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百年軼事多

在世界文化遺產、道教聖地武當山出過兩個118歲的道士:一個是唐末宋初時期的乾道陳摶(字希夷);另一個是2003年2月去世的坤道李誠玉。陳摶以不願為官,執意修身養性,精通堪輿命相之術,最終悟得“五龍睡法”而聞名。“三言二拍”之《喻世名言》第14卷“陳希夷四辭朝命”,說的就是他的故事。李誠玉則以出家態度堅決,百年修得養身之道,一生積德行善,勸化眾人而著稱。這裡,就來說說李誠玉修道百年,鮮為人知的故事。


修道百年軼事多

武當山百歲坤道李誠玉


一、勸夫另娶為出家

李誠玉,女,湖北省鄖陽人,生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5年)農曆六月二十七日,屬雞。關於李誠玉的年齡,我必須先做點說明。我在此鄭重說明:我並不知道她確切的出生年份。這裡說她是118歲,主要是因為她死後,媒體在報道中多說她118歲。我人云亦云罷了。但,對李誠玉的年齡,我做過些調查,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她的年齡僅見諸文字的就有不下十種版本,群眾口傳的說法更多,且有越說越大的趨勢,我曾聽她本人親口說是一百三十多歲。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並不在李誠玉,而在民間部分有獵奇心理的人士。他們在與李誠玉的交往中,把無數頂“壽星”的帽子戴給她,誘導、慫恿甚至“逼”她把年齡往大說。以致她後來呈“騎虎難下”之勢。李誠玉本人也曾無奈地說“說那麼大年齡幹什麼?老而無用。”

同時,我又不贊成李誠玉不到一百歲的說法。以我家世代與李誠玉的交往,我應該有點發言權。我的曾外公叫王大章,是世代居住在均州城光彩巷裡的一個菜農。李誠玉到均州出家後,到他家化過緣。我外婆叫王朝華,生於1905年,因為她在解放前後一直都是城鎮居民,所以戶口上登記的年齡比較準確。她還未出嫁時就常聽李誠玉講經傳道,後又與李誠玉在均州南關和玉虛宮相鄰而居三十多年,與她關係很好。我母親五十年代末到位於玉虛宮的國營老營蜂園廠工作,同李誠玉為鄰近半個世紀。我六十年代出生在蜂園廠,可以說是在李誠玉的眼皮底下長大的。對她這個人,我更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李誠玉的年齡跨越了我家五代人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外婆年輕時曾和李誠玉拜過乾姐妹,李誠玉年長為姐。還有一個證據是:2003年時武當山特區福利院收養著一個叫唐學英的老太太,當年99歲。解放前,其丈夫擁有著均縣數一數二的船隊。解放後,他們成為供銷社的職工,其年齡記載應該是非常準確的。她也自雲:我的年齡比李當家的要小几歲。

其實,作為一個苦心修練、道尊德貴的出家人,李誠玉根本不在乎年齡的大小。她曾多次說:道士不說年齡;和尚不講姓名。在我們出家人眼裡,人是與天地共長久的,活一歲與活一百歲是一回事。只要你修身養性做好事,你的靈魂就會長存不滅。認識她的人幾乎都認為,她就是一個一輩子修身養性做好事的人。

李誠玉的父親名叫李亦啟,是鄖陽府十字街上的一個小商戶。母親姓袁,是鄖縣大堰鄉人。李誠玉的父親去世較早。父母先後為她生育了一兄二弟,哥哥和大弟都在鄖縣成家立業。只有小弟在民國初年為逃避“抓壯丁”帶著母親來到竹山縣居住。母親李袁氏一直活到1954年才去世,享年89歲。

父親在她三歲時,把她送到鄉下給人家當童養媳。婆家為人厚道,對她還算不錯。丈夫比她大兩歲,可謂兩小無猜。11歲那年的秋天,一股土匪來到當地,擾得鄉民四處“跑反”。一天,李誠玉在“跑反”中與家人失散。她一個人躲在荒郊野外的草叢中,擔驚受怕了兩天一夜,精神極度緊張。事後,她父親怕她在鄉下有什麼閃失,便將她接回到城裡。

