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出身比張無忌好,師父也很牛,為何卻被稱“扶不起的阿斗”?


袁承志的時代和郭靖一樣,都是一個無可挽救的時代,袁承志和郭靖的共同點太多了,都是父親被本國害死,本國又是一個必定要滅亡的國家。郭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成就大俠的英名也不能改變異族統治,袁承志是知道不可為就放棄,自己下場不錯。袁承志其實和那些穿越劇的主角一樣,一身本領,想要當救世主,可現實讓他死了心。明朝爛到根上了,該亡。清朝正在上升有前途,可又不想當漢奸。那就只有投李闖王了,可投了後才發現不過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土匪,並不比明、清更高尚。所以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不是英雄創造歷史,而是歷史創造英雄,在一個不需要英雄的時代,袁承志的出走是唯一的選擇。張無忌出生在一個大時代,英雄輩出,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袁承志出生在一個最黑暗的時代,根本不能比。


海中巖haha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袁承志沒有什麼才幹,還有人格缺陷。

袁承志是所有金庸主角中,最暗淡無光的一個人。

就才幹來說,袁承志唯一厲害的就是武功,其他基本沒有任何才幹。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武林盟主之內,穆人清收他做徒弟,很多人服從他,其實都是看著他老子袁崇煥的面子。

後來他在江湖闖蕩,別人知道他是華山派以後也很給面子。

畢竟,當時華山派有穆人清、歸辛樹、黃真、歸二孃4個高手,還有木桑道人這種朋友,徒子徒孫也很多,在武林實力強大。

但袁承志自己則沒什麼了不起。

他缺乏基本的識別能力,竟然去支持李自成。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李自成是土匪集團,之前連明軍都打不慣。完全依靠明軍主力被滿清消耗殆盡,李自成才能翻盤。

這種人掌握天下以後,能夠守住漢人江山嗎?

袁承志不分青紅皂白,僅因為父仇就去幫助李自成奪取天下,他老子袁崇煥在九泉之下不知道作何感想。

最終袁承志目的李自成在全軍潰敗的時候,仍然卑劣內訌,逼殺忠心耿耿的李巖,這才幡然醒悟。

此時袁承志助紂為虐,其實已經無臉見人,只能逃去菲律賓,終身沒有回來。

袁承志還有一些人格缺陷。其一就是,他不能能夠分得清善惡。

比如在溫家的時候,袁承志為了女友溫青青,就站在金蛇郎君一邊。

其實,當年溫家老六殺了金蛇郎君一家3口,自然死有餘辜,但金蛇要殺光他一家100多口就屬於太過分了,更別說還將幾個女人賣去做妓女。

可以說,溫家五老不是好人,但金蛇郎君比他們更壞(比如欺騙坑害何紅藥一生)。

再說袁承志對於歸辛樹的態度。歸辛樹也不是什麼好人,為了一己之私濫用暴力,縱容弟子傷人甚至殺人。如果不是木桑道人及時出現,連溫青青都被孫仲君殺了。

然而,袁承志對於師兄的錯誤不敢指出,反而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巴結,甚至出手相助。

還有就是對於長平公主的愛情。可以看出,袁承志對長平公主是有愛情的,相反對溫青青多是一種責任感和習慣性。

在性格偏激的溫青青逼迫下,袁承志實際上是被迫放棄同其他女性可能的愛情。在他明明喜歡長平公主的時候,卻因為所謂的面子(不能揹負負心薄倖的名聲),拒絕了長平公主,導致後者出家,一生未嫁。

這也是一個感情上的懦夫,只會自己一生痛苦。


薩沙


袁承志是將門之後,可是自幼體弱多病,體質不適合練武。幸虧金蛇郎君夏雪宜為報恩來到袁家獻藏寶圖,並教他八段錦以強身健體,袁承志後來才能練武。不久父親袁崇煥被陷害,袁家全家被誅,還是幸虧金蛇郎君夏雪宜把袁承志救走。

所以說,金蛇郎君夏雪宜是袁承志的第一個貴人。夏雪宜把袁承志送上華山後,袁承志跟木桑道長學得鐵劍門武功,又練成穆人清的混元功,接著在華山尋得金蛇郎君遺物,練成金蛇秘笈裡面的武功,初出江湖已身懷絕世武功。

