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是不是紅樓夢詩詞作品的巔峰?

攝彩73


《紅樓夢》寶黛愛情悲劇下掩蓋的是封建制度的搖搖欲墜,必將“一敗塗地”而不可挽回的滅亡。而《葬花呤》,則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也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當時,就有作者友人《題紅樓夢》七絕一首得到印證“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請注意“似讖成真”,也只有當時就知道曹雪芹,寫林黛玉這個女子之死的情節,熟悉的人才可說出來。

《葬花吟》不僅是林黛玉自身哀嘆,而且也有一種對身世遭遇的不平之氣,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含有難以言盡的憤懣,也是對迫害她,這個現實社會的強烈控訴。尤其是“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當向望的自由幸福成為泡影時,表現出的那種不向惡勢力低頭,而孤傲自芳,寧死也不甘身受其辱,這才是真正的思想價值所在。

如果把《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這三首,基本上都含有“詩讖”詩歌放在一起深讀細研,就不難發現,不僅暗示林黛玉悲慘的一生,而且也是寶黛愛情悲劇的象徵。不僅是《葬花吟》,《紅樓夢》所有詩詞歌賦場是作者曹雪芹,依據人物性格,根據故事情情節,因人制帽,詩即其人,如果簡單用一句“多才多藝”很難能表示出這位文壇巨人的“巔峰”!


老兵4200


謝敬!

《葬花吟》,是不是《紅樓夢》詩詞作品的巔峰?

確定的說,是《紅樓夢》詩詞作品的巔峰之作!曾經聽紅學專家說過,《紅樓夢》詩詞個個經典,但要比起《葬花吟》的特殊意義來講,還是《葬花吟》為魁首,


它不但讓我們清晰的看懂了林黛玉的一生起始是個什麼樣子,還把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牽引出來,總體來說,《紅樓夢》,它的主題是圍繞著寶黛愛情而展開的,俗話說,就是以寶黛為主角!

那麼一首《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紅消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曲《葬花吟》,道出了不僅是黛玉的悲哀與悲劇!這首《葬花吟》不正是《紅樓夢》群釵裡的魂嗎?!她們各個魂歸何處??都是花落人亡兩不知?那您說,這《葬花吟》!是不是《紅樓夢》詩詞的巔峰之傑作呢?我說肯定是!


以上我已經闡明觀點!也可以這麼說,《葬花吟》可算是《紅樓夢》之魂!其真正的含義就在於此!!

!!《葬花吟》!更具有點睛之筆!




(謝悟空!謝閱)!(千眼看紅樓!不同的視角,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原創於3、12)!完稿!(通俗易懂,請你來看,敬請指正)!🙏🤝!


(群釵非裙釵)!


轉運中的幸福


我認為評價的最好的一句,是木心先生所言:“《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私以為這句評價極為公道,因為木心先生沒有站在一個詩人的角度來評價曹公,而是站在了一個小說家的角度。

以《紅樓夢》中最負盛名的《葬花吟》為例,如果把它看作是林黛玉的詩,那麼非常符合黛玉這樣一個少女多愁善感和她自身傷春悲秋的性格,也符合黛玉的思想水平和遣詞造句的水平,與黛玉的《桃花行》等其他作品也互為映襯。

但若是將它看作曹雪芹的詩,便覺得作為一位久負盛名的文人,這樣的作品是平平的了。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這首詩的敘事性和表達情感上尚能自圓其說,但就其藝術性而言,是不夠成功的。

首先在它的思想表達上。同樣是傷春悲秋,感嘆時光易逝紅顏易老,它只是圍繞著葬花時人物的所思所感來寫,範圍比較狹窄。

句中的“燕子來去”“杜鵑啼血”甚至是“花謝花飛”,都是傷春手法中比較常見的,在意向上沒有標新,同樣在思想中也沒有立異,而是多用“愁”“憐”等字,如其中“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等,都透露著一種少女自怨自艾的情感,而沒有更加升華拔高。

包括在最後的思想表達“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也不過是黛玉一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且明顯是情勝於理,比起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最後兩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意境之高遠,餘韻之悠長,自然高下立現。

但正是這樣的“先天不足”,使其無比的符合瀟湘妃子這樣一個形象。時常有人將《葬花吟》與《代悲白頭翁》相比較,又會出來許多人阻止說這兩首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何苦比較,又說這首詩放在整個清朝也不過是二三流之作。

但其實換一種思路,它的格局雖小,對於黛玉一人來說已經足夠,一位久居閨中的少女,即便靈魂自由思想高尚,也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劉希夷一般的閱歷與格局。

《代悲白頭翁》雖好,但終究不能出自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之手,即便曹雪芹真的寫出類似劉之作品,放在黛玉身上,反倒令人察覺不對;它的昇華亦不高遠,卻讓人一見便知是黛玉所做,而非寶釵探春之人作品,在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小說中,難道做到這樣還不算成功麼?

