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百塊錢的乒乓球拍與八、九百塊或幾千塊錢的性能差異真的有那麼大嗎?

Camilld


這個還是看每個人的技術水平,初學者剛剛接觸我建議200 左右的球拍練習基本功就好。不過說實話兩個人技術水平差不多的人,球拍性能好的那個人更有優勢,球拍出球的速度更快,旋轉更轉一點,控球好一點,特別是防球更輕鬆,那種掌控感!

不過建議光大乒乓球愛好者,不要燒板,選擇一塊適合自己的板,在一年左右就不要換底板了,可以酌情換膠皮,那種國家隊專業的底板膠皮配置業餘的是打不起來的,根本打不動!打了也是一種負擔!還不如找一個自己可以發揮成出個人特色的配置!

如果你是已經半專業的愛好者,那麼你可以忽略我的話了,因為你肯定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配置



小滕乒乓


您好,我是生活需要運動,我來替您解答。

價格傷的差異對於球拍上肯定也是有區別的,重要地是區別大不大。

首先,我們先說說底板,這底板的區別就很大,同時價格也是很不一樣。像五合板,七合板,性能差,不過適合新手。這價格自然而然就相對便宜。

純木質底板,天然木料價格也有區別,同時不同的配方和製作方法都影響這價格,這裡面高低不等,同時適用不同的技術水平。

複合纖維底板,即使用了碳素、芳基、芳碳混織、軟碳、玻璃纖維等人工合成材料的底板。

碳素底板速度極快,力量大,缺點是控制欠佳,適合快攻型打法。

芳基纖維旋轉力強,手感好,適合弧圈型打法。

底板會很大的影響你的手感,所以像專業運動員都會有他們專門定製的底板,這中間的價格差別就很大了。同時還有一個因素影響著價格就是牌子。

膠皮和海綿,這裡面也是有差異的,但是這裡面的價格我就不是很清楚了,畢竟我也是一個業餘的並沒有深究過,不過現在海綿和膠皮都是配套買的,你可以參照上面的數據來選擇適合你的那一款。

這麼多的影響球拍價格的因素,球拍性能自然都是會有差異的。

但是,如果你是新手,至於這個新手的區別我就大概簡單區分吧,1年到2年愛好且正常打球的我們就先算新手吧,如果你是這個時期的愛好者,你打幾百的和幾千的可能真心不會有太大的性能差異,唯一有感覺的就是在球拍重量和彈性上會有區別。

如果你是2年以上,經常打球的,隨著你技術的提高,你會發現幾百和幾千的球拍區別真的很大,他可以影響到你揮拍地力度,球的旋轉,以及甚至會影響到你回球姿勢和球感。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職業選手,他們在這個上面的要求更加苛刻,可能就僅僅是球拍上的不順手就會影響到他們的發揮。

所以我總結下,價格上的差異,對於乒乓球拍來說還是有差別的,而且還不小。主要是看你感受得到感受不到了。這裡面對球拍性能的把握還是需要你有更加明銳的技術感覺才會發現。(前提是你都是買的正品,假的就不用多說了。)


星星侃球


首先我不鼓勵盲目追求貴的乒乓球拍

體育對我們來說,更多的可能是一場運動愛好,盲目的去追求貴的乒乓球拍,其實沒有必,要對於技術的提升更加沒有作用。

但是如果你坦白地問我,200塊錢的乒乓球拍,和八九百塊錢的或者幾千塊錢的性能差異,真的有那麼大嗎?

