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媽媽這樣的回答,值得借鑑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性是不得不提的話題,當孩子看到、聽到與性相關的事情,家長又該如何解釋,這向來就是個難題。

5歲的晨晨有一次看到媽媽在上廁所,仔細一看,媽媽下面竟然長了“鬍子”。晨晨覺得非常好奇,就問媽媽“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

聽到晨晨這樣問,媽媽起初有些害羞,但隨即一想,早晚要對孩子說這些事情,便對孩子說“這是人們長大的標誌,等你長大之後也會有,它能保護我們”。

看到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又對女兒說,“這是身體的小秘密,不可以和陌生人說,也不能讓陌生人看”。

“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媽媽這樣的回答,值得借鑑

我們的身體上有很多秘密,與其對孩子遮遮掩掩,不如像這位媽媽一樣,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去解答。

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1. 態度大方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我們的觀念中,性總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哪怕是對孩子進行教育,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當孩子問出關於性的問題時,家長更是難掩尷尬,表現的很害羞。

性教育本身是一項正常的教育,但是家長的忸怩,卻為它鍍上了神秘的色彩。孩子心中難免會對這件事更加好奇,甚至想到不好的地方。

“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媽媽這樣的回答,值得借鑑

當孩子問出某些問題,家長不妨態度大方一些,對孩子直言某些器官、某些名詞,這樣一來,性就不再神秘,孩子也能清晰的明白家長所表達的意思。

  1. 語言簡單

年幼的孩子聽不懂那些道德方面的大道理,家長用簡單、生動的語言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就可以了。

就像前文中晨晨媽媽那樣,既解答了孩子的問題,又給孩子上了一節身體保護課。

“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媽媽這樣的回答,值得借鑑

  1. 分齡教育

在不同的階段,孩子對於性的認識是不同的。

3歲時,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萌芽,他們知道了自己是什麼性別,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此時家長就不要再讓孩子做異性的打扮了,否則孩子很容易將剛剛建立起來的性別意識混淆掉。

4歲時,孩子開始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特殊部位,也開始問家長一些尷尬的問題,家長可以藉此機會告訴孩子,這些器官都是什麼,要保護好自己。

5歲以後,孩子可能會有撫摸自己性器官的行為,這時候家長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停止這種做法,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危害。

“媽媽,你下面為什麼有鬍子?”媽媽這樣的回答,值得借鑑

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發生的兒童性侵案件高達數千起,被報道出來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壞人傷害孩子是不會在意年齡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儘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家長要用大方的態度,簡單明瞭的對孩子講明其中的利害。讓孩子從家長口中知道,總比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去知道要好。


(圖源網絡,侵刪)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麒麟媽媽,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