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既鼓勵土裡刨金 又提倡打工掙錢

掌上曲靖訊 2月27日,陸良縣三岔河鎮萬清村建檔立卡貧困李會祥搭乘縣政府組織的返崗專車回到浙江寧波滬光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上班。他說:“我家地處壩區,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如果單純畔田就很難擺脫貧困。”縣人社局幹部戚鵬先接過話茬:“按照勞資雙方簽訂的協議,老李每月的工資收入不低於4000元。”

陆良:既鼓励土里刨金 又提倡打工挣钱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陸良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61戶5761人。在這些貧困戶中,絕大部分家庭是由於病、殘、弱智、上了年紀等因素造成的。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總攻戰,完成最艱鉅、最難啃的攻城拔寨“堡壘”,該縣摒棄“一窩蜂”、“一刀切”的慣性思維和傳統做法,科學調研,精準施策,嚴格遵循“適合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原則,既引導農民在土地裡“刨食”掙錢,又鼓勵農民走出動打工“吸金”,緊緊抓住產業扶貧和打工緻富兩大關鍵環節,紮實採取“兩條腿走路”辦法,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脫貧致富路子。

陆良:既鼓励土里刨金 又提倡打工挣钱

對於耕地多、土壤肥的小百戶、芳華、大莫古、活水、龍海等山區、半山區鄉鎮,重點圍繞貸款支持、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面下工夫,積極鼓勵群眾拿出“豬往前拱,雞往後掏”的勁頭,甩開膀子開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尤其把種植市場前景好、增收效益顯著的山地綠色蔬菜、小春洋芋等特色產業作為首選項目,通過土裡刨金鼓起“錢袋子”。

小百戶鎮普樂村有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家裡擁有10多畝耕地,卻始終過著捉襟見肘的窮日子。窮其原因,既不是因病因殘造成的,也不是好吃懶做導致的,而是因為“當家的”攢算計劃太差了,水稻、包穀、洋芋、麥子、烤煙等糧食經濟作物樣樣都種,最終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去年,在駐村工作組的把診號脈指點下,他家從去年開始將自家的10多畝旱地統統拿出來種植小春洋芋,僅秋洋芋一季就淨賺了7萬多元,首次嚐到了“攢獨勁”的甜頭。今年春節前夕,他家又應用地膜覆蓋技術一口氣種植了6畝春早洋芋。

陆良:既鼓励土里刨金 又提倡打工挣钱

對於自然條件差、耕地資源十分有限的中樞、馬街、三岔河等壩區鄉鎮,則重點鼓勵勞動力轉移就業,縣裡相繼出臺了《農民外出打工車費報銷(補貼)辦法》、《本地企業吸納貧困勞力補助辦法》等相關配套政策。截止目前,全縣2079名貧困勞力已有751人實現轉移就業,其中172人到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地打工。地處高寒冷涼山區的活水鄉村龍家水塘村委會長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夯寶家,前幾年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自從全家4名勞力外出打工後,家庭經濟收入成幾何倍數增加,不僅還清了外債,還建蓋了新房,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記者:顧貴明 馬錦玲 李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