因為她已是有婆家的人,不便在孃家久住,於是她就進了福堂。所謂的福堂,就是一個地方慈善組織。無依無靠、生活困難的人可以臨時住在裡面,但要做堂主分配的活兒。李誠玉在裡面學習用土法織布。17歲時,她和丈夫正式結婚。婚後不久她得了癆病。在久治不愈的情況下,李誠玉到武當山求神“護佑”,被武當山全真派第23代高道張宗慎道長治好。紅牆碧瓦的道教宮觀,晨鼓暮鐘的道士生活令她神往。為報答張道長的再生之恩,她決定勸夫另娶,自己孤身到武當山出家。

李誠玉勸夫另娶為出家的“壯舉”,既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另類的匪夷所思的行為。更何況當時中國社會尚處在十分封閉的時期,人們的封建意思非常濃厚,幾乎沒有人能理解她的這種行為。所以,當她的決定剛說出口,便遭到了丈夫、孃家、婆家和社會輿論的一致反對。媽媽吵婆婆勸親朋好友多方開導,都不能打動她的心。她知道要想去出家,丈夫是關鍵。於是,她一方面反覆給丈夫做工作;另一方面親自出面為丈夫挑選對象。丈夫見她如此這般,知道她去意已決,也就只好同意由她去了。

但,出家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當李誠玉來到武當山要求出家時,並沒有人願意收留她。這是因為:一是道觀有自己接納道徒的規矩;二是李誠玉自身的原因。在她自身的原因中:1、她本是有婆家的人,丈夫尚在,不可能出家;2、她長得體態豐滿、皮膚白皙、面容姣好,不象守得住清規戒律之人;3、道觀怕她婆家找來要人,到時不好交代。李誠玉見道觀不肯收留,便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說服他們。她白天為道觀挑水洗衣掃地做飯學讀經文,晚上則棲身在道觀內的屋簷下……

時間一長,眾道友們都覺得她是真心學道,便紛紛向道長建議收留她。張宗慎道長也有心留下她。但,一來因為她長得較胖,怕她身懷有孕玷汙道觀;二來也為考驗她的誠心,張道長決定對她舉行“抱柱”儀式。李誠玉在父母殿的大木柱上抱了一天兩夜後,終於過了這入教的最後一關。師傅根據武當全真派“……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的派譜,為其取名叫李誠玉。


修道百年軼事多

1960年代李誠玉在武當山玉虛宮外


二、出道既得好名聲

李誠玉入教時所在的宮叫淨樂宮。這宮建在武當山下的均州城裡,面積約佔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有近千間房屋和巨大的宮牆院落。這均州是武當山下、漢江之濱一個古老而繁華的城市。城裡人口眾多、市場繁榮。

在這裡,李誠玉終日誦經演法、添香打坐、早晚庭掃,很是敬師禮神,循規蹈矩,深得道眾好評。閒暇之時,她在城內外講經化緣、勸善眾人,受到城市居民特別是大姑娘小媳婦的喜歡。不到三年,人們都知道淨樂宮裡有個李當家的,跟誰都談得來。而且,她口才極好,一談半天不停歇。不管啥事兒,只要讓她講起來,人們都覺得頭頭是道,使人不得不信。

開店鋪的劉二爺還說了一件稀罕事兒:她腳大,能挑東西。原來,劉家日前曾舍給道觀了一百斤粗糧,因兒子外出多日而未給道觀送去。李誠玉在與劉二奶奶的交談中聽說此事,便說不用麻煩別人,我把它挑回去算了。劉家人起初不信。李誠玉就找來一根扁擔,一口氣把糧食挑了回去,驚得劉家人目瞪口呆。原來,李誠玉小時包腳不久便放足了。以致如今,她長成了一雙並不太小的腳。

淨樂宮是個大宮,有二、三百名道士,是個人多嘴雜的地方。在這裡,李誠玉因為皮膚白晰,人又長得漂亮。並且,她十分遵守清規戒律,對年輕乾道比較嚴肅,年輕的道友私下送給她一個綽號------白玉師姑。這個綽號後來越喊越遠,就連河南、陝西等遠道而來上香的香客都知道了。

