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從2018年到現在,光明星婚變的消息,就刷了多少個熱搜。


楊冪、劉愷威、張雨綺、何潔、吳建豪、張靚穎……


有讓人唏噓的,讓人意外的,讓人惋惜的,讓人拍手稱快的。


明星們的婚姻,其實也是當代中國社會婚姻狀況的縮影了。


民政局公佈2018年中國離婚率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登記的婚姻數為1018萬對,離婚登記數為381萬對,離婚率為38%。


從各省市數據來看,排名前五的,東三省和兩個直轄市:黑龍江、天津、吉林、遼寧和重慶,離婚率均已超過50%。


備註:這裡的離婚率統計口徑為:2018年離婚登記人數/2018年結婚登記人數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最惹人關注的,還屬李小璐和賈乃亮的婚姻。


經過2018年的事件後,微博上很難看到兩人的互動。


甚至,4月12日,賈乃亮生日當天,李小璐不僅沒有送上任何祝福,還在當天,把本來是“賈乃亮海邊向自己求婚”的微博背景圖換掉了。


網友們大膽猜測:倆人關係跌至冰點,估計只有孩子這一個牽絆了。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只有孩子這一個牽絆。


明星也是人,在這一點上,和普通人並無不同。孩子,往往是離婚中的雙方考慮最多的。


雖然,時代在進步,對於持續上升的離婚率數字,再也不能讓我們驚奇;


雖然,我們都知道,離婚率的上升,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一個衍生結果,它標誌著我們對婚姻質量有更高的要求;


雖然,我們在進步,我們已經知道,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父母不相愛、家庭不幸福的氛圍中,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在面對離婚的問題時,孩子仍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因為孩子而做讓步,因為孩子而將就的,不在少數。


心理學上也在講,維持婚姻的不是愛情,而是:孩子、金錢、雙方的現實介入深度。


當然,維持婚姻,和婚姻的質量高低,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卻說明了,孩子,確實在實際生活中,切實影響了婚姻的結果。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的一位來訪者,女性,40+,孩子初中。


她來找到我的訴求就是:希望我能給她一個支持,讓她的婚姻能撐到孩子高考結束。


乍一聽起來似乎非常合情合理。


來訪者在談到離婚對她的影響時,是這麼描述的:


離婚對我沒有影響的,我主要就是擔心我的孩子受到影響。


我聽完就憤怒了,因為,這句話漏洞百出。


當然,這句話的漏洞很難察覺,因為,這句話是躲在一個看起來特別“正常”的邏輯、現象和原因背後的。


但是,多年的從業經驗,讓我非常敏感,它的不成立馬上抓住了我。


首先,和愛人結婚的,是來訪者自己,而不是來訪者的孩子;


其次,認為離婚對自己毫無影響,這是撒謊;


第三,同時,又認為對孩子有影響,對自己沒有影響,怎麼能知道對孩子有影響?


這完全是把自己躲在了孩子的後面,這是一種對自己的防禦和對孩子的佔據;


第四,這還說明,來訪者完全處於融合未分化的一元狀態中,她把女兒和自己,想像成了一體的。


我的“憤怒”當然是一種反移情


但是,表達憤怒,等於在向我的來訪者表示:把孩子當作不離婚的藉口,純粹只能是藉口。


因為,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早晚也會像我一樣“憤怒”的。


只是,孩子可能並不能分得這麼清楚,他不知道自己的憤怒到底是為了什麼。


甚至,還有可能伴隨內疚和自責:父母都是為了我,我怎麼可以對父母這樣?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無數的人,就像我的來訪者,當真的走到婚姻的十字路口時,不管是出於任何層面的考量,“孩子”都會是一個最重要的牽絆。


那麼,離婚,真的一定會對孩子有影響嗎?


是什麼,造成了離婚過程中,對孩子的影響?


怎麼做,才能讓離婚,最小程度地影響孩子?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我們一起讀下面這句話:


離婚,作為一個負性事件,對孩子是一定有影響的。


看到這句話的第一感覺,你會認同這句話嗎?


當然,首先,我要告訴你,這句看起來“很中正客觀地表述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的話是不對的。


原因是:這句話的前提條件就有問題。


“離婚”並不是一個“負性”事件。


“離婚”是一個不帶價值傾向的客觀事件,無正無負,可正可負。


至於它到底是“正性”還是“負性”,這完全取決於離婚關係中,父母雙方的處理方式,以及,是不是有“感情溢出”。


什麼是“感情溢出”?


“感情溢出”指的是:


婚姻中男女雙方在處理離婚事件時,由於個人心智模式、性格等原因,在處理離婚的過程中,牽扯出了大量積累的、未處理的情緒和問題。


並且,這些情緒和問題並不能自我涵容和處理,就會導致感情溢出。


有溢出,就會影響他人,沒有溢出,就不會影響他人。


所以,到底“離婚”,對孩子是否有影響,是看兩人有沒有“感情溢出”。


可以這樣說,如果夫妻雙方都沒有“感情溢出”,那麼,對孩子是沒有不良影響的;


如果任何一方有“感情溢出”,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某一個方向上的影響。


甚至還可以說,如果夫妻雙方不僅離婚本身過程處理的很好,而且,離婚對於兩個人而言,都發自內心地認為是好事。


那麼,孩子在離婚事件中,不僅沒有受到“負向”影響,甚至還會有“正向”影響。


“我不離婚,因為孩子”:為孩子將就的婚姻,會毀了一家人


所以,“離婚”這件事不帶感情色彩,夫妻雙方如何處理,才是影響的關鍵。


這就是為什麼:


很多父母雖然沒有離婚,孩子過的相當痛苦,性格缺陷很多。


父母離婚的孩子,就好過嗎?


有的也過的很痛苦,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父母中一方對另一方深深的恨意,而自己出於對父母的忠誠和認同,不得不被綁架,一起憎恨對方;


又因為孩子對父母雙方都有的天然的親近和認同,潛意識中又會有對另一方父母的理解,同時還會憎恨自己為什麼背叛了這一邊的父母……無休無止,一生糾纏其中。


如果孩子足夠幸運,有兩個成熟的父母,那麼,無論結婚還是離婚,孩子都將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還可以說,如果沒有成熟的父母:


父母如果一生相愛,那當然最好,可是,那只是童話;


一旦父母不相愛,無論為了孩子保留婚姻,還是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都是註定不可避免的。


所以,這道題唯一的解就是:作為父母,自己得成長。否則,你並沒有能力能為孩子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