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碳纖維智能手機問世,是噱頭還是趨勢?


圖侵刪

近日,總部位於柏林的德國公司Carbon Mobile推出了新款智能手機Carbon 1 MK II,這是業內首款採用炭纖維材質的安卓手機。

Carbon 1 MK II手機採用一塊6.0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高達2160x1080。


首部碳纖維智能手機問世,是噱頭還是趨勢?


不過利用碳纖維,這款手機的厚度只有6.3mm,重量更是隻是125g。

作為對比,採用3.5寸屏幕的iPhone 4重量為140g,屏幕大小為5.15寸的小米6重量為168g。當今屏幕6寸以上的手機普遍都有200g以上的重量。

Carbon 1 MK II手機將於今年夏天推向市場,售價為800歐元(約合人民幣6163元)。


首部碳纖維智能手機問世,是噱頭還是趨勢?


碳纖維材料的性能特點

大家常說的「碳纖維」實際上是「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簡稱,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如果含碳量高於99%,我們一般稱之為石墨纖維))

它的抗拉強度約為鋼材的10倍,這種強度防彈都沒問題!而密度只有鋁合金的二分之一, 同等大小體積的情況它比我們熟悉的鋁合金還有輕一半。非氧化環境下耐超高溫表現出色,且耐疲勞性【注1】好,對各種酸性、鹼性物質的抵抗力也非常強,加之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讓它在工業領域很有競爭力。

是虛頭還是手機新趨勢?

這不是碳纖維第一次作為電子產品的製作材料,此前有不少頂級筆記本會採用碳纖維外殼,如外星人系列Alienware Area-51m。高性能的電腦一般採用多核處理,散熱一直是個大問題。而碳纖維的良好導熱性,給電腦的散熱系統增加了不少。但只要有炭纖維的筆記,都沒有低於五位數的,這種價格不是普通消費者能消費的。


首部碳纖維智能手機問世,是噱頭還是趨勢?


而在汽車領域,不少頂級跑車,也會採用碳纖維作為車身外殼材料。碳纖維應用於汽車後,給汽車製造帶來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汽車輕量化,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節能、加速、制動性能的提升。一般而言,車重減小10%,油耗降低6%~8%,排放降低5~6%, 0-100km/h加速性能提升8-10%,制動距離縮短2~7m。

而安全性方面不單單是高強度提升防撞能力,車身輕量化也可以使整車的重心下移,提升了汽車操縱穩定性,車輛的運行將更加安全、穩定。


首部碳纖維智能手機問世,是噱頭還是趨勢?


但手機並不存在散熱難的問題,手機CPU不是大功率處理器,通常手機發熱是手機長時間在高負荷運作狀態造成的結果,比如長時間玩遊戲。日常刷weibo、發消息等等,並不會出現手機發熱的情況。而且碳纖維材料本身就貴,它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特性決定它的工藝成本也很高。假如用碳纖維解決散熱問題,絕不是最好的辦法。

至於用碳纖維增加手機機身的強度,是準備用來砸核桃呢?還是準備拿著它去打仗呢?


注1:疲勞性是指使用中因受各種應力的反覆作用而產生疲勞,使製品的物理機械性能逐漸變壞,產生裂口、生熱、剝離、破壞等,以致最後喪失使用價值的性能。而耐疲勞性是指承受應力反覆作用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