民國二十四年,漢江流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均州城鄉一片澤國。洪水過後又是連續兩年的乾旱和瘟疫,武當山下死人無數。武當山一時路斷人稀,道觀內香火絕跡。不少道士為生活所迫,或還俗歸鄉或異地化緣,紛紛離廟而去。李誠玉隨少數幾個年邁的道士,來到城外的沖虛庵居住,以減少在城內生活的開支。他們時常靠挖野菜、剝樹皮來充飢。最困難的時候他們靠吃觀音土維持生命。就是這樣,他們有時兩三天才能吃上一頓飯。艱苦的生活,沒有嚇退這些留下來的人,他們極力維持了武當祖師的香火。同時,他們還幫助了一些走投無路的窮人。天災過後,這批在廟的道人受到了樸實山民的尊敬,人們稱他們為“善人”。李誠玉也是這批“善人”之一。

與別的道士不同的是,李誠玉勸人向善是十分真誠的,有時在無意中犧牲了道觀的利益。三十年代,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回事:河南南陽有一個李姓大財主,靠收高額地租、放高利貸、大斗進小鬥出和開辦貨鋪賣高價商品等辦法,聚斂了大量財富。此人好道,尤其信奉武當祖師。別看他對佃戶刻薄吝嗇,但對道觀卻慷慨大方。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春節等節慶日,他都要帶著老婆、孩子到觀內來燒香許願,並給道觀舍下大量錢物。道觀自然也把他當著財神一樣侍奉,管吃管住以外,還派能說會道有見識的道士陪著聊天、看風景。李誠玉被派去招呼李家大奶奶。通過與李大奶奶的交流,李誠玉知道了李家發財的原因。於是,她便經常在李大奶奶面前講些為富要仁慈、善惡有抱應的道理和傳說故事。要他家不要剝削佃戶太狠,多做些讓利於人,積德行善的好事。李大奶奶怕自家減少收入後,也會相應減少給道觀的施捨。李誠玉則開導她說,求神是為己,讓利是為人。做了善事救了人,神靈一樣會知道會保佑你的。至於因此道觀受點損失,那也是應該的。李大奶奶的心被說動了。她回去後又說服了李老爺,一家人給佃戶們減了租、讓了利,受到佃戶的熱烈歡迎。不過,李家從此也逐漸減少了對道觀的施捨。有些道友為此責怪李誠玉,好在師傅是個明白人,私下裡著實誇獎了她一番。

李誠玉非同常人的見識和從容不迫的風範,就是幾十年後人們也津津樂道。大家最愛說的便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件事。

抗戰時期,武當山是第五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山下駐紮了很多部隊、機關、工廠、學校。道教的宮觀庵堂多數都被徵用。一天,日機兩架飛到均州城進行空襲,城中頓時響起淒厲的警報聲。人們慌恐地跑出家門,然後被軍警疏散到城外。李誠玉不願與其他道友一樣,和老百姓爭相逃命。於是,不急不緩地走出宮門來到街上。

這時,日機已掠過城牆,對城內俯衝轟炸、掃射。一軍官在街邊見此情景,急忙衝她喊道:“快躲起來!”、“快臥倒!”。李誠玉此時不僅不躲,反而站那兒不動了。維持秩序的幾個軍警乾急沒辦法。轟炸掃射過後,房倒屋塌人死人傷,街邊大樹上掛著人的內臟,慘不忍睹。而李誠玉竟然毫髮無損,安然無恙。

軍警怒氣衝衝地走過來問她:“敵機來轟炸,你為什麼不躲一躲?不想要命了。”

她說:“怎麼不想要命?你在下面亂跑亂躲,鬼子在上面才看得清。我站那兒不動,他們還以為是個樹樁,不會對我扔炸彈。”

