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最難忘是什麼?

頃刻間臣服


老家在農村,那時都是住的土屋,茅房離家遠,與豬舍一起,在那時在那裡發生一件一生都抹不掉的事,成為了全村的笑點,被打上標籤伴隨了我半生。

大概5歲時,迷迷糊糊去上測試,腳下一滑掉到了豬糞池裡,糞池比人高,整個人都淹沒了,那種七孔留糞的感覺你...懂的。好不容易冒出頭張口呼救....你懂的?

救命啊!

家人救上來後,我巴不得把皮都搓洗掉,適合空氣都是臭的,老家有個習俗,如果掉糞坑,需要吃百家飯,不然會倒大黴的,那不是全村家家戶戶都知道了嗎?

爸爸帶著我拿著碗去家家戶戶討米,那時大人們嘴角的微笑和小孩的鬨笑一身難忘啊!

長大後每次回去,和老鄉親長輩們聊起來就會說,這不是當年那個掉糞坑的誰誰嘛,你看,現在享福了吧!

哎!


落葉知鄉


一九七一年秋季,小學四年級時,班主任周老師結婚,新娘子是外地人,長相較好。當時,農村娶媳婦都借用鄰居家客廳辦酒席。晚上喜宴快結束時,我作為班長便帶領十幾個男女同學回到周老師家準備鬧洞房。周老師交待我們在親友鬧洞房時,要保護好新娘子,以免人多嘻鬧傷著她。我們十幾個同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此,周老師還獎勵我們一些喜糖,我們懷著一顆像完成了一個重大任務的喜悅心情,蹦跳著離開了周老師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周老師的一個表弟,他神密地告訴我,可願意到周老師家聽房。當時,剛十歲的我不知什麼叫聽房,便問什麼叫聽房,他欺騙我說,聽房就是隻有是周老師的近表親或學生才能聽房,聽房後會帶來福氣。我懵懵地跟著他,趁周老師外出送客人,我倆鑽到新房床下藏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新娘子回到新房開始鋪床,一會兒,周老師也進了新房開始打水洗漱。只聽見周老師對新娘子講:乖乖喲,今天累死了,一天沒閒著,趕快洗洗臉,洗洗腳睡覺吧。只聽見新娘子應答了一聲,就開始洗臉洗腳。因為是秋天,周老師和新娘子都脫得只剩下一個褲衩子便上床了。此時,我倆趴在床下被身下農具扛得難受,但又不敢出聲,只好忍著,但有點後悔此行了。這時,就聽見新娘子對周老師說門栓好沒有,周老師說,栓好了。又聽見周老師和新娘子嘻戲打鬧之聲,忽然,聽見新娘子對周老師說,你是個教書先生,有文化,你作一首詩慶祝我倆的結合。開始周老師不願意,在新娘子的再三要求下,只聽周老師說,好,我來作一首詩,送給我的新娘子。沉靜少許,只聽周老師吟詩曰:周某今年二十八,娶個老婆美如花。洞房花燭月圓夜,此刻春宵正當時。周老師剛吟完詩,還未聽見新娘子說話,趴在我外邊的周老師表弟大叫一聲,俺哥你真過勁!說完我倆從床下爬了出來。此刻,兩盞油燈下,只見周老師和新娘子被嚇的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尷尬之餘,周老師大叫到,你倆怎麼進來的,在床下藏了好些時候了?我倆也未回答,只是邊笑邊飛也似地奪門逃走了。三天後,周老師來上課了,我不敢抬頭看他,心裡發慌,臉也發燙,而周老師好像沒事一樣,照常給我們上課。不久,整個校園便傳遍了周老師被我和他表弟聽房了。人們喜喜哈哈,整個校園充滿著喜樂。從那以後,周老師對我及我們班學生更親切了。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一想到此事,我就想笑,笑那時的民風好淳樸,笑那時的人們關係好純潔,笑那時上小學的我多麼幼稚!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事情,有的能記住,有的模糊不清了,還有的已徹底忘掉了,而在童年時期聽老師房的這件事恐怕這輩子都難忘掉了。


衡波之歌


記憶猶新是小學六年級時

那時快畢業了

我很開心

因為討厭極了但教我六年的班主任

終於可以不再見了

一次被她叫去辦公室談話

談了什麼忘了

但臨走時我想報復一番討厭了六年的班主任

就用甜甜、清晰的聲音慢慢說

“謝謝老師!”

