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宅在家里的日子,你是吃完就躺,然后躺完又起来吃吗?

害,我比你多一个爱好,就是打麻将。别误会,我打麻将可不是位列“黄赌徒”之老二的赌博,而是纯粹对国粹麻将的喜爱,以及全身心的传承。所以我打麻将从不涉及“庸俗”的金钱交易,就只是和固定的家人一起搓麻将聊生活。

只是没想到,这一搓就搓了近整个二月份。发红包的机会没赢到多少,倒是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说出来说不定你会感兴趣~

1、同一副麻将,不同的性格价值观

我的雀友们几乎是固定的:哥哥嫂嫂爸爸妈妈,虽然每次只有4个人上桌,其他人也会轮流上。所以,经过每个晴雨不定的下午磨合、过招,我几乎能看清每个人的打牌招数,而背后的逻辑让我更清楚了,平时看起来好像都嘻嘻哈哈好讲话的家人们。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嫂子,平时看起来温和寡言,原来是个标准的悲观主义,她总着眼于打出去的牌,不断嘟囔着痛失某个棋子的悲哀,或者刚打出一张牌,就担心下一张牌会不会来相同的牌。于是,她的面前总是摆着她打出去的牌,说着再熟悉不过的后悔话。

当然,她不要什么牌懂的人一目了然,能从她那糊什么牌你也很容易从她拿到。所以,一度她也会成为桌上的“放炮小能手”。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而爸爸则正好相反,他不管摸到什么牌都大赞“好牌”,有的被留下,有的则在我们的嘲笑中被丢弃。然后每一次都信心满满的说要胡牌了,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刚开始和他交手的时候,心里还真有点慌慌的。一听到他说已经听牌了,就有点怕放炮,后面逐渐看清了他的套路,才变得从容。

怪不得有人说作为国粹的麻将,其实也是一种博弈游戏。而爸爸就喜欢动脑子耍心理战,不仅“放烟雾弹似的”说自己牌好非常好,还在打牌气势上“铿锵有力”,吓唬一批心理素质不大好的人。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但我除外。相比他们的声势浩大,我显得很淡定从容。因为我喜欢转脑子、转眼珠,尽管经验还很少,但我知道这个牌面是随机、未知的,但打牌的人确实可以看出规律的。比如我爸很喜欢打十三幺,因为他觉得那样很容易胡牌(但我对比分析以及实践下来,表示并不赞同);我妈喜欢很早就扔掉字牌,因为总担心那牌一直留着会放炮。

赢不赢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分析对了某个情节,最后我成功避免放炮,并接近胜利。因为其他三人的摸牌是随机的,你不能控制到人家是怎么“放炮”“放杠”的。

2、麻将易让人上瘾,不只因输赢,还有成就感

在《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提到游戏的四大特点: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而打麻将就是一项标准的游戏——有赢局为目标,每个地方都有其规则,而每一次出牌抓牌都是对玩家的一次反馈,每个人都是自愿参与的。所以麻将变得人见人爱,风靡全球。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除去一部分无法自控的赌徒们,更多喜爱搓麻将的人其实是被其中的成就感所打动。鲁迅就曾说过下面这段话: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虽然鲁迅从不打麻将,但他确实看到了麻将的真实魅力。撇去一部分后人强加上去的“赌博”色彩,它原本的存在就是一项游戏,跟象棋、围棋等一样,是为了趣味、益智而来。所以它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

徐志摩也说过“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可见,这种类似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也在打麻将这项活动中完美展现。

3、打麻将其实就像经营自己,手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打好。

打麻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天牌”或者地牌的,但最后赢的人并不是他,这是为什么?而总说自己牌臭的人,却在不经意的时候赢了,这又是为何?

因为后面的上牌打牌很关键,是否能以一副好牌赢到最后,就是要学会经营。这跟经营自己、经营团队或者企业一样,它需要你尽快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需要哪些特点,并学会观察和随机应变,才能真正的笑到最后。

不为输赢,宅家打麻将的另一番趣味

这个“笑”并不一定是胡牌,而是“防守得当,进攻准确”。这就像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核心观点,兵法不是教人一定要赢,而是保证自己不会输。在多人参战的麻将中,你不败,就有胜的机会。所以,先稳住!

2020年的春节你也打麻将了吗?不知道你是否也要上面类似的感受呢?

总之,在我看来有戏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打麻将确实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比如和家人不紧不慢的聊天开玩笑,在轻松中看到亲人们的真我表现,可以看到平时你所不了解的家人们。当然,这项静坐的游戏,我建议可以换换站着打麻将的姿势,不然超过三天你就会手酸腰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