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在家禁足一個多月,相信大家已經不勝其擾了,最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口罩的自由問題了。隨著疫情形勢的向好,摘掉口罩已經是實時間問題了。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但讓人擔憂的是,老師們的作文課卻遲遲沒有解禁,大部分老師一直採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授課模式,束縛學生思想的同時,也在摧毀著學生寫作的熱情。傳統的作文課堂有哪些弊端和危害呢?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首先,滿堂灌式的作文課堂,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堂課,學生應該是主人公,是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們,是起到引導和點撥的作用。但事實是,很多老師用自己的講來代替學生的討論和思考,自己高高在上,弄得學生緊張不已,這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學生對作文課失去信心。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其次,滿堂灌式的作文課堂,束縛了學生的靈感。

學生的寫作靈感,需要交流和碰撞,需要走進生活,用心體會。許多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以為自己講的很精彩,但學生的反應卻很冷淡。為何?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寫作的靈感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需要老師來激發和引導,而不是代替學生的思考。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最後,滿堂灌式的作文課堂,打擊了學生的熱情。

許多老師在講作文的時候,不遺餘力地批評學生所犯的錯誤,說的聲色俱厲,讓人心驚膽戰。學生精心準備的好素材好句子,老師們不屑一顧,反而對學生出現的缺點進行批評,這樣,只會讓學生們越來越懼怕寫文章。

傳統課堂的弊端讓我們無法再沉默下去,必須求變,才會重新激發學生們的寫作熱情。那老師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老師在平時講作文課的時候,要非常的注重口語訓練。

為什麼這麼說呢?俗話說,口乃心之門戶。語言表達是內心的真實反應,如果我們讓孩子們經常地訓練口語,那麼他在將來從事文章寫作的時候,也會把自己的語言表達的良好習慣展現出來。我們可以組織很多活動,比如說,像朗誦比賽、辯論賽等活動,以此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起來講故事,分享自己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文章寫作還必須要有一個量的積累,才能促成質的變化。

如果說學生有了素材的積累,有了一定的技巧,但是呢,他就是不練習。他的作文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學生在剛開始練的時候會覺得筆頭特別的沉,每寫一個字都會特別的困難,但是當他堅持下去以後,他就會發現自己的筆頭越來越輕了,下筆如流水,非常的輕鬆,很多好句子好段落,就會不斷的湧現出來。

要讓把學生從課堂當中解脫出來,帶領他們走進生活當中,去搜集作文寫作的素材。

比如說外面的牡丹花開了,我們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欣賞牡丹花。我們可以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一下牡丹花的美,也可以鼓勵學生去拍照,然後我們將學生拍的照片進行點評,從拍攝角度,拍攝內容等方面來點評學生的作品,因為,生活處處都是文章,攝影也不例外。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期間,要以鼓勵為主。即便這個學生的文章寫得不是特別好,那麼我們也要多去尋找他的優點,而非缺點。一篇文章,咱們可以找出三到四個優點,把他的優點給他放大來鼓勵他。在鼓勵的時候要具體生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認可。

關於學生的缺點呢?比較含蓄的給他指出。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學生的心裡頭充滿了對作文的嚮往之情,讓他喜歡寫,讓他能夠通過寫作體會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口罩要自由,文章寫作更需要自由


總之,作文課堂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有賴於廣大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走進生活,思考生活,總結生活,進而真正地達到“以我手寫我心”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