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寫與漁民、海鮮相關的文章?你都會想到什麼?

渣渣偉的Media


如果讓你寫與漁民、海鮮相關的文章?你都會想到什麼?


我回答是我會想到我奶奶!在沿海地帶有這麼一種文化,疍家人!


疍家人本身就是漁民,而海鮮就是他們為生的工具,出海捕捉海鮮生存,利用海鮮填飽肚子生活,所以說疍家人與這兩者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疍家,漢語拼音為dàn,漢族的分支,日常生活中與疍家通用。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疍家分為福州疍民以及廣東疍家人。


蛋家,自唐宋之時就有陸續的史料記載,似乎是華南沿海沿江地區居住的水上人家,在戶籍上另籍記載,賦稅也另有規定,該規定散見於廣東、福建的明清地方縣誌等。縱觀史料和參考廣東、福建各民族、民系的遷徙歷史,感覺蛋家人應與水有很深的淵源,官方雖有戶籍的制度但在山高皇帝遠的廣東、福建,這根本不算個事,客家人來時沒戶口後來還不是反客為主,因此,官家不許他們上岸不是他們沒上岸的原因。





疍家文化最早出現在:


蜑,在唐時己經記載,柳宗元在《嶺南節度饗軍堂記》說:“卉裳罽衣,胡夷蜑蠻,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 [1]

而到了北宋時期,樂史在《太平寰宇記》卷一五七記載:“蜑戶,縣所管,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隨潮往來,捕魚為業,若居平陸,亡即多,似江東白水郎業”


我奶奶是疍家人,關於疍家民族文化與習俗,從小就耳濡目染。就比如說,疍家人的漁歌文化——疍家歌,我奶奶基本張口就能唱起來。


疍家歌以其獨特的形式,伴隨著疍家人的一生,百多年來,為疍家人的生活增光添彩。特別是在疍家人結婚的時候,男女需要用鹹水歌唱歌逗樂,場面熱鬧,親朋戚友一直鬧至深夜方才搖舟散去。


疍家人的婚宴上,絕大多數的菜餚都是海鮮,家裡會提前出海備好絕好的海鮮,預留到婚禮當天做菜餚。所以從小我就特別愛吃疍家人的酒席,每每都能吃到最好的海鮮,不像如今,基本都是酒店一桌自行解決!


可惜這種文化瀕臨消失,原因這種文化只有年事已高的水上人懂唱,但在廣東中山坦洲仍有人用粵方言中山次方言歌唱,流傳廣泛,曲目豐富,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漁歌唱法文化。

只有對自己的文化內涵有深層次的親近、挖掘、再從中蛻變出新的東西,才能成就一個真正有生命力文化的流派,方可獲得更多的尊重,因為這些藝術和文化是有根源和底蘊的。


沙灘上的漁家妹


如裡讓你寫漁民海鮮方面相關的文章,你都會想到什麼?這當然問什麼就會想到什麼嘍!這是人的正常慣用思維嘛!你會想到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大海,自由自在飛翔的海鷗,出海歸來剛靠上碼頭的漁船。最有吸引力還有那些各種各樣的海鮮!

雖然現在是禁魚期,這問答題一問,還真讓我想起非常喜歡的大水蟹,大概有很長時間沒吃到了,有空就去碼頭看看,現在由於是禁魚期,聽說偷捕漁船膽大還要上面有關係的,漁船一直就沒停下出海,好的時候出海三個晚上三趟海就能換20多萬元,看來這偷捕的利潤還是挺大的。



有空晚上早起要去碼頭看看,看有沒有漁船在偷偷御貨,碰巧了稱些大水蟹雜魚類的回家解解饞,眼看快來炎熱的夏季了,這溫度一高螃蟹就瘦的一包水了,再等螃蟹肥的時候就要到深秋以後了!




當然還會想到各種海鮮,海上這時候出的都是價格高的類魚,就象䰾魚,鯧魚,活墨魚,還有海雞魚,每年這時候的海雞魚特別鮮美非常好吃,海雞魚在平常時候是吃不到的,只有這季節用三層漁網能捕獲到的魚,單重在2之3斤左右,前期價格在100多塊錢一斤,現在價格好象降到了50之60多塊錢一斤。在海鮮市場上是非常搶手的魚類!

想到大海漁民漁船,當然還有海岸邊上各種養殖魚池,海面上漂浮的是養殖魚箱。還有迎著朝霞早起而歸的小漁舟,那些辛勤勞作的漁民們,每天晚上早起頂著寒露海霧,迎著風忙碌在轟鳴的機器和海浪中,當拉起一網活蹦亂跳魚兒的時候,漁民們臉上會漾溢出收穫的喜悅!船老大也在盤算今天的魚頭非常好,再拉幾網就回港靠碼頭了,心中期待能搶賣個好價錢!






肖哥180461167


我第一個是想到我的家鄉,漁業什麼都發達的,茂名!


一個做海鮮小夥子


漁民和海鮮加起來就是海洋漁業。中國的近海漁業資源正在遭遇掠奪性開發,禁漁期逐年加長都沒有成效。再過幾年恐怕整年無魚可捕。應及時控制新造漁船數量,增加大型深水網箱養殖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