其次是在它的結構上。由於歌行篇幅較長,對於其結構的明確性和層次感要求自然更加嚴格。簡單來說就是敘事、抒情和說理三部分要流暢明瞭,才不會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

然而《葬花吟》明顯不符合結構上的嚴謹,其中敘事抒情寫景全部揉雜在一起,雖然有情景交融之感,但是結構上卻是比較模糊。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在反覆提及同一場景,甚至連情感表達也不過是換了種說法,還是一個意思。

如其中“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幾句,最終想表達的也不過是“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句而已,並沒有多少結構上的價值。這樣的反覆渲染,未免冗長。

但若再把它放回水中呢?請試想這樣一個場景,林黛玉看到滿天落花,悲從中來,手把花鋤將花瓣輕輕葬去,隨口成誦,敷衍成篇。她當時所關注的,也只不過葬花一隅,所思考的也僅僅只是自己的命運。

想到自己如同桃花一樣不論多麼盡態極妍,最終也不過是落花流水隨春去,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樣結構上的窄化,雖然情感表達顯得模糊糅雜,但卻更加凸顯了當時黛玉的無力,與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掙扎,如何去要求她悲天憫人放眼天下呢?

所以既是水草,還是放入水中的好,取了出來,不但觀者有許多惡語評價,水草自身少了滋養,也會失了從前秀美活力。











追夢小卒


《葬花吟》在紅樓夢詩詞中算得上巔峰之作,但也有其他的可以媲美,比如《桃花行》等等。

首先,《葬花吟》洋洋灑灑,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此大篇幅的字字見悲,句句帶血的詩絕對是直擊人心,想象力豐富,情感悲慼濃烈到了極點。尤其是偏後面的幾句“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更是將黛玉的孤苦無依的身世、單薄多病的身體狀態、對寶玉感情的不確定產生的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發揮到了極致,令人哀嘆。

其次,同樣是黛玉做的《桃花行》,毫不遜色。寶玉經受住了種種試探,黛玉才真正確定寶玉對自己的感情,一句“你放心”讓黛玉已生心安。但是看看這幾句,“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除了黛玉還能有誰能有如此情思和哀婉的語調,終究預示了寶玉黛玉的愛情坎坷,不會有善終。寶釵和寶琴堪憂能力作出此詩,但肯定不去作。

再者,除了這些充分預示黛玉命運的悲情詩,還有許多其他的詩詞也很精妙。如薛寶釵的《臨江仙·詠柳》“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不得不說白釵真的也是才華橫溢,命題作文的能力又有積極向上的格調其他人真的比不了,這個她的家庭個人追求是高度契合的,花中富貴的寓意更是明顯。

其他的不在列舉,總之《葬花吟》在紅樓夢詩詞中算得上巔峰之作,但也有其他的可以媲美,《紅樓夢的》作者真乃神人。





秋陽讀線裝經典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內容涵蓋萬物,也不乏讓人稱道的詩詞。其中的詩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預示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比如太虛幻境中的判詞判曲;另一類是作品中人物的創作,比如菊花詩、海棠詩、《葬花吟》、《芙蓉女兒誄》等等。

在所有的詩詞中,《葬花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也是林黛玉自傷身世的代表作。這首詩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繫,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

這首詩是黛玉的“詩讖”。林黛玉面對花開花落的自然交替,沒有喜看新枝的歡悅,卻有“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的感慨和一種對自己命運的擔憂,繼而觸發了“何處有香丘”內心的呼喊和“未卜儂身何日喪”的悲哀。林黛玉以花落喻人亡,想的很多,隱喻了很多她對自然界萬物更替的獨特感受(明媚鮮豔能幾時;花開易見落難尋等)和聯想(紅消香斷有誰憐;他年葬儂知是誰? ),體現了她對人生命運的極度悲觀的感受——既是對當前境遇的不滿和悲觀(寄人籬下),也是對今後生活的擔憂和無奈(誰人可託)。更是其性格中主要成分的凸現——悲己及物和憐物及人。當“花落”和“人亡”被同時提及和視為同一結果時,悲傷、無助、甚至憤恨的情愫便瀰漫全詩。

同時這首詩也是大觀園群芳共同的詩讖。她們儘管未來的具體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無運”這一點上卻沒有兩樣,都是在“薄命司”註冊的人物。隨著賈家的敗落,所有的大觀園內的女孩兒都要陷於汙淖、溝渠之中,都結局淒涼,最終“花落人亡兩不知”。

