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資企業的員工工資平均會比國內企業的員工高?

據網友的網友說


謝謝您的提問,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外資企業員工工資,平均會比國內企業的員工高(平均而已,不絕對),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工作量

在外企工作過的朋友,應該對外企的工作量,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外企想在國內有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做到差異化,或者是比更加接地氣的國內企業有更加多的市場深耕,因此相對而言,工作量也會比國內企業更大。這是其一。

其二,外企的企業文化,相對會更加狼性一點點(也不是所有的外企),想有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想有更高的成就,就無可避免地需要投入更加多的工作時間。

其三,外企的視野絕對不會只盯著中國,外企一般而言會有全球化的眼光,而且確實也能看到全球商業環境的變遷(正常外企在全球不同地方都有分部),因此,當他們敏感的意識到市場環境的變更,一定會順應市場的變化,不停的進行變革。人從心理學和行為學上看,都是拒絕變革或者變化的,因此企業的變革,“無奈”地逼迫著您要投入更加多的時間去適應新的商業環境,相對而言,工作量也會有所增加。

而工作量的增加,員工相應會要求有更加多的工作報酬,因此從工作量上去分析,一般而言,外企的工資會比國內企業要高,一分錢一分貨,更高的付出,有更高的回報。

2.收入相對透明

外企與國內企業很不一樣的一點,就是外企的收入很透明,一般而言,我所經歷過的幾個外企,告訴您工資是多少,一般就是多少了,頂多是加個年終獎或者雙薪。

但國內企業不太一樣,國內企業合同上的工資,一般情況是底薪,除了底薪,一般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補貼,譬如說什麼季度獎、半年度獎、專項獎、績效獎、精神文明獎(這個好像是國企特有)等等等等數不清的名號。

所以有時候外企工資的高,是看起來高,因為外企工資收入相對透明,而國內企業工資名號多,有時候全部加起來,不一定會比外企低。

3.我的經歷

我13年研究生畢業加入外企,當年工資是6.3K*13,不算特別高,但是在同班同學裡面,也還算是可以,而我這裡說的可以,是指合同上面的金額普遍要高於他們,他們基本都是3~5千的起薪,但其實一年下來,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獎勵,年底還有一個大bonus,全年收入加起來不比我少,而我年底只有一個悲催的13薪,除13薪外一無所有,誇張點說,中秋節的時候連個月餅都看不多,逢年過節都能收到老闆溫馨的郵件祝福,心理“暖暖的”。

因此綜上,從工作量上來考慮,外企工資可能要高於國內企業,不過我們儘量看看工資的全貌,部分國內企業,從年薪來看,不一定比外企要低哦。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外資企業的利潤率比一般國內企業高。

只有企業掙錢了,才能給員工漲工資。當企業的利潤率只有5%-10%的時候,就算想給員工漲工資也漲不上去,因為企業要首先保證能活下去。

而能夠到國內投資開公司的外資企業利潤率基本是有保證的,而且國內的用工成本比發達國家低很多,當然可以開出高工資。

舉例來說,一個軟件工程師在美國需要開出每月一萬美元(合6.7萬元人民幣)的工資,而在國內只要給兩三萬人民幣就已經算很高薪了。

其次,我認為外資企業能夠保證利潤的前提是技術創新和管理效率,當然也有技術壟斷。

所以國內在技術創新和管理方面做的好的公司,也可以保證高利潤,也可以給出甚至比外資企業更高的薪水,比如剛有人在我的上一條回答中提到的華為、阿里、大疆創新等等。

最後,外資企業確實更遵守中國法律,實際薪酬待遇更高。

比如加班工資,雙休,帶薪年假,裁員補償金等方面,外資企業都是按照國內法律規定執行的,這與法律監管有關係,當然也和前面提到的兩點有關,畢竟來華的都是大公司,利潤率也有保證,沒必要違法。

其實國內有知名度的大公司在輿論和法律雙重監督下也是遵紀守法好公民了,不比外資企業差。


職場三原色


如果放在十年前,外企工資比國內企業工資高,這是鐵錚錚的事實,但在當下,感覺已經相差無幾了。

一方面,外企之中還分很多種,其中,以歐美企業、日韓企業、港臺企業這三類企業為主,也有其它國家的企業,但佔比並不算多。外企當中,以歐美類企業的薪資待遇最好,管理也最人性化,日系企業,綜合起來的薪資福利還不錯,但一般底薪很低,主要靠獎金、福利、補貼、加班費等等累加起來的,而韓企的薪資水平則在歐美與日企之下,沒有太鮮明的特點,而港臺類企業嚴格來說不叫外企,其福利待遇在這三類企業當中是墊底的,特別是臺資企業,很多人都認為其企業文化是近乎變態的,太有個性的人士慎入。其它國家企業涉及到的國家比較多,本人也不太瞭解,我就無法詳細介紹了。