軍警聽到她的這番話無言以對,怏怏而去。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在打坐


三、非常年代非凡事

解放初期,個別基層幹部片面理解黨的宗教政策和經濟政策。他們要求道士還俗成家,參加農業生產,以自食其力,不再剝削他人。社會上,不少人對道士、和尚結婚成家之類的事也津津樂道,出家人當時成了社會輿論的焦點。道士在當時幾乎和剝削階級成了同義詞。很多道士由此還俗回家,過起了五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做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坤道,李誠玉承受著來自許多方面的壓力。僅在街上她就多次遇到一幫小孩子,衝著她拍著屁股高叫:“和尚娶道士!和尚娶道士!”的難堪局面。私下裡,追求她的道友和俗人也是紛至沓來。更讓李誠玉無法面對的是基層幹部。他們三天兩頭到宮觀來做工作,要求她還俗。李誠玉稍一辨解,幹部們就說她不老實,要鬥爭她。無奈之下,李誠玉買來一張膏藥貼在嘴上,不再回答幹部的問話。如此三天,不吃不喝不說話。幹部們見她修道態度如此的堅決,也就不好再勉強她還俗成家了。事後不久,地方政府承認了她的道士身份,每月給她生活費六元。她因此取得了合法的道士身份,成了“文革”後期,武當山“碩果”僅存的24名道士之一,名噪武當。她自出家到去世,不管遇到什麼自然災害、社會動盪、個人不幸、政治運動都從沒離開過武當山。這在武當山歷朝歷代的道士中是絕無僅有的,確實難能可貴。

破“四舊”時,一些中小學生吵吵著要去抄她的經書等舊物件。老師們說:她是個窮道士,遭了一輩子的孽。哪有什麼“四舊”?有十多個城鎮的學生不聽老師的勸阻,執意要離開學校,去破“四舊”。但,他們還未走到李誠玉住的道觀,便被聞訊而動的家長追上。家長們連勸帶罵地阻止道:“她在這兒出家幾十年,受了一輩子罪,哪有什麼‘四舊’”;“我們幾輩人都住在這兒,誰也沒見過她有“四舊”;“娃子們,你們別再造孽了。她是個受罪的人,你們找她幹什麼。”學生們沒辦法,只好怏怏地轉了回去。

此後,既便是在“文革”最狂熱的時期,李誠玉本人也沒受到什麼衝擊。她出家修道、勸人向善、扶危濟困、甚至收徒弘法都能被當地政府和公眾認可。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後來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協副會長、湖北省十堰市政協副主席王光德道長。他1967年高中畢業後,因升學就業無望,就開始拜李誠玉為師學道。雖說這種拜師學道在當時不是十分的公開和張揚,但,道觀周圍的居民都是知道的。大家對此並沒有什麼疑議。可以說,李誠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社會承認,為武當道教增添了光彩。

“轟轟”的巨響,揭開了第二汽車製造廠和襄渝鐵路建設的帷幕。

1970年,鐵道兵第一師(5751部隊)自援越前線調到武當山麓,一字形擺開,進行襄渝鐵路的施工。該師第一團(登高英雄楊連第所在團)就駐在武當山最大的宮……玉虛宮外面,同李誠玉的棲身之所相臨。閒遐之餘,常有部隊首長到玉虛宮參觀並同李誠玉交談。

襄渝鐵路原勘測的路基是穿過玉虛宮,若如此,武當山最大的古建築單元將不復存在。李誠玉得知這個消息後,多次向部隊首長表示該宮不能被毀。她從明朝大建武當時該宮是大本營談起,說到歷史上在該宮舉行的各種法事活動,甚至是該宮的地理風水……她迫切的要求、生動的敘述打動了部隊首長。該師師長董超親自批准將此段鐵路向北移動500米,移到宮門以外,從而避開了該宮。但,襄渝鐵路因此而增加了“老營1號”、“老營2號”兩個隧道,延長了劍河大橋的長度。增加了工程費用和部隊施工的難度。現在來看,建設工程為文物讓路是很自然的事。不過在當時,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很難能可貴的。解放初期,北京的城牆說拆就拆了;修鷹廈鐵路,江西龍虎山上清宮就被鐵路攔腰斬斷……何況,修襄渝鐵路是在“與帝、修、反搶速度,爭時間”的特殊歷史時期,一個玉虛宮說毀還不就毀了。

此事過後不久,第二汽車製造廠精鑄分廠(576廠)又要佔用 玉虛宮建廠。李誠玉多次找建廠指揮部據理力爭,一心要保住玉虛宮。由於勞累過度,已80多歲的她從樓梯道滑下,跌斷右腳。但她仍堅持同廠方交涉。為防止玉虛宮被毀壞,她索性和弟子在宮外八字門裡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十幾年。