後助李自成起義,義軍內部腐化,袁承志失望退隱。扶他的人,都把他扶起來了,沒有扶不起一說。


倚齋聽風雨


張無忌間接建立明朝,袁承志間接滅亡明朝。

但是,若說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卻著實有些牽強和過於貶低。

袁承志作為薊遼總督袁崇煥之子,他的名字就決定他的一生:承父之志。他藝成下山,剛開始就想著替父親報仇除去崇禎,而恰逢闖王起義,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於是袁承志就輔佐闖王,替闖王籌集軍餉,一心要將大明王朝推翻。在李闖佔領北京逼迫崇禎上吊自殺以後,卻只貪圖享樂,驕奢淫逸,於是北京城一片烏煙瘴氣,李闖的部下只顧著錢財和女人,卻未能發現潛在的危機,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推翻了明朝,就沒有任何敵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是,在他們不把吳三桂放在眼裡,搶奪陳圓圓以後,吳三桂一個舉動就讓他們徹底葬送了勝利的果實。

對於袁承志而言,當他看到李闖部下在北京城殺傷淫掠,而最佩服的大哥李巖又被李自成殺掉,他內心就明白了,李闖也不可能給老百姓帶來安寧穩定的生活,這讓他非常懷疑自己的幫助李闖推翻明朝的舉動到底是對是錯。

後來的袁承志是非常迷茫的,他眼看著一幕幕痛心的場景,自己卻無力改變,這讓他無比愧疚,這才認識到自己武功雖高,可是影響力也著實有限。

當無力改變這種現狀之時,袁承志只能眼不見也淨,畢竟後來大清入關,漢人的江山落入滿清之手,袁承志如若見到滿清的所作所為便更會痛苦傷心。

可以理解袁承志的隱居海島是對現實無力改變的逃避,畢竟身在時代大海之中,他武功雖高,卻也只是一葉帆舟,他根本無力決定航向,因為大海中的風向才是主導因素。一人之力太渺小了,人在歷史潮流之中也是太過微不足道。

袁承志也只是一個人,並無改變歷史的能力,即使南宋末年的郭靖大俠,武功再強也阻擋不了蒙古大軍對襄陽的衝擊。



其實,論出身,袁承志的確要比張無忌要好,畢竟他是出身官宦之家,而張無忌卻是出生在一個遠在千里之外荒無人煙的海島上,父母都是江湖中人。相比而言,袁承志的出身條件要比張無忌好一些。

袁承志師承華山派高手神劍仙猿穆人清,得傳華山派頂級內功“混元功”,以及華山拳法,劍法。又從木桑道長那裡學到他的暗器功夫和詭異步法“神行百變”。當然,他還繼承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劍和金蛇劍法。

他年紀輕輕,可是一出山就是當世頂級高手,武功之強甚至強過大師兄黃真,可能功力有所不及神拳無敵歸辛樹,但是武功多變又勝過他。

也就是說,袁承志的武功在當世可能僅次於師父穆人清和師兄歸辛樹,至於其他之人,包括第一反派人物玉真子也都不是他的對手。

當然,《碧血劍》中的武功就已然衰落的厲害,相比《倚天屠龍記》那簡直差距太大。

在倚天中,張無忌學會全部《九陽真經》並打通任督二脈,功力之強是後世人難以想象的,他憑藉一人之力將讓明教起死回生,然後帶領明教在江湖上大顯神威。當然,明教人才輩出,特別是朱元璋常遇春之輩,雖然武功不夠突出,但是打仗和權謀算是頂級,到後來,張無忌已然尾大不掉,難以真正掌控明教的各方勢力,畢竟張無忌並非出色的領導者,他只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張無忌在明知難以掌控明教之時,就選擇讓權,將教主之位交給楊逍,後來又交到朱元璋手裡,而張無忌也樂得逍遙,和趙敏隱居山林,基本上也不會出現在中原,畢竟他是朱元璋第一忌憚之人。

可見,張無忌和袁承志都是一樣,最終都選擇遠走他鄉。



袁承志本是一個積極的人,他一身過硬武功在江湖上鮮逢敵手,可是他依舊未成大事。

這其中原因不在於袁承志本身,而在於當時的環境複雜,袁承志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年輕小夥子,他對於江湖的認知相當淺薄,只是有一點他很明確,就是要為父報仇。於是,他把自己的定位就放在對抗朝廷這一邊。而後,他遇到李巖,對李巖非常佩服,對於他憂心國事為老百姓著想的觀點特別認同,於是就想著和李巖一般幹大事。恰好他師父又指引他們去輔佐闖王,於是袁承志就明確方向,輔佐闖王。