十年前的外企,其薪資水平是比較高的,高出國內企業同等崗位約一倍,這個結論就是自己和同事的經歷得來的。在2008年左右,在國內一名有5-10年經驗的傳統行業的開發工程師,其月薪資大概在6000左右,而當時比較知名的歐美類企業或外企代表處,一名5-10年工作經驗的開發工程師崗位,就可以給到10000-15000月薪,是相當有優勢的。所以在那時候,很多人在民營企業已經做到了主管或經理的人,也會甘願降職“委身”於外企,原因就是即便去外企做個專員或工程師,其收入都比在民營企業做個主管或經理還高。當然,也不是誰都可以進外企的,除基層員工之外,其它職員還要懂得該國的語言,比如英語,要求有讀寫能力,有的還要求可直接同老外交流的能力,所以也是有一定門檻的。

在當時,外企的工資比國內企業工資更高的原因有幾點。

一、“不是猛龍不過江”,能把公司開到我國的外企業都不是省油的燈,一般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所以就為其可以提供比民營企業更高的工資提供了基礎。

二、那時候,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給外商,特別是廠房租金方面給了很大優惠,很多地方政府都給了前幾年免租的優惠政策,通過這個政策先把外商吸引進來,過幾年後再開始收租,但都收得比較便宜,也就能夠為企業提高了利潤空間,所以這些外企就有條件給員工提供更高的工資。

三、外企有更高的利潤。進入我國的外資企業,很多都是以研發、生產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部分還是技術壟斷的產品,所以其利潤是比較高的,也就具備了給員工提供高薪的基礎。

以上三因素決定了外企比國內企業有更高的工資,但是,這種現象也僅僅是在十年前比較常見,而在當下,由於針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已逐漸減少或消失,導致外企的利潤也沒有以前高了,甚至,一部分外資企業因利潤太低原因,已開始撒離或關停大陸的業務。所以,在當下,相比很多國內企業,外企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其工資也沒有明顯的優勢。不過,仍然需要感謝外資企業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法,也真正實施了我國的勞動法,讓員工在舒適並有保障的環境下學到了許多,也收穫到了許多,這是要感謝他們的。


設計製造迷


國內外資企業員工平均工資,相對國企,民企而言是比較高,這是事實。為什麼?這裡面固然有外資企業效率高,管理規範,市場經驗豐富等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之原因,即外資企業平均銷售毛利率相對國企,民企要高出不少,顯然,企業做買賣能賺大錢,分配蛋糕做大了,除老闆及投資人的收益之外,員工的分配一般也不會少。

有人要追問,外資企業憑什麼有高毛利?裡面有什麼秘訣?其實,並沒什麼特殊的秘訣,但其中有一條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即外資進入中國投資辦廠,絕大多數是進入技術難度較高,中國本土企業沒有誰涉足或很少涉足,市場競爭不很充分的行業,這種行業或企業謂“藍海”,反之,技術含量低,進入門檻低,競爭非常激烈,甚至為了訂單不惜壓價搞價格戰,這種行業或企業,謂“紅海”。

縱觀當下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製造民營企業,可以說絕大數在技術低,競爭高的“紅海”裡掙扎,價格戰打得幾乎無利可圖,員工哪會還有高工資?大多數外資企業在“藍海”裡,技術高,競爭低,老闆有錢賺了,一般在分配上,也虧待不了員工。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當然,近幾年國內不少民企也在轉型,即努力擺脫紅海,向高技術的藍海進軍。華為就是早己進入藍海的企業,華為員工的工資收入也早己大大超過了外資企業。


沈啟群337


外資企業工資與國內企業工資應放在一個靜態下耒分析,光比誰高誰低就沒有意思了。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一、應該說在二OOO年前,外資企業工資比國內工資高

原因在於:

外企的生產效率高,管理體系較為完善先進

為吸引外資企業的投資,學習外企的先進管理,享受了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較多。

二、由於中國低工資歷史較長,勞動力成本相對於國外,低很多。

三、2000 年後,中國工資蹭蹭蹭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由低到高,而外資企業的工資原地踏步……外資企業工資優勢被拉下神壇。