但是《紅樓夢》中詩詞眾多,最好的是哪首並沒有定論。像林黛玉的桃花詩,寶黛的詠白海棠、詠柳絮的詩,賞菊問菊的菊花詩,還有林黛玉和史湘雲聯句,妙玉最後結局的詩等,都有大家欣賞的名句,各有各的好,不能按某一種標準排出上下名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哪首詩最好從來是見仁見智的一件事。




醉眠芳草


葬花吟裡脂胭淚,木石盟前杜宇春。

在小可看來,《葬花吟》堪稱曠世神作,稱之為跨越時空的女子詩詞巔峰也不為過。《紅樓夢》裡的詩詞極多,但大多數都是作者模仿女子所做,頂天是《隨園詩話》裡那些作品的水平,情感有餘,藝術不足。那幾首菊花詩意勝於詩,螃蟹詩有佳句,香菱作詩第三首隻有一句有唐人氣韻,剩下的五美吟相當耐斯,秋窗風雨夕是男人偽作。其餘諸詩,不過爾爾,尤其是《題帕三絕》簡直惡俗!

唯獨這首《葬花吟》,小可願以頭顱擔保,這絕不是曹雪芹(或本書作者)所寫,因為男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種寫不出與才情無關,與天份無關,天生就沒有那種細膩入骨和柔情似水,如何寫得出這斷腸之作。哪怕是姜白石,周美成,納蘭容若來寫,也是枉然!

詩人寫詩喜歡傷春悲秋,所傷所悲者不外乎落花而已,李義山頂多是嘆息一聲“腸斷未忍掃”,晏同叔只不過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周美成更是站在那裡靜靜發呆“簌簌半簷花落”,姜白石有些害怕和傷心所以寫了“怕梨花落盡成秋色”,到了納蘭容若無非是傷了離別“落盡梨花月又西”,不難看出,這些文人,看到落花,只是憂愁,只是黯然,只是流淚。

只是看著而已!

唯有黛玉一人葬花!

拋開詩裡葬花和林黛玉的契和,單單葬花字,前人就不曾寫過。一般而言,只要前人不曾寫過,必為名詩!

唐朝之後的詩人有很許其實很牛,他們能寫出許多唐詩來,為何偏偏不寫,最大的原因是不想重複,不敢重複,重複前人的技巧,創意,思路,佈局,怎麼看都是一個笑話。

《伊州歌》一出,後代詩人便不敢用動作描寫來思念在戰場上的夫妻。《隴西行》一出,後代詩人輕易不敢用“可憐……猶是”這個組合寫詩,而到了《楓橋夜泊》這種神詩一出,後代無人敢在姑蘇城外夜泊賦詩,賦了也不敢四處張揚。

無他,拾人牙慧,智者不取也。

《紅樓夢》把葬花吟傳了出來,正合書中的“傳詩”之意,更讓人膜拜的是,這葬花吟只能是林黛玉有資格寫,只有林黛玉有資格是作者。換作任何人來寫都是矯情,都是虛偽,都是混帳!

人詩一體!

寫前人未有之意,便足以笑傲千古了!

不信?

我們隨便看一下那些傳世詩詞,哪一首重複前人了?聲聲慢之後,誰敢用六個以上的疊字?賀新郎一出,誰敢輕易在詞裡用別離典故?那首疑為李白所寫的憶秦娥一出,誰敢輕易在漢陵外吟詩賦對?

經典,因為不重複前人,所以不可複製。

複製便醜!

李易安不是說了麼“世人作梅,下筆便俗!”

誠哉斯言!


亦有所思


巜葬花吟》是小說女主人公林黛玉吟誦的一首詩。評價這首詩是否為《紅樓夢》詩詞中的巔峰之作,主要應看該詩與其書中所有其他詩詞作品相較,在思想情感上的表現力,還應看該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突出成就。就書中的詩詞來看,幾乎都能找到前人乃至同時代作品的影子。《紅樓夢》詩詞,有的借鑑了他人作品的詞語意象、詞語表達、思想內涵,藝術成就可圈可點。《葬花吟》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悽楚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形象細膩展示了黛玉因寄人籬下而多愁善感的性格,展示了發自內心的矛盾與痛苦,表現了細微兩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而產生的焦慮不安與情感迷茫。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之命運同自身命運相聯繫,有力而深沉地控訴了摧殘花季命運的封建黑暗勢力。詩中將自身遭遇、命運、思想、情感觸入景物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超越了書中所有詩詞。全詩可謂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總之,無論是思想情感的表達,還是藝術手法的運用,都是《紅樓夢》書中其它所有詩詞無可比擬的,可以說《葬花吟》是該書詩詞的巔峰之作。