因為在我看來老師就是這麼一個人物,一個說著“為你好”實則根本不為你好的虛偽人物

所以我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做了那時我出生以來最虛偽的事,令我想到都覺得噁心的事

我的心撲通撲通跳,不安地等待

等著被她罵個狗血淋頭…

但是她那張狗嘴馬上咧得可開了,笑著說“嗯”

我心裡十分訝異

但還是鬆了口氣

附和地笑著

辦公室的老師也笑著

我納悶他們怎麼都看不出我皮笑肉不笑

他們和班主任還一起笑著目送我離開辦公室

我從那時起就明白

你內心再討厭一個人

但形式上喜歡ta

ta都會信 誰都會信

而你表面上裝作喜歡ta

討人喜歡還不會給自己添麻煩

而長輩這些人

越是需要你在形式上喜歡ta們

面子嘛

自此以後

和老師談話或被老師拉去談完話以後

我都會說聲“謝謝老師!”

有的時候是真心有的時候不是

但誰又在乎呢?

我以前以為真心喜歡一個人很重要

那件事以後才發現這一點都不重要


多魚二爺


作為一個70後,看壩壩電影,當屬童年最有樂趣的事情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整個國家經濟都很落後。農村,則更貧窮。電視不普及,信息來源靠一個生產隊,甚至方圓好幾十裡才有的一個野外大廣播喇叭。甚至,還有很多地方電燈都還沒條件安上。因此,看電影就成了唯一時髦點的文藝生活,也是非常非常有樂趣的集體聚會。

除了在鄉鎮上有簡陋的電影院外,人們主要是靠鄉鎮放影隊到各村輪流放映。那場所當然就只能是露天的,即所謂”壩壩電影“。那時,恰好我父親是電影隊3名成員之一,因此,有新片子來,我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甚至跟著父親走村竄隊反覆觀看。平時,在學校裡面,老師同學還因此對自己高看一眼。記得一開始電影內容是戰爭片佔了主導地位的。比如《渡江偵察記》、《大渡河》、《英雄兒女》、《地道戰》等,尤其是《小兵張嘎》,更是成了學校每年六一兒童節必須放映的主題教育片——我想大多數經歷過的70後朋友,通常看過兩、三遍都是很常見的。而到80年代,從一部風靡全國的《少林寺》開始,則是武打片基本佔據了熒幕。光是少林系列都好多部,然後武當系列、武俠系列,一部接一部,直到後面的警匪系列——此時已經基本上到了電視、錄像機時代。

鎮上影院要放的電影,一般是通過廣告牌預告;而村裡要放電影的消息,一般是通過廣播方式“肉電話"的方式傳播的。半天之內,保證傳遍全村田間地頭。但為此,也經常出現人為或非人為的謬傳,比如放不放,放什麼片子等。錯誤信息導致人們老早去村裡放電影的”老地方“佔位置,結果空等半天空歡喜一場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當然,更多時候信息是準確的,全村老少心情也是極其興奮的。白天,大人們會為看這場電影做一場精心準備,比如:讓小孩子中午好好睡個午覺(免得晚上打瞌睡),比如提前把家裡的農活安排好:澆田、餵豬,雞鴨鵝兔關籠等;還比如提前買好煤油、用面紗、竹筒製作火把(那時候很少有電筒),以備趕夜路......離放映地點近點的人家,則早在午後就開始用條凳佔住有利的觀影位置。


最熱鬧的是夏季看壩壩電影。傍晚,天邊的晚霞燃燒盡了最後一點餘輝,十里八村的鄉親,吃頓匆忙的晚餐,便打著星星點點的火把上路了,頭上頂著星星月亮,耳畔伴隨著蟲唱蛙鳴,一路走一路呼朋喚友,陸陸續續匯聚到放映地點——村子的一個小廣場(通常是學校外面的操場),從裡到外,依次擺放。實在沒有地方的,嫌觀看礙事的小孩子、小夥子,還有爬牆頭、上樹頭看的......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電影開始前的一段時間是最喧鬧的:孩子們你追我趕,開心瘋耍;有滾鐵環的,有跳繩的,有玩”抓特務“捉迷藏的......大人們見面打個煙,借個火,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大聲擺著”龍門陣“,甚至連家裡的狗、貓都會跑來湊湊熱鬧。蜻蜓、飛蛾、各類蚊蟲,還有被它們招來的蝙蝠,則在夜空中翻飛撲騰......這時候,村上的領導班子也是很開森的。因為他們要陪尊敬的電影隊的師傅很正大光明的公款海吃一頓,喝點小酒那自然是不可少的。