1994年,武當山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兩事被披露出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紛紛稱讚李誠玉功德無量。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在練文太極


四、從容應對口才佳

李誠玉的口才是出奇的好,這是見過她的人的共識。你說出家她談修道;你說社會她談人生;你說苦惱她談美好;你說來生她談後世……總之,你說到哪她答到哪,應對自如。她勸人向善修身做好事時,每每把人開導的點頭稱是為止。李誠玉說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分對象。不管你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不管你是有錢人還是窮光蛋;不管你是信徒還是觀光客,只要你不走,她就會一直與你談下去。

1996年,中央電視臺拍攝《武當》專題片,劇組使用了一架輕型直升飛機。因無處停放,飛機就臨時停在玉虛宮空曠的大院裡。直升飛機在武當山城區不停地起降、低空盤旋拍攝,吸引了眾多的人前往觀看。劇組和地方政府為防止意外,關閉了玉虛宮大門,並派警察保護飛機,百姓等閒不得靠近。

一天劇組將李誠玉請到室外,拍攝了一組她練功的鏡頭後,又和她聊了起來。攝像問:“李當家的,我們的飛機飛得高嗎?”

李誠玉說“飛得高矮我不知道。我眼花了,只能大約看得見個影子。”

場記湊上來說:“你知道那是啥飛機嗎?”

李誠玉如實答道:“不知道。”

場記:“那是直升飛機。”

李誠玉小聲道:“直升飛機?沒有多大點呀。”

導演與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問:“李當家的,你見過飛機嗎?”

李誠玉坦言:“見過。”

飛機駕駛員問:“你見過什麼樣的飛機?”

“比這個大。”

“那是一層翅膀的,還是兩層翅膀的?是運人的,還是運貨的?”

李誠玉說:“丟炸彈的。”

劇務問到:“是日本人的吧?”

李誠玉點點頭,指著駕駛員說;“這個同志說的二層翅膀的飛機我也見過。”

駕駛員故意問;“它也丟炸彈?”

李誠玉道;“不丟炸彈。那是69年的事兒。聽林場的同志說是來我們山區撒樹種的。”

場記討好似的說;“李當家的見識真廣。趕沒明兒我帶你到北京看看能坐三、四百人的大飛機。”

李誠玉淡淡地說;“用不著吧。”說完,她微閉雙眼,念起了經文。眾人無奈,只好把她送回殿中。

李誠玉的博聞多識和雍容大度,令來自京城的攝製組成員歎服。他們好象因此感悟到了武當山人的素質。經過短暫的商議,他們決定打開宮門,讓居民進來參觀飛機。武當山的不少居民因此近距離地看到了飛機,並和飛機合影留戀。

李誠玉的年齡大了,名聲也響了,就連外國人都知道她。一天,一韓國人一日本人一美國人一塊來看她。弟子領著仨人進來說:“有三個外國人來看望你。”

李誠玉象接待國內其他客人一樣說了句:“麻煩同志們了。坐吧。”

仨人各遞上一張二十元的人民幣,韓國人說:“一點小意識,您老收下。”

李誠玉手裡拿著錢說:“我記得,解放前外國天主教堂裡不讓送錢收錢。”

美國人說著生硬的普通話:“這是給你個人的。敬老尊賢嘛。”

李誠玉把錢交給弟子後問;“你是哪國人?信什麼教?”

美國人說:“我是美國人,信基督。”

她又望著日本人。

“我,日本人,信佛。”

韓國人趕緊說;“我,韓國人,也信佛。”

日本人見李誠玉有些遲疑,便說:“朝鮮,知道嗎?”

她略感困惑地“啊”了一聲。

美國人說:“朝鮮,就是大韓民國。武當山到處都有他們的國旗,就是你床頭掛的這面八卦旗。”

李誠玉想了一會兒,忽然反應過來,說:“知道。抗美援朝嘛,我還給志願軍做過炒麵。是毛主席把八卦送給你們的吧?”

仨人無言以對。

她又問;“你們到中國是旅遊嗎?”

日本人說;“我們在中國學習。”

李誠玉說;“不容易呀,千里迢迢到中國學習。你們爹媽多擔心啦!”