我想告訴你:剛開始用,你可能沒什麼感覺,用的久你就知道了。

我有幸幾種種都用過,幾十塊錢的,幾百塊錢的,上千塊錢的都用過。

差異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個是底板;乒乓球的底板是決定乒乓球價格的,一個很大的因素。不同的底板拍子打起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底板差的總會有一些輕飄飄的劣質的塑料感,貴的乒乓球拍底板會很厚實,擊球會自然而有力度。

其次,拍子和膠之間的工藝也是決定乒乓球拍價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這種感覺該怎麼說呢?就是如果你只是偶爾打一兩場,你其實感覺不出拍子和膠的相互之間的作用關係。只有當你一直用,用久了之後你才發現好的拍子和膠的工藝真的會給你的球的技術帶來很大的提升。

當然,這是針對高手而言,像我們這種新手,或者是打著玩的愛好業餘愛好者,就沒有必要去追求那種拍子,因為反正我們也感覺不出來。

在體育器材這一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貴的和便宜的是不一樣的,用久了才知道!

我是西安嘉頤體育,更多體育知識可以關注我哦!

西安嘉頤體育


第六人覺得這個要分人看:

我認為如果是業餘選手,兩百塊錢的球拍和八九百乃至幾千塊的球拍性能差距不太大。如果非要說差距有多大,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業餘球友由於發力不集中,很難把球板打透,因此球板的差異不會顯得那麼大。

如果是專業選手,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人家是吃這口飯的。一般來說,專業選手打球時能夠打透底板,這種情況下,如果是200左右的底板很難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彈性支撐,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感覺球板沒底勁,打(拉)過去的球軟綿綿。

如果是八九百的底板基本能滿足專業選手的需求,這種底板用材比較講究,如果是幾千塊錢的,比如許昕的專業藍標,小兩千的銀子,據說打起來感覺非常好。第六人覺得許昕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跟底板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關係。

最後,第六人認為,我們廣大業餘選手沒必要燒器材。專業隊的選手很多都是定製版,我們買的更多的是市場版。幾百塊錢的底板足夠用的,沒必要把精力和時間用在燒器材上,有那功夫,不如好好鑽研下技術。等著水平上去了,在考慮換個好一些的底板。大家覺得呢?

當然土豪除外!


國球第六人


初學乒乓球的愛好者面對體育商店裡琳琅滿目、價格相差懸殊的各種品牌款式的乒乓球拍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選擇那一款球拍。在初學者的心中往往有個疑慮:百元左右的球拍與1000元以上球拍差異有那麼大嗎,那一款才適合自己?

先舉個例子:跑步人人都會,運動鞋的價格卻千差萬別。專業百米賽跑的運動員甚至一雙鞋都上萬元,因為對他們來說百分之0.01的速度提升都可能是冠軍與亞軍的天壤之別。但作為只是鍛鍊鍛鍊身體跑跑步的你幾十元一雙的跑步鞋就可以勝任了。

乒乓球拍在性能、材質和科技含量上說道很多,純木底板、碳素底板、複合纖維底板種類繁多,加上品牌宣傳等成本,價格自然而然地就分出檔次,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一般來說,價格越高的乒乓球拍科技含量越高,相對就越好使。但乒乓球項目不同於一般只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田徑類體育項目,它要求精準的控制力和人拍合一的體會。換句話說,就算給初學者一塊馬龍用的專業球拍,也可能不如用百十元錢的純木球拍打得好,因為初學者控制不住。

那麼什麼樣的球拍適合初學者呢?初學者應該遵循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原則,一般來說二、三百元以內的球拍就足夠初學者使用了。

首先,初學者千萬不要買成品拍,切記切記!成品拍是指乒乓球底板上已經粘好膠皮的球拍,有紅雙喜、雙魚等等品牌,其共同特點是不好使。經常打乒乓球的愛好者沒有一個會使用此類成品拍的。初學者正確的做法是在專業乒乓球商店買一個七層純木底板或五層純木底板,選擇兩塊反膠套膠,然後讓店員幫粘貼在一起。這種服務是免費的,只要是出售乒乓球器材的商店都有這項服務。純木底板便宜的可以選國產紅雙喜、銀河等品牌,也就一、二百元的底板就足夠了。反膠套膠可以選國產729、紅雙喜等品牌,一塊套膠三十左右就很好了。這樣一塊底板加兩塊反膠套膠也就二百元錢左右,能夠滿足初學者的任何需要。當然你要是錢多得沒地方花,也可以選擇日本的蝴蝶品牌、瑞典的斯蒂卡品牌。小編感覺對初學者來說球拍性能提升有限,但價格就要高出很多,不太值得。

