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晉專論」圍繞總要求 把握新形勢 展現新作為

「興晉專論」圍繞總要求 把握新形勢 展現新作為

圍繞總要求 把握新形勢 展現新作為

□ 張九萍

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強調必須以“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在推動高質量轉型、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恆久之功,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要求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統籌做好市場監管領域各項工作。山西市場監管系統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總局工作安排上來,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持把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高遠站位、精準舉措、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上把握新形勢,展現新作為。

一、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總要求,準確把握市場監管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

(一)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必須找準新定位、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要找準市場監管工作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凝聚合力、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從高質量轉型看,市場主體是轉型發展的微觀基礎。要圍繞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在減少審批、壓縮時間、提高效率上下功夫,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要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剛性約束,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促進優勝劣汰,推動產業升級。要以先進標準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從高水平崛起看,商標品牌不僅體現一個企業的標準、質量、專利等硬實力和信用、管理、文化等軟實力,也反映著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實力、市場競爭能力。要充分發揮質量、標準、專利、商標、廣告、信用、計量、認證等職能作用,推動製造向創造轉變、速度向質量轉變、產品向品牌轉變,打造更多山西質量、山西標準、山西品牌。從高標準保護看,要以嚴謹標準、嚴密檢測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山西,特別是要加強鍋爐整治、散煤銷售環節管控、煤質抽查檢測、油品質量監管。從高品質生活看,要從提高政治敏銳性的高度增強職業敏感性,堅決守住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堅決防止出現“灰犀牛”問題和“黑天鵝”事件,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安全問題。牢固樹立消費者至上理念,使消費維權工作更有力量、更有質感、更有溫度,讓全省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力實施市場主體活農、標準助農、商標興農、質量強農、合同幫農、執法護農工程,促進涉農企業健康發展、農副產品做優做強、農民消費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二)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必須以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推進全省市場監管工作實踐。山西省委要求準確把握過程論、重點論、系統論、主體論、標準論,這既是科學的認識論也是科學的方法論,我們要悉心領會、準確把握、指導實踐。要把握過程論。階段不能逾越,但臺階可以跨越。要揚長補短、提級進位、形成亮點,打造更多市場監管的山西品牌,推動全省市場監管工作邁上新的臺階。要把握重點論。把省委明確由省局牽頭推進的重大改革和先行先試事項、省政府明確由省局牽頭落實的重點任務,作為重中之重、確保落地見效。要把握系統論。統籌推進抓黨建把方向、抓班子帶隊伍、抓改革促發展、抓監管防風險、抓維權保民生、抓執法淨市場、抓基層固基礎等工作,實現各項工作有機銜接、有效貫通、同向發力。要把握主體論。堅持市場監管為了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的理念,加快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元共治格局,特別是要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省市場監管局要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推廣基層監管經驗。要把握標準論。把服務發展是否有力、市場秩序是否穩定、人民群眾是否認可,作為市場監管的基本標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和格局,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三)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必須推進全省市場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多個維度對市場監管進行戰略部署,明確了市場監管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握市場監管的職責定位和使命擔當,強化制度意識,加強制度創新,著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監管效能。必須在機制構建上下功夫。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針對市場監管領域問題風險多、燃點低的特點,建立重大問題發現解決機制,增強市場監管的前瞻性;針對市場監管業務條線多、監管領域廣的特點,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加強業務橫向協同和綜合統籌;針對重大違法案件、重大維權事件涉及法律多的特點,建立重大案件聯動執法、聯合懲戒機制,發揮大市場、大監管的綜合優勢和整體效能。必須在制度建設和執行上下功夫。加快推進地方立法、建章立制進程,使市場監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督導落實、績效評估機制,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必須在推進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進一步推進市場監管文化理念、業務工作、幹部隊伍的深度融合;強化系統思維、上下聯動、條線機制,確保全省市場統一、監管統一、執法統一;加強基層站所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裝備水平,夯實基層基礎。

(四)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必須以改革精神、創新辦法推進監管工作。當前全省市場監管工作正處於體制機制深刻變革、觀念理念快速更新的關鍵時期。要堅持改革導向。改革創新是解決矛盾問題的關鍵一招。要紮實推進綜合執法、“放管服效”、標準化、知識產權等重點改革任務,持續推進監管理念、機制、方式、手段創新。要加強交流合作。圍繞我省參與“一帶一路”和融入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主動與相關省市市場監管部門銜接對接,加大交流力度,開展深度合作。要走出去、請進來,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學習先進經驗,提升監管工作水平。要強化執法辦案。勇於亮劍出拳、敢於動真碰硬,完善執法機制、提升辦案能力,“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樹立起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權威。要增強服務意識。監管是硬任務,服務是硬道理。市場監管部門作為服務創業者、經營者、消費者的一線部門,既要有一線狀態,更要有一線擔當。要寓監管於服務之中,做到自我革命、簡政放權,公正監管、嚴格執法,提質增效、便民利企,樹立起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的為民形象。