可以說,袁承志是很被動的一個人,他的決定更多的不是源於他自己,而是他身邊之人,正是如此,袁承志並未對一些人和事情真正的搞清楚搞明白,這也導致他的判斷和選擇並不是最完美。

當然,處於那個時期,袁承志又能如何去選擇呢?難不成輔助滿清!這是袁承志永遠都不可能接受的事情。畢竟,民族仇恨是太過強烈,袁承志不可能幫助異族。

袁承志空有一腔熱血,卻被現實消磨的所剩無幾,他想為國為民,可是又該如何去做呢!清軍入關大勢已去,江山的歸屬從大明轉入大順,又在短時間內改為大清,任誰能接受得了。

袁承志的迷茫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迷茫,他只是恰好處於那個時期,他想成就一番大事,可是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對是錯。當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不願見到,而自己又沒有任何能力改變之時,袁承志就選擇遠離中原,至少眼不見為淨。

可以說,袁承志和張無忌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武功獨步天下,可是卻難以改變現實,畢竟他們都是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69期*


忠肝義膽嶽老三


與題主觀點相反,我反而認為,袁承志比張無忌強百倍,不僅有絕世武功,也有一定的馭下能力。

一、袁承志除了專注江湖,也一直不忘軍旅

袁承志是薊遼督師袁崇煥之子,父親被冤殺後,他被部將所救,並送上華山習武。

袁承志的出身,在金庸武俠小說中,都是比較特殊的,其他小說的男主角,即使與歷史事件相關,但也大多隻是被捲進歷史事件的小人物,比如郭靖、楊康的父輩,屬於南宋臨安附近的愛國人士,有心雪靖康之恥,這才為兒子取名靖、康。

不過,他們有心雪恥,卻無力殺賊,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喊喊口號,基本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反而被敵將迫害,家破人亡。

袁承志卻是一位響噹噹、留名青史的名將之子,他名為承志,自然應當承襲父志,也即護國護民;同時還要報復父仇,即誅殺昏君。

在這個過程中,袁承志都是掌握主動權的,他在華山習武,同時與山下聯絡,袁崇煥的部將散落各地,卻願意擁戴共同的少主,甚至舉行過誓師儀式,結成山宗組織。

張無忌則正好相反,他是被硬推上明教教主的寶座,看似能號令眾人,實際他的號令不過是二使、三法王、五散人等人共同商議的後果,張無忌起的作用,無非是居間調和,儘量不讓各方打起來。

張無忌對明教的實力一直沒能真正掌控,所以最後才會被一箇中層首領朱元璋給掀下臺。

所以,對比二者凝聚力,袁承志更勝一籌。

二、袁承志看上去一事無成,是因為歷史侷限

也許有人要說,張無忌的明教好歹奪得天下,本人也曾經地位顯赫,稱得上是武林第一人。

而袁承志,卻沒能奪得天下吧?

這其實怪不到袁承志頭上,而是小說選擇的歷史背景如此,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明教奪天下是必然之事,而山宗卻不可能比李闖王聲勢更大,更不可能改變歷史、驅逐後金奪取天下。

他們甚至連誅殺崇禎都做不到,因為歷史早已註定,崇禎是亡於李闖之手、自掛於煤山歪脖子樹。

因為歷史侷限,袁承志也只能憋屈地另僻蹊徑,選擇帶著老婆和部將,出海另創事業。

其實,這樣的選擇,並不算失敗,而幾乎已經成了歷史小說非帝王主角的標準結局。

比如《大唐雙龍傳》裡寇仲、徐子陵最後出海了,就連《風塵三俠》裡虯髯客也只能出海。

原因無他,因為在不改變歷史的情況下,這些主角又太牛,牛到正史絕不可能不記載這樣的牛人,但他們又是虛構的啊,咋辦?出海唄,焚書坑儒唄!