韓國人乖巧地說:“他們不擔心,因為中國人好。”

李誠玉說“那是。世上要說中國人的心腸最好。萬事仁為先。最壞的是日本人……”

日本人忙說:“日本人也好……”

李誠玉道:“好什麼呀,殺人放火扔炸彈,有什麼好?”

韓國人指著日本人說:“抗戰時他爺爺到過中國和韓國。”

李誠玉聽說後,略一思忖,從弟子手中要過錢遞還日本人,說:“我不要你的錢。”

日本人滿臉通紅地說:“這,這是孝敬你的。”

李誠玉固執地說:“我不要嘛。”

弟子忙上前攔住她的手說:“現在中日友好了。人家來了就是客人。”另兩個人見狀也趕緊圓場------

李誠玉不容辯解地說道:“你們別說了。我說不收就不收。快把錢給他。”

弟子見師傅真得生氣了,忙擺手讓仨人出去。三個外國人退到室外,李誠玉的弟子隨後也跟了出來。她尊師囑,堅持退還了那個日本留學生的二十元錢。

人們憑想象以為她不識字。因為她不聽廣播不看報不看電視甚至不聽幹部的宣傳。其實,她認識字,並能寫一些。但,奇怪的是:筆畫多、生僻的字,她可能認識;筆畫少、常用的字,她反而不認識。這是因為,她是在入道後,才開始學習經書上的文字。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她讀懂了經文,並能在講解時有所發揮。可以說,她是個沒基礎,但有水平的人。特別是聽她講話,是能讓絕大多數人信服的。

從她嘴裡蹦出最多的是解放後出現的新名詞,如:解放、四清、毛主席、革命同志、無產階級、剝削階級、成分、貧下中農、公社、專政、農業學大寨、文化大革命、招商引資等。從她嘴裡也蹦出一些舊名詞,如:官軍、縣太爺、跑反、瘟疫、五戰區、國軍等。與她交談時,她說的那些新舊名詞讓人感到既吃驚又親切,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實的自然流露。使人不得不感嘆一個時代的文化,給人的一生能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跡。21世紀的某一天,當你來到她身邊,她會對你說:“同志,來了,請坐。”、“現在解放了,社會安定。”、“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好。”、“五戰區的國軍在廟觀裡住滿了”、“臺胞來看我,我招商引資讓他們把沖虛庵修好了。”

她得到和掌握信息幾乎全靠口傳心授,除了六\\七十年代的廣播喇叭給她傳送過信息外,她幾乎沒接觸過現代傳播媒體。她住的地方一直到她死都沒有電視。不是買不起,而是她怕徒弟看電視影響誦經做功課。但,她似乎也並不拒絕電視節目。2001年她到十堰市人民醫院做白內障摘除手術,住在幹部病房。這是她人生第一次住院治病。病房裡壁掛式大彩電上,傳出的五彩繽紛的電視節目深深地吸引了她。手術後第三天,她又嚷嚷著看電視,陪護人員只好依她。但醫生護士可不聽她的,命令她閉目修養。不過她也有招:常常孩子似的偷偷撩起眼前的紗布“窺視”。引得眾人暗暗發笑。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與訪客交流


五、勤勞儉樸伴終身

李誠玉是一個十分勤勞的人,一生不曾有一天悠閒。

年輕時,她挑水洗衣上山砍柴甚至犁田耙地什麼都幹;上了年紀以後,她揀柴縫衣掃地做飯也一刻不閒;既使是有病不能下床的那段時間,她手腳眼睛尚好,生活起居還是自己料理。她還是一個生活非常儉樸的人,一生不曾浪費一點東西。她走到那撿到那,手裡從來沒空過。可以這麼說:雷鋒撿到工具箱裡的東西她都撿,雷鋒不撿的東西她也撿,並且是上百年如一日。像什麼草繩細線鋸末松果破衣亂衫麥粒粉條頭甚至是大糞。她撿的東西多數並不是為了自己用,而是給了別人。