外企高工資與國內低工資形成了剪刀差 ,故有外企比國企好

四、外企在華企業投資享受優惠待遇多

外資銀行享受所得稅率15%,而國企所得稅率25%

對於外企經營期長的外資企業,(十年)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免徵、三年減半徵收,後十年,應納稅率減徵15%—-30%企業所得稅優惠

這是國內企業沒法比的

五、目前,外企白領工資,在特殊行業比國內企業工資低

民營資本華為——19 萬元,央企——13.2 萬元,美國獨資12 萬元,歐洲獨資企業11.4 萬元, 國家事業單位11.1 萬元,。小型國企9.4 萬元,非歐美外資企業9 萬元,港澳臺投資企業6.9 萬元:

而白領大呼受不了的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的加班的國內創業公司工資14.2 萬元……

這樣縱橫比較,孰高孰低,,你懂的

六、外資企業撤徱 ,是由於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法制完善,外企也必須為員工參加社保繳費,成立職工代表大會…………

外資企業的經營模式及產品開發等,也遇到改型提高

以上數據未經求證,僅限於本次神侃


頌戈44341677


外企員工的平均工資比國內企業要高,我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一是外企重視人才,而國內企業重視成本;二是外企的綜合實力強,國內企業的綜合實力弱。

外資企業講究人才優先,而國內企業注重成本優先,企業側重點不一樣,體現在工資上面就有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外資企業都認為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既然是最重要的資源,那麼必然價格不菲,所以有必要給員工高工資以便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企業獲得高收益。所以外資企業很重視投入與產出,更相信高投入會有高產出,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因此外企給招募的員工們高工資,員工也能給企業創造高價值,企業與員工更容易雙贏。而國內企業大多恰恰相反,它們大多都非常注重控制各種成本,而人力成本又是非常大的一塊,在秉承“省錢就是賺錢”的道理下,企業對員工能少給錢就儘量少給,加之企業也不大重視人才資源,覺得人才市場上人多的是,所以不缺人,因此就沒必要給高工資。所以總的算下來,外企工人的平均工資自然比國內企業的員工要高。

外企的綜合效益和效率比國內企業的要高,自然能賺更多的錢,也就有經濟實力給員工更高的工資。通常情況下,與國內企業相比,外企在管理上規範先進,在技術研發上不含糊、敢於高投入,在生產上效率和效果都很高,加上產品的競爭力很強,所以在企業的綜合實力上面很強。而國內企業大多管理上遠遠比不上外企,技術研發的投入也很少,好多國內企業的生產效率很低下,產品品質不好,缺乏競爭力,所以在國內很多企業的綜合實力很差。比較的結果自然就是外企可以給它們的員工發高工資,而國內企業只能發較低的工資,自然比不過外企。

總的來說,重視人才的企業,自然會給員工發高工資,外資企業大多如此;重視成本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想辦法在控制人工成本,自然不可能發較高的工資的,國內企業大多如此。外資企業的綜合實力很強,有能力給員工發高工資,而國內企業大多綜合實力弱,沒有條件給員工發高工資。這就是為什麼外資企業的員工工資水平要比國內企業的員工高。


Sir聊HR


外資是資本家的企業。老闆掙多少管理層是不可能眼紅的。更不允許管理層消極怠工貪贓枉法吃拿卡要。可中國的國企正好與之相反。你說職工的工資還能高了嗎?


鷹島


因為外資企業比較規矩,不去違反勞動法,國內的企業有幾個,少給加班費多上班,超時還有少交社保,打擦邊球,都是有特色的。


牧仁108752131


拿央企來說,利潤高,高管工資高甚至比外資老總高,但央企一般職工工資就低的有點可憐了,因為央企有7,8年沒有給職工漲工資了,人生工作時間能有幾個7,8年,這麼長時間沒有漲工資,就是退休還能每年都還能長點物價錢,可員工一分錢都不漲,而且隨著物價猛漲,實際普通職工收入是一直下降的,蛋糕有限,中高管拿的多,員工就會拿的少,這一途徑是通過績效考核激勵這一塊實現的,實際是大小權力掠奪、搶劫、和剝削底層廣大員工一種手段,而且不同級別的官員差距巨大,還不敢公開,顯然有貓膩的狠,而且形成了買官賣官市場,腐敗透頂,罄竹難書。


綠色星球188


因為外資企業正規,並且有勞動法約束,而國內企業不按照勞動執行也沒人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