所以,袁承志出海,不是他不夠強,而是因為他已經強到破壞歷史背景,不得不特殊處理。


元二使安西


袁承志和張無忌同出於金融小說,一個間接建立了明朝,另一個間接毀滅了明朝。兩個人對比其實挺有意思的。

一、論出生

張無忌的父親是武當五俠張翠山,出生與冰火島,後拜明教金毛獅王為義父。師公為武林泰山北斗張三丰。

袁承志的父親是明教提督袁崇煥,身居朝廷要職,師傅為華山派神劍仙猿穆人青,在武林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從身事上看,袁承志比張無忌略站優勢。

二、論經歷

張無忌9歲回到中原,父母慘死在六大門派手裡。後張無忌跟隨明教常遇春進蝴蝶谷治病,學得胡青牛醫術,後面流落江湖,吃盡苦頭,偶遇明教光明左使楊逍,親眼見證滅絕師太的心狠手辣。江湖上人人算計他,要知道金毛獅王的下落,更是在情竇初開的時候,被朱九珍利用。後被打下山崖學得九陽神功。這裡我們知道,張無忌在青春期這段時間,經歷頗豐,就連張三丰也自嘆不如。

反之,我們看袁承志。在父親被人陷害殺頭之後,他被送往華山學藝,也就是說,袁承志的青春期都在華山度過,根本沒有歷經人世界的險惡。

在經歷上,張無忌是遠遠超過了袁承志。使得張無忌更加成熟,後改名曾阿牛就是很好的解釋。

三、論實力

張無忌學得九陽神功,武當劍法,太極拳,乾坤大羅移等絕世武功,更是明教的教主,手下更是有朱元璋這種善於用兵的堂主。

袁承志學得華山劍法以及金蛇劍法,兩人出來都是巔峰,而袁承志僅有父親舊將,也都年時已高,後成武林盟主,建立金蛇營對抗清兵,但是金蛇營大多為明軍歸附和江湖草寇,根本沒有戰鬥力。做武林盟主,也是很多人不服,在身邊也只有那麼幾人。

在實力上,擁有朱元璋的張無忌,也是站了上風。

四、論城府

張無忌少年經歷豐富,形成了老練的性格,後被趙敏和周芷若玩弄,更是讓他足夠的成熟,為救義父而去求周芷若就是體現。

而袁承志在華山長大,後遇到軍師李巖,李巖擅長攻心,把袁承志玩得團團轉,而袁承志似乎很享受這種感覺。後李闖攻入北京,貪圖享樂,而這個時候的袁承志根本就沒了可用的軍隊,只能心寒遠去荒島。

在城府上,張無忌也是遠勝與袁承志。

綜上,也不能說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且個人的經歷造就了一切。現實往往就是這樣的無奈。


俠先森



碧血劍作為金庸先生早期的作品,主角袁承志給人的印象雖然不至於說十分英明神武,但是墮落到被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感覺還是太有失偏頗了。相反,我個人覺得袁承志還是金庸作品的男主人公中,比較出色的一位。


首先,作為武俠小說中主人公,袁承志除了小時候被安劍清的侍衛在眉角上劃了一道之外,成年後大小戰役,從未吃過大虧。唯一碰到的對決的高手是玉真子,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行刺皇太極失手而被俘算是袁承志比較恥辱的一戰,不過早期的金庸先生對男主角的刻畫一般都是順風順水的,所以沒多久袁承志就和神偷部下聯手,偷了玉真子的衣服,把這口惡氣給出回來了,最後還在臨近結尾的地方擊斃玉真子,雖然第一版中,有小金蛇的幫忙,但是不得不說,作為主角,袁承志的武力還是毋庸置疑的,這從他跟歸辛樹的“無敵敵千招”裡頭也能看得出來。


仔細看袁承志的成長路線,小時候跟著父親部下學武,接著碰到了崔秋山,然後沒多久又跟了安大娘母女,接著碰到了啞巴,再碰到了華山師祖穆人清。一個小孩子,勤奮刻苦的練習武功,從不喊苦喊累,而且悟性奇高。這本身就很難得,加上看他對身邊環境和人物的適應性,看得出來是非同一般。後來成長中的他除了熟知華山派的拳法劍法之外,還意外的學會了金蛇郎君的武功,勤奮的練習讓他的混元內功更是醇厚,加上金蛇劍金蛇錐,藏寶地圖和冰蟾等寶貝,幼年顛沛流離的袁承志可說後來是開了掛一般。不說別的,單說打架,毫不誇張的說,袁承志是十五部小說中,少有的出風頭次數較多的一位。幾乎是打一次就出風頭一次。打的五行陣大敗虧輸就不說了,裝不會武功卻最終收服兩邊的七省大盜,化解焦閔兩家恩怨時折服後輩的打鬥,後來一邊寫字一邊接下洪勝海所有攻勢,在眾人都害怕無比的五毒教中全身而退折服美女何鐵手等等描寫,都是顯得瀟灑自如遊刃有餘,要知道他不過是個年輕後生,五老心中的“就從孃胎裡開始練武,也怎麼會有這種功力?”的疑問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實在是被他打的怕了,覺得強的都有點不合理了。


