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小時候,家門上那把“永固”小鎖,鎖住的是道德底線,鎖住的是心安。

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的那把鑰匙,掛著的是信任和平安。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一句“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啦!”叫醒了遊戲,叫醉了童年。

一部電視劇,要叫上四鄰一起觀看。一句“幫忙看會兒門兒!”一走就是一天。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一封書信可以看上無數遍,直到下一封擺到面前。落筆成行,要反覆斟酌幾遍,一句“此致敬禮”,記下了溫情一片。

那時候,無論老幼,過年那件新衣都是一年的期盼。除夕的春晚是最好的“年夜大餐”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兩盒點心,兩瓶白酒是拜年禮的標配,兜兜轉轉,一不小心又回到了身邊,最終能吃到點心的,一定是最快樂的童年。

孩子們手裡的連號新版壓歲錢,永遠不是自己的“財產”。一句“媽給你攢著,等你長大了給你!”等到了暮年。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如今,智能防盜門隔開了與外界的關聯,貓眼裡看到的世界就是樓道那般長短

孩子們不長大,就沒有拿鑰匙的“特權”,有了爺爺奶奶24小時的陪伴,父母還要叮囑再三。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各種玩具應有盡有,不出門就可以“自嗨”很晚,只是沒有了太多的夥伴。媽媽的那句“吃飯啦!”只是遊戲的暫停鍵。

如今,想郵封信,一不小心,就會在郵筒裡躺上半年。短信、微信,電話,快到沒有人願意等一封信,等上7天。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曾經所有的夢想都已實現。只要能吃,天天可以吃上大餐,從前的玉米麵窩頭成了養生食品,野菜蘸醬成了款待來賓的上品佳餚。只要想穿敢穿,什麼樣的新衣都可以披掛在肩。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拜年的禮物特色、新鮮。有時簡單到一張購物卡就解決了到底送什麼的“憂煩”。

壓歲錢一分不少,成了孩子們相互比較、炫耀的“資產”。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春晚不再是必看的精神套餐,4G,5G快到你無論何時何地想看就看。

富有了,卻沒有了從前由衷的歡喜與雀躍。夢想實現,卻發現,不知是少了點什麼?讓生活沒有了曾經的味道,沒有了窮時過年那般香甜。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現如今的過年,大人們的快樂,大部分是來自大家團聚在一起,共憶那些“窮卻富有”的童年。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裝點著最美好的童年,裝滿著最幸福的體驗。

那些年,我們窮,卻很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