其次,初學者要重視基本功。一個好的球拍能夠充分發揮乒乓球愛好者的技術特點。這有個前提是你必須有乒乓球技術,這就需要找專業教練從正反手基本功練起。不然就算給你世界上最好最貴的球拍,你也打不過用一般球拍的乒乓好手。比如國乒隊員馬龍就算拿簽字用的小球拍,一般乒乓球愛好者都無法贏他。

最後,初學者在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考慮換底板。一般來說是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能夠打透底板,並且能夠充分控制住球,但自我感覺出球速度不夠快,殺傷力不夠。這時候可以考慮換碳素底板、複合纖維底板這些更有科技含量,出球速度更快的底板。同時根據這個底板換相對適合的套膠,就能使你的乒乓球技術得到充分的發揮。


乒乓球球


如果專業的水平,那確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差別大了去了。如果業餘球手,不瞞你說,作為一個業餘球賽拿過全市(上海)33名的我來說,基本感覺不到什麼差別(取得這樣的名次有運氣成分)。個人比較迷戀各種裝備,幾百到幾千的底板膠皮反膠正膠生膠長膠各種換,不過真的沒感覺差太多(當然生膠長膠更是因為不得法打的一塌糊塗,慚愧),還是水平不行啊。


回嘎嘎


做買賣的都會說這麼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其實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很多時候價格的差異和產品的品質是成正比的,當然這不包括因為銷售渠道或場所的不同而導致的價格差異。一瓶啤酒兩塊錢,放到高檔酒店裡或者爬到泰山頂上,十塊錢能買到一瓶就已經很不錯了。這是銷售場所的特殊性導致的,追加了挑山工的勞動價值或銷售場所自帶的品牌價值,不代表啤酒的品質有什麼差異。銷售渠道的不同也會導致產品價格的差異,因為可能省卻了一些中間環節費用,都明白,就不多說了。

所以,我們討論的是同樣的渠道或者說正常的渠道但卻價格迥異的兩種球拍是不是同樣具有品質上的不同。

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商品的價值是市場決定的,並不是商家想賣多錢就可以賣多錢,除非是壟斷性產品,而乒乓球拍並不是一家子在賣,顯然不是壟斷產品。非壟斷產品如果十幾塊錢的東西賣上千,那得指望運氣碰傻子;上千的東西賣幾十塊,就算馬雲也經不起長期的折騰。所以正常情況下,價格差距比較大的兩種乒乓球怕必然是有著品質上的不同。

但這裡面還要排除掉名人效應或品牌效應導致的價格差異,同樣的產品簽上個明星的名字或者有響噹噹的品牌倚靠,價格就飛昇而上,這也不在討論之列。

討論乒乓球拍的好壞,我們不妨先把它分解開來看。忽略掉把手,我們可以把乒乓球拍簡單籠統地分為底板和膠皮兩部分,所以我們討論一個乒乓球拍好壞的時候,大體上也就是圍繞著這兩個核心部件來說事。

底板

球拍底板並不是隨便砍一棵樹就可以做,或者隨便弄塊合成板就能做。選材和品控都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兩隻球拍的重量不能差距太大的吧,又比如板面的光滑度,板面的軟硬度等都是需要嚴格的控制。

所以一個好的球拍底板,對選材和工藝都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所以球拍底板的價格不能單純的用原材料來衡量,即使同樣的材質,因為工藝的精細度不一樣,品控的執行標準不一樣,價格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天差地別。

  • 從製作方式上看,有單木板和拼接之分。

單木板,就是用一整塊的木材製作而成。這種球拍比較少見,通常有單檜和單阿尤斯兩種。單木板的球拍比較厚重,所以不太適合身體弱弱的玩家使用。除此之外基本都是拼接的了,並不是說拼接的就不好,工藝不同而已。