六、七十年代,她的住處左邊是部隊的粉條加工廠,右邊是國營林場。部隊粉條加工廠裡的粉條曬乾收庫後,那些掉在地上的粉條頭,先是部隊家屬們去撿一遍;接著是周圍群眾再撿一遍;剩下只有指頭長短,連老鼠都不屑一顧的粉條李誠玉去撿。國營武當山林場曬的松果、樹枝鋪到她的門口,她不撿;工人們把曬乾的松果、樹枝裝成筐送給她,她不要;一直等到公家收完,小孩子們都不再去撿時,她才去把滾到溝溝角角的松果、樹枝撿回去。部隊過節加餐,她在離伙房很遠的水渠邊撈那些米粒、麵條頭、爛菜葉。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時,她一天也能撈一籃子。

到了雨雪天,不能出門的時候,她就在家裡整理這些東西。線繩理順纏好;布條做成衣服;柴草捆紮裝筐;粉條洗淨曬乾,然後,和徒弟們慢慢分享這些物品。當然,更多的這些物品,被她送給了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徒弟們和那些暫時投靠她的人,只要能動彈,都會被她分配去幹活。她一生是見不得懶惰之人的。

李誠玉自己的飲食很簡單,連粗茶淡飯都談不上。她忌食葷腥,不吃煙酒肉蛋蔥韭蒜。常吃些玉米紅薯幹野菜,好得也就是米麵蘿蔔白菜。口味以清淡為主,少吃油鹽。她一日三餐,一餐只吃一碗飯。從不浪費一粒米、一滴湯。

她走路總是躬著身子,悄無聲息地輕輕地移動腳步。生怕漏揀了一個物品,更重要的是生怕踩死了一隻螞蟻。與她相鄰而居的老人們說,從來沒見她傷害過一個動物。而且,每年春天她買魚放生;夏天她用糖果換孩子們粘的知了放生;冬天她買獵人們打的野兔放生。年輕時她經常上山挖野菜給大家吃;挖草藥,熬水給大家喝。她說:“嘗百草,除百病。”李誠玉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她用一生的經歷,實踐了一個道教徒“道法自然”的最高理想。

李誠玉還是個老有所為的人。她以一個道教徒的身份,為他人為社會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遠的不說間接的不說公家的事不說,單說說受她直接照顧,因為她而生存下來的幾個人。

1972年冬天,陝西省白河縣姐弟兩人因災要飯到了武當山下的老營汽車站。姐弟倆飢餓難耐,走投無路,姐姐情願嫁與他人為妻,以求得兩人活命。圍觀的眾人中多因生活困難,僅有兩人施捨幾個包子、兩角錢鈔。如此三天,姐弟倆近乎絕望。李誠玉知道消息後,到汽車站將姐弟倆接到自己的住處,和他們同吃同住到第二年春天。走時,李誠玉又把自己省吃儉用剩下的二十斤糧食、十塊錢送給了他們。

王三娃,是武當山下的一個孤兒。長得人高馬大空武有力,但卻有點“缺心眼”。五十年代父母雙亡後,被政府送往孤兒院收養;孤兒院撤銷後,六、七十年代,他被安排到醫院挑水劈柴;八十年代醫院用上了煤、電、自來水,王三娃“失業”了。他浪跡社會,生活無著。經人指點,他“投奔”李誠玉,過了二十年的“神仙”日子。現在,李誠玉死了,不知他今後的生活怎麼辦。

小周,河南人,雙目幾乎失明,是一個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人。在家沒人管,出門沒人要。離家出走後到武當山學道,被拒收。還是李誠玉收留了他,讓他在自己的身邊學道、謀生。直到李誠玉死後,小周等人仍滯留在玉虛宮,今後,他們的生活靠誰呢?

象周師傅這樣的人,李誠玉一生不知收留了多少。她用政府給的生活費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收留供養了一大批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會負擔,化解了社會矛盾。

更為重要的是,李誠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鼓舞和鞭策了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在她晚年居住的玉虛宮遺址裡,一年四季人們象朝聖一樣來朝拜她。很多人花半天時間來到這裡,僅僅是為了看看她個人、聽聽她說話、排遷一下因工作生活緊張而帶來煩悶、化解一些家庭生活矛盾------

