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如何理解“什麼樣的家長,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

綰清風


在18歲之前,孩子成長的大部分時間是和父母度過的,耳濡目染,孩子從小到大會不斷學習自己接觸的一切:語言、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簡單的拿有錢人家庭和普通人家庭來對比,如果價值觀同樣正向的話,有錢人家長從小會給孩子富足的成長環境,除了基本的學校的學習以外,根據孩子興趣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比如跆拳道,鋼琴課,英語口語提升等等。身邊結交興趣廣泛的朋友,也會得到很多人生路上的幫助,孩子的綜合素質會越來越好。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滿足基本的義務教育,興趣輔導幾乎沒有,孩子接觸的少,見識的少,很多東西只能後知後覺。這樣的差距會在大學尤為明顯。有錢人家庭成才率遠比普通人的高。


熊說一二


太贊成啦!

之前帶4-10歲的學生英語,後面主要帶初中生英語,真的是孩子是家長的鏡子,除了個例!

舉例:

家長孩子A:測評課因為公司要求,必須要有全英文自我介紹,否則扣流程分和績效。孩子A在還沒聽完我的自我介紹後,直接非常無語的朝我翻白眼,表情不耐煩,我本來立即要說漢語,孩子直接嘴巴嘟囔退出了教室(在線)後面媽媽進教室給我抱怨,孩子不好管,不願意學習,自己也不懂,問有什麼方法和捷徑,看孩子背單詞太累。我笑著說,滿分120,孩子只考20 30分,說了技巧也可能不會用。。。。。

線下教育機構例子

家長孩子B:家長告訴我,私立學校總換老師,不負責,之前補課一對一沒效果,覺得我還不錯,希望有效。一定會配合我的工作,孩子聰明情商又高,只要教的好,一定能上來。

孩子B 講課無數次跑神,剛講完知識點,一問還是不知道。留時間記筆記,筆記記出來有錯誤,上課遲到十到十五分鐘,飯也要在上課期間吃。媽媽自從報了英語,再也聯繫不上,忙生意了。


愛翻譯的英語老師小A


我執教小學多年,當過N年班主任,我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留下很多思考。記得剛開始當班主任,我總是會觀察孩子身上有哪些壞習慣,然後不斷通過各種班級的策略來幫助他,但很奇怪,很多孩子即使在你的面前彷彿改變了當時的習慣,但過了一段時間,依然恢復原樣,後來我開始慢慢觀察家長,我深深地理解了,什麼叫做“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了。幾乎每個孩子壞習慣的背後都是因為他的父母是那樣壞習慣的,而且很多的孩子的思維都是根據父母的思維來定位的。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真的有所提高,那就得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


椰子的汁


如何理解“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第1次說話,第1次走路,第1次穿衣服,第1次上學等等,都會使爸爸媽媽由衷的高興。在無數個第1次中,孩子的小手拉著爸爸媽媽的大手走進了人生世界,所以孩子的最直觀的榜樣也就是爸爸媽媽。

家庭關係中,婚姻關係永遠是核心。婚姻關係和諧,親子關係才能和諧。要教育孩子,先看自己。

爸爸媽媽與孩子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夫妻關係的好壞,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父母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

爸媽恩愛,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怒。由於父母關係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生美好的嚮往和感覺,將來能有健康的愛情觀。

父母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媽感情淡薄,兩個人常常通過孩子來交流或維繫家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關心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注或感受,性格會變得任性而自私。

父母過早離異→孩子冷漠、無安全感

很多不幸婚姻中解脫的夫妻,忽疏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無法從中解脫的是孩子。他們內心的創傷是終身難以平復的,他們的不安全感、恐懼感也永遠無法抑制。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發生犯罪、焦慮、抑鬱、敵對、報復等心理障礙問題。

父母相互指責→孩子敏感,愛找藉口

爸媽喜歡相互指責,這樣的家庭環境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特別是當父母爭論時,更容易對著孩子說另一方的不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以後對爸媽都不會尊重。

父母愛吵架→孩子有暴力傾向,脾氣暴躁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由於耳濡目染,變得喜歡暴力,脾氣暴躁,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愛,最強有力的武器是感動。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癒合心理創傷。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夫妻兩人的和睦相處,真的是太重要了!

親愛的朋友,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鈺凰姐頻道


什麼樣的家長,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不絕對,但是也基本上正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分為兩部分。身體成長和心理成長。身體的成長需要食物和歲月經年累月的積累,而思想的成長,身邊人的影響,老師和學校的教育,自身的社會經歷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樓主所說的什麼樣的家長,就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指的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影響這一部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在最初的十幾年,主要來自於對於父母語言的理解和行為的模仿。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孩子說話的口吻,走路的姿勢,對於食物的偏高和父母高度一致。那從這點出發,推論出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父母高度一致,就完全不足為怪了。一對豁達,樂觀,刻苦,開朗的父母培養出一個陽光開朗活潑大方的孩子是正常的吧。一個單親的母親,偏執,短視,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狹隘,暴躁。跟著她生活的孩子擁有同樣的性格我們也毫不懷疑。而這兩種孩子如果調換位置,我們就絕對會感到非常驚訝吧。