那麼也許你會說,武功好又沒什麼了不起的,張無忌武功也很好,不一樣遭人嫌棄?那麼我們再來分析分析袁承志的人品。


首先,熱血肝膽,有情有義。

作為袁崇煥的兒子,身為廣東人的袁承志除了那股子倔強勁頭之外,還有熱血忠義的心腸。雖然後來他武功高強,甚至順利當上了七省盟主,但是對山宗的舊部,對安大娘,對崔秋山等人還是會很動情等細節都能看出來,他是重情義的。小時候為了救安小慧,差點被老三砍死,但是也寧死不退,長大後為了實現抱負和報仇,甚至有獨自潛入皇宮去行刺的勇氣,也可以說是一身是膽,光這份膽量和孤勇,就已經跟“阿斗”這種形象千差萬別了。


其次,明辨是非,尊長有禮。

作為華山派的關門弟子,袁承志一直都試圖低調的行走江湖,但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強,不得已得罪了二師兄歸辛樹。不過只要是知道了是非所在,他也不怕得罪師兄而出頭阻止閔焦兩邊的爭執。後來不得已跟二師兄放對的時候,又謹守門戶,並不下狠手。而且即使有了這樣的爭執,後來在救治歸鐘的事情上,他還是出了大力氣,也成功化解了師兄夫婦對他的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師父,朋友,部下,他都愛護有加。要不然,阿九也不會對他如此心折。


再次,急流勇退,開創新天地。

國內打完仗後亂成一鍋粥,好朋友好兄弟李巖和紅娘子遭受不幸,李闖王許下的諾言終究只是空頭支票,到頭來萬事成空,這樣的悲憤之下,作為主角袁承志,能做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他跟張無忌的被朱元璋行騙而主動離去,是有很大區別的。選擇去渤泥島開創新天地,其實是他的主動選擇。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種選擇是明智的。

跟張無忌的沒有政治抱負不同,袁承志還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他並沒有那種可以幫他打點所有教內事物的楊逍這樣的人才,可是七省豪傑還是對他服服帖帖,領軍打仗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失誤,這靠的就是他的人品和擔當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袁承志作為金庸先生作品中的男主角,雖然受歡迎程度上可能一般,但是應該也不至於被形容成阿斗那麼慘,他還是一個武功高強,忠肝義膽,明辨是非,俠骨柔腸的人。要說他為什麼給人印象一般,那可能是他跟張無忌有類似的地方,那就是心裡到底愛哪個姑娘多一點,自己都搞不清楚(新修版裡頭,金庸老先生更是直接修改成了,他更愛阿九多一些)。這也不是他的錯,跟金庸的人物設定有關。只不過大家有了這種印象之後,就忽略了他的很多優點,畢竟看上去,一個勤奮,悟性高,老實規矩,一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的孩子,因為沒有太多的情緒起伏,反而會沒有油頭滑腦的韋小寶或者愛到離經叛道的楊過那麼來的生動有趣了。


葡萄說話


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袁承志出身的確比張無忌好,張無忌父親是江湖中人,袁承志父親是大明朝薊遼督師。但還從來沒有聽誰說過袁承志是提不起的阿斗”。

細細想來,這麼說袁承志的無非是說袁承志如果要起家造反推翻朱明王朝自己當皇帝要比張無忌推翻元朝當皇帝容易的多,因為袁承志有父親的老班底做本錢,但他卻偏偏沒有,簡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我們首先撇開袁承志個人怎麼想法不說,就單單拿袁承志所謂的“起家本錢”來說,看看袁承志是否能夠成功。