李某,女,荊門人。因瑣事與丈夫發生矛盾,一氣之下撇子離家來到武當山。通過與李誠玉的交談,認識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檢討了這次輕率出走的行為。最後她丈夫親自來武當山當著李誠玉的面做了自我批評,一家人消除了矛盾,歡歡喜喜地回了家。

黃某,男,中學教師。因工作問題和單位領導發生衝突,一時想不開,欲尋機報復領導。經與李誠玉交談,開闊了思路,打消了極端的想法,愉快地回到了工作崗位。

耿某,鐵道兵子弟,七十年代在武當山上學,與李誠玉為鄰,現在河北某企業搞銷售。他說:我每年都要來看看李當家的。我們那些同學也都常來看她,我方便,所以來的多些。說真得,到武當山我最想看的不是風景名勝,也不是領導、老師、同學,而是李當家的。她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與訪客合影


六、別具一格文太極

修身養性、求仙煉丹是道士的必修課,歷代高道莫不如此。李誠玉自從出家也是從沒停止過修煉。特別是她在晚年心領神會、自修獨煉的一套文太極,更是別具一格。這套文太極,她本人享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李誠玉修煉的文太極分為很多小項目。這些小項目大致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即有形的和無形的,或者說是意念的和形體的。無形的包括坐禪、叩齒連心吸、意念等;有形的包括轉連環、玩壽杖等。

1、坐禪。李誠玉坐禪與他人不同,她是兩腿交叉,腳心向上;兩個手背放腿上;身體後仰,呈五心朝上(心臟、兩個腳心和手心)的姿勢。

2、叩齒連心吸。白玉齒邊有清泉,涓涓育我度長年。李誠玉認為唾液和血液一樣重要,不可有絲毫損失。她堅持常年叩齒,從早晨起來到解手、吃飯,從不間斷。既使是飯後的漱口水她也要嚥下去,謂之曰連心吸。

3、意念。李誠玉有著較強的自制力,這為她用意念煉功提供了必要條件。她年輕時就跟師傅學習過氣功,後來,她通過意念運氣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達到去痛治病的功效。

4、轉連環。一對木製的連環圈是李誠玉的兩件寶貝之一。她閒暇之餘就在自己的胳臂上一邊戴一個,然後,抖動雙臂使之轉動併發出悅耳的聲響。以此娛樂身心鍛鍊身體。

5、玩壽杖。一段一尺多長的木製壽杖是李誠玉的第二件寶貝。她通常在轉一會連環後就玩壽杖。她把這段壽杖拋到空中又接著,如此反覆,以鍛鍊人的反應協調能力。

李誠玉的文太極簡單易學,但想學精卻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恆,常煉不懈才行。修煉文太極的關鍵在於尚意不尚力,追求精氣神。李誠玉數十年如一日修煉文太極,在她身上出現了許多人體科學的奇蹟。1994年11月1日,《中國體育報》在一篇介紹李誠玉養生之道的文章中說:李誠玉皮膚細白,柔嫩光滑如同少女;白髮返青;不戴眼鏡能穿針引線;脈搏每分鐘72次,與健康的成年人一樣;齒堅如貝能吃黃豆、蠶豆等硬殼食物;更為神奇的是她在1992年3月12日,也就是106歲時居然奇蹟般的來了三天月經,顏色鮮紅……

李誠玉的這些獨特的修煉方法和生命現象,以及她自身獨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來向她求教、學習。她的道教弟子不下5000人,遍及36個國家和地區。著名的有:已故第9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王光德;新加坡凌雲殿住持莊水之;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等。不管是誰,只要你向她請教,她都會一視同仁毫無保留的告訴你她的養身之道。絕對的有教無類。而且,她向你談這些經驗時可謂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不說得你點頭稱是不肯罷休。真得是教人不厭,誨人不倦。她的真情實意,每每讓初次與她交談的人感動。

2003年2月14日凌晨4時許,李誠玉叫醒了與她同住一室照顧她起居的阮姑(學道的阮姓道姑)等人。她讓她們為自己換上了乾淨整潔的道袍後,稱自己要清修練功,讓大家離去。一個多小時後,當大家做完早課再回來時,她已盤坐成“五心朝上”的姿勢仙逝了。

她是武當山五十多年來唯一一位坐化的道人。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與弟子1


修道百年軼事多

李誠玉與弟子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