《葬花詞》是寫的很美,百吟不厭,尤其是譜成曲,那更是九曲迴腸,如思如訴,如歌如泣,如痴如醉,如夢如仙。但要抬到最高峰,似乎格局太小,畢竟是一個小女子的觸景生情,花開花落,人生如夢,青春似水,年華如落央,不是有過情感挫折的人,是難以有心痛之感的。遙想當年,妻子在世時,最愛唱這支曲,尤其是那句“一抔黃土掩風流”“花落人亡兩不知”,真叫我肝腸寸斷,“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彷彿一語成讖,直叫我有追香而去之念。當然,還是《好了歌》最重要。《好了歌》才是全書主旨,是思想高峰。而《葬花詞》只是情感和藝術的高峰。




朵朵佬爺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兩首才是紅樓夢一書中詩詞的巔峰!

看懂了這兩首詩,也就清楚了紅樓夢到底寫了什麼…

至於《葬花吟》這首詩,水平高不高,我不評價。時間能證明一切。

好的詩歌,千年流傳。《紅樓夢》成書不超三百年,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還看這書?

我相信再過兩百年,那時的中國小孩子定然還會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但《葬花吟》這詩,估計只有專業的研究人員或者資深的詩詞愛好者才會直銷和注意了。


天之重雲


《紅樓夢》中的詩句判詞經常被拿出來賞析評價,以此判斷曹雪芹詩才高低,評價結果也往往眾口不一。有人說判詞詩句都與書中人物性格與命運息息相關,曹公筆力十分深厚,也有人反駁《紅樓夢》中詩句良莠不齊,若拋開書中隱喻,這些詩詞不過稀鬆平常。

木心先生所言:“《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甚好

這句評價極為公道,因為木心先生沒有站在一個詩人的角度來評價曹公,而是站在了一個小說家的角度。問題中的《葬花吟》是否是巔峰?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把它看作是林黛玉的詩,那麼非常符合黛玉這樣一個少女多愁善感和她自身傷春悲秋的性格,也符合黛玉的思想水平和遣詞造句的水平,與黛玉的《桃花行》等其他作品也互為映襯。

但若是將它看作曹雪芹的詩,便覺得作為一位久負盛名的文人,這樣的作品是平平的了。這首詩的敘事性和表達情感上尚能自圓其說,但就其藝術性而言,略有欠缺!首先在它的思想表達上。同樣是傷春悲秋,感嘆時光易逝紅顏易老,它只是圍繞著葬花時人物的所思所感來寫,範圍比較狹窄。句中的“燕子來去”“杜鵑啼血”甚至是“花謝花飛”,都是傷春手法中比較常見的,在意向上沒有標新,同樣在思想中也沒有立異,而是多用“愁”“憐”等字,如其中“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等,都透露著一種少女自怨自艾的情感,而沒有更加升華拔高。包括在最後的思想表達“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也不過是黛玉一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且明顯是情勝於理,比起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最後兩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意境之高遠,餘韻之悠長,自然高下立現。但正是這樣的“先天不足”,使其無比的符合瀟湘妃子這樣一個形象。時常有人將《葬花吟》與《代悲白頭翁》相比較,又會出來許多人阻止說這兩首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何苦比較,又說這首詩放在整個清朝也不過是二三流之作。但其實換一種思路,它的格局雖小,對於黛玉一人來說已經足夠,一位久居閨中的少女,即便靈魂自由思想高尚,也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劉希夷一般的閱歷與格局。《代悲白頭翁》雖好,但終究不能出自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之手,即便曹雪芹真的寫出類似劉之作品,放在黛玉身上,反倒令人察覺不對;它的昇華亦不高遠,卻讓人一見便知是黛玉所做,而非寶釵探春之人作品,在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小說中,難道做到這樣還不算成功麼?其次是在它的結構上。由於歌行篇幅較長,對於其結構的明確性和層次感要求自然更加嚴格。簡單來說就是敘事、抒情和說理三部分要流暢明瞭,才不會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然而《葬花吟》明顯不符合結構上的嚴謹,其中敘事抒情寫景全部揉雜在一起,雖然有情景交融之感,但是結構上卻是比較模糊。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在反覆提及同一場景,甚至連情感表達也不過是換了種說法,還是一個意思。如其中“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幾句,最終想表達的也不過是“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句而已,並沒有多少結構上的價值。這樣的反覆渲染,未免冗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