從這點說,“什麼樣的家長,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還是很有道理的。



以夢為馬騎行天下


通過一年的皇甫家庭教育學習和與皇甫老師的接觸,我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皇甫老師的目標不單純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家長所期望的學習拔尖、乖巧聽話、讓父母省心的孩子。皇甫老師還有更高更遠的期望。

我的理解,皇甫老師想把自己多年來積澱先賢聖哲的感悟,通過言傳身教植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成為一個他所期望的人。

具體的講,首先皇甫老師遵循孩子的個性和特點,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只要通過匠師的手可以打造出一塊獨特的、完美的玉。因此,他的眼光時刻盯住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光輝,充實和擴大。讓每個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

其次,皇甫老師啟迪孩子生髮智慧,包括人生的智慧、處事的智慧,學習的智慧。讓孩子長大成人後,能從容的面對社會,面對生人生。

同時,皇甫老師把孩子品德的培養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善良、正直、勇敢、包容、堅韌、精 進等優秀的品德,都是皇甫老師力爭讓每個孩子身上所具備而付出巨大的艱辛和努力。

皇甫老師還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諸如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感悟能力、自律的能力等等。

總之,皇甫老師是把孩子培養成性格圓滿、品德高尚、福慧具足的人。這樣的目標勢必要求父母須要達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修正過去片面的認識,不斷修行、修煉,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只有家長配合皇甫老師,大家共同努力。我想,我們共同的期望一定能實現。



老蔣微課堂


八招告訴你:什麼樣的家長能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不同的教育,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什麼樣的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以下值得每個父母看看。

01.

聰明父母: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普通父母:拿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

聰明父母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獨特之處的慧眼,並且隨時投來讚賞的目光和鼓勵的微笑。這樣,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慢慢發揚光大,轉變成自身最大的優勢,照亮他的輝煌前程。

普通父母則經常不自覺地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拿孩子的劣勢去碰別家孩子的優勢。最後,落得既傷害孩子自尊,自己又滿腹抱怨的結果。

02.

聰明父母:指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普通父母:因為孩子犯錯嚴厲懲罰

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常常是相伴而行,反面的經驗和教訓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寶貴財富。

聰明父母深知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懂得利用錯誤來鍛鍊孩子,磨練其筋骨,強健其體魄,塑造其品格,增長其見識。

普通父母常常以“大人”自居,站在成人角度看待孩子的錯誤。他們往往無法忍受孩子犯錯,並通常大聲呵斥,嚴厲苛責。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怯弱,以後不敢輕易嘗試任何事情。

03.

聰明父母:鼓勵孩子樹立理想

普通父母:想法期望強加孩子

他是你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的未來只能由他自己做主。

聰明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在孩子背後做他最堅實的後盾,告訴他為了理想要做哪些努力。好的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

普通父母不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草率地為孩子規劃自己心中美好的圖景。不切實際的期望,偏離孩子內心的決定,註定會成為束縛孩子一生的枷鎖。

04.

聰明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普通父母:制定規矩,並強迫孩子去遵守

1000次苦口婆心的說理比不過一次親身的示範。人是活的,規則是死的,應該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不是寄希望於刻板的規則。

聰明父母大都是行動派。他們善於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做出積極示範,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把道理沁入孩子心田。

普通父母對孩子要求多、規則細,經常紙上談兵,而不見行動。講到天花亂墜,卻沒有一丁點說服力。

05.

聰明父母:不斷學習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普通父母:自認為之前的經驗足夠用來教育孩子

“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僅是學習理念,也應成為為人父母的格言。

聰明父母都是喜歡學習、追求上進的人。有了孩子以後,會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在這個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考驗的是父母的功底。唯有持續努力,才不會拖孩子後腿。

普通父母思維狹窄,認為憑自己的過來人經驗,足夠用來對付孩子,為自己不去學習找到了絕妙的藉口。長此以往,錯誤的理念無法得到糾正,孩子的未來不免讓人擔憂。

06.

聰明父母: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探索世界

普通父母:當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要迫不及待提供幫助

歌裡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有些苦痛,非嘗不可。

聰明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去親自體驗、自己學著去解決眼前的問題,克服未知的恐懼。眼前的困難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成長的契機。

普通父母急於求成,等不到孩子從坎坷中走出來,就迫不及待提供幫助。最後,封閉了孩子進步的空間,折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

07.

聰明父母:家庭成員應該人人平等

普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絕對服從

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家庭成員才能相處融洽,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才會親密無間。

聰明父母把孩子看成獨立個體,平等對待。家庭中的相處模式溫暖有愛,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每個想法都被尊重和理解。即使會有不愉快,也會用溝通和理解,一一化解。

普通父母高高在上,認為自己絕對正確,孩子只需服從就行了。不對等的溝通,只會走入死衚衕。不平等的相處模式,僵硬刻板而缺乏溫情。

08.