  • 然後,球拍的底板主要還是材質的問題。

從大類上可以分為純木即天然實木及人工合成即各種複合板。如果再細分下去,天然實木當然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槐木、松木、樺木等;複合板當然同樣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膠合板、細木工板、刨花板等等。這只是從材質上來說的,但具體到乒乓球拍而言,並不是所有天然木材都可以拿來製作球拍,也不是所有合成板都能拿來製作球拍。正規的乒乓球拍的底板製作是有官方標準的。

國際乒聯規定,乒乓球拍底板至少含有85%的天然木材,底板的每一黏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mm,二者取其小(即如果總厚度的7.5%超過0.35mm,則不能超過0.35mm;如果總厚度的7.5%不超過0.35mm,則不能超過總厚度的7.5%)。

純木的底板和複合材料的底板差別很大,不僅僅是彈性的差別,手感和重量等也都有很大的差別。

純木板通常有單檜、單阿尤斯、三夾板、五夾板、七夾板等。

複合板通常有碳素纖維、芳基纖維、芳碳混編纖維和玻璃纖維等。

各種不同材質和不同製作工藝的球拍底板在性能、重量、手感及壽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細說起來估計可以寫本書了,這裡主要問的是價格,就不再多說了。價格自然是有巨大差異的。

膠皮

乒乓球拍除了底板的不同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膠皮的差異了。現在的乒乓球拍在底板和膠皮之間還都有一層海綿,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膠皮是覆蓋於海綿上面,膠皮和海綿統稱為套膠,通常就單以膠皮論。

膠皮一般可以分為:正膠、反膠、生膠、長膠等,還有一種專門對付弧圈球的“防弧膠皮”,是屬於反膠的一種。

各種不同種類的膠皮也是性能各異,自然價格也是天差地別,這也是導致乒乓球拍價格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不再過多的囉嗦了。

所以,兩百塊錢的乒乓球拍與八、九百塊或幾千塊錢的性能差異真的有那麼大嗎?答案是肯定的,真的有這麼大。

但是並不是說價格高就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為一名職業選手來說,有一副趁手的球拍是至關重要的,但作為一般愛好者而言,幾百塊錢的球拍和幾千塊錢的球拍雖然不能說沒有差別,但是差別不是很大。

所以筆者建議,如果不是專業選手,如果不是土豪,真真沒有必要去太過追求高檔,感覺用著合適就好。


出棋不意


在這裡聊乒乓球裝備的估計都是業餘的,但是這個業餘區別也很大。

如果你只是在小區公園裡隨便打一打。那麼一兩百塊錢的成品板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打的好一些,對自己的技戰術有些要求,經常去球館找高手打,甚至還要去參加業餘比賽,那麼在裝備上的投資還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再去考慮底板套膠這些裝備的問題才有意義,才能體會不同的裝備帶來的不同手感和技戰術變化。

從開始用一兩百的成品拍;到三四百的底板加套膠;再到五六百七八百的底板加套膠;再到到一兩千的高檔專業底板套膠。這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你會發現最難選的不是底板,而是套膠,特別是反手。[我想靜靜]


惑而不惑


這麼說吧,如果你是初學者,沒有太多的手感,一兩百的拍子作為入門的裝備完全沒問題。等你的水平上來了啊,經濟上的有條件可以接受,那麼你可以多花一點錢,改善一下你的裝備,但是你會發現這種裝備上的差異並沒有價格上的差別那麼大,如果你基本功好,一兩百塊的牌子照樣能打,而且打的還很好。很多人為什麼一開始打便宜的牌子,後來又多花很多的錢去買更貴的牌子呢,他覺得水平上不去,可能和裝備有關,事實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關係。


生於甲子


對業餘的鍛鍊身體為主的我覺得差別不大,也感覺不到多大的區別,基本都心理作用吧。我也是業餘愛好也打過朋友們的1000多的底板,幾百的,感覺差不多,和成品拍區別有這點可以感覺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