大約晚上8點,電影開始。放映機就在幾百號人海的中心,射出一根極強的光柱,越過眾人頭頂,投射在二三十來米的大熒幕上。微醺的放映員們,通常在這之前,還要放點自制的宣傳幻燈片,順帶還表演點政策宣傳性質的段子,多是以四川方言、快板什麼的呈現。內容通常是計劃生育好,要致富先修路,孝敬父母關心鄰里等。然後有一段加演片,叫《祖國新貌》,傳播點祖國大江南北豐收景象,祖國形勢一片大好等,相當於現在的新聞聯播。不過這些都是不大受觀眾待見的節目。好不容易,正片開始了,片場的喧囂才漸漸熄滅......這期間,除了熒幕的聲音,就是電影機極富有節奏的嗒嗒嗒的走片聲。偶爾會出現卡片的情景,熒幕上的畫面就劇烈地抖動起來,聲音也開始”抖音“模式......於是,就會有人高叫一聲:是不是今晚上給師傅吃酸蘿蔔啦!於是全場就”轟“的一聲大笑起來!就在放映師傅手忙腳亂急忙處理故障的過程中,口哨聲迭起,起鬨聲疊起......大家七嘴八舌地開涮起來,但其實心下卻並不惱怒,彷彿是好不容易撿到一個表現機會......開涮的忙著開涮,買冰水小吃的忙著去小賣部,要方便趕緊去旁邊田野裡解決下......甚為熱鬧。

片終人散,熒幕餘光未散,孩子們則跑到熒幕前擺各種姿勢造型,在熒幕上留下各種剪影。人群從外圍開始有序散開,興猶未盡的回憶著影片情節,維持著愉快的心情,一路聊著,笑著。一條條火把長龍又向四方的田野阡陌延伸開去,再在院落熄滅,猶如一次壯觀的”大地走火“行為藝術正在上演......夜深人靜,蛙鼓寥落,留給人們的是知識荒蕪、文化飢渴年代裡難得有點文藝味道的一夜美夢......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農村經濟飛速發展,一棟棟小青瓦的新房在鄉村拔地而起,一條條戰爭片裡面才看得到的類似步話機的天線悄悄在房頂上豎立起來——一個新的時代——電視時代來臨啦!看電影的需求越來越少,鄉鎮電影院撤掉了,電影隊也解散了,關於壩壩電影的一切似乎都未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然而,作為曾經經歷過那段歷史,體驗過那種場景的我們這幾代人,還是會偶爾想起來。那種廟會般的熱鬧、那種過節般的開心,以及那時的鄉村人對精神生活、對集體體活動的渴望和追求,始終讓人銘刻於心,不勝感懷!



詩兄分享


我是一個出生於1970年的70後苦孩子,兄弟姊妹5個我是老五,由於家裡孩子多勞力少,小時候基本沒有吃過一頓白米飯,那時我們都是吃紅薯當正餐的,偶爾能有一星半點大米都是混著紅薯煮在裡面稀稀拉拉的。

打記事起大概五歲的時候,位於縣道旁的我家來了一群維修保養公路的養路隊,他們全部都是外縣來的人,沒有煮飯的人就從我們村裡找了一個男的為他們煮飯,由於養路隊屬於國家安排的,所以他們都有按量供應的大米的,每當到了做飯的時候總能聞到那種煮米和蒸飯的味道,但是大人給我們幾個小孩子打了招呼不準去守望別人吃飯的,所以聞味就成了我們兄弟姊妹最大的奢侈了。

終於有一天父母去趕緊了,哥哥姐姐們都上山幹農活去了,我一個人在家看家,那個煮飯的廚師正在打掃廚具,從蒸子裡面刨出半碗巴在木桶上的剩飯,就喊老五過來老五過來,我就羞羞答答地慢慢滴走過去,他就把碗給我說把這點飯吃了,我也不說謝謝就接過來然後狼吞虎嚥地把那大半碗米飯吃個精光,那個香啊甜呀無法形容,然後心裡想啊這白米飯大概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吧!

