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一場突發疫情,給千億級研學旅遊市場按下“暫停鍵“。疫情影響有多大?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如何發展?有哪些應對策略及措施?硬核乾貨深度剖析疫情下的研學旅遊。


隨著文旅融合發展的加速進程,旅遊業正面臨著重要的時代變革,傳統的觀光型旅遊產品己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研學旅遊作為旅遊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以“旅遊+教育”的方式正逐步拓展著旅遊發展的空間,升級著旅遊行業的體驗方式,肩負著提升全民綜合素質的重要使命。


研學旅遊具有狹義(教育學視角,特指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和廣義(旅遊學視角,泛指全民的深度體驗式旅遊)概念之分,其行業供給的兩大主體主要是研學基地營地景區(以下統稱研學營地)和研學機構旅行社(以下統稱研學機構)。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多部門下發了關於研學行業的政策意見,伴隨著行業需求的逐步釋放和政策人口紅利的惠及,研學旅遊這一細分賽道一路高歌猛進。然而,就在這一千億級市場迎來高速發展之時,

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給研學行業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對研學行業的影響


其實,從2019年研學旅遊行業狀況來看,雖然總體市場有所增長,但是在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加劇、個體經營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很大部分研學企業都處於營收下滑、利潤虧損狀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研學行業更是“雪上加霜”——業務停滯、現金流壓力、行業信心、經濟損失、生存危機......一系列的問題降之而來,可以說對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這一“世紀暫停鍵”,也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靜下心對行業進行反思和思考:研學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熟、粗放式發展野蠻式增長帶來的弊端、行業抵禦風險的機制與能力、行業定位與規範等諸多問題。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講,

疫情也加速了研學行業的洗牌與變革,阻止了行業泡沫化增長,提供了一次清退行業不良資產的機遇,行業的營商環境會變得更健康,行業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優質。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發展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很高”,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不得而知。多數專家預測,疫情後,旅遊行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報復性增長。然而,研學行業因為自身的固有屬性,不會像旅遊業一樣出現補償性反彈(家長擔憂、學校謹慎、學業壓力、學期時間、現實場景體驗、人流密集流動、消費者信心)。


隨著疫情對人們旅遊觀念的影響,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旅遊與健康、自然與生態的結合,自然研學、生態旅遊、戶外生存技能研學、鄉村研學、個性化定製研學、精品團研學、深度遊產品將迎來增長新機遇。隨著行業的提前洗牌,未來的研學機構將呈現啞鈴型結構分化

,今後的行業競爭也必將是產品和服務的較量。環境優美、自然生態、教育功能的研學營地會得到市場的青睞。


同時,從長遠角度和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本輪疫情的負面影響是階段性、時間是侷限性的,只要宏觀經濟保持穩定以及行業進入健康發展軌道,未來研學行業還將繼續保持平緩增長的勢頭。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應對策略及措施


1、開源節流,成本重構


“活下去就是春天”,這是我們最近聽到最頻繁的一句話。針對目前最緊迫的現金流緊張問題,企業應盤點本身的運營成本,審視資金流現狀,通過諸如客戶預存報名費用、爭取合作伙伴預付款、外界應收款、員工協議減薪、優化不良業務等多種方式,儘可能保證企業的現金流,保證活下去。


2、苦練內功,戰略審視


優化內部管理,調整業務結構,經營策略調整,審視企業戰略,優化企業制度,組織瘦身扁平,加強團隊學習,提升企業專業性、戰鬥力、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洞察行業趨勢,聯結行業產業鏈條;打造研學IP,提升形象品牌,構建後疫情時代企業發展戰略。


3、優化產品,創新業態


優化研學課程設計、營銷、執行、評估、安全保障體系,構建企業核心方法論,形成標準化產品體系。調整產品結構,由長(長線產品)變短(短距離課程),適當開發個性化、小規模的課程;創新研學產品業態,推動產品研發迭代。


重點研究、部署、研發、策劃後疫情時期研學新產品新業態。


一是自然和生態研學旅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目前還沒有最終的科學定論,大部分的說法是很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此次疫情使得人們深刻意識到自然與生態的重要性,疫情也為自然教育、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研學旅遊應該推進的重點內容。


二是戶外鄉村研學旅遊。鄉村體驗所呈現出來的“山上有樹,河裡有水,田野有糧,園中有菜”生活圖景,本身就寄託了很多人的鄉愁情感,受疫情的影響,城市人已經在家閉關數日,疫後短途城郊戶外鄉村研學旅將是他們親近自然、平衡生活的主要途徑。在此次疫情中眾多城市居民守望鄉村,渴望田園,嚮往本真,這些情懷與情感,將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契機。


三是康體研學旅遊。如今的大健康時代,“健康中國”成為國家戰略,康體旅遊作為“旅遊+大健康+大體育”生活新方式,已經成為大眾旅遊的常態模式。此次疫情讓人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過後,康體研學旅遊將愈發受到青睞。各地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優勢,有針對性地研發打磨康體研學旅遊產品和業態,形成獨特的個性和核心競爭力。


四是國情教育研學旅遊。這次舉國上下全民動員參與抗戰疫情,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個人與國家、與社會、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更讓“責任感、價值觀、家國情”變得形象具體生動,可以說,新冠疫情給我們全國人民上了一堂終身難忘的體驗式教育課,因此,後疫情時代,以學生為主體以場景為載體的紅色研學、國情主題研學、公民教育研學將成為G端群體的一大趨勢。


五是科普主題研學旅遊。在本次疫情的傳播過程中,出現的民眾衛健醫學常識的缺乏、謠言製造傳播、公共秩序意識淡薄等現象,反映出公民的科學素養不足、科普教育缺位等問題。未來,普惠的科普研學旅遊將在提高公民意識、提升科普素養方面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