聰明父母:花時間陪伴孩子,傾聽心聲

普通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不顧不問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聰明父母經常會跟孩子談心,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並且,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做法和行為,努力成為孩子最信賴的良師益友。

普通父母不重視家庭和父母的作用,身邊最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卻棄之不用,完全寄希望於學校,認為把孩子放到學校,就可以高枕無憂。

以上就是聰明父母和普通父母的八大區別。

教育方法和態度的差異,培養出了天壤之別的孩子,你只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沒看到他們父母背後的用心付出。

也許改變一點,就會有“點石成金”的效果。父母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優秀的關鍵一步



遊戲化賦能自組織


這句話我覺得是正確的。因為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環境,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特別是在孩子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階段,這個環境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言,為什麼我們不用學,就都會了,而且都很精通,就是這個道理。

有次,出遊看了馬戲團表演,7,8歲的小孩半空中表演,二三十個呼啦圈轉起來,技術非常嫻熟,再看看自己身邊12歲的孩子,呼啦圈都轉不了幾圈。感觸良多,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環境問題。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出生後白紙上開始書寫,而這書寫就是他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經歷過的東西的反饋。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也是這個原因。我們作為家長,我們要學習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不一定是經濟上的,也可以是思想上的等方面的環境。家長經常玩手機,如果是玩遊戲,孩子的遊戲水平也一定不會很差。家長如果是用手機直播賣東西,孩子可能也會在旁邊自己開個直播玩耍什麼的。

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有可能是我們家長帶壞了頭,沒有做個好榜樣。有人說,中國的家長大部分是不合格的,因為沒有培訓就上崗了,怎麼能培養出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呢。


福建中考英語複習


“什麼樣的家長,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主要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舉個例子,例如經常吵架的家長,孩子也經常會說髒話;相反,父母如果經常看書,也會給孩子良好的示範,孩子也會靜下心來看書。

第二,其實這句話也並不是絕對的。之前常聽到“寒門難出貴子”,說的是家庭條件差,孩子也不會出人頭地。但往往在生活中,咱們也常常看到貧困學生考入名牌大學的案例。

綜上,這句話強調的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但也並不是絕對的。


博知苑


家庭教育、家庭氛圍,影響和決定著孩子一生的性格。家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一、好家庭:積極的對話,有效的溝通。好的家庭,父母善於與孩子溝通,時常注意孩子的狀態,遇到問題也不會只是批評責罵,會幫助孩子建立自己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的家庭氛圍,所有人都會很舒服,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壞家庭:消極的對話,溝通不順暢。壞的家庭,時常是缺乏溝通、負能量爆棚的。三句話不到就出語言暴力,甚至拒絕溝通,不聽孩子的解釋與想法、粗暴的打罵。

二、好家庭:感到安全和舒適。好的家庭讓人感到自在溫暖,無論在哪裡,只要想到家,就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鬥志。

壞家庭:感到緊張和害怕。壞家庭讓人畏懼和不安,是那個就算心裡再苦,也不願回去的傷心地。好家庭會療傷,壞家庭雪上加霜。

三、好家庭:經常表達愛。好的家庭隨時隨地向孩子訴說爸爸媽媽有多愛他,讓他感到他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被人珍視的,即使孩子犯錯了,也不會覺得因此會被父母拋棄,從小就建立起了安全感,培養出了愛的能力。

壞家庭:把愛藏起來。壞的家庭,會把愛隱藏起來,甚至缺乏愛。父母很少對孩子表達愛意,冷漠、粗暴。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有很多創傷,缺乏安全感,親子關係疏遠。

四、好家庭:很多讚美表揚。好家庭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潛力和特質,並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嘉獎,每一次回饋都讓孩子信心大增。

壞家庭:多批評和指責。壞家庭喜歡吹毛求疵,對一個地方不滿意,就全盤否定孩子,削弱孩子自信心,越發讓他感到前途迷茫,孤立無援。

五、好家庭: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好家庭會把身教放在突出地位,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主動做出積極的榜樣示範,供他觀察和學習,不會過度要求孩子去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會只說不做;

壞家庭:用大呼小叫的粗暴方式管教孩子。壞家庭充滿了教條和控制,父母把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強加在孩子身上,並且如果孩子做不到,就是打罵相加。父母通常霸道強勢,說一不二,把孩子逼進死衚衕,從不思考自己的問題。

六、好家庭:父母傾注時間,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好的家庭,非常重視對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父母時刻關注著孩子,但又不過度干涉,把親子時光過得豐富多彩有意義;

壞家庭:很少互動與陪伴。壞的家庭常常犧牲親子時間換自己的自由時間,家庭成員之間除了吃飯,幾乎處在零交流狀態,尤其是爸爸們,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缺席孩子的童年成長。

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希望我們都傾盡全力做個正能量父母,建造一個正能量家庭,讓孩子生活在快樂舒服的樂園裡,自由自在地幸福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