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老照片」那一年,他十九歲

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歷史。記錄著硝煙與犧牲,傳承著紅色和激情。


「紅色老照片」那一年,他十九歲

老照片上寫著:1935年旅濟與大哥共照於歷下子琳照相館 承先注

這是剛剛15歲的小弟執筆為兄弟倆做下的筆注。字跡稚嫩,卻依然掩不住青春年少的飄逸和瀟灑。

左為弟弟張承先(參加革命後改名張林),右為哥哥張奉先(參加革命後改名張範)。


01他的事蹟編入了教材

張範(1913-1946)。現山東省東營市十三圖村人,18歲時考入濟南省立第一鄉村師範。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初,奉命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歷任太行地區八路軍某部大隊長、支隊長兼政委、青年決死二縱隊六團政委,率部與敵決死戰鬥,歷時八年,戰功卓著。

1947年1月,在曲沃縣的高顯鎮戰鬥中壯烈犧牲。為紀念張範,高顯鎮改名為張範鎮,他的英雄事蹟編入小學教材,世代傳承頌揚。


02 那一年,他十九歲

張林(1920-1939)。現山東省東營市十三圖村人,山東太河慘案犧牲的著名烈士。

少時聰穎,受其兄引領,1937年赴延安抗大學學習,次年8月奉命來山東。任山東八路軍第三支隊十團三營四連政治指導員。

1938年3月30日,張林隨三支隊210人護送南下魯南的62名受訓的幹部,途經博山縣太河鎮時,遭國民黨頑固派秦啟榮所屬王尚志部伏擊被捕。

遭敵施以酷刑,棍棒打、鐵絲抽,誓死不屈!被敵人槍殺於彌河沙灘,壯烈犧牲。那一年,他19歲!

如今,太河慘案死難烈士紀念碑高高的聳立在英雄們犧牲的地方,與青山同在,與山河共存!

「紅色老照片」那一年,他十九歲


03 滿門英傑

張範、張林生在一個英雄的家庭。其父張炳乾崇尚進步,書香門第、名流士紳。在他的教育下,4個兒子3個先後參加八路軍。長子張奉先、次子張承先為國捐軀,三子張躍先戰場致殘。四子張光先遭敵摧殘,被黨組織營救,倖免於難。

在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中,被譽為"滿門英傑"的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