時間進入1978年以後,後來隨著土地承包到戶好政策我們家也和別人家一樣天天都能吃得上白米飯了,直到現在什麼東北稻花香米呀、泰國香米啊啥的,怎麼也吃不出當年那碗剩飯那個味道了,這也許是我們生活好了的緣故吧,但是那半碗剩飯的味道至今在我心裡仍不亞於滿漢全席。


奎話寶典


我是83年出生的河南農村女孩。剛滿月就被父母送到千里之外的外婆家裡,我的童年是在陝西的山區度過的。放牛,捉魚,撿菌子,插秧……都留在我的記憶裡。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我7歲那年秋天,外婆家屋後坡上的板栗熟了。表弟嚷著要去打板慄,我蹭蹭蹭的三下兩下就爬上了樹,踩著其中一條樹枝使勁的搖晃,表弟就仰著腦袋在那裡等著撿栗子。那個年紀不懂什麼是害怕,我們正興沖沖的打著板栗呢,不知怎麼的,腳下一滑,我就掉到地上了。等我醒來時已經是三個小時後,只看著外婆哭的那個悲傷啊“你看看你,如果你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麼跟你爹媽交代呢……”後來才知道,我摔下來後,又滾好遠,才被一棵小樹給擋住了,當時表弟嚇傻了,哭著跑回去喊大人……


井底蛙的未來


每個人最初最美好的回憶或許都在童年,無憂無慮,沒有工作和生活壓力,沒有學習壓力;

我的童年是被保護的很好,但是在我兩歲後就逐漸失去了,我外婆生了8個女兒,1個兒子;我媽是排行老四,但是因為我大阿姨和二阿姨沒有生小孩,我成為了外婆第一個外甥,所以得到了外婆和阿姨的疼愛;聽我媽說,我生下來沒多久就到了外婆家,因為我爸媽實在沒法養活我,我有5個阿姨沒結婚,那時我三個阿姨在照顧我,他們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並且已經都訂婚;但是我外婆和我阿姨他們與我舅媽的關係特別的緊張,以至於經常硝煙四起 ,在 我大概兩歲的時候,我外婆去了二阿姨家,我三個阿姨在家照顧我,他們和我舅媽又吵了起來,具體什麼原因不是很清楚,我三個阿姨因為受不了我舅媽的惡罵,一起選擇了喝了農藥,三個人一起自殺了,當我第二小的阿姨一個人走路到10幾里外的地方尋找我外婆,我三個阿姨已經危在旦夕,無法救治;我外婆傷心不已,我三個阿姨的未婚夫也悲痛萬分,我媽媽和幾個阿姨受不了,追著我舅媽算賬,我舅媽躲到孃家不肯回來;然而再怎麼追究,我們始終挽回不了我三個阿姨年輕的生命,我小時候的時候,我外婆經常帶我去河邊,指著江心的沙灘告訴我,你三個阿姨就葬在那,因為沒有結婚,不準進入墓地,說起這個時候, 我外婆總是淚眼婆娑;我不敢想象外婆的痛是怎麼忍受下來的,是怎麼堅持一個人養大了另外的兩個阿姨;

我的青少年美好回憶有很多,但是最讓我難忘的或許是失去了一個好玩伴,從小玩到大的夥;

在我讀初二的時候,我們那時候晚上晚自習住校的,因為家裡和學校隔了一條江,所以我們晚上自習後回不了家;每天中午下課我們一起回家吃飯,吃完飯一起回到學校;但是在初二的時候,我這個從小到大的玩伴,他選擇了輟學,去了西安那邊跟別人學做金匠,我到現在也很難想象,在15歲的年紀,一個人在外地做這個事情,是多麼的不容易,但是他的生命也停留在02年那個春天,他剛從家裡出去沒多久,一個人租住在一個民房,因為北方寒冷的天氣,他用煤氣做飯,卻不知道,這個煤氣爐要了他年輕的生命,晚上爐子出來的二氧化碳就這樣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終結了他短暫的人生;據說他是在第二天被發現的,同村的一個人因為沒看到他買菜,就去喊他,結果發現門被反鎖,敲了很久的門,最後感覺不對勁,才撞開門,卻發現裡面躺著一具冰冷的屍體,當時同村的人如五雷轟頂,不知所措,在短暫穩定情緒後,打電話通知他在家的父母;

而我們得到消息就在他父母得到消息的片刻後,整個村子一下沸騰起來;都是可惜的聲音以及他家人撕心裂肺的哭聲;我不敢想象他爸爸去西安認領屍體的時候,是怎樣的的心情;整個村子被悲傷籠罩;當我中午放學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震驚,無法冷靜;不敢想象就這麼失去了一個玩伴,而且是徹底的失去。

