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這個崗位受到的衝擊最大

事業單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目前,中央省市縣四級黨政機構已經完成,機構掛牌領導就位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三定方案理順機構,逐步完成人員的轉隸分流。隨著黨政機構改革的完成,事業單位也將拉開改革的大幕,為2020年底前完成全面改革做鋪墊。

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事業單位大規模撤併整合已是大勢所趨,保守估計機構和編制將壓縮20%以上,部分地區或達到50%,而像遼寧等個別省甚至到了90%。事業單位機構的壓縮,對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事業崗位人員來說,衝擊最大的無疑是管理崗。

事業單位改革後,這個崗位受到的衝擊最大


在以專業技術服務為主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佔主體,管理崗職數原則上不能超過1/3;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不超過2/3。總體上,在事業單位管理崗佔比本身偏低。本輪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將大範圍撤併整合,小的撤,職能相近的並,職能關聯的合,事業單位數量將大幅減少,勢必帶來崗位的壓縮,尤其是領導崗位。根據部分地區出臺的方案,事業單位內設科室,人員低於三人的,原則上要求撤銷;在五到七人的,只設一名正職和副職;多於十人的,設一名正職和兩名副職。過去,事業單位很多內設科室,哪怕是三五個人,也要設一正兩副甚至三副,由此形成“官多兵少”的局面,改革後,這種情況將大大減少。

沒有那麼多位子,很多人就要從領導崗位上下來。對於這部分人,一般會釆取三種方式安置:一是調整任職,單位歸併或撤銷,部分領導根據崗位需要調整到其他崗位任職;二是退二線,沒有崗位安置,保留待遇退出崗位;三是提前退休,事業單位目前沒有提前退休政策,但在機構改革過程中,為了消化超編、超職數、超崗人員,允許部分工齡滿三十年或滿二十年距離退休不足五年的提前退休。

總的來說,受崗位職數限制,事業單位管理崗人員在改革前和改革後都比較“吃虧”,要改變這一局面,只能寄望像公務員那樣實行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