就是要抓住外出躲債的人。

以前華北地區有這種俗語:送信兒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煮餃子。

煮餃子這天是大年三十,所以討債就趕在這天來要錢,催債救了自己的命唄。畢竟,不是所有債主都是黃世仁,也有一些人需要把債討回救命呢。

這就是俗語的真實含義。


HuiNanHistory


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這句俗語是一些地區的人們,上門討債的一些風俗,不過這和阿冰老家的風俗有所不同,我們老家講究的是“二九不登門,三十不討債”,說的是臘月二十九每個家庭都在忙著過年前的準備工作,貼對聯,掙花糕,包餃子,即便你去串門,可能主人家也顧不上招待你,去了也是自討沒趣,所以一般臘月二十就不登門;而年三十是閤家歡聚的日子,通常家家戶戶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團圓看春晚,這個時候如果去要債,難免不近人情,所以我們這裡的農村,一般在年三十都不會去要債,這個習慣也沒什麼根據,就是站在對方角度考慮,一種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

不過今天要聊的這句俗語和阿冰老家不太一樣,我就依據我走南闖北的“見識”,做一簡單分析。

“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這句俗語我拆開分析。

(1)“二九不登門”。

我這裡理解的是兩層含義,第一層指的是臘月二十九不去別人家串門,因為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忙碌,準備年貨、逛集市、貼春聯、包餃子等等,如果這一天你去別人家串門,極有可能主人家會照顧不到你,也沒時間搭理你,去了也顯得尷尬,倒不如自己去幹點自己的事,不要自討沒趣。

第二層含義是,臘月二十九這天不去討債,原因和串門一樣,這一天主人家忙碌,可能顧不上搭理你,你二十九去討債,多半是拿不到的。

(2)“三十要討債。”

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和阿冰老家的風俗剛好相反。我在南方見到過一些農村的去討債,通常會在大年三十下午或晚上去討債。

因為平時主家可能因為工作和忙碌,或者故意躲債而在家裡見不到人家的面,登門要債也沒什麼用。但是年三十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居在家裡團圓,吃年夜飯,所以年三十晚上去討債,一般都能見到人。而且年三十闔家歡樂,家裡的人手裡多少也會有一些錢,你去討債,主人家一般為了不破壞過年氣氛,也多少會給你償還一些錢,不會讓你空手而回,並且年三十去討債也容易要一些。

不過要不要年三十去上門要債,我認為這件事要根據欠債人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是一些老賴,平時巴不得躲著你不還錢的人,那麼去討債就行了,不用為對方考慮太多。如果是一些老實本分,欠債必還,只是暫時手頭緊張的人,可以緩一緩,避開新年團聚之日去要債。

(3)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這句俗語的理解,這句俗語體現了農村人的純樸,以及為別人考慮的善良上。但我認為,不管是誰,首先最重要的是講誠信,與誠信之人做朋友,價錢幫忙才踏實。回答有不到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李阿冰


時間飛快,2019已過,2020年你們準備好了嗎?不知道平時,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借錢的時候,你是大爺,還錢的時候你就成了孫子?大家好,我是農村來的坐家!歡迎大家來圍觀,今天的話題和錢有關,就是,新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首先呢,二九不登門的二九,是指農曆29號,今年的話,1月23號明天就是農曆29,這一天呢,不適合去登門討錢。前半句的意思,就是農曆29號這一天,對於要去討債的人來說,是不適合去的。

因為,農曆29號,對於普通的大多數來說,基本這天都是回到老家準備過春節了,而對於那些欠錢不還,或者沒能力還錢的人來說,它們29號還不敢回家。所以,這一天,就算你去了,也討不到錢,包括29號之前去,一般都見不到人,討不到錢。

接著,三十要討債的三十,一樣是指農曆30號,後半句就是說,討債要等到農曆30這一天才去,今年就是一月24號,有人欠你錢的,這一天去討,能討到錢的概率就非常高了哦。

