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房價下降?

陽哥53


房價不漲物價就會漲,二選一,如果不是房地產把市場上政府發行的超量貨幣收回,大量流通的貨幣會助推物價大幅上漲,受傷的的還是低收入群體。


Epistar


讓房價下降的辦法很多種,列舉幾條吧。


1、自然災害

當海嘯、地震、瘟疫來臨之時,房地產市場需求大量減少,房價會下降。


2、戰爭

當戰爭來臨,人們擔心害怕,買房需求驟減,房價會跌。


3、房產稅

徵收房產稅,目前一直沒有在全國推廣,因為涉及面太大,受到利現有益集團的重重阻力,如果實施,投資需求銳減,還會存量房對外大量拋售,引發房價下跌。


4、居者有其屋

國家建設大量的廉租房、公租房推向市場,做到了居者有其屋,而用租金較低。


5、教育、醫療、養老全部免費或費用極低

當國家實現教育、醫療、養老全部免費或費用極低,象徵性的收取1元。

那麼,大家原來需要通過買房才能實現的福利和便捷現在都不存在了,人們對房子的需求也將銳減,房價會大跌。


注:我是從事地產行業16年的房產配置諮詢師趙老師,關注我,可以瞭解更多你關心的房產方面問題,謝謝。


房產配置諮詢師趙老師


作弟業內人士,我說兩句,如果降房價,不用多餘動作,兩個動作足了。

第一,土地降價。以哈爾濱為例,現在土地樓面價不到八千,也就是樓房一米的成交價裡有八千塊是買地的。算一筆帳,現在哈爾濱新開樓盤一萬三四,土地價八千,加上各種稅費,(契稅5%,約400元,配套費每平米500多,營業稅和名種加一起1500元左右),加一起九千五,建安成本每平米少說2500元,加一起一萬二千元,房地產要運營、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每米500左右,加一起每平米的成本是一萬二到一萬三。土地和稅費佔76%,試問,開發公司拿出十幾億到幾十億投資,要有利潤,不然,誰擔風險拿出來投資呢。況且頂層和底層,包括政府必須配建的商務和公共用房是隻花成本,產出利潤基本是沒有的。這樣算下來,一米樓價的成本是一萬三左右。賣一萬四也只有6~7%的利潤,如果正府土地降價,稅費和配套降下來,成本能降底60%,也就是說一萬五的房子,能降到6000塊錢。

第二個動作就是銀行限貸,恆大,中海,華潤,融創這樣的企業早已資不詆債,為什麼能生存,主要靠貸款。如果銀行限貸,這些企業馬上破產,比如恆大近兩個月的疫情,已經堅持不下去,降價陪本賣房也要維持,這種企業只要停止開發,立即破產,因為只有有新項目,才能貸款。只要銀行停止貸款,立馬破產。

所以,政府想控制房價,只要作好上面兩件事。不用多餘動作,房價立即降下來,但是,政府靠房把立維持GDP增長,不賣地哪裡來錢?銀行停止貸款,以前的帳將成為死帳。所以,別提什麼房產稅,別提什麼421年齡結構,只要有一天,房價降不下來,除非政府不想再運營了,除非政府找到別一企能維持政府開支的經濟來源,不然房價降不下來


啥名都起了


自己不買別人買,降價不可能,小範圍浮動會有。由於發展過快人民幣增發過多,導致貨幣貶值,工資增漲超過房價,指的是9幾年改革開發一個月幾十塊,現在一個月萬元起步。導致貨幣出現膨脹貶值,這時候需要一個載體來消耗泡沫,所以房地產成為了首選。擔心漲價就好,降價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是控制經濟,不像其它國家是市場經濟。



村口老王大戰光明頂


取消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對房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機構也寄身批構,不勞而獲。這是因為公積金只能用於買房,如果不提取出來是活期利息。所以很多人,特別是那些繳付比列高的相當一部分,買房後就提空了公積金,並且可繼續按揭公積金,若干年後這部人一套房就到手了。


潘行歪


就兩字“不買”!有多大能力生活,求辦多大事!不行就回農村。餓不死就行!今天看了一篇報道,說哪個地方房價七萬多一平。這是幹什麼呀!本來是住的地方,炒成無法無天,沒有邊際了!這些天價房子讓有錢人去買吧!剩下的人別為了房子,幾輩子過不上輕鬆的日子。有的房子沒住上,人累沒了。不值得!


物語雜談


首先要知道高房價的成因:

房企與房中介勾結共同推高房價。

房中介不僅與房企勾在一起,而且還控制了二手房市場。各地成立《房產中介協會》統一房價。房價的確定權沒有真正在賣房者手中。

房產中介協會的成立是否合法合規?

取締這種坑人協會才是降房價,去泡沫的根本辦法,並嚴厲打擊房中介,讓房市場迴歸自然其屬性"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S涯


我認為採取三項措施,房價肯定回理性:一,全面徵收房室空置稅,以繳交住房水電費為依據。二,制定地區人均居住面積,超住部分納稅,你有錢可以任性,但你超住,多佔國家資源。三,政府應切實落實公租房政策,認真為普通民眾提供住房。有這三點,我不怕炒房,也不怕你多買房。


都是同齡人


房價下降:

1.國家出臺政策下調國有土地出讓金,使開發商納地成本大幅降低。

2.國家開徵房產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屯房越多稅率遞進越高,加大屯房成本。

3.利用銀行槓桿,對首套自住正常貸款外,對多套房貸限制貸款。

4.國家嚴格管控投融資渠道,引導資金投向非房地產行業。


茶味人生74


一畝地1000元買的,等把這一畝地的商住手續辦齊全,這一畝地的成本就成了50000元。這就是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