二、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不斷將市場監管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動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多個維度對市場監管進行了戰略部署。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改革為要”,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促轉型,形成有利於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全省市場監管工作正處於體制機制深刻變革、觀念理念快速更新的關鍵時期。要紮實推進“放管服效”、標準化等重點改革任務,持續推進監管理念、機制、方式、手段創新,著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監管效能,努力推進全省市場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目前,山西省每14人有一個市場主體,而浙江是10人、廣東是9人,相比之下差距還比較大,但差距既是潛力,也是促進的動力。必須按照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要求,繼續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在減少審批、壓縮時間、提高市場準入效率上下功夫,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省市場監管局明確提出實現企業開辦“一套標準、全程網辦、一天辦結”,要求各地抓好貫徹落實。省裡決定3月1日起在太原、晉中和轉型綜改示範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下半年在全省全面推開。同時,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力支持和配合好“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

(二)全力抓好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高標準是高質量的保證。為此,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必須落實好樓陽生書記在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第二次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和全面深化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在能源革命、有機旱作、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不斷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撐和引領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積極圍繞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行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加強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完善認證認可制度體系,推進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加大對高端品質認證推行力度,強化服務新興產業發展的能力,為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三)充分健全保護知識產權制度機制。為落實好這一制度機制,省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動出臺山西省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的實施方案,認真落實省政府《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推動全省商標註冊量、專利擁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打造更多山西馳名品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為此,我們必須提高知識產權運用和服務水平,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高新產業領域,實施高價值專利推廣計劃,推動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提高發明專利運用率。必須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推進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創建。必須加快籌備建立山西省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構建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聯動平臺,推動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

(四)認真做好機構改革“後半篇文章”。市場監管部門是這次機構改革的深度涉改部門,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機構改革總結會議精神,深入推進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監管理念、監管工作、監管隊伍深度融合,形成監管合力;需要強化上下聯動,釐清各級職責、科學界定事權、強化條線機制、確保政令暢通;需要強化內部協同,建立完善相關業務領域問題會商、橫向協同、聯動監管工作機制;需要強化社會共治,逐步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元共治格局。

三、緊盯市場監管重點領域,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正處在深化機構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監管機制創新的關鍵時期,也是各種問題及風險易發多發的關鍵時期。只有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和關於市場監管的重要論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才能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展現監管工作新作為。

(一)全力抓好重點領域監管。一是認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市場監管第一位的任務,充分發揮市縣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用,協調相關部門一致行動,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十大攻堅行動,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聚焦重點領域,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大幅度提高“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強化景區餐飲安全專項治理和網絡餐飲安全專項治理,確保食品安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二是加強藥品檢查和執法力量建設,全力做好疫情市場監管和疫苗安全監管,做好日常檢查和跟蹤檢查,著力推動全省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建設,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假冒偽劣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市場秩序平穩運行,確保不發生重大藥品質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用藥安全。三是加強大型遊樂設施、壓力容器等監管,加大檢查力度,嚴格落實生產使用單位主體責任,發揮技術機構支撐作用和社會監督作用,加強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定雙重預防分類技術規範,大力推行電梯險,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可控。推動建立行業和區域質量安全監測預警機制,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質量安全事件。四是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聚焦危化品、電線電纜、兒童用品、裝飾裝修材料、農業生產資料等重點工業品,強化風險監控和防範,通過高質量完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綜合性評估,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二)全面增強風險意識。市場監管事項量大面廣、點多線長,市場監管領域風險燃點低、觸點多、社會關注度高,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可能引發的疊加效應、聯動效應、放大效應會更加明顯。必須全面增強風險意識,深刻認識到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等民生風險防禦戰打不好、打不贏,極容易造成社會“底板”失守;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把風險防控要求落實到全領域全環節,著力治“未病”、守底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三)努力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市場監管部門不僅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更要提升風險防範能力,這是有效應對風險、科學處置風險的保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緊密結合監管工作中的實際情況,細緻排查監管工作中的風險隱患,有針對性做好應對預案,通過沙盤推演、壓力測試,加強應對能力;組織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工作,通過實戰,鍛鍊隊伍、提升能力;同時與日常隱患排查相結合,及早發現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及時更新完善預案,抓實抓細監管措施,確保突發事件應對自如。(作者:張九萍,系山西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

審核:段利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