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https://mp.weixin.qq.com/mp/audio?_wxindex_=0&scene=104&__biz=MzUyNDMzMDQwOA==&mid=2247483710&idx=1&voice_id=MzUyNDMzMDQwOF8yMjQ3NDgzNzA5&sn=3f7918c74fece4e1b990b21ead31f56b#wechat_redirect


改編自趙雷的《成都》的《帝都》音頻出爐

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瞎改詞:水泥.仝 正經演唱:國際範範 友情支持:段總、老盧

這是手寫初稿,完全是逼上梁山之作。本來是想找個咬文嚼字的”幫忙填詞“,因為論北漂和對北京的熟悉度,水泥怪的情懷和資歷完全達不到境界。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借鑑了《成都》幾個改版,就搬來了門,整了把斧頭。小的不才,還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大爺大媽們不吝賜教~

下圖是國際範範深情演唱 (段總的皮鞋不慎出鏡)

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視頻還不知道出來什麼樣,反正已經很辣眼睛了,哈哈哈,不能太期待

我先來解釋一下,《資深井病》編輯組值班安排:週一水泥姐姐,週二水泥兄弟,週三水泥俠,週四水泥怪,週五水泥大爺,週六水泥仙子,週日水泥寶寶安吉麗娜艾買提。其實都是一個人,哈哈哈哈,看心情取名字

說到”非京籍“,先簡單聊聊水泥姐姐吧

(說起水泥怪的事蹟,簡直就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等水泥姐姐有時間再娓娓道來。)

e是公元2013年12月30還是31日第三次來的北京,為什麼記得這麼準又這麼不準呢?因為第二天是在北京和姑姑一家過的2014年元旦;不知道2013年最後一天是30號還是31號了。然後開始了我的流浪生涯。

說起在北京的遭遇,相信每一個北漂族心裡都有千言萬語。詳情暫且不表,先來說說部分感受:

當年畢業選去向的時候,首先排除了北、上、廣、深。一腔熱血,勵志要靠自己的努力在二線城市買套房。而且在學校裡,曾經有過一段經歷,而被某公司企劃部經理看好,也是有了她的鼓勵,才助長了我不知天高地厚的氣焰,自信滿滿地揚言,十年,我要做到什麼什麼級別......最後,卻陰差陽錯,反而來了北京。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來北京不知人(才)之多也。地鐵擠,霧霾重,房價貴,交通堵,即便這番,一批又一批地”非京籍“還是前仆後繼地把青春和熱血獻給這座城市。

因為北京,她是一個大熔爐,不管你是誰,來自何方,有什麼樣的夢想,她都會包容你,給你機會和選擇的權利。

其實,我也不造我來幹哈吃的了,從初出茅廬的黃毛丫頭片子到現在也沒有亭亭玉立的大女孩?我早就不是那個口出狂言,要改變世界的我了。

一個人不必要大富大貴,做自己喜歡的就好。錢不必多,夠花就好。不必要多成功,健康平安最幸福。年紀大了吧,沒啥上進心了不是,但是想更務實了——修仙模式on

剛來那會兒,就喜歡沒事跑去天安門、前門、景山公園。站在北京的中軸線上,看故宮全景,俯瞰整個京城。思考著歷史興衰朝代更迭,想象著深宮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去北海公園轉轉,在南鑼鼓巷子裡走走,聽頭頂呼嘯而過的鴿子哨聲,想去拜訪衚衕深處的人家,也曾好奇地往後海的酒吧探腦袋......

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在北京,有個詞兒叫“非京籍”


有時候晚上,華燈初上,站在十字路口,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萬家燈火的高樓,想象著什麼時候也可以有個燈光亮起的地方是屬於自己的小窩。

在北京,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說的最多的豪言壯語是:怕什麼,大不了回家相親結婚去!

在北京,一到週六日,提前就打聽好了哪哪有好吃的館子,約上小夥伴逛吃逛吃。或者聊聊工體誰開演唱會,去看新上映的電影、話劇。

在北京,孤獨寂寞了,就去三里屯看看帥哥美女、大長腿,運氣好了,走路也能撞到明星。

在北京,加班到很晚,也能找到地兒一起涮鍋、擼串串,白酒啤酒伏特加,不愁找不到地方消遣。

........

哦,我想著重強調下搬家,真的是太痛苦了。更有甚者,漲房租,簡直就是會呼吸的痛啊!第一年遭遇了入室搶劫,連續做惡夢兩月,險些就精神抑鬱,還患有中度被迫害妄想症。第二年,遇到一對噁心男女,但實在想不起來名字了。陳年舊事,不提也罷。下半年,忘了關水管,把人家房子給泡了。還有半夜睡得迷迷糊糊從街上傳來某大爺和某小子的“京罵”~~再後來的合租室友基本上還算得上是相親相愛啦。

whatever,人生不止,生生不息。

Just Like 新銳編劇柏邦妮said,"不管北京愛不愛我,反正我愛北京。"

又如某星唱的,

”我在這裡歡笑

我在這裡哭泣

我在這裡活著

也在這裡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

我在這裡迷惘

我在這裡尋找

在這裡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