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當枯黑的枝條上爆出新芽,當櫻桃花盛開,當夕陽的色彩開始像油畫,當萬物都換上了一層明媚的濾鏡......南京的春天就真的來了。


冷清日子裡那些想念的聲音和畫面,都又一次在科巷重現。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一個城市的復甦,以菜市場為中心輻射,市井煙火氣從長長的隊伍裡詢價砍價開始,向四周蔓延。


和往常一樣,我們迷失在早上八九點的科巷。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 時隔一月,遇見活色生香的科巷 /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不只有菜場在演繹「活色生香」,我們以前排過長隊的網紅店也不能代表科巷。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它的魔力藏在每一家看似平凡的小店裡,跟隨著時令變換,成了田間到餐桌遷徙的一箇中轉站。


在這裡,可以與心中的鄉野生活無限親近。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繞過科巷菜場,從旁邊的小道走進,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眼前的荸薺、茨菇,似乎就能把我們帶入深一腳淺一腳的水田挖採現場;而從藕塘裡挖出的新藕,一下子讓人回到脫鞋玩泥巴採蓮蓬的兒時。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拎著新鮮蔬菜的老頭老太,在高淳老街豆腐店門口排成一道長長隊伍。


不用乘著S9大老遠的跑去高淳,也能買到的香乾豆腐、嫩豆腐、老豆腐、油炸豆腐......老街那什麼的,等疫情結束後再去逛吧!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袁亮宏家的餛飩店門外,小年輕也不甘示弱。


“我媽喜歡吃南京小餛飩,我就喜歡吃他家的廣式雲吞,每次買個三兩斤扔冰箱裡囤著吃”,疫情期間一個月沒下樓的小王,終於買到了她想念已久的鮮蝦蟹籽雲吞。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剛出鍋還冒著熱氣的上海老沈燻魚,似乎又把濃重的年味帶回了科巷。


看著一頭白髮的精緻阿姨,拎著一大盒燻魚消失在巷子的盡頭。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說到科巷的人氣,白下切面不能沒有姓名。


據說在家宅的時間越長,就厭倦了每日三頓的米飯,麵食店的開門成了人們下樓的動力。


不管細面、寬面、還是年糕,偷偷在家變成廚神的人,都能賦予它們n種吃法。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當然,論南京美食,無論走到哪裡我們最終還是會迴歸到鴨子。


板鴨、烤鴨、鹽水鴨......沒有一隻鴨子,能夠逃脫被南京人吃掉的命運。


如果用“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敘事方式,早晨的科巷,無疑是一個能讓人身臨其境的生活片。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 沒有人能空著手離開科巷 /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即使現在仍未到可以放心堂食的時刻,科巷的從早到晚也是熱鬧的。


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翻個科巷的牌子,總不會出錯。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充滿魔力的科巷,總是能有理由讓迷茫到不知道吃什麼的人滿載而歸。


在科巷的十幾年,老牌牛莊已經讓一部分人成為忠粉,並且還有一大部分正在吃「上癮」的路上。


家裡沒菜了,比zan只鴨子更高規格的待遇,就是買der醬牛肉回去下酒吃。肉嫩汁鮮,賽過神仙!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哪怕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店,也能用多樣的早餐種類留住行人的腳步。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在二師兄瘋狂漲價的日子裡,肉鋪的生意也沒有以前好做了。


徐記農家土豬肉的攤子雖然不如以前熱鬧,可我還是不能拒絕豬肉炒茨菇的誘惑,買它!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切面在科巷好像不愁沒市場,重慶切面超市也被面食大軍攻陷。


沒有皮肚面、老滷麵的日子,只能靠自己動手解饞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大行宮復工的上班族,也習慣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全副武裝的來科巷溜達一圈。


畢竟,很難在辦公樓下吃到稱心的早餐。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除去這些承包一日三餐、生活氣息濃重的小店,福印板栗、德州扒雞、草雞蛋現做蛋糕、小鄭酥燒餅、許阿姨糕團......這些豐富了科巷內在的網紅店,也讓人牽念。


許久不見,可想死你們了。


科巷,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等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我們會相遇在南京的街頭巷尾,道一聲「好久不見」。


再一起鑽進煙火氣十足的科巷,用N+1種方式餵飽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