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四五"末 2005年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

《山東省深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近日公佈。我省提出,到“十四五”末,在確保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力爭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建設宜居整潔、安全綠色、設施完善、服務便民、和諧共享的“美好住區”。

分三類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我省提出,老舊小區是指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縣城國有土地上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嚴重、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老舊小區改造是指對老舊小區及相關區域的建築、環境、配套設施等進行改造、完善和提升的活動(不含住宅拆除新建)。

根據實施方案,市、縣(市、區)政府要對老舊小區全面調查摸底,建立老舊小區數據庫。堅持居民自願、自下而上的原則,確定擬改造項目及時序,逐級生成縣(市、區)、市、省老舊小區改造總體計劃(2020—2025)和分年度計劃。此外,制定《全省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技術導則》,分基礎、完善、提升三類,對老舊小區和周邊區域的改造內容進行豐富和提升。基礎類改造主要是拆違拆臨、安防、環衛、消防、道路、照明、綠化、水電氣暖、光纖、建築物修繕、管線規整等,突出解決基礎設施老化、環境髒亂差問題;完善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和物業用房、建築節能改造、加裝電梯、停車場、文化、體育健身、無障礙設施等;提升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家政、商業設施以及智慧社區等。由市、縣(市、區)確定老舊小區改造標準。

居民可通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出資

我省明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等基層組織要徵求居民意願,確定改造項目、內容及改造完成後的物業管理模式,實行“一小區一策”。引導居民通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小區公共收益、捐資捐物等渠道出資改造,促進住戶戶內門窗、裝修等消費。

此次老舊小區內入戶端口以外需要改造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有線電視等專業經營設施,產權屬於專營單位的,由專營單位負責改造;產權不屬於專營單位的,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專營單位出資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設計、同步實施。改造後的專營設施產權移交給專營單位,並由專營單位負責維護管理。政府對相關專營單位、負責人的經營考核中應充分考慮企業此類支出負擔。

我省還提出,集約高效利用土地,深入挖掘小區內空間資源,整合小區周邊零星碎片化土地,利用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空置房屋等社會資源,在老舊小區內及周邊健全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停車場、體育健身、文化、應急救援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家政、助餐、便民市場、便利店等社會服務設施,按規定標準建設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