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驗小學、中學、高中,為何沒有實驗大學?實驗學校是什麼意思?

胡吉年


我是寒石冷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確實我們經常能看到有實驗小學、上學、高中,但真沒有一所大學名稱上掛著實驗兩字,實驗學校是什麼意思呢?

實驗學校的由來,我們不妨追溯一番,就知道實驗兩字怎麼來的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國家面臨著百廢待興的局面,那麼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模式呢?從國家體制來講,我們國家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而前蘇聯也是走的這條路,並且還是我們的老大哥。於是向老大哥學習便成了最便捷的模式,包括教育也不例外,在五十年代的時候,我國中小學校便借鑑了前蘇聯的教育模式,但是又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還得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新的基礎教育體制,於是實驗學校便應運而生了。直到今天,實驗學校的“實驗”二字仍然一下在延用著。

實驗學校發展到今天,創新已經幾盡於枯竭,因為各種創新模式都嚐遍了。

每一所學校從建立之初開始,如果掛上“實驗”二字,必須要有自己的創新教學管理思維特點,就類似於實驗田一樣,承擔著教育改革的課題任務。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輪又一輪實驗教育改革創新,到今天為止,實際上已經再也拿不出什麼新花樣新東西來了。但是很多實驗學校仍然成為重點小學、初中或高中,因為在實驗學校裡普遍都有著較好的師資力量。但是實驗學校的創新到目前為止,圍繞應試教育已經拿不出新東西來了,而素質教育偏偏又沒辦法很好融入應試教育體制之內。

為什麼沒有實驗大學呢?是因為大學並不承擔基礎教育功能,大學體制已經相對成熟。

上面我說過,實驗學校擔負的是基礎教育和改革與創新的任務,在不斷探索中去推陳出新,可是大學教育卻不一樣,因為有著相對成熟的機制與體制,如百年的老校,自身就不斷在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中日益完善,隨著時代發展到今天,幾無論是專業學科建設,還是師資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都不可能完全突破我國現行教育體制框架,照搬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因此,就不存在實驗的可能性。但是若問大學是否還有改革與創新的需要呢?當然需要,只是這改革很複雜,完全不是實驗和推廣所能解決的問題。

結束語:實驗學校到目前為止,其實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留下的可能只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稱呼而已。這就如人的習慣一樣,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只要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實驗學校到了無實驗可做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考慮,是否該摘掉實驗這頂帽子。


寒石冷月


”實驗小學”這個名稱解放前就有,就是”樣板”。教育局對實驗小學抓得很緊,不允許在教育上出大小問題。當然也有政策傾斜。


王祖蔭1


這個問題我是真不懂!!!!!

可能有的人一看到實驗兩個字,會感覺這個學校高大上一些,這些學校應該是借鑑了前蘇聯的模式,不過具體是怎麼借鑑的,可能當時確實有一些教學改革,不過現在應該是和普通學校沒什麼區別。


不過我來說一說對實驗中學的看法,因為我高中就是在實驗中學上,而且是在一個市裡的比較出名的實驗中學,但是我並沒有看出來在這個學校當中有任何的和其他學校的區別,我們上學的時候只是老師也想相對來說厲害一些,同時大量的練習題海戰術,拼時間,拼精力,最後考上了一個二本的大學,當然我的同學也有考得非常好的。



在中國的學校當中,有很多實驗小學,實驗初中,實驗高中,但是他們都不是做實驗的,也都不是改革實驗的先行者,他們這個名稱只限於一個實驗的名稱,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和第一小學,第二小學,第三小學,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三中學,沒有任何的區別。

大學當中有專門的大學,按照專業優勢來劃分的大學,也有綜合性大學,所以大學的名稱要更具特色一些,如果叫什麼什麼實驗大學,可能這樣的大學不足以吸引很多學生。



而且每一所大學裡各個專業都要搞一些實驗研究,很容易和某個專業的實驗產生衝突。

這都是我看到字面上的一些感悟。


宇宙最好老師


有實驗小學,中學,高中為何沒有實驗大學?在我們身邊的教育資源裡面,我們隨處可見實驗小學、實驗中學甚至實驗高中,但是唯獨沒有實驗大學。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並不太理解,為何我國的教育階段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和博士生,為何實驗學校到了高中就截止了?還有什麼叫做實驗學校?在一些實驗班級裡,究竟和普通班級相比有哪些長處和優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叫做實驗學校。大家都知道,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傳統應試教育,雖然我國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我國的幅員遼闊,人口密集,學生數量也相對較多,因此要想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至少從目前來看,要想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可能暫時還無法實現。因此有一部分實力較好的學校,他們可能會率先進行試點,也就是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採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一些創新的思路為學生進行教學,因此這樣的學校我們可以稱為實驗學校。

實驗學校一般是採用新的教學制度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們的思維活力和主觀能動性。

對於一些率先採用新的教學方式的班級,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實驗班級或者實驗班。那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國有很多的實驗小學、實驗初中、實驗高中,為何沒有實驗大學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表達自己的3點見解。

1.我們從小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從小學到初中這九年時間裡,屬於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同等上學的權利。而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都不太成熟,許多學生尚未年滿16週歲,因此需要在老師的引領下和家長的監督下共同完成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習成績。並且

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們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教育思路來對他們進行起引導和啟發。

2.高中是人生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因為高中是學習壓力最大,並且最辛苦的一個學習時期。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很多學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高中這個階段採用實驗教育,可以更好的來驗證我國素質教育的成果。由部分高中進行試點,以此來驗證實驗教學的方式能否讓更多的學生進入理想的大學。

因此我認為,在高中階段推行實驗教育,是對我國教育體制的一次大膽創新。

3.但是進入大學之後,絕大多數同學都已經成年,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大家已經能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而不用過多進行人為的干預。因此在這個階段更是發揮大學生天馬行空想象力的時候,那麼就不需要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思想上干預,讓他們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可能會更好。

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實驗高中,但是並沒有見到實驗大學,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觀點。如果你也關注教育,並且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點個關注吧,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