他媽媽在遺體下葬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以至於後來每天晚上都會去墳地上,他爸爸和家人覺得這樣下去他母親會失控,只有選擇離家打工;

到現在為止,他的長相依稀在我腦海,不過永遠的停留在18年的那個春天,近兩年在除夕下午給先輩燒紙的時候,我特地看了他的墳墓,上面長滿了雜草,墓碑也變得陳舊;

這是我最難忘也是最心痛的一件事


鄉村熱哥


童年最難忘的是給媽媽上墳!因為媽媽去世得早,很想媽媽!老父親就讓我坐上板車把我和姐姐拉到媽媽安息的地方!望著四周荒草叢生的城牆根,只感覺悲從中來,我的媽媽再也不能和我們在一起了!眼淚一直流!多想偎依在媽媽的懷裡,看星星!在媽媽的懷裡,酣然入睡!


金洪62


童年最難忘的一件事

在我腦海裡,有許許多多的難忘的是,但其中有一件事最令我難忘,那就是我第一次做飯。

那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一回到家,我就大聲喊道:“今天誰做飯啊? 餓死我了”。 走到餐廳,才發現爸爸媽媽不在,著急的我這是在餐桌上看到了一張字條,上面寫道:“兒子,今天我們不回來了,你自己做飯吃吧”。看到這張字條,心裡想:“哼!不就是做飯麼,誰不會,今天我就露倆手給他們瞧瞧”。我該做甚麼呢? 就做我最愛吃的雞蛋麵把。

我先拿來倆顆雞蛋,左手拿著雞蛋,右手固定住碗用力的在碗上磕了一下,不聊雞蛋被我磕碎了,蛋黃都灑在了我的手上,沒辦法還得重磕,我又把另一顆雞蛋拿在手上,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這次稍微用力的一磕雞蛋,正好磕在了碗裡,我高興的手舞足蹈,然後,在用力攪拌,攪拌好了,我就開始和麵,面活好了我就用菜刀切,這些面被我左切一下,右切一下,讓我切的亂七八糟,面切好了,我在打開電磁爐,裡面的水開了,我就把雞蛋和麵條放進去一起煮熟,等上七八分鐘,面就好了,這中途,我就打開電視,開始看我最喜歡的電視劇了,過了一會,走到餐廳看到面早就熟了,我趕緊把面倒進碗裡,幸好還沒有壞道低,還能吃了。我聽爸爸說加點醋和辣子味兒會跟好點,然後我就加了一些醋和辣子,最後我嚐了嚐我的“傑作”。呀,還不錯就是有點辣了,我得意的點點一頭,嘴裡還吃著自己做的面。等媽媽爸爸回來嚐嚐我的面,一定會開心死的。

逝去的童年,童年的笑。


小鳳的日常生活


我的童年稱不上豐富多彩卻有很多刻在記憶的最深處,不管何時想起都能有當初的感受,另我很久不能平靜。那年夏天,天氣特別熱,父母在炎熱的夏天也要開著拖拉機去給人家拉土,天氣太熱母親不想我跟著受罪,就讓我自己在家待著,井水桶裡冰上西瓜,讓我在家吃西瓜;那時侯我也就六歲左右不想自己在家,害怕,他們走了就追,現在想想拖拉機走的可能慢,快到村口的時候我媽看見我了,從拖拉機上下來以後我還很高興,以為可以帶上我了,結果我媽下來以後打了我好幾巴掌,告訴我天熱回家去吃西瓜,我不敢再追,就自己一邊抹淚一邊走回家,那種無助又害怕的滋味我一點點都沒忘,現在想起來,當時媽媽心裡是什麼滋味啊!回家以後天快黑了父母還沒回來,這麼熱的天,我還想幫父母分擔點什麼就準備自己把家裡吃飯的圓桌放好,那張桌子好沉啊,上面是一個圓桌,下面有支架,就是桌子腿,放桌子的時候我把圓桌摔成了兩半,嚇的在大門外的牆角一直蹲到爸媽回家。我們小時候是被放養的狀態,父母的精力根本達不到面面俱到,類似的情景還有好多,姐姐上課帶著我,怕影響同學,上課時間我就坐在外邊的臺階上等;冬天的早晨媽媽趕時間把我放在路口,讓我去姨媽家,結果姨媽家關著門,我也不知道叫就在路邊修車子的小鐵屋門外等,結果睡在了那裡。。。長大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