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明朝歷史上的“徐濱”和“孫若微”


揭秘明朝歷史上的“徐濱”和“孫若微”


火了很久的《大明風華》,終於收官了,朱祁鎮新奪皇位,承認錯殺了可保大明三十年平安的于謙,答應了徐濱的請求帶其母親離開皇宮。

在這部劇裡,喬振宇飾演的徐濱可謂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理性、沉穩、深情,文武雙全,是禮部尚書兼錦衣衛指揮使,可謂是文武雙全。這樣,。整部劇中徐濱在促成朱棣與建文帝見面、朱瞻基被貶南京後讓其恢復鬥志最終打敗漢王朱高煦、解救朱祁鎮於瓦剌等大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徐濱出海時,孫若微對徐濱說:“海上有風,那風便是我;有雨,那雨也是我;明月升起,請你出來觀看,因為我也在看,只要你在天空下任何一個地方還活著,我就怎麼都好,即便死去也不過是暫時不見面而已;古人說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可謂二人之間的感情之深,徐濱一直隱忍地愛著孫若微,可以說他為孫若微而憂、為孫若微而樂。當他與孫若微註定不能在一起的時候,他成了她身邊一道溫暖的光,一直守護著她,幫助她。


揭秘明朝歷史上的“徐濱”和“孫若微”


徐濱這個《大明風華》隱藏最深的角色的歷史原型又是誰,原型是否也與孫皇后有著深厚的感情呢?

​徐濱原型是許彬,今江蘇豐縣人,而且也非劇中那樣文武雙全,是個地道的文官,有史書記載:“(許彬)生而穎異,及學,目十行下,時人皆稱神童。”

徐濱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出生,少年時看書就能一目十行,永樂十三年(1415),二十三歲的許彬考中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士,主要負責起草詔書和為皇帝講解經籍。許彬輔佐五位皇帝,歷經六朝變遷。1457年,朱祁鎮在奪門之變中復位後,他任命許彬為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讓他入值文淵閣,任內閣首輔,執掌國事。

除了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寫作上也頗有建樹,是明代館閣體代表作家,所謂館閣體是一種詩歌流派。徐濱在館閣體流派中處於領袖地位,代表作有《東魯先生文集》、《東魯先生詩集》等等。


揭秘明朝歷史上的“徐濱”和“孫若微”


歷史上的“孫若微”與景清沒有任何關係,山東鄒平人,其父親是永城縣主簿孫中,一直隨父在永城生活,被《大明風華》中的太子妃張妍)之母彭城伯夫人推薦,十歲的孫氏入宮。跟著當時由太子妃張氏學習了七年的宮廷禮儀,1417年被冊封為太孫嬪,朱瞻基當上皇帝后,孫氏成了孫貴妃。1428年春,朱瞻基廢去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同年,孫貴妃被冊封為皇后,成為了明宣宗後宮的女主人,與許彬並無瓜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