六是生命安全主題研學旅遊。這次疫情,給大家提供了一次思考生命意義的機會,是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契機,未來,以生命安全為主題的研學旅遊,不僅教會人們如何知險、避險、自救、互救,同時也讓大家科學認知生與死,探索生命的無限意義,提升自我的生命格局。


七是親子研學旅遊。客觀上,疫情給高速度、高效率的現代生活踩下了急剎車,親子家庭全天候高密度地相伴在一起,關係將更為緊密。與此同時,疫情也讓“小神獸們”錯失了春節寒假、春遊放飛自我的機會,“禁足禁門”式的壓印讓親子出遊慾望強烈倍增。疫情過後,親子研學旅遊或可迎來反彈性增長。


4、客戶聯結、傳遞信心


研學企業通過自媒體、公益課堂、朋友圈等方式積極引導受眾理性認知新冠疫情,分享企業理念與價值,強化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的價值意義,維護客戶、聯結渠道、上下游夥伴溝通,保持相關利益方對行業和企業的關注度、熱度,培育市場信心,傳播正能溫心,帶入行業信心,為未來行業復甦、疫後業務開展做好鋪墊。


5、營地改造、提檔升級


與傳統景區不同,研學營地更側重於教育屬性,“營地教育化”變革仍將是未來研學營地發展的主流。相比於傳統景區,研學營地具有“投資小、建設週期短、回報快、運營成本低、客戶精準度高、粘性強”的業態優勢。疫情催生了遊客對旅遊內容的需求,加速了旅遊業態從觀光旅遊到深度體驗旅遊的轉變,目前的這段空窗期,正是研學營地進行供給側改進、提檔升級的良機。企業可對照國家級省級研學營地(自然學校)的標準,補缺補差,豐富業態,創新產品。尤其是自然類、鄉村類、農業類、生態類研學營地,應最大程度利用疫情效應和鄉村振興的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6、人才儲備、蓄勢待發


毫無疑問,任何時候,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財富和最核心的競爭力。疫情當下,穩住核心人才是關鍵,防止流失,穩住人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其次,疫情必將導致一些中小研學企業倒閉,加速行業人力資源的淘汰與進化,此時,“收編”行業優質人才也不失為雙贏的選擇。


同時,加大團隊旅教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儘快彌補旅遊與教育、導師與導遊互卻互補的人才短板。


再次,主動與開辦“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合作,搶佔合作先機,優先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實訓機制,實現人才對口培養與儲備。


最後,對專兼職的研學導師和課程設計師(自由導師、營地教練、中小學德育教師、高校專家教師)進行優化梳理,趁勢建立專家智庫和人才隊伍


7、線上賦能、數字研學


日前,隨著疫情的影響,與研學旅遊同屬一個賽道的K12教育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全民網課模式。同時,線上研學實踐教育、VR研學、雲旅遊、雲逛館、全景小實驗式的體驗教學也從原來的營地教室走進家庭和個體,研學旅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在線銷售、在線諮詢、在線培訓、視聽課程)在本次疫情種呈現出強勁力量,尤其是“短視頻+研學”開啟了全新的文旅內容生產和傳播、視頻營銷和推廣模式。面對突如其來的研學新業態的發展,我們可藉助諸如小鵝通、來也PASS雲平臺、準到、有贊等第三方平臺搭建研學線上平臺,建立私域流量池

,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智能化發展打下基礎。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政府層面措施


面對疫情,中央及地方各級部門出臺了多項救市措施。尤其是旅行社退回了80%的旅遊保證金,加之其他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其度過難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的研學行業大多是研學機構、教育公司、營地基地、小型農莊,而這部分企業在這次疫情中處於忽視和邊緣狀態,很難享受到政府部門提供的各種優待政策。隨著其他領域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落地,研學行業從業者也望眼欲穿,期待著相關部門能夠出臺短期、長期的扶持政策。


介於此,我們建議,在研學業務恢復前,垂直管理部門應提高行業關注,通過減免稅費、貼息貸款等方式,分擔中小研學企業的成本壓力,共渡難關;同時,在後疫情時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育、旅遊部門可鼓勵中小學校甚至大學院校儘快恢復啟動研學旅遊,修復消費者信心、重啟研學市場。


再次,階段性擴大政府、學校、教育部門、社區的研學採購業務,適度放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幹部研學旅遊培訓、異地遊學培訓的項目購買,國有研學營地可定時性為中小學研學旅遊免費開放,從而刺激研學消費,釋放市場復原信號,增強研學市場信心。最後旅遊教育部門可在疫後出臺研學獎勵政策,對於入境研學遊、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研學營地、創新數字化研學新業態新產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

給優質的研學企業注入一針後疫情時代的防疫“疫苗”。


行業層面措施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迫切地感受到,不論是短期的行業危機應對還是長遠的行業可持續發展,研學旅遊行業都需要抱團取暖、共克時艱。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WRTO)作為全球最具行業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非營利組織機構,正在發起“研學行業自救聯盟”,構建“全球研學命運共同體”。來也股份作為研學旅遊行業的頭部企業和WRTO的理事單位,也會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企業責任和使命,代表行業發聲,釐清行業概念,規範行業標準,建構頂層設計,搭建交流平臺,從研學營地規劃設計、業態佈局、內容再造、營銷推廣、運營管理、落地執行等方面進行資源共享,知識分享,提供救市幫助、企業互助。從而

構建研學旅遊良性生態圈和生態圖譜,為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不懈努力!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來也股份創始人楊振之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尼采說過:“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疫情終將過去,待到春暖花開之時,願我們每一人研學人都能再次重返、久別相逢千億級的研學市場!

後疫情時代,研學旅遊行業如何重振千億級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