因為,大年三十除夕夜,對廣大中國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再苦再累再難,這一天還是得回家準備過春節吖!所以,你這天去討債,人基本都回到家,討到錢的概率就很高,又那是過春節,也不好意思鬧翻,讓人不好看,多多少少都會還一些的。

然後,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都是祖祖輩輩多少年的討債血史累積下來的經驗哦。不知道,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說法嗎?這話在我農村老家還是非常靈驗的吶。

最後,不管有沒有借錢的,能過年前主動還人家就主動還哦。大家都不容易,你有困難時,人家幫助你,不要等到人家需要錢時,要你還時,你讓人家自己想辦法。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你們覺得呢?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感謝大家來圍觀,期待大家去擴散和關注一下我!謝啦!


農村來的作家


這句俗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應該有比較強的地域性。還有俗語說“二九不登門,三十不討債”,我更認同這一說法。

“二九不登門”,如果農曆臘月共29天,那麼“二九”這一天就是除夕了。如果臘月共30天,“二九”則被稱為“小除夕”。也就是說,“二九”這天不是“除夕”就是“小除夕”。

這一天人們還一直在忙,更重要的是,這一天人們都貼上春聯。過去叫貼門神,貼上門神就不能去人家家討債了。歌劇《白毛女》“北風吹”歌曲有這樣的歌詞: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了門上守住家;

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在農村有一個習俗,就是說債主找欠債人,一般都在陰曆三十的時候去,這樣能討到債,如果陰曆二十九去的話,一般都準備年貨去或者手裡沒錢,或者躲債人還沒有回到家。只有陰曆三十去的話,能見到躲債人,因為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 ,誰都想圖個吉利,怕再如大年初一來要!



槐茂山人


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是老人們關於討債一些約定俗成的說法,看似簡單的語言,其實隱藏著豐富的人生智慧。

中國人講究債不過年,年底要清債。但是討債也是有技巧的,二十九不要登門討債,不是說不能討債,而是說一般了也討不到。因為大家都在忙著準備過年的事情,沒空理你。 對於一些長期躲債的人來說,大年二十九還沒回家,去討債也只能空手而歸了。

大年三十過去討債的話,就很容易可以討到了。除夕夜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這個時候就算是到處躲債的人,也會回來吃年夜飯。對於平時賴賬不還的人,為了過個好年,一般為了照顧自己的面子多少也會還點錢的。

希望以上解答對您有所幫助。


夕榮Siron


俗語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是人們多年習慣遵守的習慣,經過民間百姓的口口相傳,一直流傳到今天。特別是春節前後,流傳著很多老話和說法,直到現在還仍然適用,最常聽到的就是“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

二十九不登門的說是告訴人們在臘月二十九的這一天就不要去走訪朋友,臘月二十九這一天一般被人們稱為“小除夕”,因為這一天之後即將迎來除夕夜和春節,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為過春節而進行各種準備活動,如果這個時候登門拜訪,主人很難有空閒來招待客人。

再有一種解釋是因為,傳統的臘月二十九風俗中,人們會在這一天進行一項特別重大的活動“上墳請祖”,按照中國人的傳統來說,每逢重大節日的時候,都要表達對祖先的感激和思念,所以這一天整個家族的人會早早的上墳燒香祭祀活動,祭祀之後家族內成員要進行聚餐,所以這一天要是去別人家登門,往往找不到主人,主人也沒有時間來接待客人,所以稱為“二九不登門”。

三十要討債:國人的思想中一直有“過年不欠債,欠債不過年”的說法,因為春節對於人們的意義特別重大,所以人們都想在春節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所以對於借給別人錢的人也想著在三十這一天,抓緊時間把欠債收回來。因為如果過了三十,大正月的為了討個喜慶也不好意思再和別人張口要債。

而對於欠債的人也圖著過個吉利喜慶的春節,不願意揹著債務過年,所以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還錢的意願也比較高,畢竟欠債不是好事,也影響自己過年的心情。

新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你們那裡有二九不登門,三十討債的習慣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