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如果說藍鯨是地球上重量最大的動物,那麼巨杉毫無疑問就是地球上重量最大的植物,甚至是地球上最龐大的並且尚存活著的生物。作為植物界的巨人,這些巨杉的樹齡,大多在500年以上,有些超過3000年,最老的可達3200年,在植物界,僅次於生長在美國加州懷特山脈有4900多年壽命的長壽松。被譽為“世界爺”的謝爾曼將軍樹,樹齡就約為2300-2700年,高有83.8米,底部最大直徑達11.1米,因此獲得了“世界爺”的稱號。

成片生長的巨杉,彼此的根部緊密相連,一株接著一株,結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颶風,也無法撼動幾千株根部緊密連結、佔地越過上千公頃的巨杉林。他們在美國西南部的加州,沿著綿長的內華達山脈從西北向東南延伸,在它西側起伏的嶺谷之間,總共分佈著75片巨杉林,這些以粗壯著稱的巨杉可算是地球上最為壯觀的大樹巨木,一株株高達七八十米乃至近百米的大樹,俊俏挺拔,聳入雲天,平均樹齡2000年。在那碩大無朋的樹幹上,緊裹著玫瑰色的厚樹皮,一縷縷長條形的裂斑,錯落有致。樹幹上部,粗壯的枝條向上翹起,樹杈上濃密的暗綠色針葉合抱出一個個尖塔形的樹冠,枝繁葉茂,冠蓋如雲。樹下陽光疏落,陰溽的地面上鋪滿了多年來由枯枝落葉積累而成的腐植層,深厚而鬆軟,生長著耐陰的小喬木、灌叢、蕨類、真菌和苔蘚。

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1900年美國騎兵團的數百號士兵儀仗隊實地丈量這棵倒下的巨杉

早在1億6千多萬年前的中古代,與恐龍共生的巨杉及其家族成員曾經廣佈於北美和歐亞大陸,直抵格陵蘭,那時氣候溫暖而溼潤。經過多次劇烈的造山運動和氣候變遷,特別是300萬年以來全球性冰河時期的到來,巨杉在地球上喪失了絕大部分領地,覆蓋範圍迅速收縮到北美內華達山脈的西側,如今全世界僅存的75處巨杉林全在這裡。這些珍稀的植物活化石,從北緯36度到39度,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斷續分佈在海拔1500-2100米、長約360公里的狹長地帶。

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內華達山脈的氣候有利於巨杉的生長

內華達山脈西距太平洋約200公里,從太平洋上向東移動的暖溼氣團進入內華達山脈後被逐漸抬升,氣團中的水汽便冷凝致雨。山麓海拔400-500米的地方,年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到了海拔1500-2100米高度時,年降水量達到了1100-1300毫米。然後當暖溼氣流翻越海拔4000米左右的內華達山脈主脊線進入歐文谷地以後,由於水汽的喪失以及下沉增溫的影響,歐文谷地的年降水量下降到了200-300毫米。

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遍佈在內華達山脈腹地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巨杉的集中地之一

在內華達山脈西側的中山區,降水多集中在10月末到來年3月的冬季,相應的積雪深度為35-55釐米。夏季氣溫在10℃至21℃之間,冬季很少低於-17℃。這種夏無炎熱冬無酷寒、降水量豐沛且多冬雪的氣候,十分適合巨杉生長。

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倒下的巨杉樹幹挖個洞,甚至可以通汽車,這在其他地方都是難得一見的。

然而地球的臭氧層變化和溫室效應也正對巨杉林造成傷害,使它們對病蟲害侵襲的抵抗力下降。另外,巨杉的松果需要在被山火燒過的土壤中發芽。在歐洲移民到來之前,當地的印第安人採用的是輪耕的農業方法,他們有控制地在小範圍內轉移燒荒。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樹林的病蟲害,控制其密度,有利於森林生態環境的平衡,而且為巨杉種子的發芽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歐洲移民大量進入這個地區後,對自然發生的林火進行了嚴格控制,長期的禁火反而破壞了大自然本來的平衡,結果使其他樹木無限制生長,導致巨杉林陽光缺乏、水與養分不足、病蟲害增加,它們的生長受到了威脅。

北美巨杉:植物界的“巨人”,屹立在內華達山脈千年的“世界爺”

內華達山脈中的山谷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巨杉的倖存地

不過,幸好人們已經意識到這山火另一面的好,會定期人為控火實現自然平衡。如今在加州的內華達山脈的山谷裡,亙古沉寂著這些“巨人”,一片片、一株株的屹立在四季的陽光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長、高聳、腐朽,零落成泥,積聚為林,靜靜安息,穆聽風雨。像多位數千年前的歲月老人,經歷人生風雨與坎坷駐足在這裡,終於紮下了根,找到了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