如果大家沒記錯的話,在聖嶂峰薊遼督師袁崇煥遇害三週年忌日,李自成派劉芳亮和崔秋山去和山宗談兩家合兵一處共同推翻朱明王朝時,袁崇煥舊部的態度很鮮明,一部分投了闖軍,一部分回家耕田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還有一部分答應一起舉事,但是有條件的:我們雖然痛恨崇禎皇帝,但我們不反大明王朝,事成之後,還要從朱姓皇室子弟中另立明君。當時劉芳亮崔秋山就表態:放心,闖王也是這麼計劃的。這樣看來,投闖王的和答應跟闖軍一起舉事的就是一股了。

這樣一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山宗所有人包括袁承志在內,也只是恨崇禎而已,只是想殺了這個昏君為報仇,他們並不想推翻明朝。退一步說,即使袁承志有這個心思,他的支持者也遠沒有我們想象的多,何況他根本不敢,他怕玷汙了父親的一世清明。後來雖然暗中幫助李自成,也是寄希望於李自成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而已。





偏愛藍色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我們都知道袁承志的父親是,明朝末年的一代名將袁崇煥,袁承志相當於是名門之後,如此出身可以說是完全不在張無忌的出身之下。

袁承志後來拜在了當時華山派掌門穆人清的門下,穆人清外號神劍仙猿,其人武功深不可測,他曾連續二十年縱橫天下,且未曾一敗,無論是劍法還是拳腳上的功夫,穆人清那可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可以說,穆人清在當時武林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地位,穆人清和張三丰兩人都是各自那個時代的武林之中的泰山北斗。袁承志有穆人清這樣的大神級人物做他的師父,如此榮耀也是非常人所能及。

論出身,袁承志的出身絲毫不在張無忌之下,論武功,張無忌的武功可以橫掃倚天的整個江湖,而袁承志的武功在碧血劍中同樣是天下第一一般的存在,袁承志不僅學了穆人清的全部武功,他還學了武功不下於穆人清的木桑道長的絕大部分武功,另外他還學了金蛇郎君的全部武功,袁承志的武功可以是無比的全能。

碧血劍中,袁承志少有敗績,在碧血劍最後的時候,反派頂級高手玉真子去華山派挑釁袁承志的師父穆人清,結果袁承志直接代師出戰,把玉真子給一頓狂揍,那一戰,袁承志名動天下。

在情感方面,袁承志也是不輸張無忌的,張無忌有趙敏、周芷若、小昭、蛛兒四大美女追求他,袁承志也有溫青青、阿九、安小慧、焦宛兒、何鐵手這些大美女繞著他轉。

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講,袁承志的情況都是不在張無忌之下的,可是袁承志在人們心目中的存在感,卻非常的低,人們一提到金庸筆下的男主角,很少有人會想到袁承志,這袁承志的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

就算是提到碧血劍這部小說,人們第一想到的人更多的是金蛇郎君,而不是袁承志。對於袁承志,金庸也是有意提拔他,金庸在兩次修訂他的作品的過程中,對袁承志也是進行了諸多的改動,可是無論金庸怎麼照顧袁承志,最終還是把他扶不起,因為這個袁承志這個人沒啥突出的個性,人生也很順,不像張無忌那樣經歷了很多的磨難,這些都使得袁承志這個角色沒啥閃光之處。

最終,袁承志的存在感也就怎麼都起不來了,即便他有著比張無忌還好的出身,有著比肩於張三丰一般的師父,金庸也非常照顧他,每次修訂都特意為他加戲,但是最終,金庸也很無奈,扶不起,就是扶不起啊。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袁承志作為薊遼總督袁崇煥之子,他的名字就決定他的一生:承父之志。他藝成下山,剛開始就想著替父親報仇除去崇禎,而恰逢闖王起義,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於是袁承志就輔佐闖王,替闖王籌集軍餉,一心要將大明王朝推翻。在李闖佔領北京逼迫崇禎上吊自殺以後,卻只貪圖享樂,驕奢淫逸

袁承志和張無忌在天下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不過兩人又有所不同,袁承志屬於高開低走。袁承志老爹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是明末重臣,可惜被崇禎皇帝殺了。袁承志雖然幼年喪父,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中老臣還有一點,好歹也有人照應,後來跟隨天下第一高手華山穆人清學習武功,不僅得到穆人清的真傳,還得到他好朋友木桑道長的喜歡。

從性格上講,袁承志和張無忌都屬於溫順善良類型。他們都揹負血海深仇,從理論上講,長大成人習得絕世武功後,應該是快意恩仇,縱橫江湖的。可現實是,他們長大後似乎對自己的仇恨不太在意,名義上都是為了大局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