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時代簡史(三)

中生代

從中生代開始,爬行動物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包括恐龍,翼龍,還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地質時代簡史(三)

實際上,所有非禽類恐龍僅生活在中生代,因此它們是該時代最好的索引化石之一。許多現代生物也在爬行動物的陰影下進化,例如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昆蟲等。但是中生代在6600萬年以前落下帷幕,史稱白堊紀-古生代大滅絕事件。像所有大規模滅絕一樣,此次事件也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向大氣中散發大量的灰燼,阻擋了陽光,並造成了地球溫度下降。沒有了陽光,大量植物首先死亡,然後食草動物跟著死亡,接著食肉動物也一同滅亡。

地質時代簡史(三)

始祖鳥

科學家在中生代末期的岩石中的銥層中找到了這種全球影響的證據。銥是地球上罕見的元素,但在小行星和彗星中很常見。在墨西哥灣的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它的年齡與這次滅絕的時間相吻合,已經成為了小行星假說的確鑿證據。大滅絕的受害者是陸地、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動物。鳥類在這場大災難中倖存了下來,這也使它們成為最後倖存的恐龍家族。

新生代

地質時代簡史(三)

遊走鯨

隨著所有大型爬行動物的消失,剩下的較小的動物開始繁衍生息,新生代正式開始。這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也標誌著哺乳動物的崛起。在白堊紀-古生代大滅絕後不久,氣候開始變暖,叢林開始遍佈整個星球。哺乳動物在這個溫室世界中迅速恢復,到4000萬年前,我們認識到的大多數哺乳動物群體都已出現,例如鯨魚,蝙蝠,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

地質時代簡史(三)

但是,從3400萬年前開始,地球氣溫開始下降。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結冰,這使得環境開始變得乾燥。這些乾燥的條件創造了一個新的棲息地,即草原。貓狗的祖先開始在草原上獵殺馬或羚羊的祖先。在700萬年前的這些草原上,猿類為了生存從樹上下到了地上。為了躲避獵食者或打獵,為了在草原上能看得更遠,猿類開始直立行走。

地質時代簡史(三)

劍齒虎

260萬年前,兩極冰蓋進一步擴大,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在兩百萬年中,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現代生物都得到了蓬勃發展,另外還有一些龐然大物,猛獁、地懶和劍齒虎等。大約1萬5千年前,地球再次開始變暖。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裡,許多巨型動物群都滅絕了。到11700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時代結束,現代人類已經居住在全球幾乎所有角落。

地質時代簡史(三)

但是,我們人類在所謂的冰河時代大型動物滅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備受爭議。無論如何,各個時代的物種都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著地球。就像藍細菌和我們之前的恐龍一樣,我們對棲息地,其他生物和生物圈本身產生了巨大影響。

儘管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時間是故事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個詞,但在生活中,我們是下一章的作者。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